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匯總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學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萬年動蕩的現(xiàn)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筑。"我國教育家葉圣陶也曾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國內外教育家的精辟論述,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帶領學生上科學之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如何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時,談談我的粗淺見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xiàn)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jié)),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象,轉入對荷花動態(tài)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jié))。作者從想象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jù)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fā)達的特點,要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同時也要緊扣教材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練說自然段的大意,學寫總分段式的一段話。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著重進行段的訓練。第六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用"誰"、"怎么樣"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學會用總分的方法寫一段話。課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總分方法寫的一段話,教學時可作學法遷移,安排學生練筆。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自學為主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6個新詞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tài),體會荷花的美。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導入,可用謎語激超:"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也可用回憶舊知法導入。即讓學生回憶三冊27課《學畫》,王冕畫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于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fā)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xiàn)"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檢查:
a.哪些字容易讀錯,該怎么讀?
b.哪些字容易寫錯,怎么記?
c."蓬"、"骨"的結構。
2.課文寫了荷花的哪幾方面?
幻燈題檢查:作者寫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現(xiàn)今社會知識繁多,書籍如海。速讀課文留下整體的感知,為今后瀏覽式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打基礎。)(三)深讀悟情,學法遷移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信息的單向傳遞,那么"談話"也不過是信息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信息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后,組織討論的藝術,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為通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學懂課文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進而從讀學寫,水到渠成,訓練技能,形成學力。
1.第一段課文。
a.思考: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這些詞語的朗讀語調該怎么處理?請你讀讀。
c.放手讓學生評價,指名再讀、學讀、齊讀。
d.做作業(yè)本第5題。
e.為什么選這一句?
深讀課文與初讀課文相互照應,訓練學生注意學習的前后聯(lián)系,抓住主要內容概括大意,學練結合,鞏固學習成果。避免學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第二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清香誘人,它的形態(tài)也的確引人入勝,同學們請看掛圖。教師以圖激情,讓鮮明的圖畫,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又一次高潮。
b.圖文對照,自由默讀。用~~~標出這一段的總起句。用( )標出荷花的各種形態(tài)。
c.學習寫荷花的句子。
(a)學習寫花骨朵的句子。
①讀這句話,感覺怎樣?
②通過哪些詞表現(xiàn)的?
③請你讀讀這一句,評一評,再讀,師讀,生讀。
④總結學法:整體感知——抓重點詞——品讀悟情。
(b)學法遷移,半扶半放學習寫荷花"才展開"和"全展開"的句子。
d.學法遷移,放手學習寫荷葉的句子。
e.討論寫荷花為什么先寫荷葉?討論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懂得花如此嬌艷動人,離不開綠葉的襯托,正因為有荷葉的"挨挨擠擠"、"碧綠"、"大"、"圓",才有千姿百態(tài),生機蓬勃的荷花。作者寫花前對荷葉的描述,埋著伏筆,這正是作者布局謀篇的匠心所在。
f.師,男、女生,分讀總起句,及寫花、葉的句子。
g.指導背誦第二段課文。
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圖文對照,學生不禁由衷地感嘆,"真是景如圖,畫如景啊!"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教師對于句序略加指點,自然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一背誦環(huán)節(jié),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yōu)美語匯的積累、內化。
3.第三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形態(tài)引人入勝,值得觀賞,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這一段課文的學習,老師要讓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學,再在四人小組里展開討論,然后選代表匯報。此項自學安排,意在鞏固學法。
b.著重討論"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因為作者被眼前這池荷花陶醉了,覺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當它是一幅活的畫。
c.以陶醉的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這段大意。
e.用書上這段的開頭句作總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學寫荷花的姿勢。根據(jù)單元訓練重點,變式進行學寫遷移。豐富學生的想象,積累語言,掌握段的寫法,使教學融為一體,做到教練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各種感觀的調配使用,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
4.總結課文。
今天這堂課,你們學到了什么?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通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儲存信息,鞏固記憶知識。有利于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高一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5.課外練習。
用總分法寫一種花。
四、課堂設計的特色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復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guī)范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分明:從撫——領——放。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xié)調,"立體式"展開。
