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1-07 10:34:5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必備)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必備)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過程和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情感和價值: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 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方法】講授法、點撥法、演示法、談論法

  【教具】白板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航 激發學趣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二、自學互助 合作探究

  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2)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3)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4)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展示 詮釋疑難

  四、梳理歸納 強化訓練

  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五、課堂檢測 評價反饋

  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布置作業】

  舉行一次朗誦比賽,看誰讀得最好。

  【板書設計】

  真正的人

  崇高的人

  真正的人

  【教學反思】

  重視思想基礎準備。比如,上課之初,我要求學生談一下自己的認識:什么是理想?結果發現,學生對理想的理解大都比較片面狹窄。現在通過師生交流,有了更加準確完整的認識。

  2、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指示閱讀、討論,做圈點批注,老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學生大部分時間自主活動獨立獲取知識,得到了鍛煉。

  3、注重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比如,課文最后一節的內容學生理解比較膚淺,老師及時補充那個時代的生活知識,并跟當下的社會環境進行比較,啟發學生想老一輩學習,樹立遠大理想,不懈奮斗。

  不足之處是,老師對導學案的使用不夠熟練,有時候以講解代替了學生的討論;學生對自主討論的課堂組織形式不熟悉,課堂教學進度推進很慢。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積累12條成語,能熟讀成誦

  2、閱讀故事《綠手指》,能復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參加集體討論,意思能表達清楚,能與別人合作討論交流,扮演不同的角

  色,適時適當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體、有條理地記下發生在熟悉的人的身上的一件事。

  二、教學時數:(5課時)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記下的成語和熟悉的人的材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復習學習過的成語,背一背

  2、出示練習的成語,明確要求:比一比,誰用最少的時間把它們記下來

  3、學生自由讀成語,試著理解成語的意思,背誦。

  4、比賽背誦成語

  5、交流其他成語,指名學生寫到黑板上。

  〈二〉、閱讀故事,理解內容。

  1、獨立閱讀短文,借助工具書查詞查字,理解短文內容。

  2、分小組學習,先讀短文再說說“綠手指”的含義,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派代表說說對“綠手指”的理解。

  4、討論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5、交流閱讀后的感受和收獲。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談話興趣

  1、教師談自己購書的'經歷。

  3、導入話題:如何購書?

  〈二〉、回憶購書活動,拓展話題。

  1、回憶以前的購書經歷,說說自己在活動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增加購書經驗。

  〈三〉、小組內討論:

  1、如何扮演各種角色

  2、在形成一個方案的基礎上小組進行演練。

  〈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比賽。

  〈五〉、全班同學評議,給予肯定與鼓勵。

  〈六〉、課堂小結

  1、交流購書心得。

  2、作業:自己去體驗購書。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作文興趣

  〈二〉、交流啟發,拓寬思路

  1、全班交流回憶童年與小伙伴的生活。

  2、向小組成員介紹自己熟悉的人,要講得有條理

  3、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介紹。

  〈三〉、讀習作要求,明確作文要求

  1、選擇的人必須是自己熟悉的、喜歡的。

  2、選擇的事應該是印象深刻的。

  3、事情要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四〉、學生嘗試作文,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議學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續完成作文。

  2、完成練習冊。

語文教案 篇3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么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

  3、練習用“允許、”造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

  2、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難點:

  1、通過辯論,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

  2、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讀題,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嗎?

  2、小結:‘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質量,這是善于思考的結果。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新詞,努力讀得正確、流利。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學生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有什么問題寫在書上。

  2、學生提問,教師小結歸納。

  2、著重討論: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

  四、作業

  1、鞏固生字,描紅書寫。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么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繼續來學習20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2、指名朗讀課題

  討論:課題為什么加引號?“你”指誰?

  3、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歸納了一下,共有以下三個:

  (1) 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

  (2) 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 結果怎么樣?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

  學生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問題,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自學情況

  1交流第一個問題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從哪里可以看出鱸魚的大?

