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2.發揮想象編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導學生通過習作例文,領悟寫假設類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過想象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表達出自己的一個美好心愿。
5.引導學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內容具體、清楚地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學習重點】
1.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2.引導學生將豐富的想象清楚地表達出來。
【學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環節】
第一課時
。ń涣髌脚_初試身手習作例文)
一、交流平臺。
1.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讀這樣的文章特別有意思。本單元都是這樣充滿奇異想象的文章,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本單元的課文。
(1)《小真的長頭發》里有著短頭發的小真憑借著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畫著自己美妙能干的長頭發。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長頭發可以做什么呢?(釣魚,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戶外的棉被,還能幫助媽媽晾衣服;抹上洗頭發的香波就是個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頭發就像隨波蕩漾的海帶……)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樣的長長的頭發,你會用它去做什么呢?(學生大膽暢想)
。3)《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中大膽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樹,你認為有什么奇特之處?
。4)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來,在想象的世界里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膽想象可以實現美好的愿望,擁有奇異的經歷。
二、初試身手。
(一)在紙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畫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誰的想法最新奇。
1.引導想象。
。1)教師投影展示作品,引導學生感悟畫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們的手,先在紙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畫什么呢?看誰想得新奇,畫得漂亮。(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評價。評價要點:
。1)誰想象得最奇妙?誰的畫顏色最漂亮?
。2)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師總結:通過這節課,老師發現你們的想象力都特別豐富,畫出了這么漂亮的畫。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學習更多的本領,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選一個開頭,展開想象,大家接龍編故事。
1.課件出示課本第66頁的兩段開頭。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別介紹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節。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它們要去干什么?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瞌睡蟲們紛紛飛出洞口,去尋找自己的朋友,它們會找到哪些朋友?會做些什么呢?小牧童除了看見樹是顛倒的,還會看見什么?他會有怎樣有趣的經歷?
3.續編故事。
。1)引導續編多種故事結尾。
(2)分組討論:把故事創編完整。
(3)分組交流,教師巡視傾聽。
4.個別講述,同伴補充。
根據學生的講述,教師進行歸納梳理。
5.自主評價,提升續編故事的經驗。
。1)根據要求對學生的講述進行評價。
。2)“故事大王擂臺賽”:每組派一名選手參加比賽,其余學生當評委,評選出冠軍。
三、習作例文。
。ㄒ唬兑恢сU筆的夢想》
1.創設情境,引入文章。
。1)同學們,我們每天寫字都離不開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2)鉛筆人人都有,可是你知道嗎?有一只老憋在抽屜里的鉛筆有自己的夢想,大家想知道它的夢想是什么嗎?
2.初讀例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詞圈出來,小組內學一學。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一只老憋在抽屜里的`鉛筆的五個夢想)
。2)鉛筆的夢想分別是什么呢?
4.總結,體會想象的神奇。
5.展開想象,續寫鉛筆的夢想。
。1)鉛筆還有哪些夢想呢?仿照課文說一說。
(2)全班交流。
。3)評選出想象力最豐富、想象得最新穎的同學。
。ǘ段舶退幸恢回垺
1.激趣導入。
有一條尾巴,它很自豪地說:“我擁有一只貓!”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走進例文,了解內容。
。1)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讀課文,你有什么疑問?
(3)齊讀第7自然段,誰來說一說尾巴的想法。
小結:像這樣反著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貓了。真有意思!
3.展開想象,說一說。
除了“尾巴它有一只貓”,你還能想到什么新鮮有趣的說法?
第二課時
。曌鳎浩婷畹南胂螅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兩篇課文都充滿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們奇在哪里?又妙在何處呢?請同學們選擇一篇課文,用一兩句話說說它的奇妙之處。
二、引發想象,創編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發生,一切都變得那么奇妙。下面這些題目一定會激發你無窮的遐想。
。1)出示題目。
《最好玩的國王》:想象國王怎樣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讓人覺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書》:讀了這本書,會有什么神奇的事情發生呢?
《小樹的心思》:小樹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叢里的星星》:這顆星星為什么會躲在草叢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罷工啦》:人們仰賴其吃飯、寫字、畫畫、玩游戲的手罷工啦,這是怎么啦?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
《滾來滾去的小土豆》:小土豆會滾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類可以冬眠》:假如人類可以冬眠,會對人類有什么好處呢?
(2)選一個題目編一個想象故事。小組交流自己編寫的故事。
2.學生選一個題目寫一個想象故事,也可以寫其他的想象故事。
。1)舉例文,悟寫法;仡櫛締卧獌善恼乱约傲曌骼,品析課文想象的精妙之處,說說他們是怎樣展開奇思妙想的?
(2)自主選擇題材,自擬題目。同學們可以根據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選擇一種題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寫生動。
。3)想象情節,講給同桌聽。
三、作業。
學生完成習作。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曌髟u議)
一、相互傳閱,學會把故事寫得新穎、有趣。
1.學生互相傳閱習作。
2.指名反饋:你讀了哪些同學的習作?你覺得誰編寫的故事最新穎、最有趣?簡單說一說故事情節。
3.教師出示情節新穎、有趣的習作,全班一起欣賞。
4.教師:同學們,這些故事的情節都是比較新穎、有趣的,充滿了奇思妙想,你們知道它們有趣在什么地方嗎?(指名反饋,同學間可以互相補充)
5.小結:要想讓你的故事充滿奇思妙想,同學們在創編故事情節時要注意故事情節的起伏,最關鍵的是避免編出來的故事與人雷同,這是本次習作中不少同學出現的問題。所以,誰的想象最奇特,誰的故事才新穎、有趣。
二、欣賞佳作,學會讓表達更有趣。
1.師:要想創編的故事新穎、有趣,除了故事情節外,還得用有趣的語言使故事新穎、有趣。
2.教師朗讀佳作,學生傾聽。
3.指名反饋:哪些語句表達生動、有趣?(學生評議)
4.小結:想讓你的語言生動有趣,就要抓住主人公的動作、神態、語言等進行細致的描繪,將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一一展現出來。
三、小組合作,修改習作。
1.小組成員相互讀作文,提出修改意見:
。1)情節應該怎樣修改會更新穎、有趣?
。2)語言要怎樣表達才更好?
