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語文教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審題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說,審好題,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審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審寫作內容。
審寫作內容,即題目要求我們寫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寫人,還是寫事;或是寫景。
第二,審內容的限制
審題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弄清文題對習作限制。
1、弄清時間限制
有的作文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限制,審題時要把握住這時間上的限制。比如記暑假中的一件趣事,這道題選材時間限定為暑假,所寫的事要能夠和“暑假”里發生的事。
2、弄清地點限制
有的作文規定了地點范圍,審題時要明確其中地點的限制。如記校園里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寫的人、事、物、景必須是在“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只有把握準了這個地方,所寫的內容才有依托和基礎。
3、弄清數量限制
有些作文出現數量詞,審題時要明確數量上的限制。如寫一件你想寫的事。兩個題目寫作的要求記敘一件完整的事,這樣的話就不能寫兩、三件事了。
4、弄清人稱的限制
有些作文在人稱上規定,審題時要明確它在人稱上的限制。例如寫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這個題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稱,要從“我”的角度寫自己的事!段木叩臓幊场愤@個題目,主角就要換成文具了。
習作題目:
1 課余生活發生的'事情 事
2 熟悉的人一件事(特點品質 事)
3 美麗的秋天 景
4 觀察中的發現(日記格式 寫事)
5 傳統文化
6 風景優美的地方 景
7 創編童話故事 事 道理
8 自由選材
閱讀
1、 要三讀短文,第一遍弄清字、詞的讀音、大意;第二遍讀懂大致內容;第三遍帶著問題后進行重點讀。
2、 完成練習要注意:有的題目可以從文字中原詞原句抄下來,有的需要進行歸納、分析、總結。
3、 答問題要完整。
語文教案 篇2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云霧的變幻無常,很神奇,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何處?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整體感知,初步體會特點
1.請同學們拿起課文紙,輕輕地讀課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寫了廬山的云霧。
2.默讀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廬山云霧特點的詞語。
3.指名說,齊讀。(板書: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到底什么樣,能給人如此奇妙的感覺?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思考,這一段是圍繞著哪句話來寫的?用———畫出來。 生讀,師巡)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變成紅色) (板書:千姿百態)
2、“ 千姿百態”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樣子
3、廬山的云霧都有哪些樣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師再與學生接讀這幾個比喻句:師說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哪一幅圖對應書上哪一句話,說說你的依據。
A: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
、偕筋^的云霧
②“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郯咨q帽
B: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①半山的云霧
、 纏繞:條狀物回旋地束縛在別的物體上
、垡粭l條玉帶
C: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② 彌漫:充滿,布滿
、勖C5拇蠛
D: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偕椒
、 遮擋:遮蔽攔擋
③巨大的天幕
5、齊讀這一段話
師述:大家看,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總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第一句是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詳細介紹廬山的云霧是怎樣千姿百態的!這種寫作方法叫做總分寫法。
其次,作者在寫每一種云霧又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把云霧寫得既生動又具體。再看,這四句話,雖然都寫云霧,但寫法又是不一樣的。
同學們,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試著來用一用這些寫作方法。
6、出示填空,試著背誦
廬山的云霧( )。
那些( )在( )的云霧,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霧,又像是( )。
云霧( )山谷,它是( );
云霧( )山峰,它又是( )。
總結:本段圍繞中心句,從四個方位展示了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突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這是廬山云霧的一種靜態美。(板書)
過度:廬山的云霧不僅千姿百態,而且瞬息萬變。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節,找出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橫線劃出來。指讀,齊讀。
2、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變化之快”,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理解“變化之多”,變成了哪些事物?
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它僅僅只變了書上的這幾種嗎?你從哪看出來的?想象一下,廬山云霧還會有怎樣的變化?
理解“變化之大”,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
5、怎樣才能讀出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能表現云霧變化快的詞句可以讀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讀。評價。
7、齊讀。
小結:這一段和第二小節一樣,也是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這是廬山云霧的動態美。(板書)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播放畫面 這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這就是流連忘返
你曾經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連忘返”造一個句子。
同學們,這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出示第一節)當你
廬山的美遠不止那變幻無常的云霧,引讀: 景色秀麗的廬山
同學們請看:播放畫面:
六、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從古至今,有許多詩人,都被廬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從而留下了傳世佳作。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最著名的兩首。
(出示、齊讀古詩。)
師:你喜歡廬山嗎?為什么?
