關于民風的作文600字合集十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的作文600字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1
我們和導游一起坐上大巴車,一路上導游跟我們說了一些關于苗族人的介紹,還告訴我們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卻是赤游,一個頭上長牛角的怪物,那時赤游和我們的炎帝發生了戰爭炎帝荒落而逃,戰敗之后炎帝和炎黃帝一起商量要打敗赤游。最終赤游也被打敗了,他逃過了張家界的兩條大河,在第三條和的前面停了下來。從此他們只能住在大山里了,在那里繁衍后代,他們的后代就變成了現在的苗族人。后來苗族人又和漢族人發生了沖突,最后漢族人贏了苗族人也逃過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吉祥物是龍,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卻是牛,因為苗族人過河的時候都是牛載著他們過去的,當然他們也殺牛吃牛。苗族人還喜歡佩戴銀子,因為他們認為銀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學家想查清楚苗族人為什么那么長壽,查出來的結果令人震驚,苗族人喝的水里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他們喝水前都用銀杯子過濾一下再喝,如果杯子變黑了,就說明不能喝,如果沒有變的話就是能喝的。他們吃果子也一樣,他們用的是銀叉子,把叉子插進果子里,如果叉子變黑說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沒有變說明沒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們都戴銀耳環,因為銀耳環是他們的身份證,上面刻著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們出去打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耳環交給自己的親人,如果戴著去打仗的話,你戰死了,耳環被別人搶走了就麻煩了。苗族人結婚需要三銀,而我們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別,如果一個孩子出身了但他卻一直哭他的家人就會認為他是惡魔付了身,那一個已經煮熟了的蛋,把蛋黃拿出來,把銀子放在里面,在小孩的身上滾來滾去,就這樣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賓館,我們各回各的房間睡覺了。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2
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關于彝族有趣的風俗和生活特點,所以我把這些有趣的特點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裝都是一樣的,男人通常會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腳長褲。女人多數會保留自己民族服裝特點,一般頭上會圍上包頭,還會系上腰帶和圍裙,有些婦女會穿長裙,確實非常有特點。
有衣服穿了,還要有東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飯和面食,這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時還吃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彝族人雖然也吃面和大米,但不像我們吃的次數多,他們只是偶爾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獨特,他們把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去燉,漢族人稱這種肉叫“坨坨肉”,光聽這名字就能想象這肉好大。彝族吃飯時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對于彝族人是一個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糾紛,而且還是交結朋友等各種場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么事都很容易解決。
吃的穿的都有了,還差一個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漢族很相似,他們夯起幾面墻,再用長長的“板頂”蓋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節日呢?當然有,比如火把節就是一個,節日歷時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里的`人宰豬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趕回來吃團圓飯,還會有人在村子里建造祭壇,接著點燃圣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驅趕病魔和災難。第二天叫贊火,也是火把節的高潮,人們會舉行賽馬、唱歌等熱鬧的活動,我也非常想參加,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節的尾聲,夜幕降臨時,全村人手持火把,競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里的人會聚集在一起那場面一定非常壯觀,一條條火把組成的火龍向著一個地方前進,等人差不多到了,點起一個大篝火,人們揮舞著火把,載歌載舞,迎風引吭,希望日后可以團結有愛,為期三天的火把節就結束了。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彝族的風俗特別有趣呢!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3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4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和許多國家一樣,都有自己的節日,我們中國有很多節日:春節,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等,這些節日中,慶祝得最轟轟烈烈的,習俗最多的,非春節莫屬。
春節的習俗實在歷史中沿襲下來的,比如“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掃塵,掃塵在民間的說法是因為“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聯和窗花。春聯也叫春貼、對聯、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而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除了這些貼的,還有守歲,拜年,點爆竹,蒸年糕,包餃子等習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許拜年是最好的習俗,因為拜年可以得到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你們知道餃子的來歷嗎?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辭官回鄉時,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中國的民風民俗的作文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5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我是一名東莞女孩,東莞是一個有特色、多彩多姿的城市。而東莞也有很多傳統的節日。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說起端午節,讓我想起了爺爺曾對我說的故事:據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們都會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從此后來逐漸發展為龍舟比賽。由于現在水污染厲害,人們通常吃粽子來度過端午節。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在我住的村子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會包粽子。聽奶奶說:包粽子非常復雜,要用各種材料,葉子.
