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粽子的作文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粽子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粽子的作文 篇1
我吃過不少粽子,也常看大人們包粽子,可就是沒有親手包過一次。但是我今天終于可以如愿以償了。
包粽子分以下幾個步驟:“一、將粽葉展開,在粽葉的中心倒上一些米。二、在米的上面放上一小勺綠豆、花生等作料。三、在作料上放上一塊上好的五花肉,在倒上一些米把作料覆蓋。四、把粽葉包起來再扎上線。”我按照步驟做了起來。開頭那幾步并不怎么難,比我想象中還要順利,可到了最后一步的時候卻讓我無地自容,因為包粽子也是一門技術。由于我還沒有一點經驗,所以我包得非常差,不是包成了圓包,就是成了五、六個角的畸形粽子。看看媽媽面前的粽子像小山一樣高,一個個有棱有角,再看看自己包的粽子別提心里有多難受了。可是我沒有放棄,骨子里的那股牛勁上來了。于是我趕緊向奶奶討教,之后又繼續做下去,雖然做出來的還是不如媽媽的,可是比之前好了很多并給那幾個不大美觀的粽子做了“整容手術”,
包好了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個大鍋里慢慢煮。那會時間非常的漫長,我不時打開蓋子看粽子好了沒有,四、五個小時之后粽子終于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嘩,太香了!我差點也把粽葉一塊咬下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當我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的時候心里有說不出的甜蜜和高興。
粽子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
因為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所以外婆教我包粽子:先把泡好的糯米和熱水煮好的粽葉準備好,再把糯米和香菇 、豬肉、 醬油等一起炒熟備用,接著我就拿起粽葉,手忙腳亂的包起來,但是我技術太差,包了這里漏了那里,包了那里漏了這里,結果,我用了十張粽葉才包完了一個“超級大”的粽子。外婆問我還要不要包,我說:“算了吧,我可不想繼續丟人現眼。”
到了晚飯的時候,爸爸拿著一盤粽子放到餐桌上,并且給了外婆一個最大的粽子,外婆笑瞇瞇的接了過去,她剝了一層又一層的皮,終于,一個像小番茄這樣的“迷你”型小粽子展現在大家面前,我頓時無地自容······
看來包粽子也是一門技術活!
粽子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今年的端午節,我特別開心因為可以放三天假又可以看龍舟比賽,不過最高興的是我今天吃到了奶奶包的粽子了。
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粽子給我們吃,今年特別早包好粽子,因為奶奶她知道我想吃,所以特別先包給我吃,我真喜歡奶奶包的粽子。因為奶奶包的粽子里面有香菇、豬肉、蝦米等,最重要的是有我最愛吃的蛋黃。包粽子之前要準備很多材料,首先竹葉要先一片一片的洗干凈然后晾干,接著要將米炒熟再放入所有的料拌炒,然后細心的將粽葉對折像一個漏斗,將拌炒好的料放進去,最后再將粽葉綁好拿去蒸熟就大功告成了。奶奶說等我長大后,也要教我包漂亮又好吃的粽子呢!
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書的時候,媽媽突然問我說:“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說:“不知道,我只覺得粽子很好吃。”后來媽媽就告訴我端午節的由來,聽完了媽媽說的故事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奶奶包的粽子很好吃,我要說:“奶奶,謝謝您!”