他先按照慣例向聽者概括陳述所說課的主要內容、中心,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講什么,再聯(lián)系單元訓練的重點,說明所說課文在整個單元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所處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課文的教學目標,接著陳述自己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計劃分幾個課時進行教學,各個課時分別完成哪些教學任務。這些內容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而且把該說的都說了,完全符合說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內容的系統(tǒng)性、敘述的條理性。在說完以上這些內容以后,趙老師用"下面,我著重講我第1課時的教學"一句話,將說課從說整篇課文轉入所說課時課文的教學。十分簡潔、自然。在下面部分,趙老師依次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最后說板書,也同樣把該說的內容都說,而且同樣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做到了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敘述的條理性。不僅如此,陳述的內容,有詳有略,該詳?shù)脑敚撀缘穆粤耍瑥亩怀隽私虒W過程這個說課的重點和中心。如果我們集中分析一下教學過程,也可以發(fā)現(xiàn)趙老師設計的這個教學過程言簡意賅,的確切實可行。
在教學過程中,有聽、有說、有講、有寫、有練,訓練形式多樣,而且始終注意緊扣教學目標和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她讓學生讀課文感受荷花的美,聽錄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過練習,加深對荷花美的印象,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陶冶,培養(yǎng)了愛美的高尚情趣。
總之,趙老師的說課是成功的,按說課的標準進行評價,也應當說是一堂好課。如果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話,那么,一是在轉入說自己第一課時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插進去再分析一下該課時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從教材的整體角度去分析的,整體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學過程中的有些內容應該具體一些,如"總結"說課中雖說了總結的方法,但沒有說總結的具體內容,"測試",也只說了測試的好處,沒有說具體怎樣測試和測試什么,這些都使聽者難以判斷說課者安排的總結、測試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必要,從而影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說課效果。再者,板書設計,趙老師是把它當作附錄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釋也只有幾句話,這是不妥當?shù)摹R驗榘鍟彩钦f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說課一定要說板書,則不僅要求說內容、特點,而且還要說如何使用板書等等。總之,好的說課,連細節(jié)也應注意規(guī)范,因為細節(jié)其實不細,它同樣關聯(lián)著說課的整體效果。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第一冊第8課《陽光》。第一次翻閱教材我便被這篇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短文所吸引。作者將陽光這一抽象的事物與禾苗、小樹、小河等相聯(lián)系,既富有人情味,又形象易懂。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注重以讀為主,因此本課我基本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聯(lián)想、體驗等心理過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猜謎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入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師生以及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接著“那你知道太陽有哪些用處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表達,從中調動學生對生活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情感,最后引出課題(教師板書:8、陽光)
二、體驗閱讀,讀中見情
《課標》中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感悟。因此我設計了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自然段的分法在《新閱讀》中已滲透,故學生可以自主完成)
2、同位間互讀,相互糾正讀錯的字音。
3、指名讀,這時我的要求是讀準、讀通。
4、用正確的讀音,全班齊讀。
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即:分組(分段)朗讀,將朗讀細化讓學生初步體驗合作的樂趣,建立與人合作的'意識。
三、感情朗讀,背誦全文
1、教師談話:陽光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溫暖,還給這個世界上萬物增添了生機。下面啊,老師就請大家一同老觀看一個短片,感受一下陽光。
此時播放幻燈片的目的旨在從感官、聽覺等角度刺激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建立起對陽光的喜愛、珍惜的情感,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2、帶著感情自由練讀。
3、全班齊讀。
4、突破重點:對于課文“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的理解,我放在了朗讀之后。我認為只有在充分的閱讀之后,才能達到感悟上的水到渠成。不做局限性的總結,而是鼓勵個性化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5、背誦全文。
6、互動環(huán)節(jié):輕松一刻。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勞逸結合,進一步深化理解,更好的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四、自主識字,合作學習。
《課標》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也適當?shù)拇┎辶艘恍┖唵我仔械暮献鲗W習。如:同位互查,一人指一人讀等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接著我又引入“猜字游戲”等強化生字的識記。
最后,我以一個開放式的話題:“假如世界上沒有陽光”來結束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化文意,達到情感的升華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過程和方法: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和認真精神。
教學重,難點:
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學會字詞、讀通課文已經(jīng)不是最大的難題,但五年級的孩子真正要通過學習課文去學習和理解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和認真精神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如何使學生知道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并學習竺可楨先生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想,教學目標的達到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光靠老師用語言來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以它獨有的優(yōu)勢和特點,為這一類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使學生在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的文本情境中進行自然有序、輕松愉快地學習。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 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xiàn)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guī)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首先我讓同學們齊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去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同學們整體,全面的去了解了課文之后,提出問題,“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來,邊跑邊喊,這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在提出問題之后,同學們會更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煉并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以后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同時,去學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和先從整體去把握而后逐層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二)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疑,思之始,學之端。”