2.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習作。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要想讓你的習作充滿奇思妙想,需要我們展開豐富、大膽的想象,并通過自己的語言,注入你的思想感情,要喜他們之所喜,悲他們之所悲,讓筆下的主人公鮮活起來。
五、作業。
修改習作,謄寫習作。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具有云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3、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鍛煉學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自學生字詞,試讀課文。
3、指導書寫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
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
1、師談話導入。
輕聲播放音樂《愛我中華》,師: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教師補充資料。
視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3、評選學生,頒發小獎品。
【通過跨于課內外的“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引導學生主動搜集資料,他們既可以獲得課文學習的經驗背景、知識,又鍛煉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時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風情、景觀又會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揭示課題。
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不愿意去參觀?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選擇具有云貴民族風情的樂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配樂,可以引領學生進入情境。】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順勢切入,初讀課文。
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趣味識字。
(1)教師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第1自然段:坪壩(bà)絨球花傣(dǎi)族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絢麗多彩
第3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貍
第4自然段:鳳尾竹搖晃(huàng)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游戲鞏固字詞。
3、學生試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四、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字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1)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要注意右邊的構成。
“雀”:“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2)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六、作業超市
1、感情朗讀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抄寫你認為難寫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分段朗讀理解課文,加深感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積累語言。
4、布置綜合性學習。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進行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第1自然段:
1、請各自輕聲讀第1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3、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點評后再指名練習。
4、配樂朗讀這一段。
第2、3自然段:
1、師引入。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3、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4、想象描述。
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畫面?
學生想象描述,并朗讀有關句子。
第4自然段:
1、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2、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營造與課文內容相適合的情境,回應導入時“假想參觀”,既引導學生自然抒發對民族小學、對美好的學習生活的贊美,又首尾銜接,自然作結,使教學過程圓合無縫!
3、抒情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自由選擇段落感情朗讀。
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積累本上。
五、作業超市
1、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梢杂萌沼浀姆绞絹碛,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還可以畫圖畫,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2、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在積累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3
教材分析:
《禮物》是北師大新世紀版教材第六冊中的一篇課文,描寫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給自己的禮物,從中學會了知識、懂得了道理。本文以詩歌的形式,語言淺顯、易懂、瑯瑯上口,有濃郁的生活息,貼近學生生活,適宜朗讀、積累和練筆。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能夠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獨立識字。三年級上冊注重了讀書與練筆并行,學習使用優美的句子,變文本語言為中心語言,促感悟之情為筆下之情。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在呼喚教育本質屬性的回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本教學設計以這一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學設計中,圍繞“親情”這個主題,通過擴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親情”的感悟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讀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注意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思維訓練,仿照課文前四段寫一段話。
3、懂得禮物的含義,使學生知道感恩,了解小小的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體會親情的可貴。
4、背誦課文,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下來。
教學重點:
1、隨文識字,認識生字9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親人的關愛和期待。
2、仿照課文前四段寫一段話。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在什么時候收到過親人送的什么禮物?(學生交流)
2、師小結:當你過生日時,當你取得優異的成績時……,家人都會滿懷關愛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禮物。這些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我們的學習小伙伴冬冬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ǘ⒊踝x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正確流利,困難的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互評,然后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ㄈ⒃僮x課文,初步體驗。
1、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分小組合作解決,篩選出難解之疑。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ㄋ模⑵纷x課文,體會發現。
1、讀一讀
。1)自由讀文,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小組朗讀,并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說一說
。1)“小小的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親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上幾句祝福的話嗎? (2)為什么把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的禮物比喻成“春雨綿綿”,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讓我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親人的關愛之情。
。4)你覺得家人對你還會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ㄎ澹、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1、師:人們常說:“禮輕情意重!毙⌒〉亩Y物寄托著厚重的情意。請你回憶親人們平日里對你的關愛,回憶收到過的禮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師生交流。
3、讓我們仿照課文1—4自然段作詩。
4、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5、學生自由作詩。
6、評選班級“小詩人”。
。⒆鳂I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交流資料。
交流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教師重點指導:博、套、綿、)
2、抄寫文中好詞(7頁抄一抄)
3、選用抄下的好詞造句。
四、指導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中線上的筆畫
2、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3遍。
2、背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4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宇,會寫出12個生宇。能正確讀寫“荷花、挨挨擠擠、蓮蓬、飽脹、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隨風飄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美語言。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感受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
教學難點
想象這一池荷花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畫”。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導學過程
預習題綱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2.搜集荷花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喜歡猜謎語嗎?請聽好了: 一個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紅袍,坐在綠船上。(打一植物)
2.說說你了解到的荷花。(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荷花的資料)
3.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板書課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分組出示生詞,指讀,正音:
A.挨挨擠擠、翩翩起舞、隨風飄動(讀了這些詞,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
B.荷花、蓮蓬、飽脹、衣裳、仿佛、舞蹈、蜻蜓、
3.接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這一池荷花?
三、讀議結合,體會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呢?
(一)品讀二、三段。
1.自由讀二、三自然段
邊讀邊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劃下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
2.理解并讀好重點句。
(1)“荷葉挨挨擠擠的……”
從這個句子中你感受到荷葉是什么樣子的?從哪些詞體會到的?[課件演示:挨挨擠擠的一池荷葉]——你們看,這就是一池挨挨擠擠的荷葉,這就是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呢!看了畫面,誰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指名讀、齊讀)
。2)“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a.談體會:你覺得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好?
b.換詞理解“冒”:“冒”還可以換成什么字?
C.表演體會“冒”:荷花是怎樣冒出水面的?誰能來表演一下。
d.激發想象: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后,它們想干些什么呢?
小結:多么可愛的白荷花呀!你們看,一個“冒”字不僅把荷花寫活了,而且使它變得更美了。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么說這個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課件演示:荷花的三種姿態]這些姿態是什么樣的,我們來看看!
b.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說說課文描寫了哪三種荷花的樣子么?(剛開的、全開的、將開的。)
C.引讀三句話:剛開的荷花是什么樣的呢?全開的呢?將開的呢?
d自由練讀。(你們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這三種姿態不同的美和可愛么?)e.指名朗讀。
小結:[課件演示:一池荷花]
師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贝丝,你最想用~個什么詞來形容這些荷花呢?(板書:千姿百態)
作者又把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質疑探究:讀了這句話、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2(作者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畫家指的是誰?)
b.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小結:正象你們說的那樣,這一池荷花不僅僅很美,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還可以感受到荷花競相開放的生機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畫。(板書:一幅活畫)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這位了不起的畫家創造了這樣的杰作,才讓作者產生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同學們,讓我們也走入畫中,一塊來回味課文的二、三段。
。ǘ┣勺x四、五段。
1.指名朗讀四、五段
2.看到了這美麗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讀課文,當作者陶醉在這種美的境界中的時候,他眼前出現了怎樣奇特的景色?
