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的英語作文 推薦度:
- 傳承與創新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選創新作文集錦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作文 篇1
情感,就似絲絲彩絨。感情上的親疏遠近,使條條絲絨織成一個疏密不一的網。
感情之網很漂亮,但卻往往讓理性附于網中。就這樣,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常常干預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
人,不乏感情,人的感情當然亦有親疏遠近之別。事物,卻是客觀的,不會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然而,人們卻愛用自己的情感強加于無心之物,形成自己的主觀的意識。外國有一諺語:“一朝情誼淡,樣樣不順眼�!碑斎说母星樽兊檬柽h的時候,不少人便會覺得那人或拘一無是處。反之,若感情親密,便總會給予贊許與熱忱。
在富人的眼中,兒子是內人,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親密的,兒子的勸告使之覺得兒子的聰明。而老人,卻是外人,他便懷疑老人偷東西�?梢姡蝗苏怯谩案星榈挠H疏來制約自己對事物的認識”。
寓言中如此,現實亦然。很多人,正是根據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眼光來認識事物,判斷事物,評價事物。只許“親人”放火,不許“外人”點燈,偏聽或偏信于與自己親近的人,而忽略了疏遠的人,并因而制約了自己的認識。當然,亦有人反其道而行,“親疏遠密”。
然而,用自己的主觀感情去干預對事物的認知都是極不明智的,我們更應用理智戰勝情感。
曇花一現,不因人之眷戀而永存;蟬聲沙沙亦不因人的厭倦而驟然從身邊消失。
天上的明星,依然在夜空中閃耀;地上的長河,仍舊在大地上流淌。
事物客現地存在著,我們并不能以感情的親疏去改變事物的原貌。由感情親疏而臆斷的人往往走上錯誤的認知之路。
古之賢君,用人唯賢,不以感情的親疏選拔人才,終成大志。劉備三顧茅廬,曹操赤足迎士。他們都是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人,對待事物,因而獲得正確認知。古之庸人,用人唯親,常以感情上的親疏來用人,結果,為君者令國家傾頹,為學者孤陋寡聞,為民者遇鈍無知。
時至今天,先進的科技與文明,更應使我們充滿理性,用理智去戰勝情感。感情的親疏,人皆有之,但感情的親疏不應阻礙對事物的認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蔽覀儜敁荛_感情親疏帶來的片片浮云,登上頂峰,用理智、長遠的眼光去認知事物,讓理智戰勝情感,沖破感情之網。
這是一篇優秀的議論散文,議論文講究論點、證據和論證。更強調自己的看法與認識,因而在論點的設計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手法上采用了典型的“卒章顯志”法:“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讓理智戰勝情感”,作者撥浮云,開迷霧,談出了自己對理智與情感的認識。
創新作文 篇2
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創新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創新成果的思維活動,諸如靈感、直覺、頓悟等非邏輯思維形式。那么,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愿望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應讓學生感到作文中“創新”并不十分難。在我們小學各階段的近百篇作文當中有好多命題作文可以寫成同一文題而材料不同,寫法各異。如《記暑假里的一件趣事》、《我喜歡的小物品》、《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學中,我們可先讓同學們感受一些好學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為例:有的同學寫小時侯蹲在雞窩里孵小雞;有的寫在雪地里捉麻雀;有的寫種下黃豆后三四天不見“豆寶寶”有動靜而將豆子掰開看個究竟。大多數學生從中體會到這些新穎的作文讀后給人一種快感,覺得文章寫得與眾不同才有意思,從而產生了“我在作文時也要這樣寫”的念頭。有了這種躍躍欲試的愿望后,我們要抓住時機出一些半命題的.作文,如《我的好_________》、《第一次_________》等等。這樣的作文題可使學生有較大的選擇余地避免出現選材雷同的現象,學生就不會都去寫“煮飯”、“燒菜”這些常見題材,從而可能寫出第一次插秧、第一次殺雞、第一次受到表揚、第一次當家等等不同的題材,繼而我們又可以出《二十年后的我》、《只有九分鐘了》、《我要_________》等在客觀上促使學生寫出不同題材的作文題。
再加上平時講評時將文章寫得是否有新意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不斷地鞏固學生“創新”的興趣和積極性,直至形成習慣。
二、引導學生大膽想像
