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
前幾天,我在教室里的圖書角找到了一本書——《三字經》,里面有許多感人的小故事。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的時候,想到九歲的小黃香竟然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爸爸媽媽冰冷的被窩,這是何等的愛啊!我深深的佩服著小黃香,她是多么孝順,多么懂事啊!
而我自己呢?已經十歲了,卻沒有做過幾件對爸爸媽媽孝順的事情,還總是頂撞他們,他們辛辛苦苦在外面掙的錢,而我卻大手大腳,看見什么買什么,還不聽話。
爸爸在工地上工作是多么危險啊!又一次,我聽爸爸說工地上有一個人差一點就從很高的地方落了下來。有時,他們的手會出血,那是因為工地上有一些風里的東西,很容易把手劃傷。媽媽在廠里工作是多么的累啊!每天都要上12個小時的班,有時還要上夜班。每次放學回家,我都看到媽媽吐出來的痰有一些臟東西,那些臟東西在喉嚨里是多么難受啊!爸爸媽媽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窮的:當我生病時,他們會來照顧我、。關心我,當我的手凍僵時,他們會親自給我熬藥,當我學習下降時,他們會親自輔導我……爸爸媽媽為了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掙錢,受苦受累。
讀完《三字經》,它讓我知道:一定要認真對待這份深深的愛。從現在起,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不貪便宜的人。長大了要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還要更孝順爸爸媽媽和親人……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2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得一生,而執著于看書和愛書的我,到今天讀過的經典已經不計其數了,使我受益無窮。
盛夏我坐在院子里,微風輕輕地吹著,朦朧的月色,手中捧著《唐詩三百首》愜意的漸漸沉入夢鄉。小時候我懷著激動地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圣潔的陽光照進來,于是我每天吟唱著:“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從此,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懷著一份不舍我邁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曠神怡,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向往,對瀑布溢滿的憧憬。
我帶著對李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經典,也對它更多了一份期望。我深深的沉入了經典里,暢游在這知識里,其樂無窮。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貯藏更多的智慧……與經典作伴,與圣賢為友,做龍的傳人。
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不斷的孕育著我的心靈。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3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人人都可以讀書,但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讀書不得法,就可能讀不懂,讀不透,甚至越讀越糊涂;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
歐陽修善于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通”讀書法。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規定自己每天要熟讀300字,這樣他用了三年半時間就將這十部書熟讀完畢。然后,他再規定自己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和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生活的營養品,書是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讀書,能夠獲得智慧,使我變得更加聰明。
有一次,媽媽讓我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冰箱里,我卻不留意把它們和生雞蛋放在一起了。“這可怎么辦呢?”媽媽著急地說。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過怎樣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的辦法,于是我把雞蛋一個個的從冰箱里拿出來,在桌子上轉。書上說,轉的飛快平穩的是熟雞蛋,轉的緩慢搖晃的是生雞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們分辨出來了,媽媽連連夸我。
書,雖然看起來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感受書中的每個字的含義,相信你很快就會愛上讀書的。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4
《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讀完后很有收獲。
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對“孟母擇鄰”的故事印象比較深刻,“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為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學那么辦喪事的人哭泣;母親就帶他把家搬到了鬧市,他又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最后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國歷代朝代中最長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后,我對周朝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過《三字經》中對歷史朝代變化的詳述,了解了朝代變化的過程和原因。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從小就應該立下鴻鵠大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成為棟梁之材。
《三字經》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小一本《三字經》,它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讓我在讀中享受著,成長著。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5
在我床頭的書架上有一本《三字經》,那是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買的。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我知道《三字經》要朗朗呤誦和細細品讀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正如《三字經》里所說:“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話告訴我們: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么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么作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我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字經》中這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別深刻。這段話說的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年少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當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無知因而發奮補救。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應當趁早努力讀書,用心思考問題。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中的經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
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典。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圣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歷史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約的。還有朝代更替,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廣,意義深。
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涼席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著慣著,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溫暖床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說:自己的衣服會洗,卻不洗,自己的房間不收拾,卻讓媽媽收拾……媽媽給我講道理時,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做錯事還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別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凈。現在想想也太不像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別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我們小學生本身就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我要向黃香學習,為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比如:幫媽媽掃地、洗碗等,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里,我要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開闊了視野,受到了教育。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學習,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出色。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7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個愛打游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吧里,沒錢用還到家里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要啊!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了解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曾經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么聰明,被稱為神童。但后來稍大一點后就不再發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著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最后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啊!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兩句,但我已經喜歡上了這本書,相信它會讓我了解許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讀完它。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8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么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后,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后,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