4.如果,體也變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會有哪些動物來告訴你什么?
5.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呢?
6.齊讀第四、五自然段,體會荷花的美。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總結全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回顧全文,總結寫法
1.齊讀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本文的?
(板書:聞到──看到──想到──回到現實)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篇文章寫得這么美?
。ò鍟杭氈掠^察、豐富想象)
三、拓展練筆
1.作者把荷花寫得如此之美,你們一樣能把自己喜歡的花寫下來。
2.交流課前所觀察的花。
3.師引導依照課文分成幾個部分寫,寫出特點。
4.交流習作,講評后,學生修改小練筆。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觀察描寫,識記字形
3.集體交流,重點點撥范寫:
4.書寫練習。
5.自評互評。
五、作業布置
抄寫文中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板書設計
聞
葉:多 綠 大 圓
荷花 看 活的畫
花:才開 全開 將開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9個生字,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地運用。
2.能運用已學的方法說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寫得細致生動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1.注重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教學中加強朗讀指導,以讀促悟,以悟促情。
3.閱讀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小蝦的樣子和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蝦的樣子和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小蝦的有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了解到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呢?(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動物——小蝦,你們想了解小蝦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讓我們一起看看書中是如何介紹這位新朋友的。
設計意圖:
從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展開談話,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并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老師在文中選詞,學生讀……)
3.老師出示課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詞語,檢查學生對詞語或句子的掌握情況。
出示詞語:
水缸空隙掀開末端一副鉗子搏斗
較大腹部
出示句子:
(1)夏天,積了大半缸雨水。從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陽光,灑落在水面上,像許多大大小小的圓鏡。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腿,腿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3)有一天,我從缸里捉起幾只較大的蝦,發現它們的腹部藏著許多圓圓的`卵。
4.讀了課文,你覺得小蝦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板書:有趣)
默讀課文,作者還重點向大家介紹了小蝦的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樣子)
三、學習小蝦的樣子。
1.小蝦究竟長什么樣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小蝦樣子的句子。
2.學生匯報、朗讀自己畫的句子。
3.出示小蝦的圖片(學生欣賞),再次朗讀相關句子。
4.討論得出:作者之所以能把小蝦的樣子描寫得這樣到位,是因為作者仔細地觀察了小蝦,另外還運用了一定的聯想,如: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作者很喜歡小蝦。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這樣做。
5.作者那么喜歡小蝦,同學們喜歡嗎?朗讀描寫小蝦樣子的句子,讀出自己喜歡的感情。
四、學習小蝦的有趣。
1.出示自學指導。
(1)找一找,第3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找出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和同桌談談體會。
2.交流。
(1)第3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出示: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
(2)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蝦的有趣?
出示:它們有的獨自蕩來蕩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住缸壁。
預設:小蝦們自由自在,做著有趣的活動。
出示: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腿,腿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預設:生氣的樣子可愛有趣。
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用得好?
“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這幾個詞形象地寫出了小蝦的可愛。
出示:小蝦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時還會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預設:小蝦打架的樣子有趣。
3.作者是如何把小蝦生氣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的?(先概括后具體,抓住表示動作的詞,再次體現了作者觀察得仔細。板書:觀察仔細)
4.作者不怕麻煩地從小溪里撿回一些石塊,采了一些金魚草,讓小蝦更有家的感覺,由此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愛小蝦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顧下,小蝦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的小蝦多起來了,帶給作者的快樂也將會更多!
設計意圖:
通過研讀描寫小蝦的樣子和有趣的句子,體會作者觀察得細致,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與小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五、感情提升。
1.如果我們都像作者一樣愛護小蝦、愛護我們身邊的小動物,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學生自由談)
2.出示一些人與動物友好相處的圖片以及許多可愛的小生靈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動物不管是強大的還是弱小的,它們都有生存的權利和生命的尊嚴,只要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好好愛護它們,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業。
1.在生活中認真觀察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了解它的樣子及其生活習性。
2.練習用你的筆把你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用上本節課學到的寫作方法。
七、了解本課的學習方法。
1.了解課文第3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2.欣賞句子,體會優美詞語,學會觀察某種事物。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受到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讓學生查找資料,要是現在要打撈這八只鐵牛,你有什么辦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聰明、勤勞、勇敢的民族,為世界人民所稱頌。我們已經知道的張衡、李時珍、茅以升等人對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一個發生在宋朝的歷史故事,大概了解了當時出色的工程家懷丙的事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0課《撈鐵牛》,看看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打撈上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指名說。
2、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的事。先講撈鐵牛的原因;再講準備工作;最后講怎樣撈鐵牛。
三、指導學習,點撥解疑。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為什么要撈鐵牛?
板書:大水沖牛
2、點撥:要撈起這八只鐵牛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說。
據文件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帶上感情讀出來。
3、引導學生理解“人們正在議論紛紛!薄白h論紛紛”是什么意思?想象他們在議論些什么?
4、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能從課文里把這句話找出來嗎?用“——”劃出來。
5、從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撈鐵牛的辦法,而且這辦法跟水有關系)
板書:叫水送牛
6、指導朗讀: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他們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懷丙看到的卻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語:每只鐵牛都重達萬斤,要把八只鐵牛都撈上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懷丙為此做了四項準備工作。
1、請默讀第二段,找一找哪4項準備工作?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讀一讀,把表示這4項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用"△"標出(檢查落實,指名說。)
3、討論:
和尚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第一項準備工作是什么?(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這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板書:潛水摸牛
其他三項準備工作是怎樣的?能不能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來?(先讓學生按四個小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大船裝沙
并船搭架
粗繩拴牛
3、懷丙做四項準備工作,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4、男、女生輪讀讀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結:回顧四項準備工作,我們感受到四項準備工作做得認真和周密,準備工作出色。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2、先請同學講,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3、課件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4、全體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板書:鏟沙拔牛
5、思考并討論: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指名說。
6、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板書:劃船拖牛 眾人拖牛
7、懷丙幾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鐵牛撈上來,在哪個字上下了工夫?
