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 學習通過刻畫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來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 整體感知人物的命運、態度、性格,結合社會實際,理解小說的主題。
3. 體會莫泊桑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感受他的匠心獨運。
二、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三、學習難點:
理解課文的主題
四、學習方法:
自學——討論——探究——拓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
2.作者簡介
莫泊桑: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解決字詞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撬開( ) 煞白( ) 詫異( ) 牡蠣( )( ) 別墅( )
襤褸( )( ) 女婿( ) 嘟噥( )( )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jié( )據 zhàn ( )橋 闊chu( ) zāota( ) 手pà( )
端xiáng( ) zhuàn( )錢 莫míng( )其妙
3.解釋詞語
拮據 襤褸 闊綽 恭維 張皇 端詳 十拿九穩 與日俱增 狼狽不堪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速讀全文, 嘗試復述故事梗概,初步感知小說內容。
2.小組內復述故事
3.各小組選代表展示
4.師生一起理清小說層次,各提練一個字概括情節內容:
(四)精讀分析人物形象
1、瀏覽全文,完成下列任務。
(1)說說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
(2)找出課文中能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語句,在課文中做批注。
分角色朗讀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 利普 夫人、于勒、船長、旁白
要求:讀出對人物的理解
(3)把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前后態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哪些事情使他們的態度發生了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4)課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評價于勒的?這些評價說明了什么問題?
2.小組內交流
3.班內展示
(五)問題探究
1.《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對于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2.“我”在整篇小說中的是怎樣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討論文中的懸念設置:
①我們一看到這篇小說,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讀完,關鍵在于小說設置了懸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學生交流
班內展示
②小說的結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實?從中可見小說的主題是什么?
(六)總結學習收獲
你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啟發呢?
生自由發言。
(七)拓展延伸
口頭表達訓練:
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百萬富翁的于勒,他們的表情將會怎樣?他們夫婦間將會進行怎樣的對話?展開聯想
(八)結束語
(九)布置作業
續寫《我的叔叔于勒》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之、輪”等9個生字,會寫“之、令、布、直”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
1.認識“之、輪”等9個生字,會寫“之、令、布、直”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獅子是“萬獸之王”可是現在它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都選誰了呢?請看(出示三幅圖片: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當大王圖片)這樣換來換去,現在究竟誰成為森林里的新首領了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21課——《從現在開始》(板書課題)
sh 始。加注拼音、認讀,然后齊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對于本節課出現的'生字,你有沒有不認識的?
對于這些不認識的字,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前后桌4人一組)
方法:可問同學,也可問老師,借助拼音,字典等。
3.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
可領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
4.這些字,你有什么好辦法把它記住?
例如學生可能答出:
用加一加方法識字“瞇”:目+米——瞇
用編順口溜方法識字“鄭”:把耳朵關起來就是鄭。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還想說的,就讓學生同桌,前后桌再說一說。
5.鞏固字詞:
老師準備帶同學們到森林去,那里有許多小動物,你想和它們交朋友嗎?(想)不過有一個條件,只有把小動物后面的詞語讀對,才可以交朋友。
三.正確讀文,感悟內容。
1.誰能給大家讀一遍課文?
邊聽邊想:獅子都選誰做大王了?最后誰成為了森林里的新首領?
然后指名評議讀文情況,指名說問題答案。
老師板書。
2.根據學生評議情況,讓學生再自由讀文。
四.賽讀課文,探究感情。
1.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對這篇課文,已能達到正確朗讀,那么你還能感情地朗讀嗎?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朗讀出來。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再讀。
為了進入情境,指名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讀一段。
然后師生共同評議。
3.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誰還想讀,課后再讀一讀,好嗎?
五.比一比,把生字寫好。
1.出示要寫的字,讓學生認讀。
2.教師重點指導難寫字——“之”。
3.在教師指導下,臨摹書寫。
4.看一看,其它同學寫的如何,結合優秀的,再書寫一遍。
課后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xuān bù xiàn zài lún liú dì yī mìng lìng xīng qī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今( ) 直( ) 弟( ) 觀( )
令( ) 真( ) 第( ) 現( ) ,
三、讀一讀,照樣子寫一寫。
神氣極了 蕩來蕩去 立刻喊起來
可怕極了 跑來跑去 立刻歡呼起來
________極了 _______來_______去 立刻___________
四、照樣子寫句子,再讀一讀。
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跳著走路!
從現在開始,你們要_______!
從現在開始,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要知道想獲取成功必須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斗。
【知識要求】
學習生字、新詞;知道課文中寫了父親什么事,表現了父親的什么品質;能找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能力要求】
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有感情的讀文。
【重點難點】
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教具準備】
常規、掛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見過菜地,院子里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覺得在山坡種地會有問題嗎?
學生發表看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2、匯報學習情況解決了哪些問題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二段。小組討論為什么要開墾新菜園?
