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當下社會,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老子《道德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的是要把我的學習體會告訴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互相交流,共同勉勵,促進我們小學教育深入發展。
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樸素辯證法,揭示了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習《道德經》,對于加強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道德經》里的道指的是規律,道家認為“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要“充分尊重規律,然后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道家對于規律的認識,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意義,仍然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對規律的科學認識,從小的方面說,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從大的方面說,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久遠的指導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別人是善是惡,都能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它的真正涵義是,不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與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惡從善,最后達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學習老子這句話后,在于別人交往時,不能以自己的原則去判斷別人,然后決定是否與之交往;而是在積極與善人和圣人學習的同時,也要與不善之人交往,通過自己的日常行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為善人。如果我們的社會真能做到這一點,將是一個和善社會,給每個人帶來無窮的幸福,享受人生的快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道德經》中很有影響力的句子,也是被人們廣泛傳誦的。它告訴我們,任何偉大人物的成長,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就,都是從細小做起,要腳踏實地,勤學苦練,不斷耕耘。任何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每個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人生價值,就必須記住老子這句話,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朝著既定目標,一步一步邁進,那就能干出一番事業,不虛度人生,實現輝煌。
各位領導、老師們,教師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學生成長前進的領路人,身為教師擔負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所以,在當前中央號召加強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中,我們教師要靜下心來,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要多學習《道德經》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提高自身素質,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東淘文化,爭做儒雅學生》。
踩著明清古街的石板路,扶欄行走于海河橋,俯首觀串場河內嬉戲的魚兒,抬頭望竹枝搖曳處青磚黛瓦的鮑氏樓,誦讀著王艮、吳嘉紀等先哲們的詩文,我們不禁遙想起幾百年前東淘書生在先哲們的思想感召下,談笑風生,揮斥方遒,我們似乎又聽到那朗朗的書聲,聞到那古老的墨香。如今,我們有幸能夠在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千年古鎮---安豐鎮中學學習和生活,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和幸福,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哲思想,做一個儒雅的中學生。
一個儒雅的人是一個擁有豐富知識的人,“君子博學”,作為學生,我們要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文化修養。一個儒雅的人也是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我校提倡的“儒雅文化”,提升、激勵著我們的精神境界,影響、規范著我們的言行舉止。“儒雅文化”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但如今,我們有少數同學的語言行為與儒雅的形象還有差距。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我們要大力弘揚“儒雅文化”,極力塑造“博學儒雅、熱情開朗、青春朝氣”的安豐鎮中學生形象,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徘徊在校園里,以先哲命名的教學樓,以先哲文化為主的校園墻壁文化,使我們的校園增添了文化底蘊特色。我們在學習先哲文化的同時,我們要在自身語言行為上真正做到儒雅,讓我們從日常儀表整潔、穿著得體、合乎身份開始;從言行舉止溫和、親切、優雅開始;從學會微笑、點頭、贊美開始;從懂得理解、體諒、關心、感恩開始。用優良的素質為自己裝備上最強健有力的翅膀,做一個有風度、有品位、有修養的人,做一個由內而外散發出巨大人格魅力的人。
精彩人生從儒雅起步。
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古國,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源遠流長,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傳承,文明禮儀成了我們民族的驕傲和財富。而這種東方的神韻之美需要發揚,需要我們在日常行動中品味出文明和儒雅。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也就是說:“做人要有禮貌,沒有禮貌,怎么來做人啊!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師就是這樣教書育人,很是敬佩不已。禮儀是作為一個健全人所必須的素質,一個人如果連這一點也不能做好,盡管道貌岸然,也只是個有缺陷的人。
《弟子規》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其意應為:在家中,父母叫喚孩子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孩子去做時,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之所以要這樣教育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從小懂得禮貌,知道尊重長輩。
《三字經》中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讓小孩子從小就養成尊敬師友學習禮貌禮節的好習慣。
《三國志》這本名著中有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就好比“扔一次垃圾,心靈就蒙上一層灰塵;撿一次垃圾,心靈就添上一塊凈土。”希望同學們將這句話銘記在心并努力實踐,從小做一個文明儒雅的喬中學生,長大成為一名有學識有氣度的儒雅之人。
在《喬樓初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本手冊中,就告訴了同學們在集體活動中、課間、就餐、午休、就寢、同學相處等方面應該履行的文明行為。比方說: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大聲喧嘩,不在走廊上瘋趕打鬧;用餐時要洗手,有秩序,不講話,不浪費,輕放餐具;午休音樂響起應該按時進教室,講團結和同學一起安靜休息;遲到了要報告,老師允許后方可進教室;見到老師和學校參觀者要主動行禮表示歡迎并問好;與長輩交接物品時,主動用雙手;愛護公共財物,不玩粉筆,不在桌上墻上亂涂亂畫,不亂扔果皮紙屑;禮貌用語常掛嘴邊: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我們希望全體教師齊心協力鼓勵、幫助我們的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得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文明禮儀的要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每周評選文明禮儀之星,定期學校還要表彰一批文明禮儀標兵。
前不久,5路公交車的一位司機給我們老師打來的電話,向學校反映竟然有人在公交車上吐痰,而且是我們喬樓初中的學生。作為一名喬樓初中的學生,我對此感到汗顏;作為一名喬樓初中的學生,我感到羞愧;由此,我聯想到我的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叔叔向我介紹的情況。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它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的。但是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據說,在法國、在美國等國家也有類似的中文警示牌,我想大約是專門提醒文明素養較差的中國人的吧。其實,這與舊中國的上海外灘公園門口用中文書寫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警示牌對中國人的羞辱有什么區別呢?