過渡語:和尚才撈起一只鐵牛,還有七只鐵牛呢?哪里寫到了?為什么不具體寫?(詳寫和略寫)
8、齊讀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勵創新
1、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撈鐵的辦法確實好,不過,他撈一只鐵牛需要鏟掉兩船泥沙,撈八只鐵牛就得向黃河鏟入16船泥沙,你們覺得有沒有問題?
(學生討論,廣泛發表意見,教師概括:
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費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當時的條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進的方法,既能撈鐵牛,又環保、又方便?
(再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贉蕚渌闹淮蟠,兩兩并船搭架。
、谀嗌逞b入大麻袋,裝到兩只并好的船上。
、鬯謧冎恍鑼⒀b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兩只船上。
④將鐵牛拖回岸。
、荽h往復,就能很快撈回八只大鐵牛。)
3、要是現在要打撈這八只鐵牛,你有什么辦法?
(結合課前查閱、搜集的資料、交流匯報。教師也可適當介紹幾種現代打撈方式,如:浮筒打撈,浮吊打撈、混合打撈和解體打撈等)
五、總結、談話、鼓勵不斷思考,不斷創新。
1、“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對這句話有沒有新的理解?
點撥:
洪水沖走了鐵牛,沖毀了浮橋,水可恨嗎?懷丙和尚從這田里看到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實際上是什么意思?懷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幾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說明他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有一種科學的態度。)
2、你認為是水的力量大,還是人的力量大?說明了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討論:你覺得懷丙和尚這個人怎樣?你會怎樣評價他?從他身上受到什么啟發?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7
前置性學習提綱:
1、把課文讀熟練。
2、理解詞語的意思:俊俏映襯
3、每段的意思。
4、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5、查閱資料:燕子。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并能通過朗讀、觀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導入:
我們春天里常見的燕子(出示燕子圖片),我們會怎樣描繪它呢?(學生自由發揮)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作家鄭振鐸是怎樣描述燕子的。
2、讀題:(板書“燕子”)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瀆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
A、屏幕出示字詞:自由讀 指名糾正讀 齊讀
B、讀課文:(分段指名讀)看誰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教師評)
2、理清課文層次(1)、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寫了那些內容?(小組討論)
(2)、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外形,春天趕來,飛行,休息)。
三、布置作業
1、習字冊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理解內容
默讀課文:第一段寫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點來寫的?(相機板書:羽毛——烏黑光亮;翅膀——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導朗讀
。1)、情感準備:既然燕子是這樣的漂亮、機靈,大家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喜愛、歡快……的語氣)
。2)、小組內練讀:
。3)、小組比賽讀。
3、指導背誦
。1)、思路:課文是怎樣寫燕子的外形的?(指板書:羽毛——翅膀——尾巴、指圖)
(2)、請學生自己試著把這一段背給同桌聽。(提示:可看板書或看圖)
。3)、看板書,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齊背。
二、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
這一段主要寫燕子干什么?哪些詞句說明燕子飛得快?哪些詞句說明燕子飛得輕?
指導用偶爾造句。
指導朗讀、背誦。
2、指名讀。
學習打比方的句子。
畫出文中兩句打比方的句子,并說說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內容。
板書設計:
3 燕子
樣子
增添生趣
飛行
休息
特點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8
教材分析: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的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章寫花又寫人,花與人交織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題自然的生發開去。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五月的槐鄉到處盛開著槐花,婀娜多姿,香氣醉人。第二自然段寫被香氣熏醉的孩子們盡情享受槐花飯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寫孩子們用槐花裝扮自己,表示他們對槐花的喜愛之情。第四自然段總寫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
課文的語言如詩般動人,對稱句式的錯落有致,描寫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現出較強的節奏感和濃濃的意境美,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材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槐鄉孩子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特點。
教學準備:
錄音、掛圖、小黑板、學生每人準備一串槐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槐花)同學們,這是什么?仔細觀察,說說你觀察到了什么?(實物觀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對槐花的美、香有個感性認識。)你知道槐樹幾月開花嗎?
2、板書課題
3、針對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W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槐鄉五月什么樣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樣子?)
二、初讀課文,解答剛才的疑問。(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交流:從剛才的閱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剛才讀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哪些“攔路虎”(生字詞)?想辦法趕跑它。
5、學生默讀課文,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劃出生字詞,并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體性的表現。)
6、(出示卡片)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齊讀
。3)指名理解詞語(聯系課文內容理解)
。4)齊讀詞語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8、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讀,及時糾正。
10、理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
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1、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哪一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提出來交流。
三、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生字新詞
2、聽寫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聽讀評價。
2、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對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產生整體印象,把握主要內容。)
3、出示“槐鄉的山山洼洼……”句,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確:槐花多、美
哪些詞語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帶我們到槐鄉看一看?學生自由讀,指名感情朗讀。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讀,思考:
。1)這句話寫了什么?這兩句話中有幾個比喻句,分別把什么比成什么?
。2)讀一讀,從這比喻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聽到小蜜蜂在說什么?從小朋友的腳步聲中你聽到了什么?
指名答。
誰能讀出這種喜悅?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讓學生自己認識朗讀中的不足,自我糾正,自我提高。)
齊讀。
6、出示:中午……這時候……在香海中了。
齊讀:你聞到了什么?有幾種味道?
從“浸在香海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美讀:讀出這種香氣四溢的感覺。
7、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從課文生發開去,展開想象的翅膀,聽弦外之音,會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讀第一層
。1)這一層是寫誰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為什么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呢?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第二層
。1)這一層是寫誰的?從中你知道槐鄉的孩子有什么特點嗎?你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四、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自由讀一讀,槐鄉的孩子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嘗嘗做槐鄉孩子的感覺?男同學扮演小小子兒,女同學扮演小姑娘,試一試。(在表演中實現師生與文本的交流、互動。)
5、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
1、齊讀
2、說說五月為什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你喜歡槐鄉嗎?喜歡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
3、討論: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六、總結課文
1、教師小結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七、作業
1、練習四,照樣子寫重疊詞語。
2、背誦課文。
3、畫一畫:把課文中描繪的畫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畫下來。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8個詞語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第2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并能背誦這一段。
3.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培養愛護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14個生字的讀音,認清“巧”、“繡”、“紋”、“腹”、“襯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葦稈”、“小巧玲瓏”、“鮮艷”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第2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
3.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見過翠鳥嗎?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具體來介紹它的。
二.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從幾方面介紹了翠鳥?