  “從未見過、魚竿彎成弧形、大家伙”

  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湯姆的“驚喜”。板書“湯姆”“驚喜”

  (2)看到兒子釣到這么大的魚,爸爸的表現怎么樣?

  板書“爸爸”“贊賞”

  (3)你能不能從爸爸贊賞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兒子真聰明、真能干,釣魚技術這么熟練。”

  (4) 從哪里看出湯姆釣魚技術熟練?

  學生自讀第2自然段,畫出有關動詞。

  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2交流第二個問題

  (1) 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同桌學生討論,理解這是公園的規定。

  (2) 比較句子

  a你要把這條魚放掉!

  b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句話比較好,為什么?

  指導學生同“低沉、嚴肅”的語氣讀好第二句話。

  (3) 對爸爸的這個決定,湯姆的表現怎么樣?

  板書:不情愿

  理解詞語“允許、必須”,練習造句。

  指導讀好這句話

  3交流第三個問題

  (1) 既然湯姆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呢?

  下面,我們要舉行一個辯論會。哪些同學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請你們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湯姆放掉魚;哪些同學同情湯姆的,也要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爸爸不要放掉魚。

  四人小組討論

  (2) 全班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辯論

  提示

  湯姆:a這條魚很大,很難釣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釣不到了。

  b離允許釣鱸魚的季節只有兩個小時了,這么短的時間,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沒有人看見我釣到鱸魚,不放也沒關系。

  爸爸:a雖然魚很大,時間也很短,但規定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改動。

  b在有人看見的情況下要遵守規定,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更要遵守規定。

  c做人要誠實、自覺,要嚴格要求自己。

  (3) 通過剛才的辯論,我想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為什么必須把魚放掉。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5-12自然段,看看湯姆是怎么做的?

  板書:斬釘截鐵

  (4) 從湯姆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 當爸爸看到湯姆釣到一條大魚時,投去了贊賞的目光。我想,當爸爸看到湯姆把魚放了時,心里會為湯姆感到更加自豪。他會想些什么呢?

  (6) 再讀課文5-12自然段

  同桌練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 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這么大的魚,他后悔了嗎?

  出示最后一句話,指名朗讀。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

  “爸爸堅定的話語”指什么?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說明什么?

  (2) 齊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課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湯姆又是個怎樣的人?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么收獲?

  板書: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五、作業

  練習復述課文

  板書設計: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驚喜 → 不情愿

  爸爸: 贊賞 → 斬釘截鐵

  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18、狼和鹿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引號的作用。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及想象的能力。

  4、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從“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狼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禍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問:當你們剛看到課題的時候,曾想到它會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

  2、讀了課文以后,你知道它寫了什么?

  二、初讀指導

  1、標上小節號,一邊讀一邊想想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詞語:

  繁殖 捕殺 枯黃 生機勃勃 慘 災難 蔥綠 傳染病 生兒育女

  指名讀一讀

  討論“怎樣抓住它的關鍵部件記憶字形?

  說說你不能理解的詞語,集體討論。

  3、課文告訴我們了狼和鹿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根據學生回答,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課堂作業

  1、練習讀課文,準備讀給大家聽。

  2、抄寫詞語

  3、描紅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繼續學習課文,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畫來描繪。

  想想:每幅畫上該畫些什么?怎么畫?為什么這么畫?不太好畫的部分用直線標出。

  交流自己的畫。

  2、討論:

  (1)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況?森林呢?

  (2)后來狼和鹿的情況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3)結果,凱巴伯森林變成了什么樣子?

  理解: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

  體會森林里鬧饑荒的情景。

  3、板書:

  4、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

  5、過渡

  從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這樣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是什么意思?

  6、學習第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體會下列句子中加引號詞語的意思。

  (1)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也是毀滅自己的“大壞蛋”。

  7、討論:

  (1)什么是“功臣”?為什么講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壞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壞蛋”呢?