粽子的作文 篇4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粽子的作文 篇5
清早,一陣清香把我打醒,我起來一看,原來是棕葉啊!一提到棕葉,我就聯想到了粽子。于是,我湊上前去瞧了一瞧。
“來,看看粽子怎么包。”外婆和藹地說。我睜大眼睛看,原來棕葉必須要經過熱水里浸泡才能包粽子的。“為什么一定要熱水浸泡呢?”我不解地問。“為了讓它軟化,這樣包粽子時才不容易破!” 外婆說。
接下來就該包粽子了吧!只見外婆隨手拿起一片棕葉,右手拿葉尖,左手按住梗,一眨眼就把兩頭裝成了三角形形狀,再把糯米倒進去。我不禁皺起了眉頭:“為什么要這樣包呢?”“這樣才不容易漏 呀!”外婆細心地為我講解。外婆拿來一個線團,抽出線把粽子緊緊地綁住,這樣就可以緊緊地把糯米包在粽子里了。
我的手“癢癢”了,就求外婆:“我也要包嘛!”外婆點點頭表示答應。我高興地從溫水里拿起一片棕葉,學著外婆的樣子包了起來。先把右手拿棕葉尖,左手拿梗,我生怕自己做不好,手忙腳亂地, 手都拿錯了方向。外婆急忙把我的手勢擺好,然后對我說:“包粽子要點是姿勢,更重要的還是耐心。”我聽了外婆的話,便用心做了起來。跟著外婆做,再把線纏在粽子上,就很快包成了粽子,等待 著新鮮出爐的粽子。
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只見外婆端上來兩個粽子,我嘗了嘗外婆做的粽子,軟軟的、粘粘的,還有棕葉的清香,口里感到十分舒服。再嘗嘗我做的,味道真是南轅北轍。
這次包粽子,我做的粽子雖然難吃,但也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
粽子的作文 篇6
今天,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x超市買回來四包粽子,我媽媽還買了五谷香蓮。
回到家,媽媽就開始煮粽子,只用了十分鐘,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咬了一口,只見里面有甜甜的糯米、有胖胖的花生、還有鮮嫩的玉米粒呢!那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
我喜歡這樣的粽子。
粽子的作文 篇7
夏季的節日豐富多彩,而我對端午節情有獨鐘。在這個節日里,空氣中彌漫著艾葉的淡雅清香與粽子的撲鼻香味,時不時傳來鑼鼓聲和劃槳聲。再仔細聆聽,遠處傳來汨羅江潺潺的流水聲……
時間后退到公元前278年。
汨羅江邊,矗立著一個人,他就是屈原。他的臉上滿是悲憤,幾天前,秦將白起攻破楚都,他卻無能為力。他的選擇是,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善良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用粽葉包裹糯米蒸制成粽子,用線捆好,扔到汨羅江里,說,魚啊,來吃粽子吧,別吃屈大夫的遺體啊……
現在,端午節吃粽子成了一個重要的習俗。剝開那層墨綠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這就是端午節的味道。
“艾葉香,香滿堂……”兒時的童謠仍在耳旁縈繞。艾葉清雅淡雅,是一味著名的中藥;。端午節這天,一棵棵艾草被用象征吉祥的紅繩捆成一小扎一小扎。掛在門上。據說,將艾葉掛在門上,既可以辟邪,又可以驅蟲。
走進廚房,沸騰的鍋中煮著幾顆青鴨蛋。拿起鴨蛋,陣陣艾葉香撲鼻而來。艾葉不愧是端午的主角,處處都彌漫著清香。家鄉有個有趣的習俗,端午那天,編織五彩袋,并在里面裝個青鴨蛋,掛在脖子上。據說,在中午12點時,誰能將蛋不借助外力立起來,誰就會擁有一年的好運氣。
點雄黃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傳說,端午是蚊蟲出行的時候。在端午時,將雄黃點在額頭和耳根后,就能驅逐蚊蟲。
“咚、咚、咚”“加油!加油!”遠處的江面上隱約傳來聲音,走近一看,江面上正在舉行劃龍舟比賽。兩條龍舟在起點上就位。隨著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
龍頭的鼓手負責助威,隨著有力而有節奏的鼓聲,一位位龍舟運動員迅速進入狀態。“一二!一二!”他們大聲喊著,給自己助威。手上的槳有節奏地劃動,讓龍舟往前駛去。“加油!”觀眾席上爆發出熱烈的加油聲。這似乎是運動員前進的動力,只見他們更加使勁了,龍舟在水面上飛快地前行,啊!近了!離終點近了!沖刺!在到達終點的一瞬間,觀眾席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劃龍舟——端午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空氣中彌漫的粽香,清新的艾葉香,劃龍舟時的鼓聲與觀眾的加油聲,這些都是端午節的味道啊。
【粽子的作文】相關文章:
粽子的作文05-08
粽子的作文12-29
粽子的作文12-28
粽子作文01-24
關于包粽子的作文:包粽子05-10
粽子02-02
描寫粽子的作文03-04
粽子小學作文04-10
花樣粽子作文05-08
包粽子精選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