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遺產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保護遺產 延續民族文化的基因
以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和6月9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兩大文化節日為契機,以“保護文化遺產建設和諧文化”為主題的這次大型媒體行動,是文化部、中宣部宣教局、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等十余部門與央視社教中心聯合制作的迄今為止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力度最強的一次宣傳行動。節目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對于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很有意義的。
與此同時,剛剛閉幕的“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作為中國也是世界上舉辦的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一個節日,也產生了很好的國際影響,并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國政府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和關切。
我們注意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個性化,已成為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極為重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有了這樣的覺悟:越是全球化,越應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個性,否則就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一個民族文化的DNA。”這是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DNA是生命個體在生理上區別于其他個體的標志。而對于一個民族來說,以物質或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建筑、器具、書畫、習俗禮儀、手工技藝、表演藝術等以及與這些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元素,經過時間的“千錘百煉”存留至今,凝結著歷史的必然選擇,凝聚著人類的集體記憶。這些記憶猶如人類進化發展的固化的或活態的“基因”,歷經滄桑而脈絡不斷,成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蘊,彰顯著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
這些年來,由于我國政府以及民間各方面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民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逐步強化,成效逐步提高。大家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無論是“靜態”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是“動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不能與時代、與生活、與群眾建立聯系,那么其價值就不能得到體現,其保護和傳承就無從談起。正因如此,保護文化遺產應該有活態思維、平民視角、發展眼光:活態思維,就是使文化遺產在歷史與現實的溝通中鮮活起來,在本土與國際的對話中凸顯出來;平民視角,就是要探索一條使文化遺產貼近大眾的模式,使其在最樸素的“文化回家”當中彰顯人文精神和實用價值,充實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發展眼光,就是把文化遺產放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錘煉提純,使之適合我們的時代,而不是固守陳規、一成不變。
而這一切,都有賴于全民族的文化自覺。這種文化自覺,包括政府的政策自覺――文化政策的導引和管理;學者的智力自覺――觀念與知識的闡述和支持;媒體的宣傳自覺――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活態”傳承人的傳承自覺――文化的自信和堅守;還包括廣大民眾的參與自覺――更多的人積極投身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如此,這項傳承文明、造福子孫的事業才會曙光照耀、生機一片。
4. 下列有關“文化遺產”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既包括這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包括與之相關的文化元素。
B.文化遺產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它凝聚著人類的集體記憶,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
C.文化遺產不僅指靜態的物質文化遺產,更主要的是指極易被人忽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D.要使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落實到實處,就必須使其與時代、生活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起來。
5.下列對題目中“延續民族文化的基因”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延續民族文化的基因”就是要維系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蘊,彰顯民族性格和文化身份。
B.“延續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指要設立諸如中國文化遺產日這樣的紀念性節日,以產生良好的國際影響。
C.“延續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指要保護各個民族文化,以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個性化。
D.“延續民族文化的基因”就是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代生活和群眾聯系起來,從而得到保護和傳承。
6. 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舉辦,充分顯示了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性和采取保護措施的必要性。
B.文中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一句是指積極吸收外來文化,以補充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更豐富多彩。
C.“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一個民族文化的DNA”是一個形象的比喻,表明傳統文化是彰顯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的標志。
D. 這些年來,由于政府、民間組織和有識之士的不斷努力,我國民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成效逐步提高。
7. 根據原文,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中表演藝術的相關文化元素包括:腳本、臉譜、服裝、道具、唱白、舞臺設計等。
B.保護文化遺產,并不代表對文化遺產要全盤肯定與吸收,它應該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使其更適合我們的時代。
C.在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個性化問題上,人們對文化的多樣性問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而對民族的個性化有所忽視。
D.文中作者提出了保護文化遺產的看法,它是建立在文化遺產的價值如何體現,其保護和傳承如何實施基礎之上的。
參考答案:
4.C.(“更主要的是指極易被人忽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法錯誤。)
5. A.(B.“設立諸如中國文化遺產日這樣的紀念性節日”得目的是“促進文化遺產保護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C.“保護各個民族文化”說法不正確,本文談的是保護中華民族文化。
D.還應包括物質文化遺產。)
6. B.(“洗手外來文化”說法錯誤,應市保護和吸收民族文化遺產。)
7. C.(“有所忽視”說法錯誤,實際上人們并沒有忽視此問題,因為只有民族的個性化豐富了,才會實現文化的多樣性。)
【保護遺產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文化遺產閱讀理解(附答案)06-17
文化遺產閱讀理解(附答案)12-07
保護森林閱讀理解附答案11-17
坐井觀天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3-16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6-12
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瑕06-13
回家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11-17
燕子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11-16
《13元遺產》語文閱讀附答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