從整體上去了解課文之后,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 “作者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孩子發(fā)現(xiàn)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清明節(jié))。這樣,同學們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并且使同學們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想去了解為什么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并且引導同學們帶著興趣去學習接下來的課文。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針對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并且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出全文的重點句:“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讓同學們分析,為什么竺可楨爺爺是快步,又為什么是興沖沖。在詞語的分析中去體會和了解一個科學家對待學術問題的嚴謹?shù)膽B(tài)度和認真的精神,以及在學術問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快樂。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主題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在研究中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和態(tài)度。
接下來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并討論
1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2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fā)現(xiàn)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會了解適當?shù)倪\用修辭方法使文章增強表現(xiàn)力,也更真切而細膩的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學會恰如其分的運用適當?shù)男揶o方法去表達情感,并學會運用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的方法。
(四) 細致分析, 品讀主題
在整體上把握了課文之后,從細小處對課文進行更細致的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1 “大概”“也許”是什么意思?
2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 你認為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什么?
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在對整篇課文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激發(fā)內心的情感去思考問題,并 深刻理解科學家在對待科學的問題上的嚴謹?shù)膽B(tài)度和認真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同時,了解這篇課文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同學們學到的道理和精神。使文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在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采用了細讀悟理 精讀悟情的學習方法,向學生們提供自學材料,并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進行小組交流反饋。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主題。使學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解惑悟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在輕松氛圍中去體會到深刻的道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jié)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jié)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jù)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小學是一個人一生當中致關重要的階段。從小學到的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努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輕松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大道理。培養(yǎng)學生快樂的學習,并在學習中不斷的得到更多的快樂。
五。作業(yè)設計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有課后不斷的思考和鞏固,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回報。因此,我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后的溫習和鞏固。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閱讀竺可楨所寫的科學文章。讓學生在了解一個科學家在學術鉆研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學生學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在以后學習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塌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的《陶罐和鐵罐》。我想從以下幾點進行本節(jié)課的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時要“以讀為本”,摒棄對課文內容的繁瑣分析,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讀、思、悟、議”的學習方法滲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課堂40分鐘“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xiàn)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二:說教材分析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根據(jù)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體現(xiàn)這一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第三環(huán)節(jié):細讀品味,內化情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第五環(huán)節(jié):運用技巧,創(chuàng)造表達
下面我就依據(jù)這五步 ,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
(通過復習字詞,讓學生憑借對兩個的罐子的`了解,從詞語中各選擇一個來形容它們的性格。既是為了復習,也是為了讓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這樣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讀、小聲讀),讀時注意: 讀準音、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評一評,教一教對方。
( 這“評”與“教”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yōu)榱私虅e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能力。同時,檢查了生字和課文的朗讀。)
第三環(huán)節(jié):細讀品味,內化情感。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2---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圍繞“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讓學生先自由讀,找一找、劃一劃,找出鐵罐奚落的話,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著課件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四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陶罐和鐵罐最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由四人小組討論,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參與小組的討論,給予引導和點撥。這樣,組內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啟發(fā),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群體意識。)
