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數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1-20 13:49:42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優選】數學知識點總結13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選】數學知識點總結13篇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

  1、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記作:a∥b 讀作:a平行于b

  2、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記作:a⊥b 讀作:a垂直于b

  3、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4、與兩條平行線互相垂直的線段長度都相等。或者說: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經過直線上一點(或外一點)作垂線,可以畫一條。

  5、同一平面內,與同一條直線平行(或垂直)的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6、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向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垂足所在的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

  7、一個長方形,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但是周長不變。

  8、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容易變形。例如:伸縮門、升降機

  9、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無數條高。

  10、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點: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1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特點:有一條腰就是梯形的高。

  12、從梯形上底任取一個點,向下底引一條垂線,這個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13、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14、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15、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四邊形四個內角的和是360°。

  16、四邊形小結: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叫長方形。

  四個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叫正方形。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2

有理數及其運算板塊:

  1、整數包含正整數和負整數,分數包含正分數和負分數。正整數和正分數通稱為正數,負整數和負分數通稱為負數。

  2、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這樣的數稱為有理數。

  3、絕對值: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用“||”表示。

  整式板塊:

  1、單項式:由數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式子叫做單項式。

  2、單項式的次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3、整式:單項式與多項式統稱整式。

  4、同類項: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移項: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等。

  其實,七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還包括很多,但是我想,萬變不離其宗。

  大家平時要注意整理與積累。配合多加練習。一些知識要點及時記錄在筆記本上,一些錯題也要及時整理、復習。一個個知識點去通過。我相信只要做個有心人,就可以在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

  三角和的三角函數: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數軸的三要素:

  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反過來,不能說數軸上所有的點都表示有理數)

  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么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側,且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數軸上兩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在原點的右邊,負數在原點的左邊。

  絕對值的定義:

  一個數a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數a的絕對值記作|a|。

  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數;0的絕對值是0。

  絕對值的性質:

  除0外,絕對值為一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

  互為相反數的兩數(除0外)的絕對值相等;

  任何數的絕對值總是非負數,即|a|0

  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的步驟如下:

  ①先求出兩個數負數的絕對值;

  ②比較兩個絕對值的大小;

  ③根據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確的判斷。

  絕對值的性質:

  ①對任何有理數a,都有|a|0

  ②若|a|=0,則|a|=0,反之亦然

  ③若|a|=b,則a=b

  ④對任何有理數a,都有|a|=|—a|

  有理數加法法則:

  ①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②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并用較大數的.絕對值減去較小數的絕對值。

  ③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在有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靈活運用運算律,使用運算簡化,通常有下列規律:

  ①互為相反的兩個數,可以先相加;

  ②符號相同的數,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數,可以先相加;

  ④幾個數相加能得到整數,可以先相加。

  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有理數減法運算時注意兩變:

  ①改變運算符號;

  ②改變減數的性質符號(變為相反數)

  有理數減法運算時注意一個不變:被減數與減數的位置不能變換,也就是說,減法沒有交換律。

  有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的步驟:

  ①寫成省略加號的代數和。在一個算式中,若有減法,應由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轉化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號和括號;

  ②利用加法則,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簡化計算。

  (注意: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當有減法統一成加法時,減數應變成它本身的相反數。)

  有理數乘法法則:

  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

  ②任何數與0相乘,積仍為0。

  如果兩個數互為倒數,則它們的乘積為1。

  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有理數乘法運算步驟:①先確定積的符號;

  ②求出各因數的絕對值的積。

  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注意:

  ①零沒有倒數

  ②求分數的倒數,就是把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一個帶分數要先化成假分數。

  ③正數的倒數是正數,負數的倒數是負數。

  有理數除法法則:

  ①兩個有理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數都得0。0不可作為除數,否則無意義。

  有理數的乘方

  注意:

  ①一個數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1;

  ②當底數是負數或分數時,要先用括號將底數括上,再在右上角寫指數。

  乘方的運算性質:

  ①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

  ②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③任何數的偶數次冪都是非負數;

  ④1的任何次冪都得1,0的任何次冪都得0;

  ⑤—1的偶次冪得1;—1的奇次冪得—1;

  ⑥在運算過程中,首先要確定冪的符號,然后再計算冪的絕對值。

  有理數混合運算法則: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

  ②如果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3

  四個公式:

