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書筆記800字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吳承恩編寫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西游記的讀書筆記,歡迎欣賞!
西游記讀書筆記1
《西游記》這本書說起來無人不曉,而孫悟空這個人物也會馬上出現在腦海里。
人人都知,孫悟空是從石頭縫里生出來的,雖出生于一副猴貌,但心卻賦有人性。何為所聞?待我慢慢道來。
其一、我說孫悟空有當領導的能力,這從第一回中就有所體現,他把眾猴子帶進了水簾洞中,他沒有直接去說稱王的事情,他明白如果直接說,將會沒有一只猴子會愿意聽他的。于是他等,等到猴子們玩得盡興了,他再去幫大家回憶大家說過的話:“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就這一席話就穩穩當當的稱上了王,其他的猴子也沒有了怨言,甘拜下風,足見他的智慧。
其二、孫悟空也是貪婪的,如:在天宮代管蟠桃園,結果他把成熟的桃子都給吃完了。土地說:“三千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齊壽,日月同庚。”大圣聞言,歡喜無任,從此三天兩頭的去吃桃,也不去別的地方游玩了,可見他的貪婪無理。
其三、孫悟空還是個多疑、不講理的人,如:在五莊觀,他吃人參果,一個還不夠,沒想到還去偷,雖然這果子用金擊子打下后入土就不見了,他懷疑是花園土地給收走了,把土地爺一頓數落,待土地爺跟他講“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得以成熟,有緣的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能四萬七千年……”聽完土地的話,他就開始算記起來了,后來還推倒了樹,結果還擾來了觀音菩薩才把事情平息了。你說,這孫悟空也真不怕惹事吧。
不過,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就像兩股黑白的線,相靠相依,有時甚至緊密得無法分開。
其四、對待他的師傅——唐僧,真正施以人性,你是否也發現了共同點,唐僧這么多次趕他走,按常人思想來說,只要不順心,孫悟空本可以一棒子打死他,可他沒有,而是含淚離開。唐僧屢屢被抓,八戒和沙僧有多少拼命的?倒是孫悟空每次都想盡一切辦法救師傅,一心一意地跟隨著唐僧,從不拋棄自己的師傅。從這點看,他雖然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猴子,但他,充滿著人性的情感……
我還沒有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孫悟空非十全十美,也非罪惡滔天,是處在中間,不好也不算壞。
西游記讀書筆記2
讀完《西游記》,我腦中總是浮現著武藝高超的孫悟空、會耍小聰明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和尚等栩栩如生的形象,然而最讓我難忘的卻是那啰嗦慈善,又顯得頑固不化的唐僧。
在“孫悟空大戰紅孩兒”這一章節中,唐僧聽到小孩子的求救聲,叫聲很凄慘。唐僧雖然吸取了教訓,聽了孫悟空的話,一開始沒有理睬。可是叫聲源源不斷地傳來,而且越來越凄慘,唐僧忍不住又大發慈悲,把悟空的告誡拋到九霄云外,找到紅孩兒,就要帶著他走了。誰知,好孩子刮起一陣妖風,頓時飛沙走石,卷走了唐僧,唐僧差點就被紅孩兒吃了,虧得孫悟空三人費勁心力,想盡辦法,最后搬出了南海觀音菩薩,收了紅孩兒,這才算是完事了。
唐僧有慈善之心,固然令人敬佩,但他總是人妖不分,同情心泛濫。甚至孫悟空打死了眾多妖怪都已經現出了原形,比如白骨精這樣的妖精已經破綻百出,他還是人妖不分。唐僧還愛動不動就趕走對他忠心耿耿的孫悟空,有時看得人真是可氣,氣他的固執己見,頑固不化。他自己應該知道是肉眼凡胎,看不出妖怪,不能固執,不能不聽具有“火眼金睛”的大徒弟孫悟空的話。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過頭,我們要善于接納別人的正確的意見和建議。說到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件事。那天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個男孩像瘋一樣地快跑,后面的奶奶邊追邊喊:“不要跑,路不平,要摔跤的,不要再跑了。”可是男孩估計是發脾氣了,就是不停步,突然“砰”的一聲,他摔倒了,這時嘴巴里不停地叫“奶奶”,奶奶扶起他時,我看到兩個膝蓋都擦破皮了,發紅了。哎,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聽勸告,總是會有苦頭的。