第五環(huán)節(jié):運用技巧,創(chuàng)造表達
通過以上的品讀,文中那優(yōu)美、鮮明的詞句已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的記憶倉庫中了。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積累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表達。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由選擇:
(1) 我想對陶罐說:
(2) 我想對鐵罐說:
(3) 我想對自己說:
(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的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說板書設計:
19、 陶罐和鐵罐
謙虛 傲慢
↓ 許多年后 ↓
光潔如新 無蹤無影
板書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jù)交流的情況和老師引導的情況完成的。抓住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悟,又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可謂“一石三鳥”。
以上是本人對這節(jié)課的初步的教學思路,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不能與課前預設的完全一樣,要隨著學情的變化而即時調整。只有把握學情,教服務于學,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新型玻璃》這課的目的一是繼續(xù)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準確用詞、形象的表達;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了解迅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成就極其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本課重點是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生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先是告知學生這堂課將要召開新型玻璃展銷會,前提是要學好《新型玻璃》這篇課文,初讀課文讓學生通讀、讀熟課文,力求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在充分感知的情況下以一個小故事再次激趣導入。指導學生先思考“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的特點作用及用途,同時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第一種玻璃特點與作用、用途的關系,并指導學生再用”三個可以,一個也可以“說一句話。第一自然段即介紹第一種玻璃作為講讀重點,讓學生體會寫法,在此基礎上以第一種玻璃的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其他幾種玻璃并在分組討論畫特點,想作用填表格,之后再以展銷會的形式作全班交流,推銷自己的產品,并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理解幾個詞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本課作者用詞準確,表達生動形象的特點。
在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首先讓學生畫出介紹每種新型玻璃特點用途重點詞句,說一說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說明方法作用。最后是課外延伸,讓學生繼續(xù)以展銷會的形式推銷你知道的別的新型玻璃,或你即將要設計的新型玻璃,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為科技事業(yè)發(fā)展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各位評委,大家好!《歡慶》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三單元的首篇講讀課文,第三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我們偉大的祖國”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歡慶》是一首描寫歡慶祖國媽媽生日情景的小詩。詩句短小精悍,語言優(yōu)美生動,感情真摯,課文中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洋溢著歡慶、喜慶。那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和奔騰的海濤,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歡樂、詳和的畫面。
【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教材的特點,結合單元目標及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齡特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進行考慮,本課教學我覺得應達到以下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歡慶、喜慶的氣氛,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重點難點】
因為識字教學是低段閱讀教學的重中之中,因而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同時,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悟到歡樂,喜慶的氛圍,把感受到的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而二年級的孩子對“國慶”所知略少,因而感受到節(jié)日的隆重及人們的歡快心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
在對教材進行仔細解讀后,在確定了目標及重難點后,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法。由于學生對“國慶”認識不夠,對“國慶”的重大意義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力做到依托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通過讀讀涂涂、想想說說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說教學過程】
依據(jù)我對教材的解讀,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給學生播放一首《生日歌》,而后讓學生說說聽到這首歌你想到什么?(估計學生會說:生日那天收到禮物時的高興心情,大家在一起歡慶生日的熱鬧場面)接著問:你什么時候生日?在學生一一交流后,我這樣問:十月一日,你知道是誰的生日嗎?(從而因出最后一句: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然后以“你想把這一消息告訴誰?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讀后我說:同學們生日了,家里及朋友都來慶祝,那么你知道祖國媽媽生日時,大家又是怎樣慶祝的嗎?然后課件播放開國大典的熱鬧場面,看后我說:其實每年十月一日,全國各地都舉行各種活動歡慶(板書:歡慶)指導讀好課題,用“歡慶什么”說話訓練,指導書寫“歡慶”。
(此環(huán)節(jié),從播放《生日歌》到播放開國大典的熱鬧場面,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喜慶的場面作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重視多方面的讀,整體感悟
首先是初讀課文,我說:祖國媽媽生日了,她收到了誰的禮物?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注意第一遍讀,借助拼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朋友可請老師或伙伴幫忙。第二遍讀,把課文讀給同桌聽,讓同桌來評一評。然后指名分小節(jié)讀,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重點抓“獻、幟、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指導多音字“樂、曲”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也認識了不少字,因而學習生字沒必要逐字講解分析,只要重點抓難記易錯的字做重點點撥即可。)
其次,再讀課文,給“花兒”涂色。在學生初讀識字后,我說:祖國媽媽都收到了誰的禮物?結合學生的匯報,指導讀好前四個句子(田野獻上……歡樂的樂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明白:課堂上應該把過程留給學生,把發(fā)現(xiàn)留給學生,遵循這一理念,于是我接著安排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我說:通過大家的朗讀,我感受到祖國媽媽的禮物可真不少,老師也不能落后,我也準備了一分神奇的禮物,但需要大家的幫忙,愿意嗎?然后板書畫