想像以事實為根據,是在事實基礎上展開的。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利用簡單的圖形及圖形組合,使學生從形及物,從物及事,從事及理,逐層地展開學生想像的翅膀,作文時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進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新力。上課時,我在黑板上畫“--”,啟發學生看到這個圖形,你能想到什么事物?學生說:“想到教鞭、公路、獨木橋、粉筆……”我又畫“~~~”線,學生說:“想到心電圖、海浪、山頭……”接著啟發學生,能回想一下和這些物體有關的事情嗎?回想一下在這些地點你曾有過的經歷?有的學生說我看見~~~線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邊,被巨浪打入海底,有驚無險的事情;有的學生說我看見~~~線,就想到心電圖,想到那天爸爸突發心臟病,我與媽媽送他去醫院作心電圖的情景,當時我心情特別緊張,我盼望爸爸趕快好起來,我會好好地孝敬他。看到一個長方形,學生們有的把它想像成了一塊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臺收錄機,使它有了聲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個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競爭的場景……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他們從生活的事例中感悟真理。訓練至此,我覺得學生想像的翅膀已經展開,但在培養創新能力還要再上一個臺階。這時我請學生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筆畫不同的圖形,而后對學生說,你們選擇其中的圖形,任意組合,編一個故事講給我們聽。這時有的學生將長方形和曲線組合在一起,有的同學將梯形和圓組合在一起,圍繞著組合的圖形,展開想像,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經過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嘗到想像的甜頭,從而敢于想像,樂于想像,善于想像。
三、引導學生學會感悟
在教學中,常常遇到許多學生在寫作文時,總是絞盡腦汁,大半天動不了筆。造成學生作文“難產”的原因是:不會觀察生活和不會感悟生活。我針對這種情況,提倡真切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要求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再去感悟,也就是說使他們在認識事物的同時學會思考、領悟其中的意義。如一位學生在一則日記中寫道:“今天上午放學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許多人在圍觀。我急忙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起交通事故。一輛摩托車摔在路旁,騎摩托車的阿姨頭破血流,昏倒在地。一個小男孩趴在那位阿姨身上痛哭,叫喊著媽媽。我看了心里很害怕,就擠出人群回家了。”這只能算是感知了生活。后來,我啟發這位學生:你看到這一切是否有感悟,現在仔細想想對這件事是怎么感受的,請你接著把日記寫完整。通過引導,他接著寫道:“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流血場面,我不敢看。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那位阿姨不知道有沒有生命危險,小男孩失去了媽媽,那該多么痛苦啊!那位阿姨可能是騎得太快或者是違反了交通規則。如果人人都像她這樣,那要造成多少不幸�。∩\可貴,千萬要珍惜啊�!边@樣既有感知又有感悟,思維得到了鍛煉,認識也有了提高。如果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那么感悟是作文的生命。我們既要使學生通過閱讀作品去感悟,吸取其精華,又要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有刻苦磨煉學生的感悟能力,他們寫出來的習作才可能富有靈性。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我們要利用作文教學這個有利憑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導和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促進兒童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有新意的作文來,才能勇敢地面向新的挑戰,成為新一代的創新人才。
創新作文 篇3
