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地下煤火》閱讀練習及答案
①在很長的一個時期,人們對地下煤層燃燒束手無策。面對這種情況,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主張有效地控制與利用它。
②地下煤的燃燒就是一個劇烈的氧化過程:一部分煤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燒成了二氧化碳;另一部分煤得不到充分的氧化,燒成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廢物,一氧化碳卻是還能燃燒的有用氣體燃料。
③門捷列夫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控制它,不讓它燒成廢物二氧化碳,而燃燒成有用的氣體燃料一氧化碳。為達到這個目的,門捷列夫設想,把火焰嚴密地封閉在煤層里,不讓它自由地跟空氣接觸,空氣只能經過一根管子通進煤層里去。這樣,人就可以調節空氣,使煤層里的煤只能全部燃燒成一氧化碳;再用另一根管子把一氧化碳引到地面上來,為人所用。
④多年以后,蘇聯的工程師們開始試驗把煤氣制造廠建設在煤層里的計劃了。他們先在煤層里筑起幾垛墻來,把煤層分成許多格。每格中間開一條巷子。巷子兩頭各通一根管子到地面上來:一根是打進空氣的,另一根是讓煤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通出來的。
⑤地面上還有其他設備。一臺鼓風機,把空氣打進煤層里去。一座煤氣洗滌塔,洗掉從礦層里通出來的一氧化碳中的灰塵和氨。一座巨大的煤氣貯藏塔,貯藏洗干凈的`一氧化碳。鋪設的許多煤氣管,把一氧化碳通到工廠和住戶里去。
⑥為了控制煤層的燃燒,工程師們借助諸多儀表,監察導出煤氣的數據變化,調節打進礦層空氣的成分與速度。
⑦后來,工程師們發展了門捷列夫的設想。因為空氣中有4/5是氮氣,而氮氣在制造一氧化碳的過程中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他們將打入煤層空氣換成為純凈的氧氣和水蒸氣。水蒸氣降低燃燒的溫度,并生成都能燃燒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從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根據葉至善《地底下的火焰》改寫而成)16.如何控制地下煤火,門捷列夫設想的做法是 (不超過35個字);從門捷列夫的設想到蘇聯工程師們成功的實踐,我們可以學習到的科學精神是 。 (3分)
17.閱讀第段畫線的句子,說明 監察與調節兩個詞語不能互換的兩個理由。(3分)
答:
18.閱讀下面的材料,聯系文章相關內容,說說文中控制地下煤火與下面材料中熄滅地下煤火面對的共同關鍵問題是什么。(2分)
【材料】
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并在煤礦中推廣黃泥灌漿滅火技術。水和黃泥混合的泥漿是很好的滅火材料。水傳遞黃泥到達一定的位置,水分干了,就地堵塞與空氣相同的管道,從而窒息火災。
答:
參考答案:
16.封閉煤層里的火焰,用一根管子通進煤層里調節空氣,再用另一根管子引出一氧化碳。(2分)大膽設想,勇于實踐,積極創新。(1分)
17.答案示例: 如果調換,其一,與實際的工作程序不符;其二,煤氣的數據變化無法調節;其三,只是監察打進煤層的空氣成分與速度,就無法達到控制煤層燃燒的目的。(共3分)
18.如何處理燃燒煤層與空氣接觸的問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