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惠農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強農惠農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強農惠農工作總結1
縣政府辦:
根據你辦的通知要求,現將我縣近年來強農惠農補貼政策落實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強農惠農補貼落實情況及成效
近年來,為落實好黨和政府的強農惠農政策,我縣根據省州有關部門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按照中央、省、州有關強農惠農補貼有關文件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切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充分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牧業的增效、農牧民增收,使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從根本上改善了農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落實情況
20xx—20xx三年上級下達我縣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為4050519.84元。其中:糧食直補459946.37元,農資綜合直補3590573.47元。將資金全部撥付到12個鄉鎮。各鄉鎮按照每戶的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張榜公示后,大部分鄉以現金形式已發放到戶。各別鄉(鎮)以一卡通”或一折通”將補貼資金發放到戶。
(二)農機具購臵補貼落實情況
從2004年起國家出臺了對農民購臵農機具的補貼政策,我縣從20xx年起實施,兩年我縣購臵農機具5大類10種156臺(件),補貼區域覆蓋8個鄉鎮,受益農戶142戶,共完成補貼資金28.96萬元。占下達計劃35萬元的96.53%,
(三)能繁母豬補貼和保險落實情況
為了對能繁母豬養殖戶盡快落實到國家的優惠政策,提高能繁母豬養殖的積極性。我局根據甘財農(20xx)139號文件精神,將上級下達我縣能繁母豬補貼資金18.4萬元(中央補助13.8萬元、省財政補助4.6萬元)和縣級配套的4.6萬元,共計23萬元,對我縣的4600頭能繁母豬直接補貼,在補貼資金發放過程中嚴格遵循公開透明、據實補貼、直補農民的原則,對折合后能繁母豬數量、補貼的金額進行了張榜公布無異議后,把所有資金按比例(每頭不低于50元標準)分別撥付給各鄉(鎮),各鄉(鎮)按“特事特辦”的原則,由鄉、村委會和村民小組干部、村級防疫員一起把現金發放到農民養殖戶手中。并積極動員農民能繁母豬養殖戶參加應保的能繁母豬,截至20xx年10月30日已報案66起,已理賠66起67頭,已理賠金額共計31600元。對今后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退耕還林(草)補助落實情況
自20xx年退耕還林(草)工程實施以來,此項工程共涉及11個鄉(鎮),39個行政村,230個自然村的4221戶24655人。共到位糧食360萬公斤,已通過糧食部門全部兌現到農民手中;20xx—20xx年共到位教育醫療補助資金162.7萬元;20xx—20xx年到位糧食折現資金710.18萬元。
二、主要的做法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20xx]1號)精神,我們嚴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積極穩妥的完成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退耕還林現金補助、能繁母豬補貼、農村低保等各項發放工作任務。在惠農財政補貼政策落實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機制。為了切實把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不折不扣的執行到位,對每一項補貼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級政府單位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真正作為民心工程,陽光工程來抓,并把強農惠農的各項政策落實情況作為部門、單位年度考核內容量化來抓。
(二)宣傳政策,了解民意,落實政策。從20xx年起,我縣通過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并利用鎮,村、組三級干部集中的機會,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使強農惠農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認識一致,政策落實順利到位。目前,全縣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農村低保補貼、扶貧救濟等強農惠農補貼資金落到實處。
(三)調查摸底,建立農戶基本信息庫。我們與各鄉鎮做好補貼發放前的基礎數據錄入工作,建立了農戶信息資料庫,為發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四)實行公示制度,接受群眾監督。群眾監督是各項工作監督的重要舉措。通過7天的公示,使農民補貼發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學、合理,確保補貼工作順利開展。
(五)強化資金管理,確保補貼落實到戶。建立健全強農惠農資金管理制度,做到專人管理、專帳核算、專款專用。
(六)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為從源頭上治理腐敗,防止違法違紀行為,我們通過健全機制,加強監管,規范政府行為,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縣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對惠農資金縣級統發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對執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部門和單位,追究單位主要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二是建立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縣紀檢、監察、審計、財政部門加大對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管力度,及時查處資金發放過程中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并主動深入農戶詢問補貼發放情況,對發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紀檢監察部門,并責令改正,確保國家的惠農資金全面落實到位。
三、存在的問題
(一)“一折(卡)通”難以實現。由于我縣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嚴酷,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惠農“一折通”發放新機制難以實現。