孤獨一直是隱士的烈酒,高位者的眷屬,天才的附庸。他們充滿了創新的激情卻被當代人所冷落。他們不是選擇孤獨而是被動孤獨。因為,既然無法擺脫孤獨的宿命,何不沉醉其中,慢慢享用,究之創新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樽、明月、李白。清清月華下的三人,倒不如說是一人兩物。即使是這樣,也要歌到月徘徊,舞到影零亂。這樣的孤獨,這樣的無奈。是因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使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也無法束縛他追尋自由和新事物的心。在繁盛的大唐,他像是面條里的一枚泡椒,清新無比,卻又增添了幾分刺激。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白皚皚的雪充滿了視線,這是無法想象的寒冷。但與其說是這天冷,倒不如說是柳宗元的心冷。這個早年積極參與政治革新的創新人士,卻是沒有想到改革失敗的結果,被貶謫到永州。即使是面對滿眼的白雪,即使是體驗刺骨的冰寒,即使不能再面對繁華的長安城。也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人格,堅持自己的觀點。創新思維的火花永遠不會熄滅。有如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他像是汽水中的一塊冰,使本就刺激的汽水更加刺激。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耧L吹落春花,究是有多少還在樹上,又有多少落在了土地之上。孟浩然踏上漫漫長路為求仕途,終是圣前失口。不才明主棄,棄之自歸山,隱歸鹿門寺,這個在唐詩中有獨特風格的詩星,最終是追求自己的文字創新。仕途隨不通,詩路卻大通,開創出一條通往盛唐山水田園的道路,用興象的.鐮刀斬斷荊棘,直到頂點。他醉心于詩歌,沉迷于創新,將創新的種子撒向盛唐詩壇。他就像花茶中的一片檸檬,既增添了清爽的口感,也提出花茶的鮮香。
“不為五斗米折腰”。自陶淵明開創了先例以來,這句話幾乎成了每個仕不順意,路遇坎坷而隱居山林的隱士們自我安慰的句子。他是古中國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也幾乎是第一個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負而隱居歸山的文人,而不是為了完全地逃避現實,在歸隱的這些酒醉的隱士中算最清醒的一個。他在歸隱的日子里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創新著。
在封建時代的他們都如此的思索創新,那么在思想開放的現代的我們呢?我們還在循著古老的思維方式,解決新的難題嗎?那么請行動起來,一起創新吧!
創新作文 篇4
文章摘要:此時的我,想到了老師再三教育我們要做樂于助人的小使者,而我卻沒有向老婆婆伸出援助之手,反而一個沉默不語的中年人能夠對老人產生憐憫之心,想到這些我心中感到陣陣內疚、后悔,連忙挺身而出,向老婆婆跑去,立馬蹲了下來,我笑著對男人說:“叔叔,我幫你把老婆婆送去醫院,你就別累了!
眾所周知,每屆世界奧林匹克的數理化比賽中,我國派出的選手們總是不負眾望——包攬全部的金銀牌,而在諾貝爾獎項中,總和我國無緣。按理說,這些獲得奧林匹克獎的.中國選手們應該也能捧回諾貝爾獎杯,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這與我國的教育觀念密密相關。在我國的大部分學校中,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卻忽視了對其探索未知的培養。這就使中學生探索未知的愿望變為幻想。許多教師也想教給學生新奇的、開闊的、靈活的知識,但一看到考試的“緊箍咒”,就不敢“越過雷池一步”,回到“正軌”上來。許多學生更是被考試指揮棒轉得昏頭轉向,無以適從。這是畸形的教學扼殺了大多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精神。
然而,美國的教學方法就與我國大不相同。在美國某一課堂上,老師教學生用氣壓計測量樓房的高度時,那位老師便把學生找來,不是教訓一頓,而是耐心地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答道:“方法多得很,我可以把氣壓計拴在繩子上,從樓頂順下來,再測量這根繩子的長度……”我不得不佩服這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如果這位學生出現在我國則會使大部分老師怒發沖冠,覺得該學生是故意抬杠,嘩眾取寵,搗亂課堂秩序。因為這位學生用了老師沒教過的方法。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如果只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創新作文 篇5
創新,一個時代必不可少的東西,生活中處處擁有著創新,也需要著創新。沒有創新,什么也發展不起來。
托馬斯比德斯曾經說過: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是的,從世界有了生物開始,生物們就一直在不斷地創新,人類更是其中的代表,早在我們還是人猿的時候,就學會了創新,人猿們會用石頭去敲堅硬的果子,學會了控制火,這些都是創新。在信息飛快發展的現在,創新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從路邊設計驚奇的房屋,到現在各式各樣的手機,都在體現著兩個字------創新。
但是現在,我發現敢于創新的.人少了,歌德曾經說過:大膽的見解就好比下棋時移動的一顆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卻是勝局的起點。但是現在的許多人們,就是害怕被吃掉,而不去創新。但是,如果人人都如此,世界就會缺少創新,試問,沒有創新,世界將會怎樣?
