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的作文600字合集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1
不知不覺,愚人節悄悄地溜走了,而清明節也悄然來到。咱們一家趁著放假的機會,一同回到了奶奶家,也去祭拜一下死去的親戚,一路上的情景都是那么熟悉,小橋流水,青草池塘,一個小小的村莊格外幽靜。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點,咱們一行人穿著套鞋,帶著掃墓、祭祀用的東西,順便趁著上山的機會,要挖來幾頭竹筍,采些蕨。
上山的路上,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開滿了陡峭的山頭,一叢又一叢新綠點綴著單調的黃土,雖然沒有見到那明媚的陽光,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充滿著生機,洋溢著春天的氣息。不久,雨停了,咱們也到了祖奶奶的墓,在上面一點,就是我祖爺爺的墓。
哥哥和爸爸走上前去,砍下幾截樹枝,插在附近的土上,掛上祭祀用的小球、紙花,然后點燃了一條長長的鞭炮。他們站在墓前,燒了些紙錢,插上幾根香,在碑前擺上了一些雞、鴨,灑下了一小杯谷酒,等都準備好了后,我走上前去,對著祖奶奶拜了拜,心里暗暗地說:“祖奶奶,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我一定會聽話、好好學習的。”隨后,咱們又上去祭拜了祖爺爺。
終于,都祭拜完了,咱們借此機會,來到了一座小山。這里長滿了蕨:大樹后,草叢中,石子旁,到處都是。媽媽毫不猶豫的沖了上去,好不容易回到鄉下,總要弄些東西回去吧,我也毫不示弱,拿起袋子來到一邊。在這附近,還有一片翠綠的竹林,在直竄云霄的竹子邊,還有一頭頭剛剛冒出土地的小竹筍,一個個虎頭虎腦地望著這個新奇的世界。我和媽媽在這邊采蕨,爸爸爺爺那邊也開始行動了,一頭頭小竹筍在鋤頭的挖動下,紛紛倒地,都被裝進了大袋子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的清明果然說的不錯,咱們的工程才進行一半,就又下起了小雨,誰知小雨越下越大,傾盆大雨迎面撲來,山頭的冷風更不知是什么時候跑了過來湊熱鬧,沒辦法,和諧的氣氛就這樣被打破了,雖然有傘,但是咱們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好不容易才回到院子里。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假期已經過了一半,我的作業卻分毫未減,沒辦法,這次清明游就到此結束,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回來感受這淳樸的氣息!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2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啦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啦雞蛋,殺好啦雞,準備好啦行李。為什么要吃雞蛋呢?我問啦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征《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啦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艷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么漫長,空氣悶悶的。終于來到啦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里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與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后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啦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啦,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里,開始啦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里顛簸啦半天,我們來到啦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啦。整個世界像燒透啦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么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斗,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啦雜草,爸爸與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與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啦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將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后點炮啦,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啦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啦。摘啦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啦。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啦。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啦,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啦夢鄉。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3
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杜甫的這首《清明》已是家喻戶曉了。但是今年的清明節不但不下雨,反而是下起“雪”來了。走出家門,迎面而來的是灰白的煙霧,煙霧里還帶著一片片銀灰色的漂浮物,在空中盤繞飛舞著。從遠處看去,仿佛是天降瑞雪,煞是好看,但是當你走近這些“雪花”時,才發現是家家戶戶獻給先人的“禮品”在燃燒時所造成的“人工大雪”。對于從未過雪的南方來說,緩緩漂浮的“雪花”,倒是頗有詩意。不過,如果這朦朧的意境中不帶來嗆鼻的氣味,相信效果會更好。
走在街上,路人沒有多少,燒冥紙的人個個面無表情,注視著熊熊烈火,不時放下去一些“元寶”進去。火堆冒出了濃煙,把對面的景物熏得搖擺不定。看這情景,下符合了“路上行人欲斷魂”。冥紙的火灰依依不舍地被風兒帶走,盤旋而上,好像奔赴天堂,帶去給人們所緬懷的先人。看著這一切不知不覺有一絲傷感。
然而,我們的祖先真的能感受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嗎?把一張張金箔跟紙燒成灰就能夠獻給我們的祖先嗎?難道,只有滾滾的火焰釋放出來的黑煙才能表達我們對先人的尊敬嗎?傳統也許會促使你這么做,但現實會加為你這么做而給你懲罰。黑煙不斷吞噬著空氣,多注張有用的紙被白白燒掉,難道你就不會為這一切而感到心疼嗎?我們無法逃離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環境,既然如此,為個么不好好地保護他呢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更是為了千千萬萬活著的人各共他生靈。如果你真的想追思故人,我相信,即使是一束鮮花,一名祈禱,他們仍會為此而欣慰的。如果你不想當別人需要祭奠你的時候,你的子孫有冥冥太虛中向你叩頭的話,那么就讓我一起為了子孫后代營造良好的環境吧?
我相信我們已故人在天國中看著我們,也會支持我們為了后代子孫與其他生靈而奮斗的。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5
小時候,我是個十分淘氣的小孩,常常纏著年滿七旬的曾爺爺玩耍。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很開心的,因為可以去掃墓,但掃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掃墓后的宴席上的紅包才是我的終極目標,嘻嘻!
往往掃墓是最無聊的 ,但有了曾爺爺的陪伴,便不再枯燥無味。有的年份,細雨綿綿,曾爺爺必考我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氣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詩:“街頭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妖邪。東風也作清明節,天遍來禽一樹花。”到了墓園,他也會考我另一首詩:“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游賞莫相違。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我并不明白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只是朗朗背來,如行云流水般流暢,每當此時,曾爺爺就會高興地說:“孫兒真乖,真聰明。”他對著自己的晚輩我的長輩們夸獎我,讓我總成了大家伙關注的焦點。曾爺爺大大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我十歲時,曾爺爺就患了嚴重的咳嗽,臥床不起。有一年清明節,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詩。他斜倚床前,瞇縫著眼,頭往后仰,靜靜等我開口。房間里的人不知什么時候增加了好多個,連平日極少在家的爸爸也來了。我隱隱覺得不妙,但還是有聲有色地把詩吟誦了一番。曾爺爺滿意地點了點頭,努力睜開眼睛,把我細細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領了出來。
不久,曾爺爺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嚴重的一次生病。曾爺爺最后聽我吟誦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詩,帶著滿足離開了人世。我后來也明白,在曾爺爺的眼里,清明既是一個充滿哀愁的節日,也是踏青賞游的好日子,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
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來到曾爺爺的墓前,我高聲朗誦著這三首古詩,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們正詩意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