1、補貼量小,按“一折(卡)通”領取費用高。
2、行政運行成本高,費用支出大,鄉鎮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鄉鎮還未設立信貸金融機構(信用社)。
3、信息平臺建設滯后,使縣鄉財政與代理信用社之間的各項惠農資金下撥、信息上傳等信息不暢。從而也造成“一折通”難以實現。
(二)土地流轉監管不到位,信息不公開,導致補貼資金與土地實有畝數個別有誤差。農戶間土地流轉私下商定,使各鄉鎮對土地流轉難以監管,必然導致補貼難以按標準發放,分配不公等現象。
(三)由于我縣的能繁母豬養殖大多以散養為主,導致發放直補和參保理賠工作量大,運作成本高。參保積極性不高,參保費難以收繳。并且農牧民群眾對參保的能繁母豬報案意識不強,有的甚至發案一個月后才報案,導致養殖戶與保險公司發生不必要的理賠糾紛。
(四)退耕還林(草)補貼落實中,由于農林部門的監管工作不到位,林、糧間作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鄉鎮不能通過省、州驗收,從而出現資
強農惠農工作總結2
一、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1、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
今年全區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共計1269.389847萬元,已于5月底前由區財政兌付到位。其中,水稻直補面積12.057582萬畝,按水稻種植面積每畝補助20元的標準,共兌付直補資金241.15164萬元。農資綜合補貼面積14.9020xx萬畝,按每畝補助69元的標準,共兌付直補資金1028.238207萬元。
2、良種補貼
今年全區共完成油菜補貼面積2.193719萬畝,按每畝補貼10元的標準,共補貼資金21.93719萬元,目前補貼資金已全部補貼到戶。水稻和玉米良種補貼已完成面積核定、登記造冊、公示和審核匯總等工作,資金發放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二、加強強農惠農政策宣傳
今年水稻直補政策繼續實行“三不變”,即補貼標準不變,每畝補貼20元;核定補貼面積不變;補貼資金負擔政策不變。按照財政部關于“現行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保持穩定”的`要求,
今年省市對我區農資綜合補貼實行“三不變”,即每畝69元的補貼標準不變;按核定補貼面積發放補貼的辦法不變;省核定的補貼面積基本不變。油菜良種補貼每畝補貼10元標準不變。為使廣大農民了解今年糧食直補政策的穩定性,我區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使政策家喻戶曉,并開通咨詢熱線,認真解答群眾反映的問題,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把好事做好,把實事辦實,確保讓廣大農民群眾滿意。工作開展以來,未發生一起群眾來訪來信事件。
三、嚴格規范補貼資金發放工作
我區嚴格按照將補貼面積核定到戶的要求和統一的補貼標準向種糧農民發放補貼,進一步提高政策執行的透明度,便于農民監督。在補貼面積核定到戶工作中,堅持公平、公正原則。按照農戶申報、鎮街審核、村組張榜公示(村干部及種植大戶單獨公示)、區核定等規范程序,認真細致地做好補貼面積核定到戶工作。各鎮街均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將補貼核實面積進行了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各鎮街根據公示核實情況,將核定面積匯總表上報區農委和區財政局。各財政所將到戶補貼數據通過“一折通”系統上報區財政局。補貼資金一律通過“中國農民補貼網”軟件發放,統一打入“一折通”專用存折,及時足額向農民兌付。
四、加大督查力度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精神,確保農民得益受
惠。區農委會同區紀委和區財政局組成聯合督查組,于20xx年6月23日—6月25日,集中對全區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督查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抽查等方式,重點檢查了各鎮街20xx年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各鎮街均嚴格按照“宣傳發動、農戶申報登記、村委會核實造冊、鎮街審核、村民小組公示”等工作步驟進行,程序規范、手續齊全、公示結果無異議。
五、存在問題
1、農戶種植油菜面積小,補貼資金少,對農民增收的作用不大。
2、良種補貼沒有與種子供應掛鉤,對統一供種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強農惠農工作總結3
根據州“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我縣結合《關于在全州開展“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從3月份開始到9月底結束,歷時7個月,深入開展了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活動,基本完成了各個階段的工作任務,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
按照州委、州政府文件要求,我縣在活動一開始立即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成立了以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為組長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各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擔任,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按照各自分工和職責,做到分工明確,職能清晰。同時,縣委及時制訂了《XX縣“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下發到各鄉鎮,各單位,各鄉鎮、各相關部門按照《“XX縣開展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也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各階段工作要求深入開展工作,保證“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工作深入開展。