就從現在的學校說起,大家受的都是系統化的教育,聽的是課本上的知識,能讓你創新的地方太少、太少了。而且現在學生們學習大多是被逼出來的,這說明了一件事,從小,孩子的主見大多就會被家長們所扼殺,而少年正是最有創造與創新能力的時候,如果家長在這是扼殺了孩子的創造能力,那長大后孩子多半只能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其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亞軍。
既然創新如此重要,那就請家長們在給我們沉重的書本前先給我們創新的空間,在報學習班前,先給予我們一點創新的時間!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去更多地創新;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因我們更加美妙!
創新作文 篇6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的,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蓖袪査固┻@句話,意在告訴人們,傳承與創新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直遵守著舊規矩,就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晉代的王羲之,被譽為“書圣”。他學習書法,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采眾長,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后來又借鑒其他的書法臨摹,像李斯等等。他泛覽博識,然后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別不出真假來。別人終于對他說出了要創新。他聽后慢慢沖破束縛,發揚長處,到晚年終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創新,就是不斷地推陳出新,也就是在學習和借鑒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作品。
王安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曾稱雄于個人電腦領域,被稱為美國式成功創業的典范。進入80年代后期,個人電腦業迅速發展,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其他公司相繼推出了體積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個人電腦,其價格只是王安電腦的1/3,而且可采用市場上的通用軟件。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場變化的情況,仍然堅持生產老產品而不創新,導致銷路越來越窄,作為公司繼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兒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的文件上簽了字。可見,一昧的“傳承”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們不缺乏要傳承的東西,但也需要創新,因為創新,是汗水釀成的瓊漿,它歷久彌香;創新,是向往的彩虹,它絢麗輝煌;創新,是一道銅墻鐵壁,它固若金湯。
創新作文 篇7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這是時下最流行的 一句話,也是我們語文作文教學中所極力倡導的,然而本人認為能“張揚個性,培養創新理念”固然很好,但不可因此而忽視了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把作文教學的創新落的實處。創新并非“放任自流,文無章法”,而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之后,“還學生以心靈的時空,放任學生的心泉流淌”。試想,學生尚不懂得如何觀察生活,又哪來細致入微的感悟呢?學生尚不懂得基本的寫作技巧。又哪來行文的別具一格呢?“行走”尚不穩健,又豈能“疾走如飛”?因此,作文教學的創新不能流于形式,必須以學生扎實的基礎為前提。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使作文訓練落到實處呢?下面,我就如何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基本的寫作技能談一點粗淺見解,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改革作文訓練體系,變寫作要點的單項突破為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為主,章法指導為輔的綜合訓練。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文章要擺脫陳舊的題材有所創新就離不開生活的積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七彩虹霓,還有烏云滾滾、電閃雷鳴、雨雪紛飛。人性也象多棱鏡,既能折射出真善美,又能折射出假惡丑,有時還會帶點調和的色彩……只要我們學會了如何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結合各自的源于心靈深出感受,必能使我們的文章折射出個性的鋒芒。因此我們的作文訓練體系應充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然而,現行作文寫作體制在教學方法上卻不盡人意,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把寫作理論分解為一個個空泛的訓練要點,散編于每個單元之中,一個單元訓練一個要點,如:“寫人記事要交代清楚記敘要素”、“寫人記事要注意記敘順序”等。希望一旦這些要點訓練完以后,學生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實踐證明,這不符合學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規律,也不便于老師的實際操作,教材這樣安排作文訓練也就缺乏科學性。學生作文能力不是寫作要點累計相加的結果,而是在大量的循序漸進的寫作實踐中形成的.綜合表達能力。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系技能,不能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既有裨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葉圣陶教育論文集》736頁),既然如此,教材就不應該為作文訓練設計知識性要點,而應著眼于對學生寫作實踐的指導。