  8、小結:文中三處引號所引用的詞語都是要引起人們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指導復述

  指導:恰當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復述。

  同桌練習復述。

  指名當眾復述。

  六、作業

  1、總結: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在讓我們一起乘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賦諸于行動。讓大家齊心協力,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2、現在有人想在凱巴伯森林入口處豎一塊警示牌,你認為該在上面寫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調查,了解身邊有哪些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們愚蠢的行動;去行動,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將得到的獎品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后代的幸福。

  板書設計:

  1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蔥綠 生機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潑 美麗 嬉戲

  禍首 狼被捕殺 森林 綠色消退 枯黃蔓延

  鹿超過十萬只鹿 疾病象….游蕩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19、放飛蜻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在讀文的基礎上了解關于蜻蜓的知識,明白道理。

  2、學習多種途徑收集、處理資料。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配套光盤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扣題引發,理清脈絡。

  1、啟發猜想:出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2、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不過,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3、初讀,理清脈絡:

  (1)第一遍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2)第二遍讀,聯系上下文或、詞典弄清詞語意思。

  (3)第三遍讀,根據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讓學生填上恰當的詞,弄清文脈。

  二、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讀第三段(11自然段)

  (1)從“紛紛”一詞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飛蜻蜓。

  (2)從“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體會孩子們的心情。

  3、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描紅、記憶字型。

  3、教師范寫:陶、慈、搶(強調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回顧上節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

  2、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系前后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鍵點:

  (1)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結構。(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

  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學生讀議)

  (3)孩子們的回答內容和神態。(“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

  4、練習分角色朗讀。

  (1)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5、啟發小結。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才同學們的發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

  學生小結。(教師點評)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

  2、學生整體默讀全文,從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談感受,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相關段落。

  4、課后研究性學習:陶行知先生說: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組織學生結合問題查找資料,展開交流。)

  板書設計

  19放飛蜻蜓

  捉蜻蜓

  識蜻蜓

  放蜻蜓

  習作6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2、認真觀察圖畫,結合已有的知識,說說對不良現象的看法,并發出合理的倡議。

  3、在練說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寫下來。

  努力使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有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青蛙的資料、光盤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引出話題

  1、(播放光盤:青蛙捉害蟲的情景。)師: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誰在干什么?看誰說的準確、生動。

  2、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說話。

  二、情境啟思,例文引路

  1、讓學生觀察圖畫(幾個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們的網兜里撲扇著翅膀掙扎著)師:同學們,快看,災難忽然就降臨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樣了?

  2、引導學生想象:蜻蜓會說什么?

  提供提示語:

  蜻蜓有的絕望地說:

  有的憤怒地說:

  有的不解地說:

  有的痛苦地說:

  3、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們有什么想法呢?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1)說給小組里的同伴聽。

  (2)指名發表看法。

  4、讀例文,再交流。

  (1)學生自由讀。

  (2)指明朗讀。

  (3)師生交流:夏志成同學發表了怎樣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還想在他的基礎上補充或修改什么?(引導學生辨證地讀例文。)

  三、看圖,指導表達自己的看法。

  1、CAI:一個老頭叫賣青蛙。

  2、請學生就這幅圖談談自己的看法。

  (1)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構思,形成觀點。

  (2)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個人的看法。(或譴責或倡議)

  3、將話題拓展:除了例文和圖上的這兩件事,在我們身邊,你還想對什么現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學生交流、評議:是否說清了觀點,是否有憑有據,能不能被大家認同。)

  4、師:如果把剛才你們談的看法整理一下,寫出來,就是一篇你的小評論文章了。大家快試試吧,爭取讓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為社會新風做一份努力。

  5、學生再次整理思路,準備成文。

  第二課時

  一、學生完成初稿,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二、指名讀自己的習作,集體評議:

  1、觀點是否鮮明、正確。

  2、把自己的見解說清楚沒有,有沒有憑據。

  3、有沒有獨到的見解。

  三、學生根據評議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間互改。

  2、自己修改。

  練習6

  教學目標:

  1、學習和鞏固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并學習王爾德對待標點這樣的“小事”嚴肅認真的態度。

