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3篇
在各個領域,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是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1
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轉東萊,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欽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
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②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③今日載其半矣。欽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并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
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里。大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④,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
建安初,征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年八十四。 《后漢書》
【注】①刊章:詔令上刪除告密人的名字。 ②蘧伯玉:春秋時衛國的大夫,很講義氣。③明廷:漢代對縣令的敬稱。④差溫:維持溫飽,比較寬裕。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素性佞邪(樸素) B.覽遏絕章表(截留)
C.篤因緣送儉出塞(機會) D.若不重其名行(品行)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4分)
A、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 先主解之,羽、飛乃止
B.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 公將鼓之
C.欽因起撫篤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以刺史非其人 以中有足樂者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句話的意思。(4分)
①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②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4.從文中可以看出張儉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材料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A
2、C、D
3、①張儉彈劾侯覽和他母親的罪行,上奏請求處死他們。
②張儉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為他真有罪。
4、儉資計差溫一句,說明張儉一生清廉,家中的財務只能使生活稍微溫飽;見刺史不稱職,就稱病不做秀才,對大宦官侯覽及其母親的罪惡,也敢冒死彈劾,說明張儉為人剛正不阿,且淡泊功名。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2
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轉東萊,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欽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欽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千數,宗親并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里。大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建安初,征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年八十四。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素性佞邪:樸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討捕:刊登文章
C.儉得亡命:丟掉性命
D.若不重其名行:名聲和品行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一組是( )(2分)
A.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B.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欽因起撫篤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D.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小題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請你認真閱讀甄別,全都表明張儉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對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組是( )(2分)
①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
②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③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
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⑤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
⑥建安初,征為衛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張儉最初被地方推薦為茂才,因為刺史譏笑他,所以張儉稱病推辭不就。
B.張儉冒死嚴劾大宦官侯覽及其母親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C.由于受到陷害,張儉離家出逃,所到之處,人們不惜身家性命,掩護隱藏他,足見當時當政者的不得人心。
D.建安初年,張儉被征召為衛尉,他內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來他發現曹操已有取代漢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隱了,從此不再參預政事。
【小題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②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D
【小題4】A
【小題5】①張儉彈劾侯覽和他母親的罪行,請求誅滅他們。②張儉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為他真有罪。(每句2分,共4分)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3
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
延熹八,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轉東萊,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欽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②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③今日載其半矣。”欽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并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中平元,黨事解,乃還鄉里。大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④,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
建安初,征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八十四。
———《后漢書》
【注】
①刊章:詔令上刪除告密人的名字。
②蘧伯玉:春秋時衛國的大夫,很講義氣。
③明廷:漢代對縣令的敬稱。
④差溫:維持溫飽,比較寬裕。
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素性佞邪(樸素)
B.覽遏絕章表(截留)
C.篤因緣送儉出塞(機會)
D.若不重其名行(品行)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A、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先主解之,羽、飛乃止
B.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公將鼓之
C.欽因起撫篤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以刺史非其人以中有足樂者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句話的意思。(4分)
①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②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22.從文中可以看出張儉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材料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9、A
20、C、D
21、①張儉彈劾侯覽和他母親的'罪行,上奏請求處死他們。
②張儉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為他真有罪。
22、“儉資計差溫"一句,說明張儉一生清廉,家中的財務只能使生活稍微溫飽;
見刺史不稱職,就稱病不做秀才,對大宦官侯覽及其母親的罪惡,也敢冒死彈劾,說明張儉為人剛正不阿,且淡泊功名。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張儉字元節》閱讀答案06-25
陶潛,字元亮閱讀答案07-08
高儉傳閱讀答案參考07-11
《訓儉示康》閱讀答案07-08
勤與儉現代閱讀附答案07-12
《舊唐書杜景儉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7-16
《宋史·楊昭儉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7-16
《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閱讀題及答案04-27
爐火張煒閱讀答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