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故宮的作文
篇一:故宮游記
2014年8月14 日 星期四晴
故宮游記
尹嘉陽
在我以往的記憶當中,故宮是一個宏大而又神秘的地方。今天,我和媽媽陪著外公去北京游玩。一到北京,我們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輕裝上陣”直奔故宮。 故宮,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年間,是世界五大宮之首。它規模宏大,整體呈現“口”字形,為明清兩代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它位于北京的中心地帶,與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和毛主席紀念堂毗鄰。
從旅館出來之后,我們沒走多遠就踏入了天安門廣場。我們遠遠地望見了故宮那厚重的城樓與那雄偉的城墻,它們給我帶來了一種古樸滄桑的感覺。我們一路向前走,走上了據說是完全用漢白玉雕琢而成的外金水橋。我站在金水橋上,回望那象征著“望君歸”的圖騰柱,不僅感概萬千:歷史上那么多的皇帝、那么多的文武大臣在這圖騰柱的注視下出出進進,最后能成就一番功業的,又有幾人?!大多數人注定只是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我邊想邊走,慢慢地走進了天安門。我登上天安門城樓,摸著欄桿,俯視著天安門廣場。那種俯視眾生的感覺頓時令我神清氣爽,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在那個古老而科技又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竟然能修建出這么宏偉的建筑物,真是一大奇跡!從天安門城樓下來,我們走進了故宮,看見它的廬山真面目,原來剛才在外面所見的只是故宮的冰山一角啊!
故宮是世界上保持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宮殿群。他南北對開,兩邊相對稱。它由外朝和內廷組成。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內廷也叫后宮,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外朝共有三個主要的宮殿,其中以太和殿為主。
太和殿前的太和門高高矗立著,上面掛著一幅牌匾:宮廷琺瑯藍色的底,亮金色的邊框,上書三個暗金色的大字:太和門。我迫不及待地跨過高高的門檻,遠遠地望見了由三層漢白玉構成的基座上托著一座金鑾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屋頂上鋪著金色的琉璃瓦,魯班鎖結構的梁柱上揮著青藍色的圖案,朱紅墻上掛著“太和殿”三字組成的牌匾,宮
殿非常寬敞,正北方朝南布置著皇帝的龍椅。這就是俗稱的金鑾殿,也就是大臣們上朝的地方———太和殿。故宮的建筑風格,大都諸如此類。
后宮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主要有坤寧宮,交泰殿,慈寧宮等宮殿和御花園組成。我們參觀了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一路上我們走得腰酸背痛。由于御花園太大,我們就只好放棄了。
此外,我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在太和殿左前方擺著一個日晷。它的指針垂直于日晷的盤面,日晷的盤面又平行于赤道,日晷是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同時也代表著天子擁有給天下萬民授時的最高權力。太和殿的右前方有一個工具,它包括了古代所有的計算單位,也表示天下的制度一統。另外,我還發現了幾個巨大的銅制水缸,我猜它們是用來做消防工具盛水救火用的吧!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用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出了那么多那么好的東西,我真驕傲!