那么如何進行寫作實踐指導呢?我認為教材在作文訓練的編排上應把握三點:一是著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以解決中學生作文“無米下炊”的問題;二是不羅列寫作理論知識,要側重于寫作實際操作,以解決中學生“理論一大堆、實踐跟不上”的問題,文章是有感而發的產物,學生觀察力過了關,自然能感受到生活中有觀察不盡的東西,有不少閃光的凡人小事,有寫不完的感受,作文的靈感也就在觀察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文章也就能水到渠成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堅持把學生引進生活,觀察生活萬象,寫作的源泉就一定會汨汨滔滔長流不息,作文章的激情就不會枯竭,作文教學就會有生機、有活力。那么,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我認為初中語文教材可以這樣來安排作文訓練:初一、初二年級每單元可結合所學課文,提示一些觀察方法,列舉一些觀察范例,設計一些觀察課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創作實踐。
比如: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可向學生指出作者之所以把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如此的成功和感人,是因為作者在觀察時,把父親的動作做了細致的分解:①走到鐵道邊,②探身下去,③穿過鐵道邊,④爬上那邊月臺。對“爬上那邊月臺”的動作又再做分解:①兩手攀上面,②兩腳向上縮,③身子向左微傾。在分解之后,再針對每一環節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具體的描述,這樣的動作描寫,細膩而又簡練,給人一個過程的動態,能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豐富這種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由此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這種在觀察中常采用的方法——分解法,即把一個場面分解成幾個部分,把人物的行動分解成若干動作�?稍倥e一個觀察范例:某球星在球場上的一個漂亮進球,使全場觀眾歡呼若狂。如何真實的再現進球時的場面呢?我們可以把進球的全過程加以分解:①接到傳來的球,②用腳一顛,③球跳過對方球員的頭頂,④進球。然后再仔細觀察每個動作的具體情景,最后把這一連串的動作連起來,就成了一段具體的話:
“他在中場用胸部熟練地接住同伴傳來的球,習慣地用大腿輕輕一顛,將球巧妙地跳過對方防守隊員的頭頂,然后飛速插上,接著以靈活逼真的假動作一連晃過四名后衛的阻擊,最后避開已經撲到跟前的守門員,幾乎連人帶球一齊撞進網內�!�
在列舉此例后,再設計一個觀察課題:細致觀察并描述球場外球迷們看球時的表情變化或進球時歡呼雀躍的場面。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學會了用分解法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還可使寫出的文章更充實更具體,,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將來細致入微地感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想,初一初二若能加強這類觀察訓練,必能有裨于學生的寫作實踐。至于文章的寫法 —— 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構思等等,可在閱讀教學中同步進行(如下文介紹的“仿寫訓練”),不必另立專題、空洞說教。初三年級在進一步觀察訓練和寫作實踐的基礎上,還須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如此使初中作文教學形成以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為主,章法指導為輔的訓練體系,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就可能使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得以改觀;同時,只要訓練扎實,學生步入社會后便會運用一定觀察方法去捕捉生活的寫作素材,然后憑借較強的寫作實踐能力,用自已的筆去反映生活,從而使作文教學顯示出更大的實用價值。
【創新作文】相關文章:
創新與生活創新的作文05-20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創新01-29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超越09-05
關于創新的作文:創新成功08-19
有關創新的作文:懂得創新08-20
創新,創新作文09-23
創新的作文10-25
創新的作文精選11-02
創新的作文07-30
創新的作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