三.檢查自學情況
四.學習1、2、兩段。
1.指導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以自然段主要寫翠鳥外形一個什么特點?找出概括性的一個詞。
2.理解“小巧玲瓏”一詞。
3.文中哪些地方寫出它的小巧玲瓏?
4.用喜歡的語氣讀這一段。
5.翠鳥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瓏,而且十分美麗。指讀第2段,邊聽邊標序號,思考: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用——劃出有關的一句話。用、圈出這句話中最關鍵的一個詞。
6.反饋、小結:像“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這句話概括了一段話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話開頭,我們叫它總起句,“鮮艷”時這句話的中心詞。
7.讀2——4句:
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翠鳥羽毛的鮮艷?
作者是怎樣描寫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與原文比較:哪一處寫的好?為什么?
用喜愛、贊美的語氣讀好2——4句。
這3句與第1句是什么關系?
8.小結學法,學習“學習提示”最后一句話。
9.齊讀這兩段,用一句話概括這兩段意思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字詞,掌握“疾”“銳”等8個生字的字形,理解“銳利”、“隱約”
等詞語。
2.講讀3——4自然段,品詞析句,體會翠鳥敏捷、靈活的活動特點,培養學生觀察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課文主要寫了翠鳥的什么?哪幾個自然段寫它的活動?
網
二.指讀3——4段。
想一想:翠鳥行動的最大特點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
翠鳥的行動敏捷表現在哪兩個方面。
三.學習第3段。
從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關詞。(理解“疾飛”)
他停在葦稈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魚)
讀第3句話,把“注視”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比一比,哪一個更合適。
四.學習第4段。
1.默讀、思考:你從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鳥捉魚動作快?
2.根據學生反饋的.順序學習句子
第一句:這句話主要寫誰?寫小魚的哪兩個意思?用什么詞連接?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詞連?為什么要寫小魚呢?用句子中一詞來回答?
。ɡ斫狻颁J利”)
第二、三句:這兩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寫翠鳥動作的詞語。
用換詞比較的方法體會“蹬”、“叼”蹬詞用法的準確,體會翠鳥行動的敏捷。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
第4句:這句話些什么?能去掉嗎?為什么?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字詞,能在語言環境中區別并運用“愿望”、“失望”三個詞。
2.復習鞏固總分段式,背誦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5段。
1.翠鳥外形這么美麗,行動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個什么愿望?
2.這個愿望能實現嗎?為什么?
3.當這個愿望不能實現時,我們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個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練習:選詞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說明理由。
5.齊讀第5段,思考這一段講什么。
二.復習鞏固總分段式。
1.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的一段話。
2.填空:這一段是用()方法寫的。總起句是()。中心詞是()。分述部分是從()、()、()這三方面把翠鳥羽毛的鮮艷寫具體。
3.試背。
三.總結全文
課文寫了翠鳥的外形時那樣小巧玲瓏而美麗,動作又是那樣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對翠鳥的愛。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美麗的鳥,正是因為這些美麗的鳥,才使大自然顯得那么富有生氣。我們不僅要愛翠鳥,還要愛其他的鳥。
四.作業。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認讀6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評畫討論的過程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象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感染。
4、參與繪畫比賽,在說“畫”中,練習想像,滲透人文關懷。
教學重點:
在朗讀、評畫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象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感染。
教學難點:
想象畫的內容,感受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對“參賽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教具準備:
xxxx。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理念:
1、突出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在語言文字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2、發揮語文教育的熏陶作用,注意挖掘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參加過繪畫比賽嗎?今天我們以評委的身份去參加一場比賽。
。▽W生讀課文)
[環節意圖]創設情景,轉換學生的身份。
二、新授課:
(一)朗讀課文
1、小組內朗讀,互相檢查讀音。
2、出示詞語,指名帶讀。
繪畫金燦燦宮殿清澈強盜金箍棒打滾兒
[環節意圖]讀準字音,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理解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人一組,分配好角色后練習朗讀。教師參與朗讀,進行個別指導。
請一組同學到前面來,讓我們聽聽參賽的小選手是怎么介紹自己的作品的?
[環節意圖]指導朗讀,體會介紹作品的順序。
(二)展開評價,形成科學的評價觀
1、聽了他們的介紹,你認為誰的畫該得第一名呢?
。▽W生獨立思考后,在全班展開討論)
[環節意圖]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教師從發言中掌握學生評價的標準。
2、劉老師聽了同學們的建議有些為難,到底采用誰的意見可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咱們來制定一個方案吧!
。ɑ蛞圆煌瑯藴试u出單方面,或評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據方案進行評選
[環節意圖]培養正確的評價觀,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3、為你最喜歡的一幅畫起個名字吧!(板書作品名稱,依評選結果對號入座)
[環節意圖]發散學生思維,利用思維的變通性增強創新意識。
三、拓展:
你想畫什么?
像參賽的選手一樣講一講你這幅畫的內容。
[環節意圖]
四、作業:
畫一幅畫,把它介紹給自己的家長。聽聽他們的評價。
五、板書設計:
誰該得第一
課后反思:學生在朗讀上沒有困難,在分析誰該得第一時,每個孩子都能發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學寫“步、全”兩個字,認識偏旁“止”字部;
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親情,懂得愛家人、學會付出自己的愛,體悟勞動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生字,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反復朗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感受親情,懂得愛家人,學會付出自己的愛并體悟勞動的'快樂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字、詞卡頭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情境導入。
1、復習鞏固詞語。
2、通過讀課文,我們還知道:今天是星期天,樂了給蘭蘭打了一個電話。
他們說了些什么呢?我們來聽一聽。觀看CAI動畫。
星期天,蘭蘭會忙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五課,齊讀課題。
二、朗讀感悟,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早上,蘭蘭在忙什么?
2、早上,蘭蘭先忙著疊被子。她是怎么疊的?再讀課文。
你們平時都疊過被子嗎?試著做一做。
蘭蘭是第一次疊,她是怎么疊的?指導朗讀“第一次疊,疊得很慢慢!