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兩種:一種是甜粽子,另一種是咸粽子。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來是赤紅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會覺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點糖吃,吃起來會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黃豆、豬肉。所以吃起來會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們喜愛。我也愛吃咸粽子。
一到端午節,我又開心又煩惱。開心的是: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愛的粽子;煩惱的是:有很多粽子要吃,因為奶奶會給五條粽子、外婆會給十條、姑媽會給五條、姨媽會給五條。真的有很多粽子。
總之,端午節是快樂的、愉快的!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6
那是在太原過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大街上張燈結彩,處處燈火輝煌,大街小巷里車水馬龍,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整個街上熱鬧非凡。各個店鋪里堵得水泄不通,望著這熱鬧勁,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誦了起來,卻毫不發覺姐姐以悄無聲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這樣看有什么意思,咱倆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連忙拍手叫好。 來到街上我們也融入了這個熱鬧的氣氛里,姐姐拉著我走東躥西,一路逛下來,我們發現了不少燈籠,每一個都獨具特色,讓我垂涎三尺,有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廣場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馬燈,這只走馬燈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遠處的夜空中鞭炮齊鳴,當煙花綻放在夜空中時,吐露出“元宵節快樂”的五個醒目的大字,這個原本就熱鬧的元宵又增添了幾分韻味,那一盞盞美麗的蓮花燈,幫人們傳遞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卻享受做花燈的過程。 做花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選好竹子是關鍵,竹子的好壞直接決定花燈的成敗,不過我只會說說而已,這光榮的任務就交給實戰經驗豐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準備好了,我可不能閑著這刺繡就交給我了,你可別小看我,我可是臥虎藏龍哦,說得輕巧,實踐起來可難著呢,不是刺錯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經過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務了。“嗯,不錯不錯可以買個好價錢了。呵呵” 在這一天,縱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掃而光了。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7
白馬藏族是在平武縣西北部的白馬、木座、木皮、黃羊關4個藏族鄉境,聚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關于白馬藏族的民風民俗,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白馬人居住在高寒山區河谷地帶,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農耕、畜牧、狩獵、采集為生。白馬人服飾以白、黑、花三種袍裙為主,色彩艷麗。白馬女性胸前飾以白玉般的魚骨牌,腰間圍幾匝金亮的古銅錢,穿上各色布料繪制的鑲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斕,艷麗奪目。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馬人對自然的崇拜,對山川的頂禮膜拜,也造就了他們勤勞、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馬人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風吹草低,寬闊的河谷游弋著群群牛羊,年復一年蕎麥花開,年復一年青稞飄香。辛勤的勞動,簡樸的生活,孕育出白馬人獨具神韻的敬酒歌、跳曹蓋、園園舞、貓貓舞等民族歌舞。
白馬人個個都是能歌善舞,他們最重要的活動有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此外,每年的農歷4月18日和10月15日,也是他們重要的節日。在節日里,白馬人都要跳他們的傳統舞蹈--跳“曹蓋”。他們戴木雕面具,以鼓鈸和銅號為主要伴奏樂器,載歌載舞。白馬人通過舞蹈,旨在祭祀神靈、祈求平安、驅鬼避邪,其擬獸舞蹈的特征說明它應是遠古"百獸率舞"的遺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馬藏族希望與自然界的野獸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演者在渾厚有力的鼓號聲中,以碎步沿逆時針方向轉圈而舞,舞姿多模擬各種禽獸的動作。這種舞蹈又被稱為“十二相舞”。
以上就是白馬藏族的的民風民俗,大家是不是很向往去白馬藏族的看一看呢?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8
如果,你看過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妝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么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蘇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著。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云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云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奔馳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妝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云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云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云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贊語,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云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轱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癡如醉、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說;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里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9
大家都知道回族,是我們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其先民主要是13世紀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東遷的“回回”人,以及遠在唐宋時期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林“蕃客”,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并吸收了、漢、蒙古、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逐漸形成了回回民族。漢族為回族的共同語言。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布于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長經商,尤其以經營飲食業突出。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面食。喜愛面條、面片,還喜愛吃調和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馓(san)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習慣飲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
你們知道嗎?鴿子在甘肅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圣鳥耶,可以飼養,但不能輕易食用。如果有危重病人,還得征得伊瑪目,就是宗教職業者的同意,才可以把鴿子作補品食用呢!回族的飲料比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就不飲用。更加忌諱人在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呢!
還有,回族也很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特別是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和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哦!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10
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獨特的習俗。我是瑤族人民,我們的民風民俗多著呢!但是最讓我意猶未盡的,就是在端午節的那天,跟著媽媽一起做一鍋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節前夕,媽媽會到市場里買一大些竹葉和農民采來的艾葉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媽媽把面粉倒進盆子里,摻一些白糖,放入適當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團面團后,再把面粉和白和水和成一團面團后,再把艾葉洗干凈,放到鍋里熬幾分鐘后,倒掉艾葉,把剩下來的艾葉汁到在面團里,多揉幾下。揉面時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則包出來的粑粑就會松松軟軟,沒有嚼勁兒,揉面的力氣要適中,才能做出有嚼勁的粑粑。
接下來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葉重疊在一起,然后從面團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團,從中間凹下去一個小窩,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這餡兒是媽媽剛剛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塊、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餡兒后,在把口封起來,裹上一層香噴噴的茶籽油,一則是為了更加的香,二則是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葉上。然后搓成一個小圓兒,放在竹葉上,把下面的竹葉向下折一下,再纏上帶子。一個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這樣,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漸漸流逝了。終于,一鍋艾子粑粑總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經饞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火,蒸起了粑粑。
吃過晚飯,粑粑被盛放在茶幾上,我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艾子粑粑,“哎呀!”這粑粑可真燙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拋來拋去,嘴里還吸溜吸溜地吹著氣,粑粑總算涼了下來,咬著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現在,提起端午節時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還是記憶猶新。
【民風的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的作文01-23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400字-民風01-22
有關民風的作文:開封的民風習俗11-12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民風12-22
民風作文合集08-12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0
民風的盛宴作文09-05
★民風民俗作文07-15
關于民風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