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味淡了作文600字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小編收集了年味淡了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年味淡了
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淀。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游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著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第二篇:年味淡了
總感覺這些年,春節的年味淡了。
過春節,中國人稱之為過大年,可見老百姓對春節之重視,場面之宏大。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聲,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錢了,年味卻淡了,讓人遺憾。
從前,過春節時間比較長,從臘月的二十三,俗稱小年開始,春節就已經來到,這一天老百姓吃火燒、送灶君,祈求來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小雞,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壺酒,年三十包餃子等。大年初一到處作揖,即給人拜年,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這是春節最為隆重的時間段。從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節的`延續其,人們仍然陶醉在春節的氣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之后春節過完。
從前,春節是隆重的,剛到臘月,人們就開始“慌春節”,即心中就天天想著春節,臘月二十三之后,開始準備春節的吃的、用的,無論家境富足和貧寒,都要盡一切可能,讓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從前,孩子們期盼春節的到來。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兒時渴望春節的到來。為什么那個時侯的孩子都渴望春節的到來?因為那時,物質還不是很豐富,只有到春節才能夠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當然,家中的大人也會向孩子許諾,只要努力、聽話,春節給你買新衣服、玩具等。
從前,人們過春節需要鞭炮聲助威,需要煙火添彩。現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很多老百姓不再鐘情于鞭炮、焰火。沒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春節也不熱鬧了。
現在的年味確是淡了。雖然過春節還要準備,由于物質豐富,手中有錢,隨手都可以買來,春節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可以辦齊;平時,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節大吃了;從前,走親訪友才穿新衣服,現在,誰也不再穿舊衣服、補丁衣服,平時穿的衣服和春節沒有什么兩樣;從前娛樂單調,廟會、元宵節是人們娛樂的好地方,好方法,現在,有電影、電視、網絡多種娛樂媒體,傳統的廟會、元宵節沒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確是淡了。
第三篇:年味淡了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社會物質富裕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階段,這固然讓人欣喜,但物質富裕并不能掩蓋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人類的需求是分和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們的物質需求漸漸的都能滿足了,精神需求卻突然變得非常空洞。
但是,讓我感到異常的是,我們的春節越發變得無人問津起來,但類似西方的圣誕節、平安夜卻在中國大受追捧。為什么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遭受拋棄,而西方節日卻大放異彩?我想這與大部分中國人的虛榮心態有關,什么叫圣誕節?我們開始好奇,好奇了就開始研究,研究了就開始體驗,體驗后就越發的感受到一種新鮮感,越發的感覺到自己與國際接軌了,自己越來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論認為我們能夠過一過老外的.“春節”就一定是現代人了?反而,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極度不尊重的行為。
其實,過年是生活本身的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開春了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子女求學求職在外,過年就是回家,長輩盼望見到子孫,過年就成了愿望。過年是一種鄉愁。浪跡天涯、絕少歸期的海外游子,在客鄉復制了傳統的春節,西方國家唐人街的慶賀倒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慶典儀式,以滿足游子對家鄉和故土的懷念,年節的歡樂中夾雜著淡淡的鄉愁。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身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體貼細心地守護著她。
總而言之,春節為什么在中國越來越冷?這與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對于民族風俗的尊重,對于自身存在的那一點點虛榮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難道,我們都搬到國外去過年?
【年味淡了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年味淡了的作文02-03
年味淡了作文02-03
年味淡了作文范文02-03
淡去的年味作文02-03
年味淡了高中作文02-03
年味淡了優秀作文09-10
漸淡的年味作文02-03
淡掉的年味作文02-03
有關年味淡了的作文02-03
關于年味淡了的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