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作文匯總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堂作文 篇1
早上醒來,睜開眼睛,穿好衣服,吃好飯,就去上學了。在走的路上,我看見飛在天上的汽車,還看見人騎著云飛來飛去。這時我才回過神來,一看懷表,哎呀!上學要遲到了!
走進學校,看見一大堆機器人。正在把學生的作業檢查一遍,有些寫字不工整的人都被返工重寫了。你得問:他是怎么知道要返工的?不用擔心,機器人有語音功能,只要作業及格會喊:請進。如果不好它會喊:站!請返工!通過檢查作業的地方,我來到教室,一進門看見老師正在講課。
第一節是語文課,老師也是機器人,機器人上有攝像頭,真實的老師可以在上面操控。語文是這樣的:1+1=九月就日憶山東兄弟在等于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后等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如果有同學上課做小動作,機器人老師會立馬發射出激光,讓學生睜不開眼睛,后果不堪設想。學生們只好乖乖聽課。
數學課到了,老師講題的時候總會投用票的方式來進行。只需一張紙寫上答案,給老師一分鐘就行。
這樣不僅讓我們的學習進步,又能讓同學們認真寫作業,我太喜歡這樣了!
課堂作文 篇2
今年的六月份,我有幸參加了在湖州舉行的“浙江新課改”(浙東北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交流會,聽到了許多優秀教師的精彩課例,更有幸的是聽到了著名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杭州市優秀教研員王燕驊老師的報告《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王老師的報告深入淺出,不時穿插一些實例,讓我受益匪淺。
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課堂教學。
伴隨著課堂改革的大潮,“預設”、“生成”這兩個詞也融入了我們的教學實踐。所謂預設是教師面對教材、面對學生應考慮的兩個問題:“學什么”與“怎樣學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設路徑,預設包含了教學理念及在理念引領下的具體教學操作層面(策略),它具有有效引導學生自由學習、能動學習并有機整合學習目標的“理想意圖”和操作思想,它是老師走進課堂,走上講臺之前的必修課。
“生成”,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發生、形成。在新課改中,生成有了更豐富的含義。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傳統教學是重預設而輕生成的。教師精心預設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牽著學生走,教師教得好苦,學生學得好累。新課程理念認為,光有“預設”沒有“生成”是不夠的,這樣的教學課堂必然呆板缺憾。要“預設”更要“生成”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才能展現課堂動態美,才能使課堂充滿人文性。學生在主動探究中能“生成”學習策略,在師生平等對話中能“生成”學習時空。當然,“生成”要順應學生的需求,“生成”可以讓錯誤變得美麗!吧伞弊屨n堂教學成為師生發揮潛力、張揚個性、提升素養、充滿詩意的心路歷程。
那么怎樣讓“生成”使課堂美麗起來呢?
一、需要增強課堂實時生成的意識。
平時同事間的閑聊,聽課后的交流,聽到最多的是“我提的問題,沒有學生能回答出來!”、“我沒有完成教案……”、“現在想起來,今天課堂上有個學生提了個好問題,可當時我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把它放過了!”……這些話背后隱含著什么?課已結束,可我們老師的“心”還是在“預設”的“我怎樣教”的舊念上。
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教學《養花》時,一位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實,作者在搬花時忙得腰酸背痛,還說“真有意思!要是我,討厭還來不及呢!”這位老師放棄了預設——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而是緊緊抓住這一信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是呀,為何說‘有意思!’?這樣真實嗎?”在老師啟發下,學生積極地投身于朗讀、探究之中,經過反復思考和交流,踴躍地參與了討論。
生1:“作者喜歡養花,把它當作樂趣,搬起來自然覺得有意思,所以這樣寫是真實的!
老師肯定地說:“是呀,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能不高興嗎?”
生2:“搬花是一種體力勞動,它有利于作者進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調節,有益于身心健康,勝于吃藥,所以說有意思是真實的!
生3:“我要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生4:“我們必須愛惜勞動成果,不浪費糧食。”
無意間,教師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門,他們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贊美生活。打破預設,教師和“課堂”一起成長!