3、奶奶過來幫忙,蘭蘭是怎么說的?指導朗讀“讓我自己來,行嗎?”
4、蘭蘭自己疊被子,多能干!齊讀前三句。
5、疊好被子,蘭蘭陪奶奶散步。接著往下讀!
。◣熒硌萆⒉綍r的情景:師演蘭蘭,一生演奶奶,其他學生演花兒、小樹和小鳥。)
我陪奶奶散步,你們在做什么?出示填空句,引答填空。
看見我陪奶奶散步,你們為什么這么做?指導朗讀“一路上”一句。
聽到你們的夸獎,猜一猜,我心里想什么呢?理解“美滋滋”。
6、小結:讓我們和蘭蘭一起度過忙碌又快樂的早上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ǘ⿲W習第三自然段。
1、時間過得真快,中午到了,蘭蘭在干什么呢?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中午,全家人都在包餃子呢!師引讀句群。
3、喜歡包餃子嗎?走,看看蘭蘭家是怎么包餃子的。觀看錄像。
4、小組活動:表演包餃子。
5、吃上自己包的餃子,會是什么感覺?指導朗讀“餃子剛上桌”一句。
6、小結:蘭蘭忙得團團轉,吃上自己包的餃子,真鮮哪!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到了晚上,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星星也出來了。奶奶睡得早,她一看被子已經鋪好了,誰鋪的?
2、出示句子“她一看,被子已經鋪好了,她看看我,我笑,她也笑”。
、僮杂勺x。
、诳粗m蘭鋪好的被子,奶奶為什么笑?有這么乖的孫女,所以奶奶笑了。
、厶m蘭悄悄地給奶奶鋪好了被子,心里——很高興,所以蘭蘭笑了。
④齊讀句子。
3、奶奶一邊鉆被窩,一邊說——指導朗讀“好暖和”。
4、小結:原來,晚上蘭蘭還忙著幫奶奶鋪被子,奶奶可高興了,直說“好暖和”。
(四)分角色朗讀五、六自然段。
1、同位份角色朗讀。
2、師生分角色朗讀。
三、小結全文,拓展延伸。
1、蘭蘭今天真得很忙,卻忙得很快樂。再讀課題。
2、我們和蘭蘭一樣大,你也有很忙的時候嗎?你忙些什么呢?想一想,把你忙些什么告訴小伙伴。
四、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師出示所有生字和要求會認字的卡片,全班齊讀。
2、CAI出示“步、全”兩個字,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CAI演示“步”字的變更,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會意字。
3、認識“止”字部,學生書空練習“止”字部和“步”字。
4、師范寫“步”字。引導學生觀察“全”字的書寫要領。
5、學生練習寫字。
板書設計:
今天我很忙
疊被子
早上美滋滋
散步步
中午包餃子真鮮哪
晚上鋪被子好暖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喜歡閱讀課外神話傳說故事,并能清楚地講給別人聽,主動交流聽后的感想,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
2、學習神話傳說中大膽神奇的想象,寫一篇習作暢想“我會變”。
3、養成自覺區別形近字的好習慣,并且在自我發現中培養探究意識。
4、積累成語、歇后語,培養積累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點】
口語交際;習作。
(學習神話傳說中大膽神奇的想象,但不能沒有邏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西門豹》《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幾篇神話、傳說故事,體會到神話、傳說故事的神奇,優美生動的情節。你還知道或讀過哪些神話和傳說?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二、分組講故事
1、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講的同學要把故事內容講清楚、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講完后評一評。誰的故事最吸引人,講得清楚、有條理,情節生動、有趣?各小組選出本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三、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大家掌聲祝賀。
2、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給全班同學講?
3、共同評議講述情況。如內容是否講清楚、情節是否完整、儀態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流利、有聲有色等等。
四、學生總結
可以表揚表現最出色的,也可以夸獎進步最大的;可以談談你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的心得,也可以發表一下你的希望、設想和創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教學準備:
古詩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
預習指導:
1、朗讀古詩《登鸛雀樓》
2、借助圖理解詩意
導入明標。
小朋友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古詩。白板課件出示課題、伴古詩朗讀。
二、合作探索:(白板課件出示)
1、互相朗讀古詩,互相指導朗讀
2、理解古詩句意、字義
三、展示交流(白板課件出示)
1、指組員拼讀解題:
(1)、拼讀“登”,說字形。(教學登字頭登,是登上的意思。)
。2)、拼讀“鸛”,說字形。(鸛雀是一種鳥兒,樣子像鶴。在山西省永劑縣有一座樓,常有鸛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稱這座樓叫“鸛雀樓”。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有一天,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就寫下了這首詩。)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指導。(放錄音),指導朗讀
3、理解詩句。學習一、二行
指組員代表展示交流內容
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這氣勢多么壯觀。詩人在黃鶴樓上看到了什么?(太陽、青山、黃河)這輪傍晚的太陽就要落下去了,它會怎樣落下去呢?課文中哪個次是“靠著”的意思。(依)
詩句的意思。傍晚,一輪太陽挨著群山緩緩沉落,滔滔的黃河水奔騰咆哮著向大海流去。
看圖想象,有感情地朗讀一、二行。學習三、四行
指組員代表展示交流內容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4、理解: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就是看到了 更遠的地方。更:再。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必須登上高一層樓。
5、小組合作交流全詩的意思。
展示交流內容,教師進行指導
四、達標反饋
1、齊讀課文。
2、思考:詩人登高觀景時的心情、神情、動作,會是什么樣子,他可能講些什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3、展示以上問題互相補充:
五、課間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4個生字,并積累表示聲音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是按總分的結構來寫的'。
3、知道愛迪生從小愛問問題、愛動腦筋、敢于實踐,后來成了的科學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簡單介紹愛迪生。
2、出示課題指名讀
二、出示閱讀要求,學習課文
1、按要求自學課文
2、學生自學
三、交流閱讀情況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詞語
2、學習“孵”
3、學習“摟”
4、理解“哦噓哦噓”“篤篤篤”
(二)交流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交流
2、小結
(三)交流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四、學習1-7節
1、輕聲讀讀課文1-7節,劃句子。
2、出示三句問句指導朗讀
3、齊讀第一節,指名讀三句疑問句。
4、小結
5、自讀1-6節,完成填空
(1)指名交流。
(2)師生合作讀
(3)小結、板書
6、說話練習
7、小結
8、讀1-7節
五、學習8-12節
1、按學習步驟自學8-12節。
2、指名交流填空
3、討論愛迪生傻不傻。
4、小結
六、說寫練習
1、出示練習1
(1)自己說一說。
(2)指名交流。
2、出示練習2
(1)同桌互說
(2)指名交流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墨、漬、斑、擦、幅、致”6個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表達方法,體會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標:
學習作者那樣養成遇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生字,朗讀課文。
2、學習文章有順序的表達方法,體會文中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墨水,一幅畫有房子的畫。
2、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導入。
(1)出示一張漂亮的圖畫,有意將幾滴墨漬灑在紙上,說:這么美的一幅畫,掉了墨漬該怎么辦呢?
