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愛生命防雷電防溺水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防雷電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防雷電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防雷電心得體會 1
眾所周知,雷電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其電壓高達數百萬伏,瞬間電流可高達數十萬安培。雷擊所造成的破壞性后果體現于下列三種層次:
①設備損壞,人員傷亡;
②設備或元器件壽命降低;
③傳輸或儲存的信號、數據(模擬或數字)受到干擾或丟失,甚至使電子設備產生誤動作而暫時癱瘓或整個系統停頓。
目前,世界上各種建筑、設施大多數仍在使用傳統的避雷針防雷。用避雷針防止直接雷擊實踐證明是經濟和有效的。但是,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精密電子設備的使用和聯網,避雷針對這些電子設備的保護卻顯得無能為力。避雷針不能阻止感應雷擊過電壓、操作過電壓以及雷電波入侵過電壓,而這類過電壓卻是破壞大量電子設備的罪魁禍首。
現代防雷技術系統的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兩個方面:
1、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接地極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為了幕確保建筑物本體免受直擊雷的侵襲,將可能擊中建筑物的雷電通過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等,泄放入大地。
2、內部防雷系統是為保護建筑物內部的設備以及人員的安全而設置的。通過在需要保護設備的前端安裝合適的防雷器,使設備、線路與大地形成一個有條件的等電位體。將可能進入的雷電流阻攔在外,將因雷擊而使內部設施所感應到的雷電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確保后接設備的安全。
3、兩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避雷帶、引下線(建筑物鋼筋)和接地等構成的外部防雷系統,主要是為了保護建筑物本體免受雷擊引起的。火災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內部防雷系統則是防止感應雷和其他形式的過電壓侵入設備造成損壞,這是外部防雷系統無法保證的。
防雷電心得體會 2
雷電應屬于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預防,它同樣算是一種自然災害,可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事故。雖然它屬無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加強預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節前加強學習雷電相關安全知識,以便做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電的產生
空中的塵埃、冰晶等物質在云層中翻滾運動的時候,經過一些復雜過程,使這些物質分別帶上了正電荷與負電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屬等會被感應出正電荷,隨著電場的逐步增強,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導,地面的物體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對地放電。這就容易造成雷電災害。
二、雷電的主要特點
沖擊電流大、時間短、雷電流變化梯度大、沖擊電壓高:強大的電流產生的交變磁場,其感應電壓可高達上億伏。
三、雷電造成的破壞
當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上,強大的.雷電流使建(構)筑物水份受熱汽化膨脹,從而產生很大的機械力,導致建筑物燃燒或爆炸。另外,當雷電擊中接閃器,電流沿引下線向大地瀉放時,這時對地電位升高,有可能向臨近的物體跳擊,稱為雷電“反擊”,從而造成火災或人身傷亡。而感應到正在聯機的導線上就會對設備產生強烈的破壞性。當雷電接近架空管線時,高壓沖擊波會沿架空管線侵入室內,造成高電流引入,這樣可能引起設備損壞或人身傷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釀成火災。
防雷電心得體會 3
雷擊對人體可造成巨大的傷害,強大的雷電流使人或動物的心臟、大腦麻痹而死亡,甚至能把身體燒焦。此外,雷電流還能將局部皮膚組織燒壞,出現有灰白色的腫塊和線條,稱為“電的烙印”。強大的雷聲還可致耳膜受傷。但是,不論何時何地發生雷電事故,只要按科學的'方法分秒必爭地進行搶救,都能盡量減少死亡。
急救的第一步:脫離險境。迅速將病人轉移到能避開雷電的安全地方。
急救的第二步:對癥治療。根據擊傷程度迅速作對癥救治,同時向急救中心或醫院等有關部門呼救。
對癥救治時:如果患者未失去知覺,神志清醒,曾一度昏迷,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應該就地休息1—2小時,并作嚴密觀察;如果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正常,應抬至空氣清新的地方,解開衣服,用毛巾蘸冷水摩擦全身,使之發熱,并迅速請醫生前來診治;如果患者無知覺,抽筋,呼吸困難,逐漸衰弱,但心臟還跳動,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已無知覺,抽筋,心臟停止跳動,僅有呼吸,可采用人工胸外心臟擠壓法;如果患者呼吸、脈搏、心跳都停止,應口對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臟擠壓兩種方法同時進行。