走出故宮,看著高高懸掛的“故宮歷史博物院”的牌匾,我不禁感概萬千。故宮當年是何等榮耀,但它最終也只能湮滅在歲月的滾滾濃煙之中,只有剩下的朱紅宮墻還在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篇二:九寨溝游記作文600字
暑假來了,暑假來啦!我們趕快來想想到底去哪兒玩好呢有了,我們就去童話世界九寨溝。課文中,作者把九寨溝寫的別提有多美了,自己去實踐一下吧。
我和哥哥、姐姐┄┄坐飛機到九寨溝。時間分分秒秒過去了,飛機在緩緩下降,從機窗往下看,呈現出無法形容的畫面。有人感嘆到: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真好看呀!有曲折的山溝,盤繞山間的公路,好似一條銀色的蛇。還有成千上萬的小螞蟻人,看來,這兒十分收歡迎,來這兒參觀的人數不勝數。
下了飛機,我們直奔景點九寨溝。一路上,導游說:九寨精靈是水、湖、泉、瀑、溪、河、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千顏萬色。不一會我們就看見一道流水,一條小溪,溪水冰冰,很讓人舒服。山上林木蔥蘢,溪流歡唱,好似在說:歡迎,歡迎,遠到的客人!隨后我們到了五花海,因地震,顏色分層不多了,但仍見黃色、紫色、綠色┄┄很神奇。繼續往下走,是一個大瀑布,寬300米,泉水是由山上的雪融化而來,道道泉水好像千萬條哈達組成,那就是諾日朗瀑布。諾日朗瀑布景色四季更換:春天,瀑布宛若一個剛剛蘇醒的孩子,歡呼雀躍地奔流在蒼翠欲滴的山谷崖壁上,給以人的是一派空靈翠綠、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當夏日來臨,瀑布水量增多,聲勢漸壯,水流跌落在瀑布下面的巖石上,激起水花萬奪,如銀珠萬斛,四處揮舞。而其細微之處,水流有如簾幕一般,垂落下來,有如斷續的珠子,滴落入潭,令人玩味無窮。金秋季節,山谷坡地,萬紫千紅,若一幅濃重的油畫,諾日朗瀑布在一片片黃葉、紅葉之中,分成無數股細流,飄然而下,景色最為迷人。若至隆冬季節,瀑布則從流動變成固體壯態,諾日朗瀑布成了一幅千姿百態的冰瀑畫卷。
白天陽光下的諾日朗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而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清輝如練,諾日朗瀑布更有一番詩情畫意。這里也是西游記的外景拍攝地點。這是樹正溝的一個風景點,還有日則溝的熊貓海、五花海、珍珠灘瀑布┄┄則查溝的五彩池和長海。九寨溝的風景不計其數,讓人流連忘返。
九寨溝游記作文600字篇二
我曾到過一個地方,那里是大自然經過百萬年的時間雕琢而成的;那里有著壁立千仞的萬丈峽谷和奇險的峭壁,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九寨溝國家公園。
九寨溝的峽谷地形都是由于霧溪不斷地切割所形成的。一進園區,處處可見到層巒疊嶂的山丘,垂直壁立的峽谷,而腳下更有著潺潺的溪水流經。想著眼前所見的一切美景,在幾百萬年前居然是位于海底,在板塊運動之后才浮出水面,再經溪水長時間的侵蝕所行成,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此行我們先后參訪了疊瀑、彩林等景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如腸之回,如河之曲的九曲洞和燕子口。九曲洞一段,車子在半明半暗的隧道
中繞來繞去,才出了隧道,也讓人覺得當初在這里造路的開路先鋒,真是偉大。這一段也是游客可以下車的路段,站在欄桿旁,看一下溪水,再抬起頭看一下峭壁,落差不知道有幾百公尺,也凸顯出人類的渺小。
接著到了燕子口,兩旁的巖壁有著大大小小的孔洞,那些以前都曾經是燕子的家,只可惜它們都已遷居他處,無緣看到百燕鳴谷的盛況,不過在打道回府之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讓我們意外見到了可遇不可求的時雨瀑,帶給了我們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
這次的旅行,不僅開闊了視野,見識到了名聞遐邇九寨的青山綠水,使身心的到適當的休息,也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驚嘆。
篇三: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美好的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的人是我們。氣憤的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人給申報為了文化遺產,這不的不說是一種恥辱。如情人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盛行的今天,我覺得作為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更應該宏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蝕。首先我們來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國古代"文治教化"即禮樂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傳統文化呢?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個民族中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分為物質文化:歷史典籍等與精神文化:社會心理,風俗習慣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與朋友們分享中華文化的精華,愿意奮力探索已經被淡忘的遠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個樸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視野縱貫千古,橫及八荒,遨游馳騁,此樂何及?
【游故宮的作文】相關文章:
游故宮作文08-18
又游故宮作文10-26
游故宮作文08-21
游故宮作文08-21
游“故宮”作文05-11
游故宮作文07-14
故宮游作文09-15
游故宮作文08-17
游故宮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