  兩個公式:

  ①增加量(減少量)=原來的量×增加的百分數(減少的百分數)

  ②現在的量=原來的量±增加量(減少量)

  求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

  公式:

  增加百分之幾=增加的部分÷單位1

  減少百分之幾=減少的部分÷單位1

  例如:

  1、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為50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

  解題思路:根據公式增加百分之幾=增加的部分÷單位1,先確定單位1是水,已經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不知道,可以利用50減45求得5;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單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幾。

  計算步驟:第一步:單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0—45=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幾:5÷45=

  2、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

  解題思路:根據公式增加百分之幾=增加的部分÷單位1,先確定單位1是水,已經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單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幾。

  計算步驟:第一步:單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幾:5÷45=

  3、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體積為50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

  解題思路:根據公式增加百分之幾=增加的部分÷單位1,先確定單位1是水,不知道但可以根據題目“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加了5立方厘米”知道水是少的,冰是多的,所以可以用50—5求出水是45立方厘米。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單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幾。

  計算步驟:第一步:單位1:水:50—5=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幾:5÷45=

  4、“減少百分之幾與增加百分之幾”的解題方法完全相同。

  5、與增加百分之幾相同的還有“多百分之幾”“提高百分之幾”“增長百分之幾“等。

  與減少百分之幾相同的還有“少百分之幾”“降低百分之幾”“節約百分幾”等。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4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補角=180-角度。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

  xxx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6、推論

  xxx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xxx內角和定理:

  xxx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論1

  直角xxx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

  xxx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推論3

  xxx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全等xxx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xxx全等

  23、角邊角公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

  兩個xxx全等

  2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xxx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xxx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xxx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推論1

  等腰xxx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1、推論2

  等腰xxx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線合一;

  32、推論3

  等邊xxx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3、等腰xxx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xxx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4、等腰xxx的性質定理

  等腰xxx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5、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xxx是等邊xxx

  36、推論

  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xxx是等邊xxx

  37、在直角xxx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38、直角xxx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

  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xxx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xxx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那么這個xxx是直角xxx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

  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

  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論2

  經過xxx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81、xxx中位線定理

  xxx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質: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質: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7、推論

  平行于xxx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xxx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xxx的第三邊

  89、平行于xxx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xxx的三邊與原xxx三邊對應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xxx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xxx與原xxx相似

  91、相似xxx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xxx相似(ASA)

  92、直角xxx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xxx和原xxx相似

  93、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xxx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xxx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xxx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xxx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xxx相似(HL)

  96、性質定理1

  相似xxx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質定理2

  相似xxx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質定理3

  相似xxx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tan(a)=cot(90-a),cot(a)=tan(90-a)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直徑)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其余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xxx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那么這個xxx是直角xxx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并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于它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0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于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相交與一點,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

  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么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xxx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

  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135、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d<R+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圓平均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xxx

  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142、正xxx面積√3a^2/4

  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于這些角的和應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L=nR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內公切線長=d-(R-r)

  外公切線長=d-(R+r)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5

  代數初步知識

  1.代數式:用運算符號“+-×÷……”連接數及表示數的字母的式子稱為代數式(字母所取得數應保證它所在的式子有意義,其次字母所取得數還應使實際生活或生產有意義;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2.列代數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1)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寫;

  (2)數與數相乘,仍應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號;

  (3)數與字母相乘時,一般在結果中把數寫在字母前面,如a×5應寫成5a;

  (4)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把帶分數改成假分數形式,如a×應寫成a;

  (5)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用分數線將被除式和除式聯系,如3÷a寫成的形式;

  (6)a與b的差寫作a-b,要注意字母順序;若只說兩數的差,當分別設兩數為a、b時,則應分類,寫做a-b和b-a.

  3.幾個重要的代數式:(m、n表示整數)

  (1)a與b的平方差是:a2-b2;a與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數,則兩位整數是:10a+b,則三位整數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數,則被5除商m余n的數是:5m+n;偶數是:2n,奇數是:2n+1;三個連續整數是:n-1、n、n+1;

  (4)若b>0,則正數是:a2+b,負數是:-a2-b,非負數是:a2,非正數是:-a2.