(2)學生開始討論,提出各種辦法。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處理這塊墨漬的。(板書:墨漬)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生字詞,自由識記,同桌交流。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認讀。
正音:“漬”的聲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學習,理解感悟。
1、小組內互相讀課文,討論:
(1)媽媽和作者是怎樣對待畫紙上的墨漬的?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動作、語言的詞語)
2、小組選代表交流匯報。
3、品讀句子,體會情感。
“他笑著說:‘瞧,這條小花狗使畫面活潑多了!’”
(1)指名讀,師生評議。
(2)師范讀,生練讀。
(3)小組交流匯報:
4、朗讀全文。
四、拓展思維,引發想像。
1、這有墨漬的地方還可以畫寫什么?(小組交流、討論)
2、學生自畫表演。
3、教師鼓勵小結:作者在媽媽的啟發下能靈活地處理畫上的墨漬,那么同學們也應像作者那樣養成遇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新詞,認讀10個字,學習一個多音字“惡”。
能力目標:
1.理解“你們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學習意大利的愛國少年熱愛祖國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是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少年當時的動作及表情,理解“熱那亞少年很需要錢,為什么又把那些錢扔回去?”
教學難點:
是感受并理解熱那亞少年撿錢和扔錢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易錯生字,新詞卡片;
課件一:反映少年“衣衫襤褸”及“大義凜然時”的圖片;
課件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課件;
課件三: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熟讀課文,學習生字,標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略)
一、復習鞏固易錯字。
1.出示卡片:“賣”和“買”,齊讀后區分字音和字形。
2.出示“可惡”和“兇惡”,齊讀后指名區分音和義的不同。
3.出示“侮辱”,鞏固正確讀音。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加強字詞的鞏固,夯實基礎知識的教學。對于易錯易混字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強化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及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齊讀課題,激發情趣。
1.談話:課前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書)
2.齊讀課題:意大利的愛國少年。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由學生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后說說你對這個少年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2.自由談感受:你對文中的少年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并把有關詞語板書出來。(老師根據學生說的不同方面的感受,讓學生把感覺少年可憐和可敬的詞語分別寫在黑板兩側作為副板書,再進行歸類。)
3.教師板書:同情敬佩
點評:把邀請同學,分配讀書任務和板書的權利下放給學生,使學生切實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自由談感受使學生免去舉手等待的約束,既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也可培養學生的謙讓合作意識。
4.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問題?畫上問號。
5.利用工具書或問周圍的同學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如果還解決不了一會兒向全班提出。
點評:讓學生在讀,思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問題,(任何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主動提出問題(向誰提出都可以)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可用字典,問同桌或下座位問自認為有能力解決的同學)。嘗試提問,解答和合作的快樂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分層提出和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再次質疑,老師板書學生問題。
(1)少年那么需要錢,為什么還把它扔回去?
(2)那些人好心給少年錢,他卻用錢砸那些人,是不是沒有禮貌?
四、品讀課文,感悟文中描寫少年窮困,悲慘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句。
1.導入,引發思考:根據我們對課文的了解,這個少年需要錢。
2.投影:少年()需要錢。問:他不僅需要,而且是怎樣的需要?
(極為)(特別)(萬分)。
3.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讀課文,用曲線畫出有關語句。
4.指名讀自己所畫出的語句,談感受。有感情地讀出來。
點評:以讀為本。自讀自悟,讀中感悟,悟中生情,情至讀中。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可在學生讀句或談體會時(不固定順序,學生隨意說和讀)適時引導學生重點從少年的遭遇、衣著及船上的人的態度等三方面使學生感受其貧困和無助。引發學生的同情心并理解少年對金錢的急切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所讀的語句可采取以下方法導讀:
(1)課件出示“衣衫襤褸”的少年形象,理解詞義。激發情感。
問:看到這樣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么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2)課件出示文字:他的衣服太破了,他還想給父母買點什么,這兩年他沒有賺到一分錢。
問:讀到這里你心里又想到什么?(學生可能會說:真可憐!真不容易!)讀出你的心情。
(3)課件第二自然段文字(略):學生自由練習讀出感受,學生評議,老師點擊重點詞語(打,罵,欺
負,重活,實在,終于,搭)使其變色。指導學生朗讀。
(4)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略):請你們仔細讀讀這幾句,看看你能讀懂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學生提問時,或引發思考時點擊“低聲”,“撿”,“躺”,“拉”等使其變色)
引導學生結合“那些人”的做法理解“低聲”,“撿”,“躺”,“拉”等做法,感受少年的心情。(雖然錢是被人扔過來的,雖然他心里不高興,但是他顧不得了,他太需要錢了)
(6)板書:扔
愿意讀讀嗎?
(7)小結:一個十一歲的少年就經歷了這樣的悲慘遭遇,太可憐了!此時,他最需要的就是什么?
(8)板書:錢
(9)有了錢就可以怎樣?
五、研讀表現少年愛國的部分。抓住詞語,展開想象,感悟少年的內心,讀出感受。
1.導入:少年如此需要錢,但他得到錢后為什么又扔回去了?