  2、練習書寫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緊下松的要點。

  3、背誦八個成語和古今賢文。

  4、按要求調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頭匯報調查結果,并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5、學寫毛筆字——橫折斜鉤、橫折彎鉤。

  教學重點:

  學習和鞏固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并學習王爾德對待標點這樣的“小事”嚴肅認真的態度。

  教學難點:

  按要求調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頭匯報調查結果,并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教學準備:小黑板、課件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第一題——處處留心。

  1、審題。

  (1)學生自由讀題,弄清題目要求。

  (2)師生明確題意。

  2、讓學生默讀小故事,并請學生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3、學生試著讀讀沒有加標點的短文,然后交流讀沒有標點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標點歌:

  標點符號很重要,組成文章不可少。

  該用哪種小符號,都要認真來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完了用句號。

  喜怒哀樂感嘆號,提出問題用問號。

  并列詞語用頓號,并列分句用分號。

  提示下文用冒號,對話引用加引號。

  書文名稱要標明,前后加上書名號。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號。

  標點符號用準確,文章清楚都稱好。

  5、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和兒歌,回顧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

  6、師生小結加標點的方法:先給文章斷句,然后根據文章的內容、停頓加上適當的標點符號。

  7、學生按照方法逐段給短文加上標點。

  8、學生自由讀讀加上了標點的故事,感受語氣,集體交流如何加標點。

  9、練習讀出感情,齊讀小故事。

  10、學生談讀了故事的啟發、收獲。

  二、第二題學——寫好鋼筆字。

  1、出示三個字:未、允、夾。學生讀字,觀察字型。

  2、學生說說三個字的共同之處。(獨體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觀察例字,發現這類漢字的書寫要點——上緊下松。

  4、教師范寫:夾。

  5、學生描紅、臨帖,感受書寫的技巧。教師巡視指導。

  6、反饋:同座互相欣賞書寫成果。互評和自評相結合。

  7、再找找這種字型的其它字,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成語。

  1、學生自由認讀成語,不認識的字或問老師。

  2、檢查成語的讀音。重點指導讀準:妄、蠢、厲

  3、集體交流,弄懂成語的含義。(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原有經驗或查詞典談自己的理解。)

  (1)坐觀成敗:指對于別人的成功或失敗采取旁觀的態度。

  (2)按兵不動:是軍隊暫時不行動,等待時機,現也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

  (3)輕舉妄動:妄,盲目。指不經過慎重考慮,盲目行動。

  (4)操之過急:辦事過于急躁。

  4、學生再次認真讀成語歌,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每排兩個成語意思相近,可以連用;每行后一個成語的最后一個字都是“動”;成語的意思都和打仗有關;有些成語出自歷史典故。)

  5、練習背誦。

  (1)根據以上發現,自己練習背誦。(邊記邊想)

  (2)同桌互相背誦。

  (3)指名背、集體背。

  6、拓展練習:讓學生說說其他關于戰爭的成語,擴充積累。

  二、讀讀背背——古今賢文。

  1、回憶已經背誦過的古今賢文,集體背誦。

  2、學生自由讀古今賢文,掃清字詞障礙。

  3、逐句交流、理解,獲得啟示。

  (1)小組學習:在小組里,每人讀一句,說說理解,互相補充。

  (2)指名讀自己能讀懂的句子,說感受,再齊讀。

  (3)反復讀,加深理解。

  (4)說說這些句子都是寫什么的。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練習背誦——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課時(想想做做)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古今賢文《環保篇》,學生齊背。

  2、由環保的話題引入新課:學生談談自己對環保的認識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1、了解表格要求。

  (1)學生認真看看所需填寫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內容。

  (2)根據內容討論:我們需要做哪些調查工作。

  (3)分小組,明確分工及注意事項,合作完成調查任務。

  2、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進行調查,作好記錄。

  3、集體交流,各自匯報調查結果。(匯報時,幫助學生弄清什么是落葉樹及落葉樹的種類;什么是常青樹及其種類。)

  4、討論:結合調查結果,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可以引導學生從花草樹木的種類及種植的位置等方面考慮。)

