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字傳承與國家文化安全》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漢字傳承與國家文化安全》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淵源和特點。認清中國文化的淵源與特點,才能認清中西文化的差別,從而在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保持應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認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國漢字的最早起源與祭祀、巫術、占卜有關,代表了人與天、地、神靈的溝通。一畫開天,二分陰陽,三為天、地、人,漢字體現的這種神圣性,實際是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的漢字文化一脈相承。漢字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楷書、宋體,前后相繼又特色鮮明;從李斯的小篆到許慎的《說文解字》,從畢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國文字、文化的演變有非常清晰的傳承譜系。
中國漢字成千上萬,它的發生與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性。漢字雖以象形造字開始,但絕大多數是形聲字,既表音又表義;漢字結構有左右、上下、內外之分,但都有一個中心,都是一個四四方方的方塊字。同時,作為書寫性文化,漢字最能體現中國人的藝術個性與審美情趣。真、草、隸、篆、行,五體變化,氣韻生動。書法家的一筆一畫,結構章法,都有情感和個性因素在里邊。中國漢字還具有地域性特點。
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齊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獲得了多樣的統一性,這種方言和漢字加強了人們的交往,促進了人們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來,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喪失了應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認知,他們認為中國文化落后于西方,應該廢除漢字走拼音化道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有人過激地主張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倡導文字改革,即推行簡化字、推廣漢語拼音方案。人們出發點是好的,但事實上,這兩項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國漢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筆者認為,漢字扎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文化個性。與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種“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義三位一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簡明、最形象、最豐富的一種文字體系。況且,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歷來注重對外來文化的吸收,這種吸收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是通過翻譯融入中國文化,實現外來文化的中國化。如我們的許多日常用語,如世界、平等、相對、清規戒律等都來自佛教用語。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漢字與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誰優誰劣、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個性和文化特點的同時,相互學習、借鑒,共同發展的問題。正如《禮記中庸》講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論語.子路》講的“君子和而不同”。
(節選自汪振軍《漢字傳承與國家文化安全》)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術、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國漢字因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為共同的文字表述獲得了多樣的統一性。
C.在筆者看來,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倡導兩項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結尾提及《禮記》《論語》中的名言,意在說明漢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首先總述自己的觀點,然后以“漢字文化”為例,逐層深入地展開論證。
B.文章具體闡述文字的淵源和特點,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進行對比做好鋪墊。
C.文章在論證中列舉了人們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錯誤認識,矛頭直指外來文化。
D.文章結尾與開篇緊密呼應,并具體闡述了漢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認清了本國文化的淵源與特點,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漢字被稱為世界最簡明、形象、豐富的文字體系,其主要因素是形聲字占絕大部分。
C.漢字有左右、上下、內外之分,但都有一個中心,可見漢字具有對稱、平衡等特點。
D.中國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學習、借鑒,但是要以保持本國文化的個性和特點為前提。
參考答案
D
C
A
【《漢字傳承與國家文化安全》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閱讀答案06-20
《文化傳承不是照搬歷史》閱讀答案10-14
傳承的年閱讀答案10-06
漢字危機閱讀答案06-20
談漢字閱讀答案10-01
《談漢字》閱讀答案11-07
《漢字的優勢》閱讀答案10-06
《漢字的優勢》閱讀及答案07-28
傳承漢字文化的作文(通用43篇)04-11
圖像及圖像之外的漢字與中華文化閱讀答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