其實,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到處都是美麗的風光。我們應為生在這美麗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廬山,陶醉其中吧,齊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尊敬長輩的美德。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動。
2、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準備】
課件、月亮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感悟心愿一詞:
小朋友們,如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想許個什么愿呢?
(學生許愿。)
剛才你許的愿就是你的心愿。
(板書:心愿)
2、出示月亮圖片,問:
你們看,這是什么?
(帖月亮圖)
月亮也有它的心愿,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看看月亮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
二、課件出示圖畫,看圖了解圖意
1、認真觀察每幅圖,說話:
指導孩子細心、認真觀察。
課件出示語言訓練點:
月亮來到( ),看見( ),心里想:( )。
2、說話。
三、圖文對照,初讀課文
1、課文是怎么寫的?找出相應的段落。
2、小聲讀課文,要求:
、 初讀課文并找出要學的生字,用 畫出,讀準音。
、 正確連貫的朗讀課文。
3、同桌檢查讀:
、 檢查讀生字:
我是小醫生,幫你來治病。
⑵ 檢查讀課文。
4、檢查反饋(主要抓學困生):
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希望能盡快實現,那就是希望(點差生名字)小朋友能勇敢站起來,大聲響亮地讀給大家聽。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讀得不夠好,鼓勵孩子們來幫助。)
、 開火車讀。
四、學文
1、再讀課文,思考:
你讀懂了什么?哪里還沒弄明白?
2、小組學習。
3、反饋:
課件出示。
、 讀懂:
、 月亮來到小女孩的床前,它的心愿是( ),因為這樣( )。
(板書:出太陽)
、 月亮來到珍珍的窗前,她的心愿是( ),因為這樣( )。
(板書:下雨)
、 教師裝不懂:
為什么月亮婆婆又要明天出太陽,又要下雨呢?真不懂她到底要做什么,心里怎么想的。誰能告訴老師呢?
(指名說。)
小結過渡:
原來月亮婆婆的心愿是要所有的孩子都能去春游,要所有的孩子都開心。
(板書:所有的孩子都快樂)
多好的月亮婆婆呀!
4、孩子們為什么能得到月亮婆婆這么多的關懷呢?
(交流、回答。)
5、指導朗讀:
要讀得輕、慢、恬靜。
寫珍珍的段落指導讀好人物對話。
月亮的兩次話,指導用好表情。
把對話多讀幾遍后分角色讀。
五、課外延伸
孩子們,月亮婆婆還會來到誰的窗前?她會看見什么?她又會有怎樣的心愿?
六、小結
那天晚上,月亮婆婆也來到了老師的窗前,她告訴老師她到過所有孩子的窗前,她祝愿所有孩子永遠快樂、健康,我相信月亮婆婆的心愿一定能實現。
〖板書設計
出太陽
月亮的心愿 每個孩子都快樂
下雨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3、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我們剛歡渡完祖國媽媽的第幾個生日?十月一日這一天是什么日子?課前老師叫大家去收集有關國慶節的資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學們,從19XX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國的建國日。下面讓我們共同去重溫一下這普天共慶的幸福時刻。(課件展示)馬上又是祖國的生日了,小朋友們會怎么慶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板書《歡慶》
二、初讀體會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生字拼讀幾遍。
3、出示詞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樂曲、十三億,學生自讀正音,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4、范讀課文,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三、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自已喜愛的句子讀給小伙伴聽。
2、展示讀:學生愿讀哪句就讀哪句,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3、賞讀課文:讀讀你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在學生說時進行指導。(朗讀本詩,要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讀開頭四句,速度稍慢,聲音不要太高,要帶著想象讀,讀出韻律感。然后突出“十三億”,并用稍快的速度讀“歡慶這美好的日子”,緊接著提高聲音重讀“十月一日”,最后適當放慢速度,用深情的聲音讀“祖國媽媽的生日”。)
4、讀、議課文。
(1)出示課件(歡慶場面),引導觀察:圖中畫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
