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1
各位教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清明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至今仍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公歷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掃墓。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禮俗活動之一。掃墓原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節相傳起源于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季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吃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根據舊俗,清明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終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又叫春游節。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百花盛開的季節,所以古人有清明春游的'習俗,并喜愛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春游、放風箏和蕩秋千等。
最終,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將來你身在何方,都不能遺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我的講話完畢了,感謝大家!
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2
各位領導、各位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沐浴著溫暖的春風,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季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可能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學習過,詩中就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4月5日也就是昨天就是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著下,為先祖掃墓,紀念先祖。學校也會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斗英雄。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攏在艷麗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著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誕生命染紅的呢?我信任大家的心中肯定感慨萬千!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烈士們為了祖國獨立統一挺身而出,為了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很多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緬懷先烈,并不僅僅是為烈士生命的消逝而悲嘆,更是被他們那宏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那些勇敢的烈士們不愧為炎黃子孫的后代,不愧為新中國永久聳立的豐碑!
今日,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闊而光明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教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全部愛我們的人。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愛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不僅是在清明節日,更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3
各位教師、各位同學:
本周我們馬上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假期制度實行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后,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局部地區氣候暖和、草木萌茂,轉變冬季嚴寒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溫上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著親密的關系。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于中國傳統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展春游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既肅穆又輕松的節日。
而隨著現代社會的進展,清明節這類產生于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漸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眾多的傳奇和活動。比方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漸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春游、蕩秋千、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際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頭了大規模的掃墓春游活動并且將始終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季節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于“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訓練后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說明國家開頭重視我國傳統節日了,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xx年開頭我們不僅能在清明節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參加了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必需思索,傳統節日對于我們畢竟意義何在?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特定的傳統文化,這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分散這個國家和民族必不行少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將這些傳統節日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如端午節只是吃一個粽子、中秋節只是吃一個月餅等,假如那樣,就失去了這個節日的意義,失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失去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清明節由來習俗演講稿】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習俗與由來08-08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作文02-11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作文11-19
清明節習俗作文:插柳的由來08-13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作文(精選11篇)04-07
小年的習俗與由來10-10
芒種的由來與習俗01-22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作文(通用47篇)04-06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作文(通用10篇)04-01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詳解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