人的生命主要是依靠兩個重要的生理作用:由心臟跳動所造成的血液循環和由呼吸造成的氧氣和廢氣的交換過程。人被雷電擊傷后呈“假死”現象就是中斷了這兩個過程引起的。因此,做人工呼吸時,必須一直做,直到傷者嘴唇稍有開合,眼皮稍有活動或喉頭有吞東西動作時,即應注意被雷擊者是否要開始自動呼吸。如已開始自動呼吸,即不應再繼續施行人工呼吸。
停頓數秒鐘后,患者如仍不能自動呼吸,應即繼續施行人工呼吸。實踐證明:對雷電“假死”者越迅速耐心地做人工呼吸,救活的機會就越多,有些傷者經過人工呼吸六小時才復活。搶救過來后,不能馬上站立起來,應抬到床上休息,恢復正常后,方讓其行走,只有在醫生到來前被雷擊者出現僵硬、尸斑時才能停止搶救。
防雷電心得體會 4
在雷電交加的自然現象面前,人類顯得尤為渺小。雷電不僅具有巨大的破壞力,還可能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掌握防雷電的知識和技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對防雷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我認識到防雷電意識的培養是預防雷電災害的第一道防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時刻關注天氣預報,特別是在雷電多發的季節和地區,更要提高警惕。一旦聽到雷聲或看到閃電,就應立即采取避雷措施,避免在戶外活動。
其次,我了解到在雷電來臨時,選擇合適的避雷場所至關重要。室內是最安全的避雷地點,尤其是裝有避雷設施的建筑物內。如果在戶外,應遠離高大樹木、電線桿、廣告牌等可能成為雷擊目標的物體,尋找低洼地帶或建筑物內部進行躲避。此外,避免使用帶有金屬部件的雨傘,不接觸金屬欄桿、水管等導電物體,也是減少雷擊風險的'有效方法。
再者,我體會到在雷電天氣中,正確使用電子設備也是防雷的重要環節。雷電可能通過電源線、信號線等途徑對電子設備造成損害,甚至引發火災。因此,在雷電天氣中,應盡量避免使用固定電話、電腦等電子設備,并拔掉電源插頭,以防不測。
最后,我深刻認識到防雷電教育的重要性。學校、社區等應當定期開展防雷電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防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政府應加強雷電監測和預警系統的建設,及時發布雷電預警信息,為公眾提供科學、準確的防雷指導。
總之,防雷電是一項關乎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課題。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提高防雷電的能力,減少雷電災害帶來的損失。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
防雷電心得體會 5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后,天空突然暗沉下來,遠處傳來沉悶的雷聲。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道刺眼的閃電劃破天際,緊接著震耳欲聾的雷聲仿佛在頭頂炸開。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這次驚險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防雷電不僅是一套生存技能,更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自然敬畏課。
雷電是大自然最具威懾力的現象之一,其電壓可達1億伏特,溫度是太陽表面的5倍。在戶外遇到雷雨天氣時,我的第一條守則是迅速尋找安全庇護所。理想的避雷場所是裝有避雷針的堅固建筑物或全金屬車身的汽車。記得有一次登山途中突遇雷雨,我果斷放棄登頂計劃,帶領同伴撤至山腰處的休息站,雖然錯過了山頂美景,但這種"退一步"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戶外生存之道。
在缺乏理想庇護所的情況下,防雷姿勢成為保命關鍵。我學會了蹲下身體、雙腳并攏、低頭抱膝的動作要領,這能最大限度減少跨步電壓的危害。曾見過一位老農在田間遇雷雨時熟練采用這種姿勢,他告訴我:"雷電面前,人要學會做一顆謙卑的石頭。"這種代代相傳的民間智慧,實則是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著防雷科學的.精髓。
現代生活同樣面臨著獨特的雷電風險。我養成了雷雨天氣拔掉電器插頭的習慣,也教育家人不要在此期間使用有線電話或接觸水管。去年小區有位居民在雷雨中洗澡被輕微電擊的事故,更加堅定了我傳播這些防護知識的決心。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反而更容易忽視這些"原始"的危險。
雷電防護的本質,是重新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每當我看到閃電劃破夜空,不再只是恐懼,而是懷著敬畏之心欣賞這自然奇觀,同時確保自己處于安全位置。這種既敬畏又理性的態度,或許正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生存智慧。雷電教會我們的,遠不止于避險技巧,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命哲學——知道何時前進,更懂得何時退避;既能欣賞自然的力量,也明白自我保護的界限。
【防雷電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雷電的作文10-23
《雷電頌》教案12-13
雷電現象作文12-27
今夜的雷電作文09-28
雷電與天氣的諺語05-15
關于雷電的句子09-18
關于雷電的作文12-19
《雷電頌》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