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導言:
1、調查的目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重大的不良影響。為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對學生家庭教育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涉及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學生的家庭學習環境條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關心情況、家庭教育的方式等。我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根據調查情況做出結論和工作設想,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2、調查的對象: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家長,共發放調查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38份,有效率約94%。調查對象中,離婚、喪偶、再婚家庭占1%。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有固定工作的約占1%,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占25%,剩余為農民。
3、調查的方法:采取問卷調查。家長問卷以封閉式問答為主,在關于對學校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采用開放式征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樂觀。以接受調查的338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占其總數的3%;在1000~15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15%;在500~10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65%;在300~5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7%;在500元以下者占其總數的10%。總體來看,從事個體經營和有固定工作的家庭收入穩定且高,在家務農人員收入低,絕大多數家長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將來能“飛上枝頭”“魚躍龍門”,調查中99%的家長認為學校指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學生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約占其總數1%;中專約占2%,絕大多數父母親是初中文化學歷,約占其總數97%。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農民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占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95%;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2%;機關干部及企業管理人員微乎其微。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由于家長一般都在本鎮范圍內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7%的孩子以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盡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占40%,“當國家公務員”的占20%,“參軍或當警察”的占15%, “當工人或做當代農民”的0%,“聽其自然”的占8%,其他17%。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盡管多數的家庭經濟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對于智力投資并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左右的家庭每月為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100元以上,每月50~100元的占27%,每月20~50元的占20%,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盡自己的所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語、數、英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于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在家庭教育內容上,85%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5%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2%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4%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6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類型中,90%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說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20%的家長認為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里不許出去、增加作業量”等。這說明,有部分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余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參加娛樂等活動上,占80%,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比較嚴重。
(三)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占其家庭總數的85%,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約占13%,其他2%。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生活的關系,孩子在家里與媽媽的關系較為親密,且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作為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家庭業余生活內容有待豐富: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調查中,90%的家庭通過看電視、做家務來打發業余生活,僅有10%的家庭選擇參加文體、娛樂活動。調查結果還反映了家長投資讓孩子課余時間學習的占絕大多數,并且一個孩子課余學二種及二種以上的也有。這說明家長對培養孩子特長非常重視,但有意思的是,孩子們被動學習的占大多數。
(五)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有待進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與父母生活的時間最長外,與老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因此,老師也是比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調查顯示,有82%的父母親是通過家長會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10%的父母親是通過老師與家長的聯系進行了解,經常主動與老師聯系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僅5%,有3%是通過老師家訪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校聯系工作主要是由學校、老師承擔;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薄弱,只是處于被動的狀態;而且現階段的家校聯系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不夠,效果還不夠理想。
(六)家長的建議:
1、學校和家長應加強聯系;
2、愿意經常參加家庭教育講座或培訓工作;
3、希望家庭成員之間民主、平等、和諧相處。
由此可見,家長還是非常愿意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積極配合開展學生家庭教育工作。加強家校聯系,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于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和建議: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對當前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做出下面的判斷:
1、經濟基礎為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長整體素質不高,難以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2、受傳統觀念影響,家庭在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條件方面力度不夠,難以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高質量的自主學習、教育。
3、過高的學業期望值與當地社會教育大環境差、家長素質較低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承擔了過重的學習壓力,而在興趣、特長、智力等方面卻得不到應有的充分發展。
4、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漸成為主流,但是溺愛型、權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學生在極端教育方式的影響下,道德價值觀、個性心理等方面極易受的扭曲。
為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
1、學校教育要通過參觀訪問、“榜樣”報告、實踐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聯系實際,豐富學生社會知識。
2、建立典型后進生的個別教育檔案,實行全方位的有效監控。
3、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 “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臺表演等。
4、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學校應加強與社區、家庭的合作,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工作,指導和協助家庭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我們擬采取的形式有:進行家庭教育輔導、引導教育消費、開展文明家庭評選、學習型家庭創建、家庭教育調查等等。
5、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07-22
家庭教育調查報告11-07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05-28
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06-29
關于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09-11
學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12-12
家庭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6-08
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04-03
農村家庭教育情況的調查報告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