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何其芳《聽歌》現代詩閱讀習題及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練習題了,多做練習方可真正記牢知識點,明確知識點則做練習效果事半功倍,必須雙管齊下。大家知道什么樣的習題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何其芳《聽歌》現代詩閱讀習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聽歌
何其芳
我聽見了迷人的歌聲,
它那樣快活,那樣年輕,
就像我們年輕的共和國
在歌唱她的的青春;
就像早晨的的陽光
因為快樂而顫抖在水波上,
春天突然回到了園子里,
花朵都帶著露珠開放。
它時而唱得那樣低咽,
像夜晚的噴泉細聲飛射,
的月亮從天邊升起,
微風在輕輕地搖動樹葉;
它時而唱得那樣高昂,
像與天相接的巨大的波浪,
把我們從陸地上面帶走,
帶到 的藍色的海洋;
然后又唱得那樣溫柔,
像少女的眼睛含著憂愁,
和裂土而出的植物一樣,
初次的愛情躍動在心頭。
呵,它這樣迷人,
這不是音樂,這是生命!
這該不是夢中聽見,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騰!
14.請將“遼遠、不朽、圓圓、金色”四個詞語填人詩中空缺處。
依次是:
15.此詩抒寫了自己聽歌時的感受,但并沒有說聽什么歌,結合全詩,你認為詩人聽的歌應該是什么歌?
16.詩人將聽到的歌聲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流程,并聽聲辨形,展開豐富的想象,推出了許多優美的意象,請具體說明是哪些意象?
17.本詩運用的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處?
18.下列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音樂是無形的,但詩人卻用語言文字將其化為有形之物。
B.詩人以詩心去感應聽到的歌,應該帶著詩人全部的熱情,全部的人生。
C.詩的最后一節說“這不是音樂,這是生命”,說明詩人將自己的生命融人了共和國的青春。
D.這首詩的風格細膩而華麗,在纏綿中含有一絲淡淡的憂郁。
參考答案:
14.不朽、金色、圓圓、遼遠
15.詩人聽到的應該是禮贊年輕的共和國的輕快歌聲。
16.低咽、高昂、溫柔;意象有“夜晚的噴泉、圓圓的月亮、巨大的波浪、藍色的海洋、少女的眼睛、裂土而出的植物”等。
17.通感,詩人用大量的視覺形象來表現聽覺感受,化抽象為具體,使聽覺細致人微;色彩紛繁,充分展現了歌聲全部的內容。
18.D
相關擴展
作者介紹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原名何永芳,漢族,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人,中共黨員,中國現代文學家、詩人、散文家、文藝理論家、文學評論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主要詩作有《我們最偉大的節日》《生活是多么廣闊》《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詩集有《漢園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夜歌》等;散文集有《畫夢錄》《星火集》《星火集續編》《還鄉雜記》等;文藝論文集有《關于現實主義》《論〈紅樓夢〉》《關于寫詩和讀詩》《文學藝術的春天》《西苑集》《何其芳詩稿》《何其芳譯詩稿》等;另著有文集《何其芳文集》,主編《文學評論》等。
何其芳于1931年—1935年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193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先后任教于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1939年7月,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1945年,出版詩集《夜歌》和散文集《星火集》,1月,返回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教員、研究室主任,9月,前往重慶做文藝界統一戰線工作,任中國共產黨四川省委員會委員;1948年12月—1949年3月,任河北建屏縣中央馬克思列寧學院語文教員;1949年7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53年2月—1977年,調任至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文學研究所副所長,6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9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文學研究所所長;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
創作特點
創作綜述
何其芳的文學創作內涵了巴蜀文化的審美特征,其早期作品蘊含有“神話情結”,這是他植根于巴蜀文化土壤的自然反映。何其芳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乃至海外漢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以1938年他進入延安為分界線,他的文藝思想和美學觀念發生變化。在此以前,“美、思索、為了愛的犧牲”,在他是最“可珍貴的東西”。而在此以后,馬克思主義的美學觀和文藝觀,開始指導著他的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
創作思想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接觸實際生活中,何其芳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一改以往柔美、細膩、雕琢的文筆,轉向較為樸素、自然、明朗的風格。他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引自己的創作和思想,認為最好的詩的源泉,不是個人的哀樂,不是自然的美景,而是人民大眾的生活與其斗爭。他的詩和散文創作,在內容上從空想到現實,在形式上從雕琢精巧到樸素生動,從脆弱的藝術“預言”到強烈的革命夢想。
文藝評論
在革命洪流中,何其芳從詩歌創作轉向撰寫文學評論類文章,通過評論來闡明革命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方向和創作方法。參加文藝界的思想斗爭和文藝戰線上的大論戰,經常進行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研究。
詩文風格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其早期的詩歌藝術性強,以其姣妍、圓融和精深見稱,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細膩而又華麗,往往在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展現著寂寞和憂郁,彰顯了那個時代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到了延安以后,他逐漸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樸實明朗。
散文特點
何其芳早期的散文,可以說是不分行的詩或者散文詩,也可以說是詩的散文,以刻意追求形式、意境的美妙,表現青春易逝的哀愁和帶點頹傷縹緲的幽思見長。在散文創作上,善于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豐富的顏色和圖案。其散文以絢麗的文采表現象征的詩意,創造出獨立的抒情散文體。
【何其芳《聽歌》現代詩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何其芳《新月》初中現代詩閱讀題及答案03-27
《颶風》閱讀習題及答案12-12
《 農民》閱讀習題及答案12-17
《孔乙己》閱讀習題及答案07-28
《閬中》閱讀習題及答案09-11
《馱馬》閱讀習題及答案12-18
《章邯》閱讀習題及答案08-14
《秋水》閱讀習題及答案08-04
鄉愁閱讀習題與答案11-25
《雨中》閱讀習題答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