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鄉的淪陷高一作文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仿佛霧里的揮手告別。”這是席慕蓉在《鄉愁》中發出的感嘆。它道出了多少北漂們的心聲。在凄清的夜晚,悵惘著在鋼筋水泥森林里的遭遇,面對各種位置的將來,只身闖蕩,無依無靠,一種鄉愁思緒涌上心頭。故鄉的歌在呼喚,故鄉恬淡的生活樣式在呼喚,故鄉淳樸人情在呼喚。
鄉村城市化進程正加速前行,求新與圖快成了鄉村發展的主旋律。回鄉的游子看到了稻田被征用為經濟開發區,重新規劃的村莊建房都使用同一張圖紙。他懷念潔白的石橋,橋頭兀立的刻字的石碑,鋪在地上的石板條。橋下的流水靜靜地唱著甜蜜的搖籃曲,催人在夜風溫馨的撫摸中慢慢沉入夢鄉……一切美好的回憶已不復存在。那汩汩的溪水溜走了他童年的歲月,那古老的石橋鐫刻著他深深的記憶……平日里喧囂的焊接,鍛造聲不絕于耳,他看不到湛藍的天空,如今只是失去了色澤,黯淡的.天際。
他努力在混雜的味道之中,試圖品嘗和鑒別出鄉愁,憂思,迷茫,哀傷,惆悵,憤懣,無語……漸漸的,在腦海深處,似乎隱約地感到:陶潛筆下的鄉村圖景,正電光火石般,迅速地離他而去,甚至毫無故鄉可言。
剎那間,我恍然頓悟:這里的“故鄉”,已經不單純是物質的,具體的,它同時還蘊含著一種生活樣式。它是寧靜平和,有張有弛,閑適寫意的;它是與天地融合,呼吸泥土清香,享受青山綠水之樂的,而不是掠奪資源,用鋼筋水泥筑起工作坊或巢居,為了響應城市化的號召而以環境犧牲作為代價的。
今天這種生活樣式或許只能在理想的彼岸去尋找,誰還能像“局外人”似的,漠然的說:自己的“故鄉”沒有淪陷?這已經不僅僅是鄉村生存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淪陷了,這更是一種生活樣式的淪陷了。
故鄉的淪陷,在相當程度上,是城市化思維作祟的結果。城市化非要以環境犧牲為代價,以生活樣式破壞為代價嗎?城市資源有限,于是大肆掠奪,從本來已處于弱勢的鄉村全方面地掠奪。礦產,森林及至水源,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在“交易自由”的幌子下被拿走……越來越多離鄉的進城者,回鄉后一次比一次失望。故鄉,已非記憶中那樣溫馨了,熟悉的日漸衰老,一棟棟房子空空蕩蕩,無序的開發和污染吞噬著廣大鄉村,傳統農業社會,“田園牧歌”景象,一定會隨著城市化的加速而消失。試問,城市居民回鄉何以找尋精神的慰藉,何以找尋有活力的文化的“歸鄉”,何以找尋亙古不變的生活樣式,何以使后代信服父輩們口中的故鄉?
沒有故鄉,何以有根基,何以談發展?“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是千年前的陶潛在時空外的呼喚,讓我們將匆忙,疲憊的心靈慢下來,傾聽故鄉喃喃的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