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春節民俗作文十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民俗作文 篇1
新春佳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新春佳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每家每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新春佳節每家每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是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民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過年!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規矩”太多!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結尾:今天我的收獲太大,知道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民俗作文 篇3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更是一個文明古國。她那無比燦爛的中華文化更是綿延了五千年之久,遼闊的疆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而我的故鄉,素有“江北小蘇州”之稱的濟寧,也有很多風俗習慣。
每當過年時,人們都會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北京的舅舅一家也會趕回來過年。終于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只有這一天是這么的與眾不同,平時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蕩蕩,家像一塊吸鐵石把人們吸附在它的身邊,千里遙遠的兒女們都要趕回家過年,人們都在為團聚忙活著,有的剁肉餡、有的搟皮子、有的包餃子,而爺爺在準備給佛祖與祖先的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多討吉利。我還會在餃子皮中包上糖,傳說誰吃到,他這一年都會甜甜蜜蜜,幸福快樂!而姥姥如果發現自己碗里有糖餃子總會悄悄夾到孩子們的碗里鼓勵你多吃,而誰吃到就會興奮的叫起來,大家也為他高興。
吃完餃子,全家人都會坐到沙發上看電視,每年的春晚成為全中國最關注的節目。接近12點了,新春來臨了,噼里啪啦的炮竹響了起來,預示著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
俗話說,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傳統是看花燈、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項新的項目——放許愿燈,特別是今年中國的元宵節和西方的情人節是同一天,公園里滿是放燈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盞盞燈,像滿天的星斗那么壯觀,映亮了整個夜空。
民俗民風,就是我們生長的血脈,是我們心里抹不去的最美好的回憶。
春節民俗作文 篇4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在那天可以吃餃子、放鞭炮,真的好開心啊!
以前我總感覺過春節也沒什么特別的,春節是和家人團聚的節日,我已經很久沒跟家人離過春節了,因為每一次過春節我都在想一家過的,這一次,我終于能吃上一次團圓飯了。
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都要打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春節前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大家都要說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拜年,外婆準備了三個紅包,我看見其中有兩個紅包鼓得很高,而剩下的那一個卻很薄,弟弟一下拿了一個很鼓紅包,妹妹也拿了一個很鼓的紅包我卻拿了一個最薄的,弟弟的是有五張五元,妹妹的有五張一元,而我的是一張100元,弟弟看見我的比他多,他就雙手插腰生氣起來了,我們看見了,哈哈大笑起來,整個屋子充滿了我們的笑聲。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弟弟妹妹打著各色燈籠四處游玩,煙花又在此刻重新裝點起美麗的夜空。一個個孔明燈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帶著人們的美好愿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鄉的春節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結束了,可我還沉浸在熱鬧、祥和的春節中。
春節民俗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內容最豐富的的傳統節日,普天同慶。春節又稱“過年”,最早的含義是人們用來慶祝一年的收獲并祝福來年有個好收成。節日的形成,源遠流長。古代春節,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歲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節為新年在漢武帝初元年。
過年之前,我們要“掃塵”,用意就是要把一切霉運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與辭舊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在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歲,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趕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就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春節民俗便是我們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了。
春節民俗作文 篇6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于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么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輕輕松松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里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里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春節民俗作文 篇7
“噼里啪啦!”窗外,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不絕于耳,唉,有啥辦法,誰叫今兒是大年初一呀,一大早就消騰個不停。我迅速穿好衣服,敏捷的跳下了床。爸媽早就起床了,這不,在客廳里忙的那是不亦樂乎。老媽提著噴壺挨個給花灑水,老爸則穿梭于客廳與臥室之間,氣喘吁吁搬著桌子。呼,又是一個忙碌的“年晨。”
我坐在沙發上似乎顯得與庸碌的家庭氣氛不怎么協調,要不,來干點活吧!說干就干,嗯……就從這地開始吧!我猛地站起身來,從衛生間里拎起一把掃帚,又端起一只簸箕,先將大門打開,把簸箕放在了門檻兒邊,然后彎下腰,緊拽住掃把柄,隨著兩手的擺動,身子也向我的后方慢慢退后。地上的垃圾(這都是本人昨晚守歲時留下的“人造垃圾”)還真不少,過不多久,那雜亂的小垃圾便堆成了一座矮矮的小山,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樂得合不攏嘴,嘻嘻,待會兒爸爸媽媽知道后一定會夸我呢!想到這兒,我掃地的頻率又加快了許多,很快,簸箕里就已鋪上了一層薄薄的小灰塵小垃圾。我抓著掃帚,興高采烈地拉著媽媽來看門檻兒邊簸箕里的戰利品。我喜滋滋的把守在門邊,等著媽媽前來好好夸獎我一番,可我萬萬沒有想到……“天呀!”媽媽的一聲大叫把我從喜悅中拉回了現實,只見媽媽急忙把即將要倒在門外的簸箕連同里面的垃圾又迅捷地搬回了家,又一把奪過我手中的掃把,踏出門外,將外面的垃圾一點點掃進家里。我驚得目瞪口呆,真是奇了怪了,平時,我們都是把家里的垃圾掃到外頭,而現在,媽媽卻將外面的垃圾掃進家里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媽媽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放下掃把,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這個地方大年初一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掃地絕對不能從里往外掃,要不然,就會把家里的”財氣“、“如意”給掃出去了;所以呢,要從外往里掃,這樣子也就可以把外面的財氣掃到我們家來了。”聽罷,我連忙拿起掃帚,將外面的“財氣”一股股聚往我家。
事后,我又在網上查到,其實,咱們江蘇地區呀,在春節期間也有好多禁忌呢:諸如大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等等。透過這些習俗,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國古代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從這些老習俗背后領略到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
春節民俗作文 篇8
在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在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過年而疏于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在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在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在正月十三,關圣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在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福建的春節習俗。小伙伴,一起來,更精彩喲!
春節民俗作文 篇9
其實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在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民俗作文 篇10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民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民俗與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與“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過年民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必備】春節民俗作文十篇】相關文章:
【必備】春節民俗作文9篇07-29
民俗春節民風作文十篇01-01
關于春節的民俗作文十篇01-03
【精華】春節民俗作文十篇12-30
【精品】春節民俗作文十篇12-29
春節民風民俗作文十篇12-12
【精選】春節民俗作文十篇11-26
【必備】民俗春節民風作文三篇01-02
【必備】春節民俗民風作文3篇12-29
【必備】春節民俗民風作文四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