我說:這朵花要使它變得神奇,得給它涂上顏色,你想想涂上什么顏色好,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估計學生很快給花兒涂上金黃色,紅色,白色,蘭色,這僅僅是對文本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這是膚淺的,如何把學生引到深處,我說:還要涂嗎?閉著眼睛想想,還有誰給祖國媽媽送禮物,那花兒會開出更絢麗的色彩,這樣一導,相信學生會滔滔不絕,會跳出文本學語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文中的詩句來當一回詩人。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給花兒涂色,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使歡慶的場面顯得更鮮明)
再次,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我說:你們這群小詩人讓我大開眼界,也讓花兒更加多彩(給花瓣涂上多彩的顏色)可花兒為什么還愁眉苦臉的?花兒變哭臉,原來它聽不到田野,楓林,藍天,大海,獻禮時的聲音,它們會說些什么?讓我們當小喇叭,讓花兒開心好嗎?(師念詩句,念一句停一停,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時間)然后讓學生盡情發(fā)言,結合指導朗讀,在學生有感情讀好四個句子后,我說:謝謝小喇叭,花兒聽了你們的心聲可樂了(隨手加一筆,把哭臉變笑臉)聽聽還有誰樂了(課件依次播放各種聲音:鄉(xiāng)村里談笑聲,大街上買賣聲,鞭炮聲,禮炮聲,國歌聲等)聽后讓學生說說你們聽到誰樂了,在學生充分感悟到這喜慶的場面后再引導學生讀最后的句子,我說:是呀,這天全國上下喜慶洋洋,紛紛慶祝這美好的日子,誰能帶著剛才的喜慶與快樂讀讀這句子(出示句子: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
這樣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虛擬的教學情景,調動了學生閱讀情感,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心理體驗,而且有助于學生與詩歌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從而產生強烈的心靈共振和情感共鳴,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第三環(huán)節(jié):擴展延伸(給花兒取名)
我說:剛才大家與我共同完成了這份禮物,感謝孩子們的智慧,如果我們給這花兒取個好聽的名字,那祖國媽媽的聲音會更美好,你想給花兒取什么名字?
(這樣讓學生取名,出謀策劃,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擴展,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我想孩子們理解上的差異也會讓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精彩)
第四環(huán)節(jié),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自由讀,口頭組詞
2、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字
3、師重點范寫“旗”“祖”
4、生自由書寫評議
(低年級孩子的課堂需要這種扎實的書寫指導,觀察,比較,仿影等行之有效的辦法)
總之,課堂教學多年來我形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從低段的心理特征出發(fā),注重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理解,感悟,使教學達到一個較理想的境界。
【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xiàn),美觀大方的板書能吸引人,我的板書力求體現(xiàn)這些,這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9、歡慶
(一朵花)——花瓣用各種不同顏色標出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記得有這樣一位父親: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要像落花生一樣,做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就是《落花生》。
我的說課設計由以下六部分組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jié)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這篇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已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教師要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內容,新課標要求,以及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本課的生字“畝、嘗、吩、咐、茅、榨、榴”7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重點、精讀領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掌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2.體會課文詳略恰當?shù)貙懛ǎ醪搅私饨栉镉魅说膶懽鞣椒ā?/p>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
根據(jù)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及新課標對中年級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要求,我將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角色美讀法
3.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那么,如何將以上的各種教學思路,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呢?在這里,我將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來完成我的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N非常好吃的食物,大家想想,會是什么呢?“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同學們,瞧,就是它----花生,它呀,還有一個名子,就是“落花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落花生》。{板書}
(二)整體閱讀,理清思路
首先,教師出示生字串,讓學生自己讀,在讀中找出不明白的詞語重點指導。然后引導學生共同討論: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讓學生一起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并理解,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這樣的過程。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來理清課文的思路,為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三)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下面,由教師進行配樂范讀,讓學生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蘋果、桃子有哪些不同?(教師進行配樂范讀)
教師范讀后,引導學生抓住“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掛在枝頭”等詞做對比,明確火紅的石榴、紅彤彤的蘋果、紛紛的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動人,引人注目。而花生沒有漂亮的外表,華貴的氣質,但是,它內涵而不外漏,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正如作者感悟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是作者的'心聲,其實也是同學們的感悟,這樣,學生就和文本以及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然后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父親說的話對不對?為什么呢?你還有什話么要說?鼓勵學生質疑,發(fā)表見解。語文新課標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會說:我要做一個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有的同學也會說:社會也需要像蘋果、桃子那樣既張揚個性又對社會有更多貢獻的人。對于多元化的解讀我會及時肯定,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接著,師生小節(jié):是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鮮花是美的,蘋果是美的,可那長在地下的花生也是美的。只要我們做個有益于他人的人,我們就都是美的。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美麗的人!
