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東渡日本是何初衷
鑒真,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稱“過海大師”“唐大和尚”。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鑒真東渡日本是何初衷,希望有所幫助!
鑒真,中國唐代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的醫學家。
鑒真,俗姓淳于,唐代廣陵江都人。他的父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鑒真14歲那一年得到父母的允許,在揚州大云寺出家為僧。
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不久又云游京師、洛陽等地的寺院求學,精研佛教戒律造詣很深。同時,他又在文學、藝術、醫學、建筑等許多學科領域頗有才能。
鑒真55歲時回到故鄉揚州,擔任大明寺的主持,他廣收弟子,講經弘法,傳教戒律,使得這座淮揚古剎名揚海內外。
公元742年,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從長安來到揚州,懇請鑒真或其弟子東渡日本,弘法傳授戒律。鑒真不顧年事已高,決定親自前往。
經過一番準備,鑒真帶弟子及匠作多人于次年啟程東渡。從此,他們踏上了充滿艱難險阻的東渡扶桑之路。十年間,鑒真五次東渡,五次失敗。因風浪、疾病等原因,有30余人先后去世。鑒真也因積勞過度,心力交瘁而致使雙目失明。盡管如此,鑒真仍不改東渡日本傳法的初衷。
公元753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團準備回國,鑒真決定搭乘遣唐使團的船前往日本。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日,鑒真大師終于踏上了日本國的土地。
次年二月,鑒真一行被迎往國都奈良,日本天王把一品官的宅弟賜給鑒真居住,并授予他“傳燈大法師”的稱號。
公元754年4月,奈良東大寺建起了一座戒壇,由鑒真大師支持,為日本皇室成員和數百名僧人舉行了隆重的受戒儀式。
鑒真大師在日本不僅傳播佛教,同時也把中國的許多文化藝術傳到了日本,對日本古代的建筑雕塑,以及工藝美術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鑒真在奈良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由鑒真攜帶來的乾漆夾纻像及其弟子技工們指導下完成的唐招待提寺木雕群,可以說是日本雕刻史上的起點。其弟子設計的唐招提寺建筑和西大寺佛塔,則在日本的建筑史上值得大書一筆。
鑒真帶到日本的二王真跡法帖,及帶有能寫一手漂亮王體書法的弟子,對以后日本書法界流行王書有著極大的影響。現代日本學者推崇鑒真是一位站在奈良文化最高峰的.人。
鑒真大師還是一位醫術高超的名醫,他雖然雙目失明,卻依然能夠把脈診病,分辨藥材。他奇跡般的治愈了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絕癥,被日本民眾奉為“神醫”。傳說他曾用鼻嗅的方法,把正倉院的藥物一一加以辯證,并說明它們的用途,著有《鑒上人秘方》一書傳世。
江戶時期以前,日本的藥商一直把他當作醫藥之祖來奉祀。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在日本古代保存下來的漢藥包裝袋上,都印有“鑒真大和尚傳方”的字樣,說明了鑒真在日本醫藥界和民眾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公元763年,鑒真雙膝盤坐面朝西方圓寂于唐招提寺,終年七十六歲。
為了永久的紀念他,弟子們為他精心塑造了一尊造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被日本國視為國寶,一直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的開山唐內,每年只對外開放三天供人們瞻仰。
1980年春,這尊“鑒真大師像”由日本唐招提寺,八十一代長老森本孝順親自護送,飛越重洋回故鄉探親。揚州大明寺盛況空前,一周之內接待了各地前來瞻仰鑒真大師像的來客達十七萬人。
鑒真故鄉的人民對這位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使者非常崇敬,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就在大明寺內修建了一座“鑒真紀念堂”。這是一幢唐式仿古建筑,由著名建筑師梁思成先生主持設計,其建筑樣式與1200多年前鑒真主持修建的奈良唐招提寺的金唐相似。殿堂前面有一座唐代風格的“長門燈”石塔,是1980年鑒真大師像回鄉巡展時,由奈良唐招提寺的森本孝順長老所贈。它象征著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薪火相傳永不熄滅。
鑒真的一生對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日兩國友好的使者和典范
他的航海過程,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記載翔實的航海經歷。他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六次東渡,舍生忘死,堅韌不拔的精神,將永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真可謂“慧燈無盡,法云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