  5、將建議可行化:小組合作,會畫的,會寫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園綠化建議。

  6、評選最佳建議。(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完成"萬花筒""我能說""我能讀""讀讀背背"的教學。

  教學重點:"我能讀"欄目的內容。

  教學難點:"我能說"的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萬花筒"

  1、學生自由認讀。

  2、指名認讀。

  3、說說你的'發現。(左邊一組字"仲、腫、鐘"都有共同構字部件"中",只是偏旁不同;右邊一組字"唯、維、惟都有共同構字部件"佳"。這六個字,都應寫得"左窄右寬")

  4、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5、說說快速識記這兩組字的方法。

  6、表揚寫得好的同學,并展示作業。

  二、"我能說"

  1、學生自由認讀詞語。

  2、指名認讀,同桌互相檢查認讀。

  3、說說你喜歡哪些詞語?理解嗎?并練習口頭運用。鼓勵學生造好句,盡可能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三、"我能讀"

  1、自由朗讀書上的語段。利用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說說這段話寫了什么,給你怎樣的感覺。

  3、概括出廬山云霧的特點。

  4、把你喜歡的佳句畫上記號,美讀,邊讀邊想象,感悟語言美意境美。

  5、全班齊聲美讀。

  6、加上合適的小標題。(廬山云霧)

  四、"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讀這首小令,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指名讀。

  3、學生熟讀,成涌。

  4、比賽背,挑戰背。

語文教案 篇5

  1文言文兩則

  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2、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⑵怎么學下棋?⑶學得結果怎么樣?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

  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①他們為什么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⑴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①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⑵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①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②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③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⑴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⑵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⑶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⑷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

  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⑴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⑵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⑶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6

  一.復習

  1.提出問題、感悟文意

  g)找出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同桌(小組)討論。

  2男女互動學習。先由一位男同學代表男生把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再由一位女同學來幫他解決問題;女同學把問題解答完了再反問那一位男同學是否明白了,這位男同學或其他女同學可用書本里的語言、或用自已從收本上知道答案證明自已說的是對的。教師從旁相機點拔,形成一種人人參與、大家互動、氣氛高漲的學習氛圍。

  如:(1)男:我不明白為什么小兔子聽見湖中傳來“咕咚”一聲便嚇得撒腿就跑?它為什么不回頭看看是什么?

  女:因為小兔子的膽子很小。

  男:我還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學可補充。

  (2)女: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著他們跑了起來。

  通過男女同學互相提問、互相解答的學習形式,老師從旁相機指導,使學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們沒有弄清楚事情情的真相,輕易相信別人:而猴子能對事情問個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隨便相信別人。

  二、品讀句子、讀書明理

  a)課件出示,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獅子的對話,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一組句子練習讀好。

  b)通過請某某聽我讀、我能讀好、我想聽某某讀、師生、男女、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讀出小兔子害怕的語氣,狐貍、猴子第一次說話也是害怕的語氣,猴子奇怪、認真的語氣。

  c)思想感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三、小組合作、演演故事

  1、讓學生自由找伙伴組合表演。

  2、同步練習:

  bǎ xià mian de yīn jié bǔ chōng wán zhěng

  一把下面的音節補充完整。

  kàn pīn yīn xiě hàn zì

  二看拼音寫漢字。

  jìn chū xiǎo māo mí lù huān lè qí zhōng( )( )( )( )( )

  bǎ xià mian de zì jiā shang bù tóng de bù shǒu zǔ chéng xīn zì,zhài fēn bié zǔ cí.

  三、把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組成新字,再分別組詞。

  小結: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板書:

  24、咕咚

  湖響聲

  兔子喊咕咚來了

  動物喊跑

  獅子要看

  結果木瓜掉下的聲音

  后記:

  1.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誦讀中識字、感悟和思考。

  2.這節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都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3.通過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找答案、思想感悟。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對話.