。2)讀前面四行,可讓學生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什么。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說說作者為什么說楓林舉起的是“火紅的旗幟”大海奏的是什么樂曲讀后面四行,想想為什么說十月一日是個“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實踐活動
1、搜集歌頌祖國的歌曲,讀一讀歌詞,唱一唱歌。
2、用楓葉或彩色紙做一張慶國慶的書簽,或者畫一張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歡慶國慶節的場面我們還記憶猶新,讓我們用朗讀獻上我們的祝福。
2、抽查個別孩子背書,全班齊背。
二、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復習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左窄右寬)
2、教師范寫,有重點地指導。
“潔”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間是兩橫。
“億”右邊的“乙”字折筆處應盡量向左,彎筆要盡量舒展。
“曲”字的“口”應寫得扁些,兩豎起筆處應該錯落有致,左低右高。
3、學生描紅臨寫,展示交流。
三、欣賞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能跟著哼唱。
三、識字。
1、出示生字,給生字找朋友,看誰找得多。
2、介紹經驗識字
加一加:大—慶只———幟南———獻
編兒歌
四、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引導發現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
2、教師范寫,有重點地指導。
“潔”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間是兩橫。“億”右邊的“乙”字折筆處應盡量向左,彎筆要盡量舒展!扒弊值摹翱凇睉獙懙帽庑瑑韶Q起筆處應該錯落有致——左低右高!皯c”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大”的撇一定要寫成“豎撇”,捺盡量向右伸展。
3、學生描紅臨寫。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黃庭堅在詞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戀春卻不傷春的思想感情。
2、鑒賞這首詞曲折新穎的結構、清奇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同上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朗誦、鑒賞、品悟。
教學過程: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一.作者簡介: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為南昌舊稱)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三宗之一。詩派成員多數學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稱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兆诔,羈管宜州卒。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寫作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所選是一首悼春詞。詞人少年得意,中進士,任校書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實錄”,又以詩文受知于蘇軾,并為江西詩派開山大師。
后因新黨重新執政,作者政見偏于保守,晚年屢遭貶謫,死于西南荒僻的貶所。這首詞寫于被貶之時,詞人借傷春悼春來抒寫暮年無為的感慨。
三.詞的`賞析:
1.“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痹~人為什么要尋找春的蹤跡?結果如何?
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關鍵詞在于“寂寞”。
“寂寞無行路”春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惜春傷春之情寄寓其間。
2.“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表達詞人強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因此千呼萬喚地招喚春天“歸來”與詞人“同住”。 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賦春天以生命。
3.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春無蹤跡誰知?”這說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傲舸,春不住”,春天依然無影無蹤、無聲無息地消逝了,它的蹤跡誰又知曉呢?這多么令人惆悵、傷感啊!
但作者情緒馬上一轉,因為人雖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飛來飛去的黃鸝倒像是知道呢。
4.“百囀無人能解,因風吹過薔薇!