二、提供生成的`平臺。(時間、空間)
我曾聽到老師說過這樣的話:“我這一堂課,時間安排的剛好,教案上完了,下課鈴也響了!边@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完成教學任務,這是一堂好課了?這其實反映了我們教學上的一個誤區:以時間安排是否正好來衡量一堂課的好壞。認為拖堂或四十分鐘沒用完的課不好。我認為,他們只是在背教案,按教案上的每個環節幾分鐘來安排課堂教學,在牽著學生走,從根本上扼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與發展。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堂時間剛剛好的課。我們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教學進程隨機滲透、現場生成。金劍輝老師上的作文課《紙的學問》第2課時中有一個實驗:讓學生把軟弱的紙橋變堅強。學生想出很多方法:紙多次對折,做成拱形,有的像折扇子一樣,變成折疊形……金老師引導學生放硬幣,看哪種形狀的紙橋承受力最大。當在折疊形橋上放硬幣時,一直放到三十幾個硬幣,紙橋還沒有蹋。這時,硬幣用完了。我們一般的做法是實驗做過了,為了節省時間,鼓勵學生一下,肯定他們的設計,然后大家開始作文?山鹄蠋煕]有這樣做,他對這兩位“發明者”說:“硬幣可以再借,你再放上去,看看到底能放幾個?”學生興奮地跑下來借硬幣,其他學生也扯著嗓子幫他數數,一直到五十七個硬幣“橋”才倒蹋,當堂就喝彩聲一片。事實證明,金老師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他們兩個激動得滿臉通紅,下面的同學也興高采烈,時而高聲數數,時而鼓掌喝彩……”所以,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多討論,多交流,多實踐,多發現。
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課文第一段中有許多對小女孩的外貌描寫,我要求學生找找句子,讀讀體會,說說感受。一時之間,有的學生發表意見,有的深情朗讀,直到下課還欲罷不能。本來,這堂課還要概括這段的段意,但我覺得,現在學生都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何必生硬地要他們停下來概括段意呢?于是我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可以和同學繼續討論交流,有好的見解可和同學分享或下堂課討論時再提出來!”下課后我發現學生還三五成群在討論。
雖然,這節課預設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我覺得教學任務背后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課堂上學生涌動的思潮,足以證明。布魯姆曾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因為學生不是作家筆下被動的小說,不是畫家筆下的圖畫,更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他們是課堂的主角,是課堂的生成者。
三、努力地提高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生成的機智。
這里說的“生成”不是教案上“預設”的“生成”,而是課堂上的實時生成(即時生成)。
王燕驊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預設越多,生成的方案越多。”但我們的老師,不管你“預設”得如何周到,也及不上全班幾十位學生的智慧火花。所以當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生提出了稀奇古怪的問題或有失老師面子的問題,不要怕失面子或因為這不在你的“預設”范圍內而輕易放掉,很可能這是一個極好的“生成”機會。就拿上次的課來說吧。課前我準備了一塊小黑板,上面抄了藺相如說的一句話。等到課堂上一出示,學生一看,有的在底下就喊起來:“老師,你寫錯了一個字!”我一看,果真如此。這樣的事大多數老師也碰到過,但我看到、聽到的大多數老師是這樣解決的:“我是故意寫錯的,來考考你們!爆F在,六年級的學生會相信你的話嗎?他們只會認為你做作。而我則對我的學生說:“是我粗心,寫錯了。你們以后寫時可要認真點啊!不然跟我一樣要鬧笑話的!”學生會心地一笑。
這樣的事,你是無法預設到的,但適時的自我批評,其實已給學生上了生動的一課,相信學生會記憶深刻。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預設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份,教學目標必須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
課堂教學應該成為對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教學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從生命的角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錘煉對課堂進行狀態的敏銳感知能力,以便在“意外”出現時或特定情況中可沉著“接招”并瞬間決策,讓課堂在隨機推進中靈活地展現出一片詩意般的精彩!