  有理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注意:當n為正奇數時:(-a)n=-an或(a-b)n=-(b-a)n,當n為正偶數時:(-a)n=an或(a-b)n=(b-a)n.

  1.有理數:

  (1)凡能寫成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不一定是負數,+a也不一定是正數;不是有理數;

  (2)有理數的分類:①②

  (3)注意:有理數中,1、0、-1是三個特殊的數,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把數軸上的數分成四個區域,這四個區域的數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數0和正整數;a>0a是正數;a0,小數-大數第三篇: 初一上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1、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2、系數:;

  3、單項式的次數:;

  4、多項式:;

  叫做多項式的項;的項叫做常數項。

  5、多項式的次數:;

  6、整式:;

  7、同類項:;

  8、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是合并同前各同類項的系數的和,且字母部分不變。

  9、去括號:(1)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2)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10、一般地,幾個整式相加減,如果有括號就先去括號,然后再合并同類項

  第三章:一次方程(組)

  一、方程的有關概念

  1、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2)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系數不為0,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質:

  (1)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若a=b,則a+c=b+c或a–c=b–c。

  (2)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所得結果仍是等式。若a=b,則ac=bc或

  二、解方程

  1、移項的有關概念:

  把方程中的某一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這個法則是根據等式的性質1推出來的,是解方程的依據。把某一項從方程的左邊移到右邊或從右邊移到左邊,移動的項一定要變號。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主要依據

  1、去分母

  等式的性質2

  2、去括號

  去括號法則、乘法分配律

  3、移項

  等式的性質1

  4、合并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法則

  5、系數化為1

  等式的性質2

  6、檢驗

  3、二元一次方程組

  (1)將二元一次方程用含有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

  (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指導思想是轉化的思想;

  (3)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有:加減消元法;代入消元法;

  二、列方程解應用題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

  (2)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關系;

  (3)設未知數,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檢驗并作答。

  2、一些實際問題中的規律和等量關系:

  (1)幾種常用的面積公式:

  長方形面積公式:S=ab,a為長,b為寬,S為面積;正方形面積公式:S=a2,a為邊長,S為面積;

  梯形面積公式:S=,a,b為上下底邊長,h為梯形的高,S為梯形面積;

  圓形的面積公式:,r為圓的半徑,S為圓的面積;

  三角形面積公式:,a為三角形的一邊長,h為這一邊上的高,S為三角形的面積。

  (2)幾種常用的周長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L=2(a+b),a,b為長方形的長和寬,L為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L=4a,a為正方形的邊長,L為周長。

  圓:L=2πr,r為半徑,L為周長。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6

  第一章 有理數

  (一)正負數

  1.正數:大于0的數。

  2.負數:小于0的數。

  3.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

  (二)有理數

  1.有理數:由整數和分數組成的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可以寫成兩個整數之比的形式。(無理數是不能寫成兩個整數之比的形式,它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后的數字是無限不循環的。如:π)

  2.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

  3.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三)數軸

  1.數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畫一條直線,在直線上任取一點表示數0,這個零點叫做原點,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向上為正方向;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以便在數軸上取點。)

  2.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3.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還是0。

  4.絕對值: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數的加減法

  1.先定符號,再算絕對值。

  2.加法運算法則:同號相加,取相同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異號相加,取絕對值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一個數同0相加減,仍得這個數。

  3.加法交換律:a+b= b+ a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4.加法結合律:(a+b)+ c = a +(b+ c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5. ab = a +(b)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五)有理數乘法(先定積的符號,再定積的大小)

  1.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2.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乘法交換律:ab= ba

  4.乘法結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數除法

  1.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號,最后求結果。

  2.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

  3.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

  (七)乘方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寫作an。(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指數)

  2.負數的奇數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八)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法則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如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九)科學記數法、近似數、有效數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的統稱叫整式。

  2.單項式:數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式子叫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3.系數:一個單項式中,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的系數。

  4.次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5.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6.項:組成多項式的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

  7.常數項: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8.多項式的次數: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9.同類項:多項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10.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二)整式加減

  整式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號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

  1.去括號:一般地,幾個整式相加減,如果有括號就先去括號,然后再合并同類項。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2.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是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的和,且字母部分不變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是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一)方程:先設字母表示未知數,然后根據相等關系,寫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質