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當今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日漸強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可是,民族美德的傳承是不變的。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希望古代圣賢們可以欣慰的看到,今天的中國,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我們不只是社會科學在進步,物質財富在增加,中國人的人文素養也在提升,那才是真正的偉大復興!
當然,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喬樓初中算是一片凈土,喬樓初中學子應當是文明儒雅之士。文明守紀,知書達禮;溫文儒雅,謙恭禮讓;愛護公物,講究衛生等等,是我們學校的主流文化。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有極個別同學的部分言行舉止與文明儒雅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有同學躲藏在廁所里抽煙;有同學在教學區、生活區瘋狂打鬧,大聲喧嘩;有同學隨地吐痰,污損墻壁,亂扔食品包裝袋、飲料瓶、衛生紙等垃圾,破壞環境衛生;有同學滿口粗言穢語,對同學對師長不尊不敬,甚至通過網絡惡毒攻擊老師和同學;有同學隨意損壞應急指示燈、滅火器、廁所的設施;有同學就餐不講文明,筷子、勺子落地置之不理,就餐過后餐桌及附近一片狼藉;還有個別走讀生放學時不佩戴“走讀證”不自覺排隊,給門崗管理帶來不便。
同學們,現在你應該對“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知書達理、儒雅大方”這些詞語理解了吧!一個人的`文明素養,既關系到個人的人格尊嚴和終身幸福,也關系到民族的形象和長遠發展。中國要走向世界,就必須重視國民的素質修養,塑造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好形象。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注意修身養性,砥礪德行。也就是說,千學萬學,首先要學做人,學會一個做堂堂正正、文明儒雅之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我們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儒雅就是我們綜合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儒雅,那我們
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們就能順利開啟成功人生的大門,我們必將擁有幸福的人生!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4
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禮貌是良好品德的表現》。
我們中華民族一向被視為“禮儀之邦”,其意思是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禮節、講道德的高尚的民族。
“禮貌”二字有什么意義呢禮貌既是良好品德的表現,又是高尚文明的表現,它可以令人類彼此間相處得更加融洽,所以禮貌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禮貌,那么,很容易使人對你產生討厭的感覺,長此下去,別人還會遠離你,使你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沒有禮貌會造成很多惡果,輕者別人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愿與你深交;重者則對你產生不滿,或漸漸地由不滿發展成雙方的怨情,甚至發生沖突或發生意外。所以,沒有禮貌對一個人的禍害是很嚴重的。
反過來,如果你對人有禮貌,別人會認為你是一個有良好家庭教育和有修養的人,長大之后,對于從事社會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再加上你的才干和智慧,在事業上便不難有成功的一日,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就養成有禮貌的良好習慣。
禮貌要怎樣培養呢其實,“禮貌”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如受到別人幫助要道謝,不小心撞到別人要道歉,見到長輩要問好……
只有在有禮貌有文明的社會里生活才可能偷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可以更加融洽,世界上也就可以減少很多不愉快的事件發生了。因此,我們對禮貌必須要十分重視。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甲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少年》。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是尊重別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種美德!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踏入校園,同學們向老師敬禮問候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爸爸媽媽善待老人的時候我也看到了文明。