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9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里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里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游手好閑、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么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后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后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0
今年暑假里,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資料十分豐富,而且能瑯瑯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搞笑,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了,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后,覺得它對我幫忙很大,它不僅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刻,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個性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梁、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后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后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為一本好書。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1
我家有五本《三字經》。有爸爸從書店和從網上買的,有叔叔送的。我最喜歡“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叢書”《三字經》。
這本書是從亞馬遜網店購買的。《三字經》是元朝初年教育家王應麟編寫的,主要是教小朋友們讀書。書的內容包括教育、天文、地理、民間故事、傳說等。三個字一句,有378個句子、1134個字,很好讀的。《三字經》到今天有700多年了,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讀,都在老師、爸爸、我的媽媽的帶領下讀了。
我喜歡的這本書,有簡單的說明文字,有63個有趣的小故事,還有漂亮的圖畫,特別是書里的文字都有拼音,我自己都能閱讀,不用問爸爸、我的媽媽。
放假以來,我把《三字經》原文都讀了十多遍了,有一小部分我都能背著了。但是,爸爸我的媽媽要求背下來,我還要加倍努力。《三字經》的內容好多不知道說什么,爸爸我的媽媽說不用著急。這一段時間,通過讀里面的小故事也知道了一些內容。
如,我讀“曹操之子”小故事,知道了三國時期的大英雄曹操,有曹植、曹丕、曹彰、曹沖四個兒子,都是他的親兒子,但是他們的愛好相差很大。曹植很有才氣,曹丕喜歡劍術,曹彰很喜歡跟猛獸打打仗,曹沖非常聰明,爸爸說這就是“性相近,習相遠”,哦,原來是這樣的。
寒假里,我還讀了《秘密花園》,還讀了《聲律啟蒙》,還讀了《小學生校園詩朗誦》等書籍,通過讀書,復習了拼音,認識了很多文字,知道了一些知識。我要長期堅持下去,養成好的習慣,為成功努力。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2
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字經》里的“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它告訴我“成事貴在堅持!”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資料講的是: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一個人光有才華還不夠,還要有對自己夢想,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堅持才能取得勝利。正如梁灝一樣,多次科舉都未果。但是,他在沒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時候,并沒有從此一跌不振,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而是,重整旗鼓,再度參加科舉,直到考中狀元。正是他那份夢想的力量和那份堅定執著的精神,最終才有考中科舉,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的場面。
梁灝的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精神使我想起了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尋找適合做燈泡的材料時,一次一次地試驗,一次一次地失敗,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沒找到適宜的材料。應對失敗、挫折、他人的冷嘲熱諷他仍不放棄,之后,找到了適宜的材料即鎢絲做燈絲,成功發明了燈泡。讓燈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愛迪生和梁灝一樣,對夢想總是那樣堅持追求。讓我再度相信“成事貴在堅持!”
《三字經》里的“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給了我這樣的一個啟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志愿,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務必會成功的。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3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布置下來。當時心里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于是乎,每一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一天早晨,巷子里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愛上了《三字經》。正因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溫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期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進步,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4
《三字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小百科全書。這不,我最近讀了這本叫《三字經》的書。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種類如:名人類(孟母三遷,孔融讓梨)、人生類(卞和獻玉)、季節類等等多種類型,我很喜歡。
每一篇三字經都有它各自的翻譯文,原文,故事等。在這其中,我也學會樂樂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對,一個人的習慣差了,他的人生也就不好了,相反,習慣好了,人生也就好了。這四句話告訴我們:人生剛開始的時候都一樣,到后來習慣差了,人生也就慢慢地走下坡路,變得不好了,相反,若是習慣好了,人生即便有一時的低迷,到最后也會擁有轉折,變得好起來。
再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這六句話說得就是無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這一個故事說明了我們讀書要認真,有成效,就要有優良的環境,如與旁邊的小朋友玩來玩去的話,那么學習肯定不好,就好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的道理。這讓我想起諸葛亮說過的“非淡泊以無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話。
同學們,聽了我講的,有空可以讀讀《三字經》呀。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15
《三字經》僅僅只用幾千字,就概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值得我們驕傲。
《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于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于教子的句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于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總之,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5篇)】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08-03
三字經讀書心得范文08-01
《三字經》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09-03
《三字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12-22
三字經讀書心得(通用15篇)12-26
三字經讀書心得通用15篇12-09
《三字經》讀書心得(通用15篇)11-12
《三字經》讀書心得通用15篇10-20
佛教三字經讀書心得范文01-22
《三字經》讀書心得最新范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