  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驟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1.去分母:把系數化成整數。

  2.去括號

  3.移項: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

  4.合并同類項

  5.系數化為1

  第四章 圖形認識初步

  一、圖形認識初步

  1.幾何圖形:把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各種圖形的統稱。

  2.平面圖形:有些幾何圖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這樣的圖形是平面圖形。

  3.立體圖形:有些幾何圖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這樣的圖形是立體圖形。

  4.展開圖:有些立體圖形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的表面適當剪開,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稱為相應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5.點,線,面,體

  ①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

  ②線與線相交得點,面與面相交得線。

  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二、直線、線段、射線

  1.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

  2.射線: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就形成了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3.直線: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直線。直線沒有端點。

  4.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

  5.相交:兩條直線有一個公共點時,稱這兩條直線相交。

  6.兩條直線相交有一個公共點,這個公共點叫交點。

  7.中點:M點把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MB,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

  8.線段的性質: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9.距離: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三、角

  1.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單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與表示:

  ①角由兩條具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是這個角的頂點。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進制。

  4.角的比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而成的。

  ②平角和周角: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當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時,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邊繼續旋轉,當他又和始邊重合時,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平分線: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經緯儀。

  5.余角和補角

  ①余角:兩個角的和等于90度,這兩個角互為余角。即其中每一個是另一個角的余角。

  ②補角: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度,這兩個角互為補角。即其中一個是另一個角的補角。

  ③補角的性質:等角的補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質:等角的余角相等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7

  特別地,二次函數(以下稱函數)y=ax+bx+c。

  當y=0時,二次函數為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稱方程),即ax+bx+c=0。

  此時,函數圖像與x軸有無交點即方程有無實數根。函數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即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數y=ax,y=a(x-h),y=a(x-h)+k,y=ax+bx+c(各式中,a≠0)的圖象形狀相同,只是位置不同。當h>0時,y=a(x-h)的圖象可由拋物線y=ax向右平行移動h個單位得到。

  當h;0時,則向xxx移動|h|個單位得到。

  當h>0,k>0時,將拋物線y=ax向右平行移動h個單位,再向上移動k個單位,就可以得到y=a(x-h)+k的圖象。

  當h>0,k;0時,將拋物線y=ax向右平行移動h個單位,再向下移動|k|個單位可得到y=a(x-h)+k的圖象。

  當h;0,k>0時,將拋物線向xxx移動|h|個單位,再向上移動k個單位可得到y=a(x-h)+k的圖象。

  當h;0,k;0時,將拋物線向xxx移動|h|個單位,再向下移動|k|個單位可得到y=a(x-h)+k的圖象。

  因此,研究拋物線y=ax+bx+c(a≠0)的圖象,通過配方,將一般式化為y=a(x-h)+k的.形式,可確定其頂點坐標、對稱軸,拋物線的大體位置就很清楚了.這給畫圖象提供了方便。

  2.拋物線y=ax+bx+c(a≠0)的圖象:當a>0時,開口向上,當a;0時開口向下,對稱軸是直線x=-b/2a,頂點坐標是(-b/2a,[4ac-b]/4a)。

  3.拋物線y=ax+bx+c(a≠0),若a>0,當x≤-b/2a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x≥-b/2a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若a;0,當x≤-b/2a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x≥-b/2a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4.拋物線y=ax+bx+c的圖象與坐標軸的交點:

  (1)圖象與y軸一定相交,交點坐標為(0,c)。

  (2)當△=b^2-4ac>0,圖象與x軸交于兩點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兩根.這兩點間的距離AB=|x-x|。

  當△=0.圖象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當△;0.圖象與x軸沒有交點.當a>0時,圖象落在x軸的上方,x為任何實數時,都有y>0;當a;0時,圖象落在x軸的下方,x為任何實數時,都有y;0。

  5.拋物線y=ax+bx+c的最值:如果a>0(a;0),則當x=-b/2a時,y最小(大)值=(4ac-b)/4a。

  頂點的橫坐標,是取得最值時的自變量值,頂點的縱坐標,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1)當題給條件為已知圖象經過三個已知點或已知x、y的三對對應值時,可設解析式為一般形式:y=ax+bx+c(a≠0)。