我合上書,悟到了一個道理,唐僧好多次被抓,大都因為固執,固執的人一定要以此為戒,凡事要有個度,不要過于固執,就像“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話也不完全對,要是我們走的方向不對,就應該聽別人的建議,而不至于犯了“南轅北轍”的方向性錯誤。
西游記讀書筆記3
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正無聊之際,靠窗的書桌上靜靜沉睡著的經典名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緩緩地走過去,輕輕的拿起許久未見的《西游記》,一些零散的片段游過記憶的深海,但稍縱即逝。翻開名著,看了幾頁便再次被吸引了。
在家喻戶曉的《西游記》中,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是一只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猴子;唐僧是金蟬子轉世、深知佛理的取經和尚;豬八戒是一頭由天蓬元帥轉世的頗具法力的豬;沙僧是被貶下凡的卷簾大將,勤懇忠誠;白龍馬是小白龍所變的沉默寡言的白駒一匹。他們團是一個團隊,隊員們各有神通,一路戰勝妖魔鬼怪,識破陷進詭計,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他們的英勇無畏,令人贊不絕口。
在三打白骨精一回中,唐僧聽信了豬八戒的讒言,竟把孫悟空攆走了,團隊開始產生了分裂。在隨后的取經途中,唐僧因無孫悟空的保護而被黃袍怪抓走了,雖被寶象國公主搭救,但很快又被黃袍怪變成老虎。豬八戒見師傅被抓,又打不過妖怪,無計可施,只好去尋大師兄。大圣回歸后,師兄弟三人通力合作,共同戰勝了黃袍怪,而唐僧與悟空師徒二人也冰釋前嫌,重歸于好了。
師兄弟三人雖個個法力無邊,卻缺一不可。師徒四人是個密不可分的團隊,缺誰都不能順利完成西天取經這一艱巨的任務。孫悟空雖神通廣大,可也需要豬八戒的幫忙,在搭救烏雞國國王時,如沒有豬八戒下井尋尸,他又怎能救人?但沒有了孫悟空他們更不能完成取經大業。沙僧看似可有可無,但試想,如果沒有他,誰來將取經的擔子一直挑到西天而毫無怨言?沒有他,誰來保證孫悟空能心無旁騖地使出那通天本領?所以,他們這是一個TEAM,缺一不可。
反觀我們當今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一個規模龐大的集團中,如果沒有辛勤勞動的員工,它應如何正常的運轉?如果沒有精明能干的領導人,它又將如何有序運作?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團結合作。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例子。比如說,籃球比賽,比的就是球隊的團結合作的精神。一個球隊,如果沒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就算隊員們個個都是像喬丹那樣擁有高超球技的人,也很難在比賽中取得勝利。因為只有團結,才能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贏得冠軍。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也需要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同心協力、團結協作。
感謝《西游記》,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讓我懂得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西游記讀書筆記4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一部神話小說。講述了在唐代時期,高僧唐玄奘在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地保護下,前往西方大雷音寺求取真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回真經,返回東土。
堅定不移
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歷經千山萬水、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受盡各種苦難和折磨,可他們卻一點兒也不因為疲勞而放棄。在途中,他們也會感到厭倦、思念家鄉,可他們卻堅強地戰勝了困難險阻。像他們一樣有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還有很多,如:紅軍戰士在長征中克服了千千萬萬的困難,最后取得勝利;大禹治水時,他背井離鄉,不息一切代價,面對兇猛的洪水不認輸,以頑強的信念與洪水拼搏……他們不光光靠堅持、靠本領,更重要的是他們認準目標、堅定理想,正如"有志者事竟成"。
