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書畫展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書畫展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書畫展觀后感1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展,展現廣大師生高雅健康的藝術才情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舉辦了首屆師生書畫展。展出了全校師生優秀作品230幅,其中學生作品154幅,教師作品76幅。資料包括水彩畫、剪貼畫、國畫、木刻畫、書法、攝影、十字繡等。
11月3日,學校組織六年級學生去文化廣播中心參觀書畫作品展。我本帶著一種沉重的工作情緒去到展廳,但當我到達展廳后,我的情緒立刻激動起來。哇!展廳里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畫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方桂珍老師幾幅工筆畫:《微笑》、《三月紅》、《遐想》、《樹下》,畫中的人物描繪得那么溫雅嫻靜,他們姿態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氣質高貴、清純無暇,心靈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頓生不忍褻瀆的愛憐之情。
這時家長帶著學生陸陸續續進場了,我帶著幾位學生、家長到處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畫,內心開始感起興趣來。我仔細觀望著每幅畫,我發現每幅畫筆法都蒼翠有力,畫的使人覺得實有行云流水,筆走龍蛇之感!讓人感到藝術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學們的畫,那更不用說了,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又來到書法作品展區,一個個毛筆字清秀俊逸,透露著深深的文化氣息,同時也激起了我對書法的興趣。我又仔細一看,這些書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齡那么小的孩子!真是為他們感到自豪。一位家長觀看完這些作品,不禁地贊嘆到:“河田小學能夠舉行這么大的書畫展,真不簡單呀!”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
看完了書畫展,我感覺很不錯,能欣賞到藝術,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繽紛色彩的世界!同事們和學生們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種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與他們相比我實在是太慚愧了。也許我該身體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狹隘,認真汲取知識的養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大學書畫展觀后感2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師生書畫展觀后感。2月14日,岐山關中大廈門前彩門奪目,鞭炮齊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曹宇先生從藝五十年暨師生書畫展隆重開幕。來自社會各界的書畫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領導約千余人匯聚西岐,于關中大廈八樓展廳內觀賞作品,暢談藝術,座談交流。此次展覽嘉賓之盛,規模之大,氛圍之濃,讓我深受感染,不由生出感慨和敬佩之情。
因為自己是書畫圈外的人,也不懂書法藝術,卻無意中認識了一些圈子內的老師和朋友,和書畫結了緣,觀后感《師生書畫展觀后感》。這次,承蒙趙老師邀請,我這個即不會寫毛筆和硬筆書法,又不會畫畫的人,也充當了嘉賓中的一員。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參加了曹宇老師從藝五十年暨師生書畫展座談會,參觀了這次不平凡的展覽。雖然對曹宇老師的篆刻、書法、繪畫、剪紙已早有耳聞,卻遲遲未能謀面。通過這次展覽和座談交流,讓我對曹宇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藝術的力量和執著的追求,讓我這個不是藝術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頓生欽佩和敬仰之情。
當日展廳內,熱烈的氛圍,激情的場面,涌動的人群,這無疑是對曹宇老師從藝五十年藝術生涯的`總結和定位。尤其是,藝術界老前輩們專業的評論和點評,讓我感受出了有一種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師身上閃閃發光。正如大家所說,曹宇老師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藝術家,同時,又是一位學者、一位奇人。他獻身藝術生涯五十載,追求真實、自然、平淡、永恒,這是他的一種境界、一種作為、一個文化人的心態。
此次展覽取材豐富,風格迥異,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師和他的學生之手,而且參展的作品都是經過統一裝裱,皆為新作。因為自己不懂書法,對專業的評論術語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賞各位老師的佳作,卻不敢妄加評論。以上所述,也就個人的觀后感,用外行話做以總結,不到之處,還請曹老師多見諒!
大學書畫展觀后感3
這一天,張永初老人帶著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書畫來我們江南實小展覽。
雖然這是幾幅甲骨文,但是它們卻是古人用無窮的智慧創造出來的,更是張永初老先生用半輩子的心血研究出來的。張永初老先生從40多歲就開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現在,他雖然已84歲高齡,但是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去研究吳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個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著研究的歡樂。
張永初老先生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珍貴的甲骨文,還讓我們了解了吳文化。吳文化是吳地區域文化的簡稱,也可以說這是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說到吳文化,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位偉大人物——泰伯。
傳說,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來,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們二兄弟一致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后就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其他二人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為王的的念頭,泰伯、仲雍便逃到吳地在這兒繁衍生息并將自己國家的文化禮儀全都教給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人見泰伯寧愿將吳國的文化禮儀教給幼弟的義舉所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追隨。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已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
也許就在這豐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奮斗著;寒冷的冬季,大雪紛飛,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許當你還沉醉在家人團圓,新年快樂的氛圍中時,張老師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著甲骨文。張老師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
【大學書畫展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學書畫展覽觀后感09-19
參觀書畫展觀后感01-26
參觀書畫展觀后感09-19
董其昌書畫展觀后感09-19
書畫展觀后感500字03-15
看書畫展日記觀后感01-26
觀看書畫展觀后感01-26
看書畫展觀后感作文03-16
關于觀看書畫展的觀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