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文峰區西大街小學 黎曉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91---93頁《分數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對數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從數到分數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法和寫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他們都有著差異。本節課結合具體生活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積累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3.學情分析: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認知過程經歷三個階段:動作性認知過程、映象性認知過程和符號性認知過程,三年級學生處于第二個階段,這時期兒童開始在頭腦利用視覺和聽覺的映象代表外界事物并嘗試借助映象解決問題;學生在這個階段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并不理解它的含義。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根據以上學情確立了本課的難點:初步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意義,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學目標:
結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制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分數的產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操作探究、比較發現、推理歸納、互相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建構數學知識。
(3)情感態度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善于觀察的學習態度,體會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同時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二、說教法、學法
三年級學生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動手能力比較強,他們雖然對整數已經相當熟悉,卻是第一次接觸比較抽象的分數,而且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根據我對教材內容、學生的特征等深入的分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本節課的設計的重點放在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發展上,而不是活動的形式上。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動、好奇等特征。采用游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自主探求法、直觀教學法等教法,來完成本節課教學。新課標第一網
小學生認知水平還處在發展的初期,思維發展水平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注意力不穩定,受興趣的影響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創設了問題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在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通過動手猜一猜、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等環節中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三、說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2.難點:初步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意義。
四、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
1、在每張課桌上都有一張白紙,這張紙是同桌兩個人的,后面我們就要用,現在請你們兩人把這張紙分開,每個人得到的同樣多,應該怎樣分呢?同桌兩人商量一下,把你們的想法折出來,讓大家看看公平嗎?然后我們再分。
2、學生動手折,展示折法。(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的產生過程,體會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具體操作中積累感性認識,形成正確表象的過程)
3、師引導學生說出平均分,提問:進一步讓學生說出你能用一個數表示你拿到的這一份嗎?
4、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兩個人分一張餅,分一個蘋果,分蛋糕……這時的一份我們無法用整數表示,這時就要用到一個新的數:分數。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這個新朋友-分數(板書)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情景的創設,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已有知識已經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引出分數,讓學生體會到分數是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讓學生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調動學生參與情感,回憶平均分的含義,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
2、直觀認識,探索新知
1、明確:我們每人得到是這張紙的12 (板書,貼圖),通過折你對這個“12 ”有一個什么樣的認識呢?(找3、4個學生說,從折中感悟分數12 的產生過程)具體感知分數,從而認識分數。xkb1.com
師:明確分數的意義:2代表我們把它平均分成2份,這其中的1份就是12 。(師邊寫邊說)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折的過程讓學生感悟12 的產生,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2 的含義,明確分數的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讓學生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讓生動手撕成二份)
2、認識14 。
①現在請大家拿出剛剛得到的這張紙,你能折出這張紙的14 嗎?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a.組織學生活動。拿出準備好的紙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找生上臺展示)讓學生利用身邊資源,再折出一些幾分之一。
b.小結:像12 、14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設計意圖:在以上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總結,自主探索,從折中體會分數的形成,在具體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在自主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一的表象,達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操作練習,鞏固提高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四個層次的練習題:加深認識,拓展參與,自主類推,拓展提高]
① 出示書93頁“做一做”第1題
② 出示書96頁練習二十二第1題
③ 出示書96頁練習二十二第2題
④ 生活中的分數
⑤ 智力闖關
媽媽買了一根甘蔗,掰了一半給爸爸,剩下的媽媽平均分成兩份,一份給我吃,另一份她和奶奶各吃了一半,你知道爸爸、媽媽、奶奶和我各吃了這根甘蔗的幾分之一嗎?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例1,例2的教學,通過練習增強學生自寫分數的能力,加深對幾分之一的理解,主題圖的出示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彰顯學生的個性。]
4、全課總結
師:通過折我們今天研究了什么內容?你對他有一個什么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折的過程讓學生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分數的形成過程,明確分數的意義。]
5、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分 數
12 14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本節課我采用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
總之,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每一環節都在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和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