牢記使命
師徒四人在一路中不僅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而且牢記使命。唐僧為了讓東土大唐的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牢記了唐太宗的使命去西天求取真經,他牢牢記住自己的使命。盡管一次次的落入了虎口,他卻一次次地被弟子救出后依然牢記使命,奮勇前往西天。三個徒弟也從不忘使命,觀音菩薩解救他們,讓他們保護唐僧上西天,他們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孫悟空盡管一次次被師傅誤會趕出回了花果山,卻暗暗打聽師傅的消息,出現危險時拼命保護他們。多少次,他們遇到富貴人家想把他唐僧留下,但他不愿意,因為他不忘使命。
助人為樂
在取經途中,師徒四人的好事也做了不少,如:在陳家莊上救了陳關保,陳一秤兩個孩子,把靈感大王給滅了;紫朱國里,好心腸的孫悟空又當了醫生,為紫朱國國王治病,又除了賽太歲;在車遲國里救了那兒的和尚,恢復了車遲國的繁榮……在我們生活中不是也有助人為樂的人嗎?志愿者、交警、醫生、教師……無私奉獻,為民造福,我們都看到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更要向他們學習。
堅定不移、牢記使命、助人為樂,指引著我的學習、生活,及以后的工作態度。三個詞告誡我做任何事要有目標,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要牢記使命,有始有終,永不放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幫助他人,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西游記讀書筆記5
其實,看完整部《西游記》,我一邊暗暗佩服作者的寫作的功底,一邊也在想:取經團隊不就像一個組織嗎?這個問題的確挺有意思!于是,我把我想的內容就記在了下邊的文章當中。
唐僧是領導者,并且把整個取經團隊打理相當好。首先,他帶領他的下屬們將“西天取經”這件事辦成功了,雖然中間一波三折,可是這位領頭人的決心奠定了這件看似遙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從“絕無”變成“必然”。其次,他還懂得如何調動整個團隊。可能這樣說很抽象,給大家舉一個典型的例子——給悟空的緊箍咒。這咒雖是如來打造的,但是當它落到悟空腦袋瓜上時,卻被掌控得十分有效。唐僧并沒有時時刻刻都在念緊箍咒,只是在悟空犯錯的時候才念動的',而且念得也不過火——既讓悟空心服口服,又讓他思考自己的過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折服于唐僧,這樣悟空取經的信念也才沒有化為灰燼。要是沒有這緊箍咒,呵,諸位可就瞧著吧,看悟空怎么撒歡吧!
悟空是徒弟三人的小隊長。他是怎么擔任這個職務的呢?第一點,他辦事能力極強,像是遇到什么諸如小鉆風的小嘍啰,分分鐘就叫他像拍黃瓜一樣被拍成肉泥;要是遇到像獨角兕大王和黃眉大王這樣戰斗值較高的妖怪,他也不會不知變通,他會一路打上天庭,請他們的“上司”收他們回來,而那些“上司”通常也會用一些“沒看好”的理由來辯解并收他們上界。悟空既叫那些妖怪沒話說,更叫自己在團隊當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可見辦事能力在一個團隊中的重要性。
豬八戒可謂是整個團隊中最“耍寶”的那位了。他雖然沒有悟空的神通,也沒有悟空的領導力,但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他就是團隊中的“追隨者”。他幫助大師兄打好下手,和其一塊斬妖除魔。作為團隊的一員,他還對他的“上司”唐僧忠心耿耿,經常陪在師父身邊討師父的歡笑。雖然他有時候對于西天這件事打退堂鼓,但是經過內心和師徒的調節下也平復了心態。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沙僧是整個團隊的后勤,他負責到了人家看行李看馬,并提供對于師父三百六十五度無死角的照顧。他任勞任怨,不吐一個苦字。他在書中的描寫作者并沒花太多的筆墨,但也能看出這個“后勤”可不一般!
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取經團隊,更是一個組織,一個團結的組織!