  (2)當題給條件為已知圖象的頂點坐標或對稱軸時,可設解析式為頂點式:y=a(x-h)+k(a≠0)。

  (3)當題給條件為已知圖象與x軸的兩個交點坐標時,可設解析式為兩根式:y=a(x-x)(x-x)(a≠0)。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8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垂直底邊,平分頂角;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與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3、兩邊上中線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一邊中線垂直這條邊(平分這個邊的對角),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線

  1、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到底邊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3、如果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垂直于這個角的對邊(平分對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中兩個角的平分線相等,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和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3、如果一個三角形一邊上的高平分這條邊(平分這條邊的對角),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有兩條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9

  一、一次函數圖象y=kx+b

  一次函數的圖象可以由k、b的正負來決定:

  k大于零是一撇(由左下至右上,增函數)

  k小于零是一捺(由右上至左下,減函數)

  b等于零必過原點;

  b大于零交點(指圖象與y軸的交點)在上方(指x軸上方)

  b小于零交點(指圖象與y軸的交點)在下方(指x軸下方)

  其圖象經過(0,b)和(—b/k,0)這兩點(兩點就可以決定一條直線),且(0,b)在y軸上,(—b/k,0)在x軸上。

  b的數值就是一次函數在y軸上的截距(不是距離,有正、負、零之分)。

  二、不等式組的解集

  1、步驟:去分母(后分子應加上括號)、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先求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按不等式組解集的四種類型所反映的規律,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不等式組解集的確定方法,若a

  A的解集是解集小小的取小

  B的解集是解集大大的取大

  C的解集是解集大小的小大的取中間

  D的解集是空集解集大大的'小小的無解

  另需注意等于的問題。

  三、零的描述

  1、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介于正數和負數之間的數。零是自然數,是整數,是偶數。

  A、零是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基準數。

  B、零是判定正、負數的界限。

  C、在一切非負數中有一個最小值是0;在一切非正數中有一個最大值是0。

  2、零的運算性質

  A、乘方:零的正整數次冪都是零。

  B、除法:零除以任何不等于零的數都得零;零不能作除數;0沒有倒數。

  C、乘法:零乘以任何數都得零。ab=0a、b中至少有一個是0。

  D、加法a、b互為相反數a+b=0

  E、減法(比較大小用)a—b=0a=b;a—b0ab;a—b0a

  3、在近似數中,當0作為有效數字時,它表示不同的精確度,不能省略。

  四、因式分解分解方法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依次用公式,十字相乘,分組分解法,若都不行,再拆項添項試一試。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1、提公因式法

  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2、公式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還立方差和及其他公式

  3、十字相乘

  運用公式x2+(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

  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

  ①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項系數。

  4、分組分解法

  多項式am+an+bm+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如果把它分成兩組(am+an)和(bm+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

  =a(m+n)+b(m+n)

  再提公因式(m+n)

  a(m+n)+b(m+n)

  =(m+n)?(a+b)。

  可見如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么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0

  二元一次方程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含未知數項的次數是1,這樣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說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個解。

  2、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聯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組。

  3、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左右兩邊都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注意:一般說二元一次方程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加減消元法;

  (3)注意:判斷如何解簡單是關鍵。

  ※5、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1)對于一個應用題設出的未知數越多,列方程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組可能比較麻煩,反之則難列易解

  (2)對于方程組,若方程個數與未知數個數相等時,一般可求出未知數的值;

  (3)對于方程組,若方程個數比未知數個數少一個時,一般求不出未知數的值,但總可以求出任何兩個未知數的關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1、不等式:用不等號,把兩個代數式連接起來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系數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標準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類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質3的應用;注意: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要注意空圈和實點。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1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先用一個因數的個位與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這個因數的十位與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積的個位就與哪一位對齊,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再把兩次相乘的積加起來。末尾有0時,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對齊,并將它們相乘,再在積的后面添上沒有參加運算的幾個0。中間有0時,這個0要參加運算。

  2、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3、因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

  先把兩個因數的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補充知識點】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進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問題;

  2、利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注意,第二步的乘積末尾寫在十位上。

  3、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

  中間有0也要和因數分別相乘;末尾有0的,要將兩個因數0前面數的末位對齊,用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幾個0落幾個0。

  實際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估算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學要外出參觀,有7輛車,每輛車有56個座位,估一估要幾輛車?

  b、橋在重量3噸,貨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車重986千克,這輛車能過去嗎?

