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會診管理制度
在當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那么制度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院會診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院會診管理制度1
(一)院內科間會診
1、會診的提出:會診由病房主治醫師決定,住院醫師填寫會診單,須詳細填寫申請單的申請會診項目,簡要重點描述病人的病情及診療狀況、申請會診的理由和目的,申請時間具體到日,經主治醫師審核并簽宇。申請科室負責將申請單送達邀請會診科室。特殊病人經科主任(或主任醫師)同意并簽宇,能夠特邀會診醫師。
2、會診時間要求:一般會診48小時內完成,如需特殊檢查的輕病人,可預約時間到專科檢查。院區內急會診務必在10分鐘內到位,(院址分散的酌情適當放寬時限)搶救須隨請隨到,危重病人能夠電話邀請,被邀請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會診,嚴禁會診醫師不親自查看病人進行電話會診。
3、會診醫師的資格認定:由有執業資質的總住院醫師(二線)或主治醫師職稱以上的'醫師承擔院內會診工作。如被邀請科室的會診醫師因故不能及時到場,須請該科其他同級醫師或上級醫師代為會診。對特殊或疑難重癥病人需要專家或科主任會診者,須由申請會診科室的科室主任(或主任醫師)同意并簽字。院內急會診如二線醫師正在手術或搶救病人,由三線醫師或上級醫師及時完成會診。
4、會診醫師職責:詳細閱讀病歷,了解病人的病情,親自診察病人,會診后須書寫會診記錄。會診記錄包括會診意見和推薦,會診醫師的科室、會診時間及會診醫師簽名,會診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對疑難病例、診斷不清或處理有困難時,須及時請本科上級醫師協助會診。會診時須有甲請科室醫師陪同、介紹病情。
5、會診后確認需轉科的病例,由會診醫師簽署轉科意見,自簽署時起,病人的診療職責由轉入科室負貢。因各種原因暫時不能轉入時,轉入科室須確保病人不發生診療延誤。搶救及危重病人須及時轉入,確有困難時須上報醫療行政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二)院際間會診制度
1、疑難病例或特殊病例需請院際間會診時,經病房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同意,寫好病人的病歷摘要和會診目的,確定請求會診醫院的相關專業(或會診醫師),報醫務處,由醫務處與有關單位聯系,確定會診時間,會診時需有科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陪同,主管醫師要詳細介紹病情,做好會診前的準備工作,并做好會診記錄。
2、院內外聯合會診由科室向醫務處提出申請,并帶給病歷摘要。會診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主管醫師要詳細介紹病情,做好會診前準備和會診記錄工作。
醫院會診管理制度2
1、當臨床醫生在診斷、治療過程中,遇到以下狀況時應請會診:
(1)病人病情不屬自己職權允許的;
(2)病人病情危重、復雜,不是自己潛力能夠解決的;
(3)受各種原因限制,本科、本院不能解決的狀況時。
2、會診批準權限:請院內會診,主管醫生報科室主任批準;院外會診由科主任報醫務科、分管院長批準。院內會診要求在24小時內完成。
3、會診醫生資格:例行會診、急會診應請相應科室主任,或相應專業醫生;在科主任不在時,能夠請值班醫生。會診醫生在會診過程中,技術潛力不足時,應請所在科室上級醫生、科主任會診。
4、例行會診:病人病情不屬急、危、重癥的,屬例行會診。例行會診由主管醫生填寫會診單準備會診資料,匯報病史,記錄會診意見,執行上級醫師指示。
5、急會診:病人病情危急,需要本科和他科立即會診時(不允許按例行會診手續進行會診時),應當緊急會診。請急會診科室科主任在班,由科主任決定。科主任不在時,由上級醫生或值班醫生決定。可用會診通知單通知,也可用電話通知,會診人員在接到通知后須立即應診。因特殊狀況不能前往時,也要派相應醫師前往。會診時,申請醫師務必在場,配合會診和搶救。
手術中出現意外狀況,需請會診,屬急會診,術中會診包括術中變更術式或變更手術范圍,術中狀況不能處理,低年資醫師請高年資醫師或科主任、院長、院外會診。
6、急會診病人的會診須堅持邊搶救,邊會診的原則。
7、會診醫生在會診完畢后,務必填寫會診意見。
【醫院會診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醫院會診管理制度(精選5篇)07-25
醫院會診制度范文12-12
會診的造句07-02
會診的制度08-22
會診記錄09-07
會診記錄范文09-07
科室會診記錄09-08
外請專家會診管理制度(通用5篇)07-25
護理會診制度06-14
會診規章制度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