2、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用個詞語來說明,父親的態度如何?也用個詞語來說明。
3、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學生默讀在書本上批注)
4、全班討論
5、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動詞。
6、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7、讀了課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方法]: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致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就讓我們來發現, 去傾聽, 去感受山雨的美!
揭示課題:山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3、思考:
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么?傾聽到了什么?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么?觀察到了什么?請用課文里的話回答。
(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著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⑴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③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
(這里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
④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
⑵小結:
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學生朗讀
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已經感受到了山雨飄然而至,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雨中,你可以去聽聽山雨的聲音,也可以去欣賞雨中的顏色,通過朗讀把你聽到的聲音或者欣賞到的顏色美美地展現出來。
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
(這里實寫雨的色彩──綠,給人清新的感覺。)
⑵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板書:雨前、雨中、雨后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隨著這優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韻。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總結:大自然創造了美,作者發現了美,描寫了美,而我們也通過豐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動情的朗讀再現了美。實話實說,這節課我感覺感到很快樂,因為始終被美麗所緊緊包圍。你們呢?快樂嗎?
五、作業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板書設計】
雨前
山雨 雨中 顏色美 聲音美 喜愛之情
雨后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船的演變,體會人類的智慧和科技的發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為主,逐段閱讀,扶放結合,引導自學、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從船的演變,感悟人類的智慧與社會的發展。
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
重難點、關鍵: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船的演變。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認識船演變的最初階段。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1如果讓你出去旅游,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為什么?
2學生發言。
3教師小結導入 新課。
4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默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讀讀、記記。
2分段指名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5指名強調識字重難點。
(1) 字音
棍 噴 穩 艦 扁
(2) 字形書寫
噴 艦
6回到課文,同桌合作練習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找一找:船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變化?
船的演變:樹干筏子獨木舟有了船槳帆船把槳裝在船尾的大輪上蒸氣機帶動輪槳原子能發動機
四學習課文的確1、2自然段,了解船的發展變化。形式
1具體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紹了船的哪幾種發展形式
?各有什么特點?
(3) 朗讀這段。
2小結學法:默讀課文找出船的發展形式弄清各自特點認真讀文體會。
3學法導讀,放手自學第二自然段。
獨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東西。
配船槳: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風力跑得快。
五總結課堂,初步感悟。
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2說說:你從船的這些演變中,體會到了什么?
3設問,引導課后自學:接下來,船的發展又經歷哪些變化呢?請大家課后繼續讀文,并查找有關船的其他資料。
4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
17船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的內容,了解船的演變。
2體會人類的智慧和社會的發展。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欲望。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各種船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文中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導言: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船的幾種發展形式,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學法導讀,自學課文35自然段。
1回憶上節課的學習方法。
(1)指名介紹學法。
(2)教師強調:默讀課文找出船的發展形式弄清各自特點認真讀文體會。
2同桌合作,運用學法自學課文35自然段
3獨立填寫自學反饋表。
船的發展形式多樣
特點
體會
4指名反饋:展示、介紹表格中填寫的內容,評議。
(1) 船尾大輪上裝槳:輪子轉動就能走
(2) 蒸汽機帶動輪槳:速度更快。
(3) 原子能發動機:大、先進(客輪、貨輪、軍艦
油輪、潛水艇
5總結感悟。
(1) 教師引讀板書內容,加強感知船的演變過程是日益先進。
(2) 思考、交流:從船的演變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人類的`智慧與探索; 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創新。
(3)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三拓展激勵,結束課堂。
1拓展:說說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紹介紹。
2激勵:正是因為人類的聰明才智、不斷探索,才使得船從一根樹干演變成為今天豪華的客輪、龐大的貨輪,威武的軍艦,神奇的潛水艇。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相信同學們也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上勤奮努力,為祖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3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
18祖沖之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祖沖之對科學的執著與探索精神。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為主,抓住重點字詞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
重點、難點、關鍵: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18祖沖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讀通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2讀好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學習課文1~~3自然段,了解祖沖之對月食發生的時間的研究。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月食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認識人物。
板書課題 介紹祖沖之。
二讀通課文,學習文中生字詞。
1學生自由輕聲讀文,并標出段落序號。
2從文中找出本課生字新詞,讀讀認認。
3分段指名讀課文。
4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5認讀生字詞。
(1) 字音
資 證 州 置 剩 準
(2)字形
敲 剩
6 同桌互讀課文。
三讀好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祖沖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4學生根據提示,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1) 祖沖之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
(2) 祖沖之用事實向人們證明月食是自然現象。
5指名分段,評議。
(1)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6男女分段比賽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祖沖之對科學的執著探索。
1教師導言:祖沖之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在這一篇課文中主要講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
他為什么想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又是怎么研究的?結果呢?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23自然段,邊讀邊想。
3交流。
(1) 研究的原因:人們的愚昧發生月食慌作一團,認為月食不吉利。
(2) 研究的過程:刻苦認真翻閱、分析、研究、驗證。
(3) 研究的結果:清楚月食發生的原因,準確推算月食發生的時間。
4指導朗讀。
五總結課堂,設置導讀。
1談談:讀了課文13段的內容,你對祖沖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2學生發言。
3教師導讀:祖沖之經過努力準確地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后,又是如何讓人們相信月食是一種自然現象呢,請大家課后繼續讀文、思考。
4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
18祖沖之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體會祖沖之對科學的熱愛與執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欲望。
教具準備
課前觀察月亮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生字卡,學生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2說說:人們剛開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沖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的?