  【知識點】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要將因數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估算時注意,要符合實際,接近精確值。

  四年級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練習題

  一、計算題

  1、145×12=2、135×12=3、176×46=4、325×26=

  5、237×83=6、36×254=7、83×217=8、43×129=

  9、32×164=10、25×328=11、12×124=12、85×215=

  13、28×153=14、322×35=15、54×145=

  二、填空題

  1、最小的兩位數與的三位數的積是()。

  2、200個18是(),125的40倍是()。

  3、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6小時可行()千米。

  三、選擇題

  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

  A、不變B、擴大10倍C、縮小10倍

  2、125×80的積的末尾有()個零。

  A、2B、3C、4

  3、三位數乘兩位數積是()。

  A、四位數B、五位數C、四位數或五位數

  4、美園小區有五棟樓房,每棟有120戶人家,小區共有()戶人家。

  A、600B、500C、125

  四、應用題

  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飲料350支,這個月(按31天計算)共售出飲料多少支?

  2、小東從家走到學校要20分鐘,他步行的速度大約是55米/分,小東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3、小華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鐘能跑多少米?

  4、小芳每分鐘大約打75個字,她打一篇文稿剛好用了40分鐘,這篇文稿有多少字?

  5、如果每個箱子裝24袋牛奶,135箱能裝多少袋牛奶?一個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5個箱子裝夠嗎?6、如果每個箱子裝30袋牛奶,200箱能裝多少袋牛奶?一個奶站有700袋牛奶,用20個箱子夠裝嗎?

  7、育才小學有254位夏令營學員。學校組織學員到博物館參觀,學生門票每人25元。學校準備6500元夠買門票嗎?

  8、學校新購進85套課桌椅,每張桌子105元,每把椅子65元,學校一共要付多少元?

  9、一頭大象每天要吃302千克食物,九月份(30)天要吃多少千克食物?

  10、一塊長方形水稻試驗田,長40米,寬24米,平均每平方米收稻谷14千克,這塊試驗田一共收稻谷多少千克?

  11、一輛貨車從甲城出發,平均每小時行68千米。經過14小時到達乙城,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12、一種觀賞蔬菜袖珍南瓜一盆20元,買5盆送一盆。王阿姨一次買5盆,每盆便宜多少元?

  13、同學們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2套。5000元購買票嗎?

  四年級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9頁例1、做一做及練習七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師:李叔叔在哈爾濱工作,過中秋節了,他很想念家中的親人,決定在中秋與國慶雙節期間回北京老家一趟,他買了12斤月餅,每斤45元,請同學們算一算李叔叔買月餅一共花了多少錢?

  (1)、讓學生理清題意,找出題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據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齊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說說其計算過程。

  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出示幻燈片,學生讀一讀)

  談話引入例1。

  師:在回老家的時侯,李叔叔為了節約錢,決定不坐飛機,坐火車,當他到家時,他算了算,從哈爾濱到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行145千米。那你們幫李叔叔算一算從哈爾濱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學生列出式子,師板書:145×12

  (2)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45×12與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估算。

  師:那你認為哈爾濱距離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呢?現在同學們來估算一下(學生動筆算)師:你是如何估算的?誰愿意把你的估算過程和想法跟我們分享一下呢?

  讓學生說說,教師隨機板書學生的估算方法。

  2、筆算。

  師:現在我們已經估算出來了,145×12大約是在1500至1800之間,那么如何準確算出145×12的積呢?同學們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好不好?

  學生動筆算,教師巡視,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如果有用豎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如果沒有教師試著提示。)師:用豎式計算也就是筆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補充板書)

  教師講解,板書145×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

  師:你認為三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和筆算的順序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有聯系嗎?

  3、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課件演示)

  (1)、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的每一位,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兩位數十位的數去乘三位數的每一位,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4、鞏固練習。

  教材第49頁做一做。(分組完成,集體訂正)

  三、仔細琢磨,細心計算,鞏固新知。

  1、數學醫院,判斷正誤。

  (幻燈片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改正過來。)

  2、50頁第一題。(分組完成,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50頁第二題)

  四、仔細想想,談談收獲,歸納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生: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師:那現在哪個同學可以來幫我們小結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豎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五、作業布置:練習七第3題。

  六、板書設計。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2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或小于)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大于或小于)第三邊.

