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林莘老師執教《咚咚咚,是誰啊》有感:讓探究合作自然而然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林莘老師執教《咚咚咚,是誰啊》有感:讓探究合作自然而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林莘老師的繪本課《咚咚咚,是誰啊》,這是一本極其簡單的繪本,豐富多彩的繪本里只有寥寥數語。然而林莘老師卻用這樣一本簡單的繪本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學習共同體”的環境。
“學習共同體”是指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學生)和助學者(教師)共同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以促進成員全面成長為目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學習觀作指導,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基層學習集體。其實這跟新課標中提到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有共通之處的。那么從今天的這堂繪本課中,我們就可以發現林莘老師在這節課中,就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自然而然地將自主合作探究落到實處。
學前提出學習要求。林莘老師在公開課之前就告訴孩子們,這節課討論環節應該如何去做。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在日常上課時,也會提出明確指令。但是我們在安排孩子們合作探究某一個問題時,并不能做到每堂課都提出明確的指令。比如說:所有的討論要很小聲,說完自己的觀點要虛心請教別人的建議,要詢問別人他的依據是什么……林莘老師在課前提到的`這幾點要求讓我觸動頗深。首先,孩子們在小聲討論時,不僅避免了嘈雜感,而且輕聲細語的交談讓孩子們之間更加親近了;其次,教會孩子虛心請教,不停追問;避免孩子們胡亂作答,讓孩子們每個答案都是有思考有深度的。
討論前提出答題要求。林莘老師在孩子們回答問題前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別人發言的時候不要舉手。她仿佛一點都不擔心孩子們不踴躍舉手,而是親切地教孩子們先傾聽別人的發言。她讓我忽然想到,很多課堂里,孩子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居多,傾聽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的孩子,在課堂上會重復別人說的話,其實孩子們并不是照別人的思考來說,而是忘記了去傾聽。傾聽往往比發表更重要!
林莘老師的課堂中還有許多的教學細節是為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地合作探究服務的,孩子們在她的教學指導之下,合作探究的好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因篇幅問題,我就不能一一截屏給大家分享了。但是從這兩期的視頻分享中,我發現名師的課除了設計精彩之外,更多對孩子細節上的關注和培養才是他們真正的實力所在。
【觀林莘老師執教《咚咚咚,是誰啊》有感:讓探究合作自然而然】相關文章:
觀讓生命充滿愛有感13篇03-01
觀《讓生命充滿愛》有感(匯編14篇)03-06
觀《使命》有感03-04
觀《寶蓮燈》有感02-25
觀《天道》有感02-25
觀《金剛川》有感03-08
觀道德講堂有感03-07
觀演出有感02-27
觀書有感作文02-25
觀戲劇有感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