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巧妙學習地理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征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怎樣巧妙學習地理,希望有所幫助!
1、形象聯想巧記憶。
第二章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中關于七大洲輪廓的記憶,我們可以采用形象聯想,把七大洲的輪廓想象成各種動物。比如:南極洲的輪廓像一只面朝左站立的抬起鼻子的大象;北美洲的輪廓像一只向右跳躍的袋鼠,頭上還頂著一塊面包;歐洲的輪廓像一只向右奔跑的滿身大汗的小巴狗;最有特點的是非洲和南美洲,非洲的輪廓象一個尖鼻子圓下巴的漫畫卡通人物頭像,而南美洲的輪廓恰恰相反,像一個圓鼻子尖下巴的漫畫卡通人物頭像。如果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會很快記住這些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各個大洲的輪廓的。
2、自創規律巧記憶。
第四章第三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一節中,“地球的.運動與氣候”一部分中關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日期的記憶,我們可以自創規律。比如:我們根據春夏秋冬來排序,則它們的月份是以3為基數增加的,即3、6、9、12,而對應的日期分別是21、22、23。最后是三數的平均數22。這樣春分日是3月21日,夏至日是6月22日,秋分日是9月23日,冬至日是12月22日。這四個日期的記憶通過自創的規律來記憶不僅記憶的快,而且還不容易記錯也記得牢。
3、找出特例巧記憶。
第二章第四節《海陸變遷》一節“板塊構造學說”中,在記憶各大板塊的接觸與運動情況時,我們可以這樣記憶,六大板塊中,只有非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沒有交界,其余四大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均有交界,這是特例之一。而與太平洋板塊交界的四個板塊中除南極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是張裂拉伸的關系外,其余三個板塊均與太平洋板塊是碰撞擠壓的關系,這是特例之二。如果同學們找出了其中的特例部分來記憶,看起來復雜的問題會變得容易得多。
4、相互關聯巧記憶。
有些地理知識是相互關聯的,如果我們找出其中的關聯,記憶起來就容易很多。比如:第二章第三節《世界的地形》中講到陸地上的高峻山脈主要分布在兩大地帶,一個是環太平洋山脈帶,另一個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因為這兩個山脈帶處于板塊交界處。而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又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所以世界上的山脈帶和地震帶(火山活動)是一致的。找出了其中的關聯,記憶起來非常容易,而且做到了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5、總結規律巧記憶。
第四章第四節講的是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其中課本中講到了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們又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的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十三種氣候類型。在考試的時候根據這十三種氣候類型所出的題目很多,這也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難點部分,大量的氣溫和降水變化圖我們怎么記憶與辨別呢?我們就需要總結,根據“以氣溫定帶,以降水定型”的規律來判斷。以氣溫變化曲線來判定其屬于熱溫寒中的哪個帶,再根據降水柱狀圖來判定具體屬于哪一種氣候類型。地理學科雖然具有非邏輯性的特點,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在記憶判斷時要注意總結規律,這樣才方便記憶。
6、文圖對照巧記憶。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里面涉及了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種的分布,世界語言與宗教的分布等。這部分知識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就要把課本上的文字部分和分布圖進行對照來記憶,這樣圖文結合就會很快的記住它們的分布情況。
7、思考理解巧記憶。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中,有一道活動題:北極圈內全部出現極晝現象的這一天是幾月幾日?(課本70頁)對于這樣的題目,我們只要理解了北極圈全部出現極晝的這一天肯定是太陽光線的直射點離北極點最近的一天,這一天是哪一天呢?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離北極點最近也只能到達北回歸線。而太陽光線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時,正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理解了這一點,關于南北極的極晝極夜問題就幾乎不用刻意去記憶了。
同學們,我們的教育先哲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每一門學科都有其本身獨特的特點,地理學科也不例外,雖然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學起來不容易,但是只要你認真思考,肯定會找出適合自己的,適合地理本學科的記憶方法和學習方法。
【怎樣巧妙學習地理】相關文章:
怎樣學習英語作文12-24
怎樣學習更快_600字02-11
地理單元學習課件范本05-14
怎樣學習作文9篇02-15
怎樣利用網絡進行英語學習12-06
入門英語學習需要哪些方法 應該怎樣學習10-12
高中地理知識學習技巧08-31
怎樣合理正確的安排學習計劃03-01
中考英語作文范文怎樣學習英語09-07
高中地理學習好方法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