  2、在對話中能夠正確使用引號。

  3、能夠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圖想象對話。

  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對話,在對話中能夠正確使用引號。

  教學難點:能夠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圖想象對話。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1、出示《狼和小羊》中的一組對話。

  學生讀句子,發現什么特點。(明白什么是對話)

  2、對話與平時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一般由兩句話組成。有冒號和引號)

  3、標點符號鞏固練習。

  小明說今天真熱啊小紅也說是啊都出汗了

  4、能不能在《狼和小羊》中再找出一組對話,讀聽。

  1、比比看,誰能在其他的課文中還能找到更多的'對話?

  2、同桌之間任選主題進行對話。

  3、看圖想象對話。

  A、有幾個小朋友正在查閱資料呢,你聯系在平常讀書中和同學們的對話,也來想象一下這幾個小朋友會說些什么呢?

  B、同桌之間互相商討并練習。

  C、學生匯報,同學品評。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離不開對話。我們不僅會運用了對話中的標點符號,還知道怎樣對話,最關鍵的一點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說的話,只有這樣對話才能順利進行。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課12個詞語都與木字旁有關,并利用這一特點識記這些詞語。

  2.在讀詞中認識“柳、榆”等5個字,學寫“樹”“松”等7個生字。引導學生積累帶有木字旁的字。

  3.指導學生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了解木字旁在不同位置書寫時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掌握7個生字的音、形,了解字義。

  2.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初步懂得偏旁表義的作用。

  教學準備

  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有什么樹木呢?(指名答)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的樹為我們擋風遮蔭,美化環境。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幾種樹。(板書課題《識字一(2)》)

  二、認讀詞語

  1.學生自讀詞語,想想書上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樹。(自由認讀、同桌互讀。要求讀準字音。)

  2.出示相應的圖片,觀察樹的特點,指名說樹的名稱,師板書。

  3.再讀書中的詞語,找一找帶有木字旁的字。去掉拼音讀一讀,并想一想:這些字為什么都有木字旁?

  4.讀詞語,想想生字的寫法,指名說說記住生字的方法。可提示學生采用“以熟帶生”的方法識記“楊、柏、松、樹、梨、枝、材”。

  5.: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木字旁,說明它們都與樹木有關系。所以木字旁表義,另一部分表音,這種字叫形聲字。)

  6.齊讀生字詞語,鞏固識記效果。

  三、指導寫字

  1.探究發現。

  本課中帶木字旁的字按照“木”字所在的位置怎樣分類?(按木字旁在左邊和在下邊分為兩類。)

  2.交流發現。

  “木”字旁所在的`位置不同寫法有什么不同?(木字旁在左邊的要寫窄一點,最后一筆捺變成點;木字旁在下邊的要寫寬一點,托住上面的部件。)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樹、梨、松、楊”。“樹”字左中右3部分要寫緊湊,中間的“又”字最后一筆變成點,左右高低要對齊。

  4.每字寫3~5個。

  四、鞏固拓展

  1.齊讀12個詞語。打亂圖片位置,指名貼出相應的詞語。

  2.拓展訓練。

  (1)我知道樹木的種類很多,有……,還有……

  (2)我還認識很多帶“木”字旁的字,有……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學習并啟發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并朗讀課文補充資料:“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云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試著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識天氣的'經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么作用? 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1、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列表:

  云的種類形狀位置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云交云,雨淋淋”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

  “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明朝大太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試著用科學現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五、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云識天氣嗎?

  六、布置作業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本。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師說》教案02-05

語文備課教案01-16

語文草原教案02-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色影视|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午夜视频色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 日产 国产精品 | 有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 |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欧美极品视频 | 日韩久久影院 | 性欧美巨大的视频 | 久久88香港三级 | 亚洲一区色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性xxxx偷拍 |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免费看 |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 一级免费黄色录像 | 青草久久精品 | 色免费视频 | 美女黄站 | 国产自线一二三四2021 |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网址 | 小明日韩在线看看永久区域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丝袜国产在线 | 猫色综合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本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成人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三级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无内制服肉丝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手机版本 | 欧美xxx视频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