3學生齊讀課文13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體會祖沖之對科學的熱愛與執著。
1導讀:祖沖之又是如何讓人們相信月食是一種自然現象呢?
2學生自由讀46自然段。
3交流。
(1) 人們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現象。
(2) 祖沖之對月食的胸有成竹,對科學的堅信與執著。
4分角色讀書4、5自然段。
5結合朗讀,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坦然、處置、皓月當空、燈火輝煌體會祖沖之的平靜,及當時環境與月食現象的反差,感悟科學是不容置疑的。
6學生讀6自然段。
7引導想象:眾人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們當時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嗎?
8學生自由發言,體會:愚昧的人們面對真實的科學難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總結全文,拓展了解。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2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獲。
3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變化。
4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疏通課文
1、揭示課題,指名讀一遍
2、姥姥是誰?
3、說說對題目的理解,并推測課文會寫哪些內容?
4、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5、初讀課文
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6、交流所學,不會的.在全班解決
7、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疏通課文,糾正錯誤。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2、朗讀思考;哪些自然段講的是一個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來。
3、學生默讀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說說全文共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師適當點撥。
三、指導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搜集剪紙資料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
4、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課前準備】
關于戰爭的圖片及關于石壕吏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戰爭圖片,問:戰爭會帶來什么?
(通過這個問題導入今天的古詩——《石壕吏》)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讓學生嘗試圈點疑難字詞)
注意重點字詞:
逾墻走:越過墻逃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2、給文章定朗讀基調: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朗讀語氣該是怎樣?
明確:(悲憤沉郁)
3、投入感情再次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人感覺詩歌的學習必須從朗讀入手,好的朗讀是進入“情”的關鍵,進入“情”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認識作品。因此這個環節是本節課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激發學生興趣和下個教學環節的重要鋪墊。】
三、研讀課文,明確主題
1、思考:全文圍繞那兩個字展開的?
明確:捉人
2、為什么捉人?捉何人?老婦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中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打仗抓人;抓壯年男子;“老嫗力雖衰”(看圖)
3、為何連這樣一個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過?(多媒體展示寫作背景)
明確:通過了解背景后重點介紹杜甫是將途中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要求學生復習文學常識:《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再者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介紹杜甫的詩為什么稱是“詩史”。
4、主要內容分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頭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1) 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
(2)研討:a、為何吏要夜捉人?
表明縣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們都已經入睡的黑夜,來了個突然襲擊。
b、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當時的時代氣氛。
兵荒馬亂 雞犬不寧
總結;一段為后面老婦的致詞埋下伏筆,也交代了致詞的由來,是事情發展的開端。
(3)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對比分析
這兩句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吏和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強烈的對照;兩個“一何”更加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醞釀出了悲痛的氣氛。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時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是全詩的開端,本人在這里介紹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及設計一些簡單的小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準確的把握住當時的時代氣氛,初步感知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
四、即興發揮,深入理解
(1)、把吏和婦人的對話用現代文的方式陳述(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讓同學進行即興表演,揣摩人物形象。(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總結:這二、三兩段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老婦致詞的內容,事件在這里也達到了高潮。
(3)最后一段的寫作意圖(提問:如果去掉后會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婦哭訴時間長,可以看出縣吏的兇狠。如聞二字一方面老婦這家的凄苦絕望,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有無限深情。老婦被帶走后這家到底會怎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是事件的結局。
(4)、總結性研討:
a、吏和老婦的形象。
明確:吏(蠻橫 兇狠)婦(凄苦 悲傷)
b、文章結構
明確:開端(1)致詞的由來
發展、高潮(2—3)致詞的內容
結局(4)致詞的結果
【設計意圖:這部分本人認為老婦與吏的對話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設計了兩個帶有趣味性的學生展示環節,目的是在互動中化繁為簡,從而使二者的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再者結尾部分通過本人啟發性的情感引導來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五、小結
通過這首“詩史”詩,我們可以想象下老婦被帶走后在軍中的生活,再試著想想孤苦伶仃的老翁又會是什么樣子?他們還能再見面么?因此,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望大家珍惜。
六、作業
1、背誦。
2、續寫。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有關語文的教案12-07
語文的教案【熱】12-17
語文的教案【精】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