2.板書:扔
3.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瀏覽課文,讀出找到的語句(最后一句)
4.課件出示:雖然(),但是(),所以()。
5.引導學生用關聯詞語回答問題。也可以用其他的關聯詞語(盡管——可是——因此——。)
[點評]: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訓練點適時適度地加強語言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6.你覺得最令你敬佩的.是這個少年的哪些做法?自由讀。畫出有關詞語。
7.自由結合,小組討論,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報。(談看法,抓詞語,朗讀,表演等。)
點評:自愿組成合作伙伴,自由選擇合作方式,給學生設立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也給了他們表現的時機和舞臺,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8.引發爭論:少年的這種做法是不是不禮貌呢?(引導學生感悟“那些人”的做法。再次感受少年對祖國的熱愛。)
點評:引發爭論,促進思維,尊重個性。教師不統一認識,只要學生說得有理就充分肯定,允許保持個性差異。
再塑人物形象:課件出示“衣衫襤褸”圖,問:開始我們心中出現的少年令人憐憫,同情。此時你心目中的少年又是怎樣的形象呢?如果讓你再畫一幅畫,你準備怎樣畫?
課件出示幾種圖像,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樹立起人物在學生心中的形象。
總結升華: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對祖國這種神圣的愛使得這個衣衫襤褸,貧窮無助的少年在金錢面前顯得高大,堅強,勇敢。面對這樣一位少年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出你的敬佩之情呢?
引導學生看黑板詞語作詩、寫幾句話、分角色朗讀等。(可以自愿組合,也可獨自完成)
點評:再學習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以選擇的權利,使學生自主、自愿、自覺地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并通過語言實踐活動在合作意識的增強及合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積累與表達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發展。
自己給自己留作業。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7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
1.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2.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客人,聽,它唱著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鳥。
看老師板書。(提示:翠字上邊是羽毛的羽,不帶鉤,下邊十字這一豎不要太長,別把上邊的兩個人分開。
2.齊讀課題——《翠鳥》
二、檢查預習
“開火車”讀本課詞語。 (出示本課詞語)過渡:看來大家課前預習得非常好,老師相信課文也一定讀的很棒!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讀課文,體會翠鳥的外貌和活動特點
。ㄒ唬w會翠鳥的外貌特點
1.同學們讀得真專心,誰能說一說翠鳥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看,老師這兒也有只翠鳥,你覺得它美嗎?美在哪里?(出示圖片)
爪子:紅色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背上:淺綠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句子1: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1)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2)老師看到翠鳥想這樣來寫:翠鳥的頭是橄欖色的,背是淺綠色的,腹部是赤褐色的,現在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你喜歡老師寫的還是作者寫的呢?比較: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翠鳥的美麗。
思考:這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3)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麗讀出來?(指名讀)(4)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寫作手法把翠鳥寫的這么美的嗎?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一句話。
書上先總寫了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接著按順序分別寫了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這樣先總后分的寫法就是總—分式的寫法。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習作者用這樣的方法來描寫某一種事物。
句子2: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小巧玲瓏”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形容小巧而又精致)哪些地方能看出翠鳥小巧玲瓏?
(二)體會翠鳥的'活動特點
過渡:作者為什么只描寫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嘴,而不介紹其它部位呢?其實它這些部位的特點與它的活動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說,它的羽毛以綠色為主,與草、樹的顏色相近便于它隱藏自己,不易被魚兒發現;比如說,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便于它在疾飛時快速地叼起小魚;又比如說,它之所以可以貼著水面疾飛,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二三段,把描寫翠鳥捕魚的動作的句子畫出來。
交流:你認為翠鳥捕魚的動作如何?生:快、很快
同學們你認為哪句話最能體現翠鳥的動作敏捷呢?
(1)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桿上了。
師:什么是“疾飛”?翠鳥在“疾飛”中,又能“輕輕地停在葦稈上”說明了什么?
疾飛”是指飛得很快的意思。這句話充分表現出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
(2)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品讀)
用筆圈出表示翠鳥捕魚動作的詞。
出示:翠鳥離開桅桿,很快地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讀一讀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你更喜歡哪個?品析:“蹬”、“像箭一樣”
過渡:作者筆下的小魚十分機靈,怕被翠鳥捉住,翠鳥會放過小魚嗎?
(3)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師:用小魚的機靈體現出翠鳥的什么特點?(對比讀)
四、拓展延伸
過渡:翠鳥可真是捕魚能手啊,連老師都佩服!小練筆: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翠鳥,了解了如何寫動物的外形,課后你們也去仔細觀察生活,也把自己喜歡的動物的樣子寫下來。
五、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從翠鳥的外貌和活動兩個方面認識了翠鳥,這樣一只鮮艷美麗、小巧玲瓏的小鳥,你們會怎樣跟它們相處,我們下次課的時候再來交流。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8
教材分析
《鷸蚌相爭》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化解矛盾沖突相互謙讓。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只為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發展學生合理想象、創編故事的能力。
教學重點:
懂得只為眼前的一點利益互不相讓,爭執不休,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發展學生合理想象、創編故事的能力。
教學構想:
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具有的學習能力,獨立閱讀思考,并與同學一道研究探討,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為進入中學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議、說、演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文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歷史故事導入
戰國時候,中原大地并立著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出示戰國七雄圖)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為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愿以償。于是,他一直在等待著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里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趙國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后,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爭,什么故事有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讀課文,練習概括
1.指名試讀課題。
(1)板書鷸字,學生書空并數出筆畫。(出示鷸圖片)認識鷸。你有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
。2)請學生告訴老師蚌字的寫法,板書。(出示蚌圖片),認識蚌。
。3)齊讀課題。
2.自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確流利;同時,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生自己練習朗讀。
(2)伙伴間互相讀,幫忙指出錯處。
3.指名讀:提出建議或表揚。
4.學習概括:快速瀏覽課文,用簡練的`話說說文章主要講了個什么故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寓意
1.指導有感情朗讀。
重點指導:
。1)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干死!:讀出鷸生氣的語氣。(2)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的餓死。阂龑W生體會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讀出不同的語氣。指名讀,男女生對話讀,師生分角色讀。
2.兩人一組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指派代表表演。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3.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
4.回顧歷史故事。當年,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鷸蚌相爭》的故事,如果你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想呢?
5.體會寓言的魅力。
師:小故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書:寓言
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故事?(生舉例)
四、創編故事
師:鷸蚌相爭,漁夫得利這個故事流傳至今。
出示圖: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4-17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9-21
三年級下冊語文的教案03-11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3-03
語文下冊三年級的教案03-07
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案05-26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案07-05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案03-10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02-28
三年級下冊語文漏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