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對莊子精神世界的解讀;
2、把握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3、品位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學習過莊子的《逍遙游》,誰來說說莊子的思想及《莊子》書的特點?
明確:莊子: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
《莊子》:想象豐富奇特,文勢汪洋肆意,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莊子的精神世界。
出示《秋水》“莊子釣于濮水”一段文字,讀懂后讓學生談談莊子是怎樣一個人?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千歲矣。王中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二、閱讀課文
1、自由朗讀,體味語言美
2、思考:(1)練習二;(2)梳理思路;(3)作者是就莊子寫莊子,發思古之幽情嗎?是不是有別的意圖?
(我對莊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軻同時代且聲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時期均屬顯學。莊子地位發生變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的主張實行以后。光陰似水,一瀉兩千多年,莊子走紅運、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當然有,但在個人印象中,背黑鍋、受批判的時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國門大開之后,革命的先進的外來學術思想更新著國人觀念,一頂又一頂的“帽子”爭先恐后地飛過來扣到這位“槁項黃馘”的哲人頭上,什么虛無主義、遁世主義、悲觀主義、不可知主義、神秘主義、極端自由主義,什么開歷史倒車、否定真理的客觀標準、宣揚宿命論等等。其中雖有學者戰戰兢兢、顛來倒去指出莊子哲學中某一點某一面“包含著一定的積極因素”,但“消極因素”既已匯成“大海”,說“大海”里有“針”,其本意顯然不是為了讓人去“撈”。誠然,對于莊子的文筆,都持“肯定”的觀點,沒有哪位“大批判專家”站出來說三道四,但內容錯誤、思想反動的作品,越是藝術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對,誰又敢“飲鳩止渴”,放膽去讀那些“反映沒落奴隸主貴族意識的光怪陸離的散文”呢?中學生也讀《莊子》,不過那是“潔本”——《庖丁解牛》《望洋興嘆》等,而且要先“打預防針”,將作者的消極面和危害性講明講夠,千萬不能讓幼稚的青少年因喜愛作品簡潔、生動的語言而對作者產生“盲目崇拜”。想到這些,我不禁自問:為什么把莊子弄成這樣?如此對待莊子,是莊子的不幸,還是我們自己的不幸?……
當然,今天的情況不同了,許多不愉快的東西,有的已成過去,有的即將消逝,莊子和莊子哲學的本來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顯現。我認為,在這一過程中,思想史研究專家的辛勞業績不容低估,但真正為莊子和莊子哲學提供確鑿證據、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則是現實的發展、歷史的運行。發端于20世紀初的新一輪工業革命,給人們帶來高度的物質享受,也給人們造成心靈的空虛,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難以擺脫的煩惱與困擾。于是,以領導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開始把目光轉向東方哲學,解讀《莊子》成了他們的熱門功課。在我國,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權錢交易、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等社會弊端同樣讓有識之士憂心如焚。我們深知,莊子不是神,莊子哲學并非靈丹妙藥,但莊子精神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讓我們開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該怎么走。“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堅信:只要我們正視現實的教訓,不忘對歷史所作的承諾,真心實意地想從莊子思想寶庫里覓取為我所用的`精神資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讀莊子當作“與世界接軌”的一種表示,我們就會擺脫目前的窘境,就會沐浴著新世紀的和風麗日,逐漸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們的精神家園重新構建起來。)
三、研究課文
(一)課文語言
提問: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優美?
明確:由學生自由討論。但是要突出課文第7段有關“月亮”的語句,這是詩的語言,意象鮮明,內涵豐富。
(二)文章中心
思考:作者所揭示的莊子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完成練習二1-2題。
明確:鄙視功名利祿,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獨立。不論環境多么險惡,命運多么悲苦,莊子都堅持不讓內心受到干擾搖動,保持著一種天崩地裂也不能打破的意識上的獨立性,堅決不與權勢者同流合污。
(三)寫作意圖
思考:我說,本文是作者有感而發,你同意我的觀點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作者特別肯定莊子的“清潔的精神”,歌頌他在“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看守心靈月亮”的“孤獨”,顯然不是無端地發思古之幽情。為什么?標題含蓄地告訴了我們!什么是“無路可走”,“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怎么樣?這難道不需要我們去思考嗎?
今天的現實社會中,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良知泯滅,人文精神失落,人類的“精神家園”被擠占侵吞,不正是“無路可走”的具體體現嗎?我們已經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歸。那么怎么辦?標題提醒我們,要回頭看看古人,看看莊子,學習莊子。——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好在我們的精神家園還沒有完全丟失,就是因為有莊子這樣的幾位哲學大師,他們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格的光芒,穿越時空在我們的心目中閃耀!
找回失落的精神,使之更完美!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吧!
四、亮點探究
1.課后練習三指出“本文是對《莊子》的一種解讀”,而課題則是《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似乎“文不對題”。這是作者的一時疏失,還是有意留出空白,讓讀者運用心智進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學習:說是“解讀”,的確不假。作者采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對莊子著作中徹底的反世俗傾向及其“外化內不化”的特征做了簡明的概括,對莊子鄙棄權勢利祿、追求個性自由、堅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濃墨重彩地進行熱烈歌頌。不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生動地寫出讀莊的特殊感受,用實話實情贊美這位哲學大師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題,作者寫作本文顯然不是無端地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觸。文中沒有片言只字言及現實生活,但現實生活中權錢交易、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等社會現象無疑是感觸點。莊子的“無我”之境,其典型表現之一就是談話、行文不自以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開“扣題行文”“正面說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標題啟發讀者發揮聯想、想像而自悟自擇:應該怎樣關注當今人文精神失落的嚴重問題?應該怎樣從莊子等哲學大師的思想寶庫里覓得精神資源,來將我們遭到破壞的“精神家園”重新構建?讀者面對課文不僅用眼,還要用心;不僅從字面上學習,還要到生活中攝取;不僅是吸收,還要有創造,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得到了全面調動。這不是“歪打正著”,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莊論莊,深得莊學真諦。
2.作者引述莊子拒聘的故事,從中穿插進不少內容。這里化簡為繁,是行文不當,還是繁得其宜?