黃鸝用清脆圓轉的歌聲回答我,可誰能聽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給詞人自己的,只是滿腹的惆悵。
一陣風起,卷走那凋謝的薔薇花瓣……句中所寫之景已暗示初夏到來,晚春將逝。讀至此處,讀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說破而已。
寫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終于無奈地認識到:春天,確實回不來了。
5.結合全詞分析所使用的層深手法。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6.你認為本詞構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詞句是哪些?請簡單賞析。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欲喚春歸來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藝術地強化了詩意的穿透力。
向黃鸝詢問,而黃鸝無語,且因風而逝。又一童話的聯想,傳達出一個永無答案之謎。暗示傷春的永無慰藉,表現出傷春是人類終極煩惱這么一個主題。
有情與無情的對立和童趣的想象與聯想,是此作美學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現,是此作成功的奧秘。
四.詞的特色:
1、平淡樸實 ,委婉含蓄。
2、構思新奇巧妙。
3、多轉折而層層深入。
五、作業、背誦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積累《沁園春雪》中重點字詞
2、抓住關鍵詞語,領會詩歌宏闊的意境,感受毛澤東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壯志。
課前學習:
1、查工具書,初步理解這首詞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澤東”為題,收集資料,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課堂學習:
第一塊:誦讀欣賞,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后反思
1明確要求,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誦看課文,聽朗讀
2談聽后的體會,把握這首詞的感情基調。交流體會
3組織朗讀。請2-3位同學進行朗讀交流
4、組織評價學生評價
5初步理解大意,準備質疑。看頁下注釋,理解大意,記錄疑問。
6組織交流、評價;
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總結。交流,互評
7組織朗讀。全班齊讀
第二塊:小組合作探究,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后反思
1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我所了解的毛澤東”交流、補充
2問題情境:這首詞問世之初,就備受推崇,人們盛贊這首詞“風調獨絕,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發表也使蔣介石集團驚恐萬分,蔣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進行反撲。學生聽講
3、小組合作探究:這首詞為何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要求從詞的內容、主題及其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探究)
參與到各小組中進行指導。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
4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5組織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學習其他小組的長處
6、對小組發言進行補充并板書。聽講、記筆記
第三塊:語文活動:學唱歌曲《沁園春雪》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后反思
1播放歌曲《沁園春雪》聽歌曲學唱
課后學習:
收集描寫雪的詩詞、散文,選擇其中一篇與《沁園春雪》中的雪景比較、分析,寫200字左右的心得。
語文教案 篇7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愛的深沉與寬廣,感受母子之間的情感。
3、體會文章是怎樣通過外貌和語言描寫表現母愛的。
教師準備:到圖書館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說《青年近衛軍》。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愛的。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過了一篇表現深刻父愛的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親迸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愛又是何等深沉!你們看,(教師出示小說《青年近衛軍》)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風靡全國的蘇聯小說。在當時,這本小說的價格是1元5角錢。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很貧困,1元5角錢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維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以這本小說為線索展開的。
板書課題:慈母情深。
出示舊版小說實物,介紹當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線索。
二、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歸納一下,圍繞著這本《青年近衛軍》,課文寫了哪些事?
學生默讀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課文內容。
指導學生歸納主要內容,理解思路,整體感知課文。
三、朗讀感悟,欣賞語言
1、課前同學們已經畫出了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F在我們結合你在課前和剛才閱讀的感受再讀課文,抓住最能打動你心靈的句子去讀、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隨時記錄下來。
學生讀書,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語句,讀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從我看見母親的脊背彎曲著到母親背直起來、轉身、吃驚地望著我,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讓人感受到母親工作是多么辛苦、勞累。這一段話中三次提到我的母親,寫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親辛苦工作累得疲憊不堪的情景給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者。(母親身上帶的錢很少,揉得皺皺的.說明這些錢在身上帶了很長時間,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貧寒與掙錢的辛苦。)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親沒有時間跟自己心愛的兒子多說一句話,只是為了多干一點活,多掙出一毛錢!)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只要兒子愛看書學習、只要兒子爭氣,母親從來不吝惜花多少錢,但是如果是為自己花錢,她竟這樣數落自己的兒子。)
引導學生在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有感情地朗讀好這些句子。
母子連心。這其中的感情不須分析,不用講解,學生一讀就懂。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心去感受課文中深深的情感,邊讀邊寫出感受,在交流中豐富對課文的理解。
四、練習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文中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中飽含的深深的母愛。
將理解和感受融會貫通,將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體顯現,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練習
1、練習朗讀冰心的詩《紙船寄母親》。
2、練習朗讀汪國真的詩《母親的愛》。
詩中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鳴,激發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和思考。
六、布置作業
搜集表現母愛的詩歌或故事,練習朗讀,準備在班會上表演。
《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寫出的。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觸刻畫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掙來的錢給兒子買書看的母親的形象,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和寬廣。這樣文章的教學只需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去感受、去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與文中人物對話。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把閱讀、感悟、表達感受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當然,教師應在學生閱讀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體會,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記下來,與同學交流等等。學生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就是表達感受、互相啟發、豐富課堂、豐富課文、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傊,在這課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引導閱讀、誘發感悟和指導練習這三項閱讀教學策略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以讀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的教案【熱門】01-15
語文的教案【精】12-17
語文識字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