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課時:認識乘法(一)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探索新知。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把相同數連加的算式表述為“幾個幾相加”。
2、難點: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第1頁放大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圖上畫的是雞和免。
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指名回答,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只要學生能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免一共有多少只?雞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說明依據。
師:怎樣列式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數:2+2+2=6(只) 雞的只數:3+3+3+3=12(只)
師: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的依據:圖中免子都是2只一組,有3組,雞都是3只一組,有4組。
2、觀察算式,發現特點。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
師:誰能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加數都相同。
3、學習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
師:“2+2+2”這個算式可以用3個2相加來表述。誰能說一說“3+3+3+3”可以怎樣表述?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3+3+3+3”可以用4個3相加來表述。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2+2表示3個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個3相加是多少。
讓全班同學把上面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4、質疑。
師:“3+3+3+3+3+4”這個算式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只有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才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
三、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小棒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再填一填。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試一試”第(2)題。讓學生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并填一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第二課時:認識乘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4、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間的聯防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探究引新
1、出示課本第2頁例題教學情境圖。隱去圖中的問題。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有意識地追問:怎樣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
2、列出算式,說明算法。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2+2+2=8(臺)
接著,讓學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3、引入課題。
師:求4個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運算----乘法。
板書課題:認識乘法(二)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引出乘法,介紹讀法和寫法。
師:4個2相加可以寫成乘法算式:42=8或24=8
師:比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現:用乘法算比較簡便。
教師: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
讓學生齊讀2遍。
2、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師:在一年級學習加、減法時,同學們都知道了它們各部分的名稱,你們想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師:“×”叫乘號,乘號兩邊的數都叫乘數,乘得結果叫積。請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2×4=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說完后,師板書。
再讓學生互相說一說,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讓學生認識小雞被分成5組,每組4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既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接著,讓學生在書中填寫。
最后,讓學生討論: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用乘法算比較簡便。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這些知識的?
引導學生說出:知道了相同加數相加,用乘法算比較簡便,知道了怎樣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