  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頂點和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對邊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5.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6.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7.多邊形: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8.多邊形的內角:多邊形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角.

  9.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10.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11.正多邊形:在平面內,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正多邊形.

  12.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

  13.公式與性質:

  ⑴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度。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的和.

  性質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的內角.

  ⑶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

  學無慮課后輔導中心編制

  ⑷多邊形的外角和:多邊形的外角和為度.

  ⑸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

  ①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條對角線,把多邊形分成個三角形.

  ②n邊形共有條對角線.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基本定義:

  ⑴全等形:能夠完全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對應頂點:全等三角形中互相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

  ⑷對應邊:全等三角形中互相的邊叫做對應邊.

  ⑸對應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的角叫做對應角.

  2.基本性質:

  ⑴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三邊的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就全確定,這個性質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相等,對應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邊邊邊(SSS):。

  ⑵邊角邊(SAS):。

  ⑶角邊角(ASA):。

  ⑷角角邊(AAS):。

  ⑸斜邊、直角邊(HL):。

  4.角平分線:⑴畫法:⑵性質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⑶性質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上.

  5.證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確命題中的已知和求證.(包括隱含條件,如公共邊、公共角、對頂角、角平分線、中線、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隱含的邊角關系)⑵根據題意,畫出圖形,并用數字符號表示已知和求證.⑶經過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證的途徑,寫出證明過程.

  第十三章軸對稱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⑵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把一個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經過線段中點并且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等腰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做底角.

  ⑸等邊三角形: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2.基本性質:⑴對稱的性質:①不管是軸對稱圖形還是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對稱軸都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②對稱的圖形都全等.⑵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①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這條線段的距離相等.②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上.⑶關于坐標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性質①點P(x,y)關于x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P"(,).②點P(x,y)關于y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P"(,).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腰三角形兩腰.

  ②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1條).⑸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

  ②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于度。③等邊三角形每條邊上都存在三線合一.

  ④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3條).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等角對等邊).

  ⑵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①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③有一個角是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線的垂線:

  ⑵做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⑶作對稱軸:連接兩個對應點,作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作已知圖形關于某直線的對稱圖形:

  ⑸在直線上做一點,使它到該直線同側的兩個已知點的距離之和最短.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與分解因式

  一、知識框架:

  整式乘法乘法法則整式除法因式分解

  二、知識概念:

  基本運算:⑴同底數冪的乘法公式:。⑵冪的乘方公式:。⑶積的乘方公式:。

  2.整式的乘法:⑴單項式單項式:系數,同字母,不同字母為積的因式.⑵單項式多項式:。⑶多項式多項式:.

  3.計算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ababab

  222222⑵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

  224.整式的除法:

  ⑴同底數冪的除法:aaamnmn

  ⑵單項式單項式:系數,同字母,不同字母作為商的因式.⑶多項式單項式:.⑷多項式多項式:用豎式.

  5.因式分解:把一個多項式化成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式子因式分解.

  6.因式分解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②完全平方公式:。③立方和:。④立方差:。⑶十字相乘法:。⑷拆項法⑸添項法第十五章分式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A1.分式:形如,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B叫做分式的,B叫做分式的2.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等于.3.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4.約分:把一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不為1的數)約去,這種變形稱為約分.5.通分:異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的分式,這一過程叫做通分.

  6.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沒有時,這個分式稱為最簡分式,約分時,一般將一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7.分式的四則運算:

  ⑴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把相加減.用字

  母表示

  為:。

  ⑵異分母分式加減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化為同分母的分

  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用字母表示為:。

  ⑶分式的乘法法則:兩個分式相乘,把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用字母表示為:。

  ⑷分式的除法法則: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和顛倒位置后再與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為:。⑸分式的乘方法則:、分別乘方.用字母表示為:。8.整數指數冪:⑴aaam⑵amnmn(m、n是正整數)namn(m、n是正整數)nn⑶abab(n是正整數)n⑷aaanmnmn(a0,m、n是正整數,mn)ana⑸n(n是正整數)bb⑹an1(a0,n是正整數)na9.分式方程的意義: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

  ①(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最簡公分母,將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驟求出未知數的值;

  ③(求出未知數的值后必須驗根,因為在把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的過程中,擴大了未知數的取值范圍,可能產生增根).