最后,讓學生通過做練習題來加深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
1.花生都有哪些好處?
2.我們要學習花生的哪些品格?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思路清晰,詞句精確而具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參”,理解“威武”“交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我國的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字詞;描寫海域物產的段落。
難點: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 為了讓學生快速地走進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
師:同學們,“十一”長假時你們和爸爸媽媽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生自由說 。
師:這節(jié)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游覽一個地方。(出示西沙群島風光圖片)
師:知道是什么地方嗎?(板書:富饒的西沙群島)
生:齊讀課題,指生說說“富饒”的意思。
師:簡介西沙群島:它是祖國南海上的一群島嶼。它由許多小島組成,是我國海防的前沿哨所,位置非常重要。(屏幕出示地圖)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能力是小學生應具備的自學能力,我課前布置預習,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養(yǎng)成讀書動腦的好習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字詞:
a、出示生字詞
b、指名讀詞并說說哪些字容易讀錯,重點強調“饒”、“棲”、“漁”“嶼”幾個字的讀音,再齊讀詞語。
c、讓學生說說“威武”和“交錯”什么意思,
d、去熟字留生字,采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讀音。并讓學生選字組詞說話
3、指名接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
[課標要求中年級開始,要初步培養(yǎng)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這學期讓學生預習時要想主要內容。但學生概括起來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學習課文時逐步引導他們概括好。]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預習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有了以往的經(jīng)驗,學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后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
(二)、學習 2~6自然段。
1、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呢?請同學們找到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并結合重點詞句體會。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這時不必強調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進行,但教師應該在學生匯報某段內容時,引導學生集中匯報本段以后,再進行別的自然段。)
[這樣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6自然段的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
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處理細致一些
第3自然段:通過圖片認識珊瑚;用舉例子和做動作的方法理解“蠕動”和“威武”;認識多音字“參”;指導朗讀出珊瑚的美麗,海參的懶洋洋和龍蝦的威武。
第4自然段:
1、當學生談到第二句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時,屏幕出示圖片,教師指圖讓學生說出文中相對應的描寫魚的語句,理解魚奇特的樣子和優(yōu)美的姿態(tài)。
2、“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a、從哪里可以看出魚多?(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回答,找到“成群結隊”、“數(shù)不清”理解魚的數(shù)量多;找到“各種各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理解魚的種類多;)b、看畫面。(進一步感受魚多)
3、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
4、領悟表達方法:這一自然段是什么結構?(因為在趙州橋一課已經(jīng)學習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一部分學生應該能發(fā)現(xiàn)本段也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然后分別找到總起、分述和總結的句子。
2、5、6自然段處理簡單一些
第2自然段:教師說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指名讀出海水的美。
第5自然段:結合圖片理解“顏色不一”和“千奇百怪”;通過讀感受貝殼的美和海龜?shù)挠腥ぁ?/p>
第6自然段:引導明確本段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并找到關鍵詞“各種”“遍地”“厚厚的”。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始終注意以讀為主,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和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感情,突破難點。在不脫離文本的前提下,將積累詞語和理解課文內容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并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使學生在讀議中悟出情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師:西沙群島是如此的美麗和富饒,那么島上的英雄兒女們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我沒做重點處理,以讀代講既節(jié)省時間又使教學環(huán)節(jié)輕重有致。]
(四)、總結
讓學生看板書再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板書:熱愛]
[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學生更完整地表達,進一步培養(yǎng)概括能力。]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加深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板書設計: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風景優(yōu)美 海水
海底 熱愛
物產豐富 海灘
海島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04-27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0-24
人教版小學語文《荷葉圓圓》說課稿06-13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11-19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07-02
人教版語文匆匆說課稿08-28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21篇)05-25
人教版小學語文《竊讀記》說課稿08-27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集錦八篇03-16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4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