還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幫孩子拿下了樹上的籃球,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蹬三輪車老人推車。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同學們,我們期待著文明的陽光撒遍我們美麗的校園,在這里,我以少先隊員的名義呼吁:行動起來,少先隊員們!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請我們每個人管好我們的'口:遇到師長、同學,主動問好;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字文明禮貌用語常掛嘴邊。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管好我們的手:愛護公物,不亂寫亂畫;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好我們的腳:上下樓梯,注意謙讓;乘車時先下后上,主動讓座;不踐踏草坪。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名講衛生、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講文明的小學生,為構建和諧、文明校園而努力!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外八(六)班的李xx,我演講的題目是《逆境造就生活的強者》。
《論語》中有言:“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說,只有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看來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松柏,成為了自然中的強者。那么,人呢尤其是我們這些中學生要想成為儒雅學生,同樣是靠逆境造就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逆水行舟的時候時有發生,當風浪來臨之際,有人知難而退,懼憚會有很大的風暴,自然而然,他們將會中途敗下陣來,曾經的痕跡一絲也不曾擁有,因為他們在逆境中選擇了放棄,成了生活的弱者。有人則不同,他們知難而進,一路逆流而上,利用風浪來磨練自己的意志,情理之中,終有一天他們駛入成功的海洋,因為他們在逆境中選擇了將強,成了生活的強者。眾所周知的貝多芬,面對耳聾的痛苦不幸,用創作音樂來為自己打開心靈之窗,最終成為不朽的音樂大師。人人皆曉的保爾·柯察金,雙目失明,他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以頑強的毅力寫作。還有海倫·凱勒,霍金等等,他們用殘缺的'人生抒寫美妙動聽的樂章。
是啊!上帝真的很不公平,將種種不幸全給了他們,但是他們也是幸運的,因為恰恰是逆境磨練了他們的意志,鑄就了生命的輝煌!如果在生活中不公平發生在我們身上,幸運又嚴重傾向他人時,你是否一味徘徊焦慮,抱怨一切呢不,那不值得,請坦然一笑,忘掉一切,勇敢地面對,激情投入生活吧!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看來要成就大事,就要迎接大風大浪的挑戰,在人生的航線上,只要你穩住航舵,即使是暴風雨,也不會讓你偏航,相信吧。風雨之后就是絢麗的彩虹!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所以挺立于懸崖峭壁之中,就是因為它凌霜傲雪。溫室中的花兒永遠無法回歸自然,它經受不了風雨的洗禮。所以說,同學們!當逆境來臨之時,請勇敢的迎上去吧!讓自己被錘煉成為生活的強者,讓我們成為鐘祥二中的儒雅學子!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不僅要有這種品德意識,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行動上面。在這里,我想將我所遇到的事情,與各同學進行交流,談一下我自己的感受。記得在一次放學的路上,我背著書包沿路行走回家,當時正是放學高峰,人來人往,絡驛不絕。就在這時,我聽到了一聲聲悅耳的笛聲,那笛聲宛轉悠揚,時而平緩,時而起伏,于是,我順著那笛聲的方向尋找,終于讓我找到了笛聲的發源地。
這一找著實讓我吃驚不小,出現在眼前的場景使我的內心很震撼,原來那個吹笛之人是位瞎子叔叔,在他的周圍有許多人在聽,人們都邊聽邊把錢放在了地下的盤子里面,都在紛紛伸出緩助之手,都在對一位殘疾人進行幫助。盡管這位叔叔是一個殘疾人,但他并不是一味的向別人索取,而是憑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同時也能帶給大家美好的音樂,使大家共同分享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難道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你聽,他吹出的笛聲是那么動聽,是那么的悅耳,你看,他的表情和吹笛的動作是那么的.認真和專注,這不禁使我對這位殘疾叔叔產生了敬佩之意,真是身殘志不殘啊!于是,我把這幾天存的零花錢全部都送給了瞎子叔叔,真心誠意的表達我一點點心意,也算是我對殘疾人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吧!因為時間的關系,我還要回家做作業,我背著書包慢慢地離開了那叫人心痛的場景,耳邊那悠美動聽的笛聲也隨著我遠去的腳步,越來越小,越來越遠,直到被大街上十分喧鬧的聲音所淹沒。經歷過這件事情之后,我內心感悟了很多,殘疾人他們雖然是弱視群體,到他們并沒有為自身殘疾而自暴自棄,而是頑強的、堅強的活著,愉快的度過他們的每一天。
而我們做為正常人,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每一天的到來,不努力、不奮斗、不好好學習呢連殘疾人都能做到很多很多,做為我們正常人還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我們的整個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大家庭的每一份子,是不是應該去了解弱者,去幫助弱者,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微薄之力去相互幫助且互相團結,我深信,大家庭的每位成員都會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只有這樣我們的整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的發展。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領導:
大家好!