探究學習:經驗告訴我們,文字繁簡是不是得當,不能脫離題旨和情境來說話。莊子拒絕楚威王“許以為相”的禮聘,故事記載在《秋水》篇中(《史記·莊子本傳》里也提到),反映了莊子對權勢利祿的鄙棄和對自由人生的追求。這個故事在課文里是惟一一則可感可觸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證上文的讀莊感受所言不妄,又要為下文展開莊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鋪墊基石,但原文僅97字,依照原樣引述,意象無疑顯得單薄,無法做到結構嚴謹,從而收到預期的表達效果。我們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對這個故事的處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絕對地忠實于原文,他穿插進多于原文數倍的材料,都屬合情合理的聯想、想像,不僅能與故事情節或襯托或對比或宕延或切人和諧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環境的敷設,主人公莊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實凝重、生動傳神,那積淀著民族傳統、滲透著文化觀念和社會心態的一個個畫面層現疊印,如同在讀者面前播放了一集電視劇。可以說,不作如此處理,莊子的精神品質的難以企及,他的個性、他的哲學的“外曲內直”“外化內不化”的特征就無從突出表現出來。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語文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詞語,掌握并熟練運用成語。
2.深入研究關鍵語句,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
3.體會優美的語言。
二、整體把握
思路:
1.閱讀《莊子》的感受
2.解讀《秋水》中的故事
3.用莊子的心靈和歷史背景解釋《莊子》
歸納整合
(一)研潦錐危?
1.作者認為莊子的意象是怎樣的?
2.作者認為莊子的作品有著怎樣的意蘊?
3.具體而言,作者讀莊子作品有著怎樣的感受?
4.作者以為莊子有著怎樣的聰明才智?
(二)研讀2~7段:
1.譯讀文段: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千歲矣。王中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2.莊子拿烏龜的選擇來打比方,說明他鄙棄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3.作者所說的“清潔的精神”的含義是什么?
4.“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三)研讀8~10段:
1.怎樣理解胡文英一段話中的“是非不管”與“終不下手”?
2.怎樣理解作者對莊子怪誕的解釋?
三、探究質疑
1.作者何以將題目命名為“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2.作者引述莊子拒聘的故事,從中穿插進不少內容。這里化簡為繁,是行文不當,還是繁得其宜?
3.莊子用“烏龜的選擇”設喻,向楚大夫表示“吾將曳尾于涂中”,課文作者稱贊這是“清潔的精神”。對此有人說,這里反映了莊子的精神和他的“行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是不是有點“圓滑主義”?到底該怎樣理解?
4.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問題。
(1)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得手足無措……他總在一些地方嚇著我們……“撥弄”“嚇”都表示讀莊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換?為什么?
(2)同時,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都是用的現成詞語,取義有變化的是前者還是后者?有什么變化?
(3)“造化鐘神秀”,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集在這個“槁項黃馘”的哲人身上啊!
這一句里有兩個明引,是一個不能少,還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時去掉?
(4)對這種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我們怎能不悚然面對,肅然起敬,油然生愛?
“悚然面對”“肅然起敬”“油然生愛”三個短語的順序能否變動?為什么?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莊子的精神世界;
2、體會莊子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積極意義;
3、訓練質疑——探究——歸納的閱讀方法。
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整體把握
1、通讀全文,思考
(1)馮友蘭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告訴我們,中國的圣賢是既“出世”又“入世”的。莊子為什么拒絕“出世”?
(2)莊子用什么方法來表達與世道的對立的?
(從文中找出答案,進而把握文章內容)
2、分析思路
(1)閱讀《莊子》的感受
(2)解讀《秋水》中的`故事
(3)用莊子的心靈和歷史背景解釋《莊子》
二、亮點探究
1、“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無窮,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怎么理解?文中哪些話是對此句的詮釋?
2、莊子用“烏龜”的比方意在說明什么?
3、莊子的“清潔的精神”是指什么?
4、怎么理解莊子是“一株孤獨的樹”?
5、品味“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的詩般的意境和深刻的內涵。
三、歸納莊子的精神境界
莊子的精神境界是矛盾的雙方不斷沖突的內心世界。一方面,他對人類充滿憐憫,最多情,最溫柔寬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對污濁的黑暗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他在內心的矛盾中作困獸之斗。在污濁的人世間保持著清潔的精神,超凡脫俗,拒絕誘惑,以整個生命追求人生境界的自由,不屑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
四、拓展聯想
1、今天的現實社會中,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良知泯滅,人文精神失落,人類的“精神家園”被擠占侵吞,不正是“無路可走”的具體體現嗎?我們已經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歸。那么怎么辦?標題提醒我們,要回頭看看古人,看看莊子,學習莊子。——這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你覺得怎樣把莊子的精神與現實結合起來才有積極的意義?
2、從孔子周游列國與莊子“持竿不顧”的對比中談談你看法。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教學設計08-12
語文我們上路了的教案07-25
我們的小時候作文12-10
我們的小時候詩歌08-15
《當飛機遇險的時候》語文教案07-31
小學語文《我們成功了》教案10-14
小學語文我們成功了教案12-16
我們生氣的時候社會導學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