  數學知識點總結 篇13

  課題

  3.5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

  教學目標

  1、掌握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概念及其圖形和性質2、會用待定系數法確定函數的解析式

  教學重點

  掌握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概念及其圖形和性質

  教學難點

  掌握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概念及其圖形和性質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

  教學過程

  (I)知識要點(見下表:)

  第三章第29頁函數名稱解析式圖像正比例函數ykx(k0)0x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ykxb(k0)0x二次函數yax2bxc(a0)y0xy0xky(k0)xyxy0xyy0xy0xyk0k0k0k0k0k0a0a0圖像過點(0,0)及(1,k)的直線雙曲線,x軸、y軸是它的漸近線與直線ykx平行且過點(0,b)的直線拋物線定義域RxxR且xoyyR且yoRR4acb2a0時,y,4aR值域R4acb2a0時,y,4aba0時,在-,上為增2a函數,在,-單調性k0時,在,0,k0時為增函數0,上為減函數k0時,為增函數b上為減函數2ak0時為減函數k0時,在,0,k0時,為減函數0,上為增函數ba0時,在-,上為減2a函數,在,-b上為增函數2a奇偶性奇函數奇函數b=0時奇函數b=0時偶函數a0且x-ymin最值無無無b時,2a24acb4ab時,2a24acb4aa0且x-ymax

  第三章第30頁b24acb2注:二次函數yaxbxca(x(a0))a(xm)(xn)2a4abb4acb2對稱軸x,頂點(,)

  2a2a4a2拋物線與x軸交點坐標(m,0),(n,0)(II)例題講解

  例1、求滿足下列條件的二次函數的解析式:(1)拋物線過點A(1,1),B(2,2),C(4,2)(2)拋物線的頂點為P(1,5)且過點Q(3,3)

  (3)拋物線對稱軸是x2,它在x軸上截出的線段AB長為2且拋物線過點(1,7)。2,

  解:(1)設yax2bxc(a0),將A、B、C三點坐標分別代入,可得方程組為

  abc1a1解得b4yx24x24a2bc216a4bc2c2(2)設二次函數為ya(x1)25,將Q點坐標代入,即a(31)253,得

  a2,故y2(x1)252x24x3

  (3)∵拋物線對稱軸為x2;

  ∴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A、B應關于x2對稱;∴由題設條件可得兩個交點坐標分別為A(2∴可設函數解析式為:ya(x2代入方程可得a1

  ∴所求二次函數為yx24x2,

  2,0)、B(222,0)

  2)(x22)a(x2)22a,將(1,7)

  5),例2:二次函數的圖像過點(0,8),(1,(4,0)

  (1)求函數圖像的頂點坐標、對稱軸、最值及單調區間(2)當x取何值時,①y≥0,②y(2)由y0可得x22x80,解得x4或x2由y0可得x22x80,解得2x4

  例3:求函數f(x)x2x1,x[1,1]的最值及相應的x值

  113x1(x)2,知函數的圖像開口向上,對稱軸為x

  224111]上是增函數。∴依題設條件可得f(x)在[1,]上是減函數,在[,22131]時,函數取得最小值,且ymin∴當x[1,24131又∵11

【數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數學的知識點總結10-12

中考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5-22

初中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9-19

關于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6-28

數學重要知識點總結08-23

數學知識點總結09-09

初中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6-21

初中數學的知識點總結03-11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06-24

數學初中知識點總結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 91网站免费看 | 一级黄色小视频 | 色猫成人网| 9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亚洲精品456在在线播放 | 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xx | 毛片免费在线播放 | 国产裸舞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视频网址 | 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tk挠脚心丝袜天堂网站免费控 | 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97在线免费 | 成人福利软件免费 | 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 免费午夜影院 |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一区 | 理论片日韩 | 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影视网 |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 天天综合在线视频 | 中国免费一级片 |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日本综合在线 | 岛国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凹凸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51自拍| 日本国产在线观看 | 特黄特a级特别特级特毛片 特黄特黄aaaa级毛片免费看 | 又黄又www | 色www 永久免费网站 | 国产手机视频 | 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黄色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