今天是第xx個教師節。首先,向戰斗在教育一線的各位同仁、為基礎教育盡心竭力的同事們表達我內心至真至誠的祝福----祝大家節日快樂!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教育在愛的陽光里前行》。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與時俱進,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如何將古今不移的“溫文儒雅,博古通今”師者之標繼承發揚?如何向張莉莉等當代師德標兵學習?如何符合學校要求,做一名儒雅教師?……----這些問題常常回繞著我。教書十余載,我思索著、前進著。
儒雅者:學識深湛、溫文爾雅也!怎么才能成為一名儒雅教師呢?----我認為:有“學”有“愛”才能塑“儒”行“雅”。還是從有愛,施愛開始吧!愛每一個學生,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差生。是說來容易做起來特難的事情……
提到“問題學生”這個字眼,作為教育者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對于他們是有無奈、又有更大的責任。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他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將使人產生自卑、較弱、無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無所作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最旺盛的創造力,實現自己,獲得成功。因此我在教育實踐中,嘗試著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需要,肯定他們的優勢,贊賞他們的成績。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我班有個叫曾杰豪的插班生,父母離異,只有年邁的奶奶成了生活中的唯一親人。他雖然頭腦靈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課隨便插嘴、講廢話,作業經常少做或不做,愛說謊成了每個老師都了解的特點。面對老師們的批評指責,我及時和他的家長取得了聯系,他的父親常年在外面跑工地,很少回家。繼母帶著一小孩,每天都很忙碌,沒有精力去關愛他。他的生母說:他從小調皮好動,經常說謊,還喜歡動別人的東西,他繼母也不方便經常深說或者懲罰孩子,也可能沒有精力管教。也許她有她的難處吧?我并沒有多問。我及時和他的父親取得了聯系,通過電話的.交流,我得到了家長的信任和支持。他的父親把孩子全全交給我,讓我教育幫助。
通過細心的觀察我發現,他極不自信,不敢主動與伙伴,老師,家長交往,又不敢說出內心的渴求與希望,總是躲避著別人的指責,小心地維護著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壓抑著內心的情感。有一天課間,別的同學都已經出去,他在教室里磨蹭,我看見他的手里緊攥著5元錢。我想,他的繼母是不可能給他這么多錢的,于是把他叫過來詢問。孩子剛開始沉默不語,經過我細心的勸導,他小聲說是偷同學的錢。我當時很氣憤,他平時就亂動同學的東
西,多次教育仍不悔改,這次居然拿其他同學的錢。我想懲罰他,讓他公開道歉。但稍稍平靜之后,我意識到這個學生內心深處也渴望著被人關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著同學的理解,老師的幫助,家長的呵護。我把這件事暫時放下,告訴他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秘密。我耐心的勸導并且與母親取得了聯系,課后經常幫助他,多和他聊天。沒過幾天,他主動找我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說他把5元錢拿來了,要主動向那位同學道歉,承認錯誤。
這件事之后,我發現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增添了許多自信,也經常和我聊天。他還總是撿起腳下的垃圾,哪怕只有一點點。我經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愛護公共衛生、愛護校園環境。我又從這個學生頭腦靈活、反應快的優點入手,以他一次不舉手就隨口答為突破口,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還肯定了他回答的合理之處。而后的一段日子,我有意識地對他多次贊賞,有時甚至用夸張的表情、驚訝的語氣說“你真聰明。沒想到能回答地這么好!太棒了!”與此同時,對他在校進步的表現我還打電話給家長予以表揚。從此,他的表現明顯有了好轉,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作業也認真完成,上課亂動的現象也有意識地控制。
為了燃起他更強烈的成功欲望,在他獲得成功感、倍感驕傲與自豪的時候,我給了他一點點挫折感。“嗯,這個問題基本正確,但不夠全面。如果看看書再回答,相信你會說得更好。”而他達到新的更高要求的時候,我又對他大加贊賞。這使他內心的自尊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他上課越來越配合。上我的課,他不但不講閑話了,而且還能積極舉手發言。我對他的贊賞激起了他強烈的上進心,想當一個好學生的需求感日益強烈。我的贊賞牽引他走向一個又一個進步,他越來越愛探究學習問題,成績雖然逐漸進步。
經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贊賞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正如林肯所說:“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確實,獲得他人的贊賞與肯定,達到自己實現,是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種高級需求。這種需求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世界上許多卓有成就的人就是在追求社會肯定中獲得成功的。實驗心理學對酬謝和懲罰所做的研究表明:受到表揚后的行為,要比挨訓后的行為更合理、更有效。真心誠意地贊揚對方,鼓勵對方,自然而然地使對方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度,這就為矛盾的解決提供了心理契機。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一位學生都不想做問題學生。都想得到老生、家長和同學的關心、理解和贊賞。他們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由于自尊需要沒有得到老師的充分關注。教育專家韓鳳珍說:“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萬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也證明:只有內心的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才能積極自信地面對他人和社會。因此,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在教育中充分運用這一心理規律,積極地保護學生的自尊,給學生提供各種獲得成功體驗的光彩,發揮出自
己的聰明才智,取得各種成就,為他們今后的人生創造輝煌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事們,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不斷學習,不斷超越;熱心教育、以愛為首;做一名有新時代的儒雅教師。
讓教育在愛的陽光里前行。
【小學生國旗下文化自信演講稿】相關文章:
文化自信的作文01-28
文化自信作文01-27
文化自信作文08-26
文化自信作文11-21
自信國旗下的講話11-25
文化自信的小論文06-12
淺談文化自信論文04-25
堅守文化自信演講04-21
文化與自信 優秀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