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思考初二作文
不知覺中,陽光已經炙熱起來,輕籠湖畔的一片嫩綠云煙也已經凝結成了清晰厚重的黛色奇跡。這眼瞅著,端午就要來了。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端午節——過端午可以吃到我極其喜歡的粽子。碰巧,今年的端午又和我的陽歷生日裝了個正著,這也不正說明我和端午、和香粽有緣么!
每年離端午還差一大截兒的時候,走在街上就能聞到粽子香了。青翠欲滴的粽葉小心翼翼地裹著一團潔白如玉的糯米,那米團兒好似一個躺在襁褓里的白白胖胖的娃娃,招人喜愛。其實,清香四溢的粽葉所包裹的不僅僅是糯米紅棗葡萄干兒,更引人注目的,是千百年前一段厚重而深刻的歷史。
戰國時期,楚國丹陽出了個大名鼎鼎的浪漫派愛國主義詩人名曰屈原。前278年,秦破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據說,屈原投江之時是五月初五,而其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五月初五投五色絲粽于水中,以驅蛟龍。于是,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形成了,而吃粽子也成了一項保留節目。
其實,現在的端午和原本的端午相比已經有了天差地別。不能不說,如今的端午幾乎已經淪為“粽子節”——包粽子、賣粽子、買粽子、吃粽子,似乎端午的意義就在于那一盆子香粽。也確實看見不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大聲呼吁“不要讓端午節變成粽子節”,到頭來卻也都無濟于事——那羞答答的呼聲被卷進粽子的洶涌浪濤里,無一不是石沉大海了。從更加現實的意義上來講,今天的端午很可能已經成功地變為了一個商業大舞臺。每次路過超市,看到那巨大的廣告牌上誘人的粽子,真是要“口水直流三千尺”;然而一旦買回來,不管是肉粽棗粽還是什么粽,嚼在嘴里,卻似乎統統沒了味兒。皺著眉頭放下碗,準備來看點兒端午特別節目,誰知中間卻穿插了總時間比節目時間還長的商業廣告——內容無非是XX牌粽子多么香甜可口啦,多么美味誘人啦……憑心而論,我覺得廣告上的粽子確實比一般粽子長得可愛。但是,低頭瞅瞅碗里吃剩的一小團糯米,反正粽葉本應具有的清香我是一點兒也聞不到的.。我想,這就是商業經濟高度發達所帶來的悲哀吧!
但是,實際上,我以為這種悲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韓國也有端午節,他們的節日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組成。但是,人家就沒有把傳統節日過成物質化的節日。不僅如此,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中韓國江陵還最終勝出。中國是個有著好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難道申遺失敗的原因是我們的歷史文化底蘊不深厚么?不!不是!歷史文化底蘊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可是,且不說在這“底蘊”之上我們又創造了什么同樣經典的東西,就說這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中華兒女,我們繼承好了么?弘揚光大了么?后人不繼承不發揚,祖先留下再多再好的東西,又有什么用?除了這一個節日,還有多少傳統文化精華,是我們這些后生們遺忘了的?傳統文化是民族靈魂的根基,可是,今天的我們,卻連自己的根都找不到了!有老話說得好:人不能忘本。現在,全球都掀起了中華國學熱,這更充分地說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和經典。我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人文底蘊的偉大民族,我們的祖先所創造出的文明中,有許多經典的東西,隔了千重時空,放到現在這個時代,都還精準有用,不少外國人都在潛心鉆研中國古代經典。那么,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不是更應該重新去找回、認識、了解、繼承、發揚好我們的“本”么?
——寫到這里,猛一抬頭,發現已經快十點了。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剛剛煮好,粽葉天然的清香溢滿一室。老人家顫顫巍巍端著一大鍋子香粽走過來,一邊給小輩們一人遞上幾個作夜宵,一邊不由自主地說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的故事。解開細繩,輕輕咬一口,粽子的香味便“咝咝”地溜進了心底。而心里化不開的,是粽子里面包裹的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份情結。
【粽子的思考初二作文】相關文章:
粽子的初二作文08-26
粽子初二作文10-21
粽子情的初二作文08-27
家鄉的粽子初二作文10-29
粽子的味道初二作文10-04
粽子情初二作文07-11
吃粽子初二作文03-26
包粽子初二作文07-29
端午的粽子作文_初二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