課堂作文 篇3
我一直以一個學生的嚴謹的態度審視著自然,看著它不斷變化并從中領悟。我想人這一輩子都是個學生,而自然,便是課堂。我喜歡在離家不遠的一座石橋上看日落。每個黃昏,夕陽以一種沉靜、美好的姿態下落,我沉溺在它的余暉里面,安靜地呼吸。
它象征著一種終結。無數個日落、無數個黃昏,我感到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以一種無聲的方式。我開始變得惜時,因為時光是看不見的,而夕陽是看得見的。每天我坐在石橋上聽到河水流動的聲音,我想,那就是時光流走了。是日落讓我懂得惜時。我也喜歡草。它們頑強、蓬勃、生生不息。我看著它們神情堅定的在高大喬木的陰影下掙扎著向上的樣子,我會想到那些在前輩制造的宏偉陰影里仍能創造出自己的事業的拼搏者。那是一種讓人敬佩的勇敢與執著。
當小草終于破土而出展現出它鮮嫩的綠色時,我發現了它們小小軀體里蘊藏著的不為人知的力量,那是像一座休眠火山一樣沉默著卻巨大無比的力量。是那些草告訴我:要勇敢,要堅強!還有螞蟻。一種以團結協作的精神而為人所知的微小生物。螞蟻搬家,真是一個讓人為之震撼的舉動!它們用纖細的觸角彼此溝通,用纖細的足挪動著龐然大物。我想起百威啤酒的廣告,那群生動的螞蟻,它們扛著啤酒瓶子,彼此合作,互相配合。團結從一個個細節中得到體現。這群生動的螞蟻,讓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團結。自然,是最精彩的課堂,只要你擁有一個學生應有的謙虛求教的態度,你所學到的,將滲透你的心靈。
這也是課堂擁抱大自然,這也是課堂。當攀登那入云高峰時,是課堂,飽覽那雄偉的山巒,聳立入云端的峰尖,連亙萬里之上的山脈,學到的是山的堅毅不撓!氨獍倮镅先f丈云”只有山才有這種奮上的精神。雄鷹在這里飛翔,江河在這里折腰。古來多少豪杰,以山為論。杜子美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李太白的“危乎高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俱是言山之志。當游進那大江大河之時,望著滾浪翻騰,水波萬丈,學到的是民族精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沖破萬里線,何其雄壯!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萬里,兩岸叢山險嶺,哀猿孤鳴,何其險偉。河水,就像祖國的路程,從崎嶇中走出,終將一瀉萬丈,洪流入海。當游覽那園林時,學會了嬌小柔情,楊柳春風,鶯歌燕舞,絲絲清泉注下,小橋流水,使人醉于其中。多少詩人,也盡溺于此間。楊柳,鶯雀,蓮葉,荷花古詩中也多有提及。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時時有古來愜情“園中婦語高盛鶯,池中戲童隱梧桐。愈見月夜暮即至,商議黃昏再游春”。當在那幽幽森林丈木中時,學到那植被的靈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為”陶淵明愛菊,看破紅塵,潔身自廉。也有《愛蓮說》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之中的君子正氣,浩然長存。當駐足于田園野鶴之情中,學會了平常的愜意,一片片麥浪滾滾,一朵朵碧空浮云,一支支鄉野民曲,一條條濺澗小溪。無不有棄世從農的韻味,好一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之中毫無雜粒,不求現出多少榮華富貴,壁飾堂皇。只求體會出簡顯的農家黃昏,瀝瀝在目。又一首“朝暮漁翁釣江上,竹縷輕煙翠鳥鳴,激鱗碧波層層起,夕陽西下荷花眠”平平凡凡,卻愈顯安樂。與世無爭。
又引出《桃花源記》一首“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也描繪出向往與世無爭的真摯情懷。當登上拔云高峰,游過滾滾江河,來到田園,走進森林,一覽園林。也不妨享受大自然的美,領悟大自然的情。遙想古代詩人豪杰,作一兩首詩以抒情懷!耙菰骗h山,萬木昂然,危峰疊石,流水載葉。故天之蒼翠,隱霧塵于澗,依稀連綿,閃樹藏花,偶現佛光于皇妝,常年飄雪于峭壁。留戀徘徊間,有枝丫招引,粉蝶對樂。
窈苗悠松,皆顯其色,險嶺雄梁,俱逞其強。故人喜隱逸,今吾佳飄游,遙望山壑內,冉冉藏炊煙”大自然,不僅有秀麗的外裝,更在其內在。當飽覽過很多很多山壑江流之后,學到的也很多,大自然,不愧是神奇的課堂。
課堂作文 篇4
生活中的課堂無處不在,你走到哪,哪個地方將會是你的一個嶄新的課堂。在那你會得到許多啟迪,讓你認識許多新事物。
記得那次,我在家正無聊的很,無所事事。突然,發現墻角有一只小蜘蛛正在織網,這時我被她吸引住了。這只小蜘蛛在慢慢吐絲捕捉獵物,小蜘蛛織網很慢,它一點一點地用心的織著,就快要完工了。正當我為它感到高興之時,窗外吹來一陣大風,不但把網給吹破了,還把小蜘蛛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我真為小蜘蛛可惜,也為它擔心有沒有哪里摔傷了呢?