二、廣泛宣傳動員,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為保證活動的深入開展,縣上即召開了“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工作會,傳達了省、州關于開展“強農惠農政策監督檢查落實年”活動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各鄉鎮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及村干部就全縣農村土地政策落實情況、全縣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再學習、再培訓,做到分類指導、突出重點,保證學習實效。同時深入開展宣傳活動,營造監督檢查工作良好輿論氛圍。一是通過廣播、電視、印發各類宣傳品、張貼標語、組織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宣傳,向農戶開展政策普及活動,確保將中央和省、州的強農惠農精神和政策原原本本傳達給農民,將政策的執行與操作公開化、透明化,讓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家喻戶曉。二是相關部門、鄉鎮、單位及時公布資金補助發放情況,如補貼對象、申報程序、標準等,讓農民了解惠農政策、熟悉申報程序、享受惠農政策待遇。三是縣財政等相關部門在有線臺舉辦“惠農熱線”,播出XX縣相關職能部門解答農民對惠農政策存在的疑問,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宣傳惠農政策,解答群眾反映的問題。四是各鄉鎮各單位及時上報和編發簡報,全縣共編發簡報84期,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流10次。五是推出“惠農政策到我家”系列報道。開展科技大講堂活動,集中宣傳強農惠農政策,把強農惠農政策設計成各類題目,進行闖關比拼,中間穿插文藝節目,農民自編惠農政策小品、歌曲、順口溜等形式的活動,生動、鮮活地宣傳強農惠農政策。
三、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
(一)自查的基本情況。在活動的第一階段,各鄉鎮、各部門全面清理各自實施的各項惠民政策,認真分析檢查在落實惠民政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自查出的突出問題,認真進行自糾,做到即知即改,邊查邊改。一是惠農方面,去年全縣共有1381戶享受補貼84.8萬元,所有補貼資金通過“一折統”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二是教育衛生方面。“兩免一補”資金得到落實,生源地貸款金額568.68萬元,按要求分期撥付到學生所在學校的賬戶。新型農村醫療合作資金今年住院報銷415.84萬元,資金落實及時,沒有虛支現象。三是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方面。今年小額擔保貸款210萬元,重點扶持冶力關42戶“農家樂”項目,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170人,累計發放崗位補貼266.19萬元,失業保險金標準由370元提高到407元,今年發放失業保險4萬元。四是水利水電方面。20xx年農村安全飲水項目總投資295萬元,全部實施到位。20xx年擴大內需農村安全飲水和農田雨水儲蓄利用灌溉項目投資1150萬元,全部落實。
(二)自查自糾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自查自糾和監督監察,雖然我縣強農惠農政策全部得到落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惠農政策方面,有些鄉鎮的村承包合同簽訂率還沒有達到100%,部分村組沒有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給農戶。發放到戶的證書填寫也不規范,有的沒有填寫土地承包共有人,有的沒有填寫承包地四址界限。補貼方面由于補貼資金數額不大,發放面寬,惠農政策的實施與農民群眾的期望值尚有差距。補助家電等產品部分原價格核定標準不太統一,農民對補助家電不感興趣,資金發放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不到位的現象;二是醫療衛生方面,參保率不足,達95.84%,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和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三是水電方面,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群眾收入低,部分工程地方配套資金跟不上,使該工程未完成原設計任務。
四、認真整改,保證各項強農惠民農政策落實
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各鄉鎮、各部門對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梳理、分析、歸類,并制訂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落實了整改措施。一是專戶管理。對強農惠農直補專項資金由各級財政專戶專帳管理,依照各級業務部門提出的補貼標準和計劃,實行縣財政、業務部門和農民三級配合、三級監督機制,經縣財政審核后,層層下撥,封閉運行,確保直補資金的流向和發放得到全程監督。如,補貼資金均直接由財政通過到金融機構,按規定分解落實到農戶存折賬戶,實行“一折統”直達到戶,使各項惠農補貼按時、按標準發放到農戶手中。二是公開先行。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對強農惠農項目名稱、資金來源、資金數量、項目安排等情況,采取會議宣傳、政務公開欄、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讓群眾知曉,進而組織對項目建設實施招標、投標;對各種補助資金,先以村組為單位,公布政策、補貼標準和名單,再以村組為單位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全程監督。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從強農惠農政策工程項目立項開始介入,審查立項情況、可行性研究報告、概算、配套資金落實等,項目批復后,全程參與項目的招投標,收集相關資料;資金使用過程中,跟蹤參與項目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如,工程所需材料,凡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的,全部實行政府采購,并納入資源交易管理平臺,嚴格實施工程招投標管理。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嚴格實行預付款制和質量保證金制,進一步規范資金拔付程序,確保資金有序、安全發放、拔付到位。四是跟蹤問效。由紀檢、財政、農辦、審計等部門共同對項目資金實行跟蹤問效,防止建設項目的違紀違規現象。大額建設項目一律實施公開招投標,縣級審計部門定期開展項目資金專項審計,及時掌握全縣項目資金的總量、項目的資金來源和規模,審查項目資金是否按規定全部落實到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縣紀委、監察局全程介入、跟蹤監督,防止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貪占挪用、虛假冒領、損失浪費等現象發生,確保強農惠農專項資金安全運轉、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雖然,我縣在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農田拋荒面積難以核
【強農惠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鄉鎮強農惠農資金自查報告02-19
關于鄉鎮強農惠農資金清理的工作匯報01-06
鄉鎮強農惠農資金清理工作報告08-10
贊美支農惠農的古詩12-11
惠農示范基地美文隨筆06-28
村委會科普惠農興村工作總結07-04
農商行工作總結11-07
農遠工作總結10-18
農保工作總結08-19
農遠工作總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