西游記讀書筆記6
翻開書本,走進其中,去了解唐僧師徒四人經歷的磨難;去領略吳承恩筆下奇異的妖魔與神佛。
《西游記》講述了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的故事。師徒四人身份各異,性格則更是不盡相同。
孫悟空是天地孕育的石猴,它生性頑劣,不喜拘束。后拜菩提祖師為師,學得了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等本領,又去龍宮搶來了金箍棒,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將他壓在五指山下,直到五百年后唐僧出現解救了他。隨后他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大鬧天宮。表現出他不畏權貴,勇于抗爭。孫悟空曾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可以看出他不畏強權,敢于抗爭,也暗含作者對封建社會的不滿與抗議。第二階段為跟隨唐僧西天取經,這期間他奮勇向前,降妖除魔,突出他嫉惡如仇的心理。可以說,孫悟空是一個很成功的角色。
唐僧是取經團隊的主心骨。他本來是如來的徒弟金蟬子,因犯錯被貶下凡。在取經路上,唐僧堅定目標,矢志不渝,不被任何事物阻撓。女兒國國王曾以一國之富留他,蝎子精強迫他成親,他都沒有動搖,堅定目標,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唐僧一心向佛,不慕名利,不戀美色,是一位專一的信佛者。但是,他過于善良與固執。用“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形容他再合適不過。孫悟空打白骨精時,他固執的認為孫悟空無辜殺生。唐僧是有兩面的堅定信佛者。
豬八戒與唐僧相反,他貪財好色,意志不堅,經常要散伙。他缺點很多,但并非沒有優點。他十分憨厚,臟活累活他從不推脫,孫悟空捉弄他,他也不斤斤計較。面對能贏的敵人,他也絕不含糊,奮力殺敵。豬八戒是神、人、豬完美的結合。
沙僧是個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取經路上也常因技不如人被抓走。但是他一心向善,吃苦耐勞,少言和善。最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西游記》告訴我們,取經路好比人生路,在這條路上會遇上各種艱難險阻,但是只要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就能夠取得成功。
西游記讀書筆記7
自我記事以來,《西游記》始終陪伴著我成長。牙牙學語時,爸爸媽媽為我講《西游記》里面的一個個千里跋涉、降妖伏魔的故事;懵懂稚子之際,《西游記》故事穿插在幼兒園的玩游戲、講故事的活動中;少小孩童小學生涯,我不滿足《西游記》零碎的故事片段,在爸爸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下認真閱讀了《西游記》全文。
雖然閱讀的《西游記》全文很多字不認識、很多詞句意思不明白,但是我還是明白了很多道理,閱讀為我開啟了靈智的慧光、打開了心靈之門和撐起了成長的天空。
爸爸媽媽講過一個成語“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我覺得《西游記》里面團隊合作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各有所長,唐僧的執著、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在西天取經路途之中他們精誠合作,發揮自我特長,最終渡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
然而,蝴蝶的美麗源自黑暗束縛中無數次的蠕動,掙扎,破繭而出的是令人驚艷的新生命;流星的美麗源自相互間劇烈的碰撞,劃過天際的是生命華美的綻放。輝煌的勝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后卻浸透著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每當我們羨慕別人的非凡成就時,是否清楚,在這勝利的背后,有著我們看不到的無法想像的艱辛。
例如唐僧經常被妖魔抓走,面臨被吃的風險,但他是取經過程中意志最為堅決的團隊靈魂人物;孫悟空本領高超,但也經常面臨生死考驗,如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差點把他燒死,但他還是不離不棄,保護師父唐僧跋涉千里;豬八戒性格懶惰,但是最為忠心,每次化緣、尋找食物都第一個向前沖;沙僧最老實,一路千山萬水肩扛背挑,還需要協調師兄弟幾個的矛盾。
那些隱藏在背后的堅持、忍耐中的執著才是《西游記》要告訴我們的一個做人道理。
還有就是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那為什么不直接帶著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經呢?我想了很久才明白,這只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東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
就像歌詞中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賴捷徑,要踏踏實實地沿著腳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兩旁是荊棘還是鮮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艷陽還是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