可小蜘蛛勇敢地爬了起來,它不畏懼困難,再次爬上墻角,繼續織起網來。小蜘蛛的這種頑強精神讓我從心底佩服它。它又重新織網了,這次它的網織的更密更緊了。好像剛才的壞事變成了壞事,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更細心了。小蜘蛛頑強的信念使它織出的網上好像有了股熱能,從而網變得更剛強,百折不饒了。眼看網就要從反以前的姿態了,突然一只不速之客闖了進來。原來一只蒼蠅。我心想:誰叫你不請自來,真是活該!可誰知道這只蒼蠅也很有實力,三兩下狂沖,又把網給撞破了。
唉,我想這下小蜘蛛可要灰心了?尚≈┲胗诛w快的向破了的窟窿迅速地爬去。我楞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心里暗自為小蜘蛛鼓勁,加油!不一會兒窟窿給補上了,小蜘蛛又檢查了其它地方,終于可以歇歇了。這時又一位不速之客來了。這次它被牢牢地粘在了網上,掙扎了半天,不動彈了。
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平時做事總是喜歡半途而廢,我真應該向這只小蜘蛛學習學習。它今天給我上了一堂精彩的課。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真是真理啊!這普通的小蜘蛛就給我上了堂真真的課。
課堂作文 篇5
課堂討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形式,我們教師在組織而課堂討論的時候,不僅僅是讓孩子參與了課堂討論自然而然地從中受益,更要讓孩子在努力實踐的基礎上,使討論成為孩子成長的促進器。當然,無論組織何種形式的討論,作為討論的組織者、領導者的我們,必須做到:目標明確、討論形式得到、指導及時、評價有效。
教師在運用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的確立應從孩子討論的即時成就、學生技能、態度、認知策略等方面來考慮。如教學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解決問題:“光明小學組織春游,每輛車可坐45個同學,已經開走了7輛車,又坐滿了5輛車,還剩下32人。參加春游的同學有多少人?”學生理解題意后,我便組織孩子小組討論出怎樣計算參加春游同學的人數,討論結果多樣:組1:7+5=12(輛), 45×12=540(人),540+32=572(人);組2:45×7=315(人),45×5+32=257(人)315+257=572(人);組3:45×(5+7)+32=572(人) ……我運用討論使孩子體會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討論中,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引發富有意義的個人交往和學習,使孩子進入積極參與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廣泛學習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判斷力、敏銳洞察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可作為討論的最終目標。因為討論目標是統領討論全過程的主線,只有目標清晰才可能掌握好討論內容、討論方向及結果的評價。
討論應是在一定組織形式下進行的,教師同樣需要學習如何確立討論的組織形式。通常課堂教學中的討論,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理想小組人數為6—8人。課堂討論的形式多樣:學習小組討論(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克服困難而進行的討論,人數適宜在5人以下。)、活動小組討論(一般是圍繞任務或活動展開,將任務分給小組每個成員,明確責任,使每個成員都活動都有所貢獻。)、專題討論(針對某一主題或有爭議的問題展開的討論,具有較濃的學術研究色彩。)。討論形式的確定應保證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暢通,所要解決的問題得以討論,成員獲得鍛煉和啟發。
三、指導及時
影響小組討論的重要因素是教師的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情感。進行有效討論需要有自由的課堂氣氛和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在孩子討論中給予及時恰當的指導也十分重要。在指導時,給學生提供背景知識,提供相關的資料,培養孩子參與討論的技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參與討論,調控討論的方向和進程。
四、評價有效
在所有討論中,當結束的時候,教師要給以總結和評價。我們可以評價孩子在討論中的行為表現,評價討論的過程、程序和氣氛,也可以對討論的效果、結果進行評價。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就充分肯定;當學生的回答出現錯誤時,不是絕對的否定,而是首先肯定其認真鉆研的精神,然后鼓勵繼續想一想。另外,對于一些問題,我還采用了同學間、小組間的評價。如課堂教學中,孩子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我班級評價榜上為孩子貼上聰明星,并作為期末考的考核依據,學生的聰明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可到教師處換取一些小禮物。這種人性化的評價方式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更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教學中,合理組織討論,就能真正發揮其實效,就能讓課堂討論成為孩子的促進器。
【課堂作文】相關文章:
課堂作文:有趣的課堂08-13
課堂作文:快樂的課堂08-13
課堂作文:我們的課堂08-10
課堂趣事的作文,課堂趣事,有趣的課堂作文08-10
課堂作文:快樂的課堂(優秀作文)08-20
關于課堂的作文:我們的課堂01-06
課堂作文:課堂上的趣事08-20
課堂作文:自然也是課堂08-20
課堂作文:生活處處是課堂08-13
課堂作文:人生的課堂-自然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