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關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有關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年有關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1
在今年暑假開始的新課堂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張四保同志的講座,對此我感觸很深。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搖籃,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的根本,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至今太谷中考高考能夠飛速發展,尤其在已達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能再上一個臺階,這根本原因在于學校教育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課堂模式發生了改變。
二、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
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藝術提升的場所。課堂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能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盡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所。教師是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所都可以是課堂,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課堂上,要在課堂之外,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暫時的而是終身的。
三、太谷的.課堂模式
太谷的課堂模式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學生學而教。我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出現了問題。不要說&“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或許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觀念要轉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決定有效的行動,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畢竟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雖然我們不驕傲地宣稱&“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也不張揚地自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動敬業地教書,一心一意地教書,其結果頂多就是一教書匠,永遠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我們要把教育當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
改變原有教學方式,重視合作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部學習的群體作用。要利用好2人一小組4人一大組,要讓小組長督促組員學習,讓組員幫襯組長,要學會兵教兵,兵帶兵。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伙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通過培訓,我發現,教育的觀注點是學生,所以教師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培養學生身上來,學生成材了,教師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學校才能健康才持續發展。
2023年有關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錦集2
4天時間里,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方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就應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我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我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潛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能夠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狀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3-19
新課改的培訓心得體會03-01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2-28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6-10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教師03-06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6-13
語文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6-19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3-22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模板 小學教師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1-17
新課改培訓總結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