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共建協議書范文
1、中學共建協議書
德育工程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而社區是開展德育工程的一片廣闊的天空。社區教育,對于協調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關系,形成青少年教育的合力;對于充分挖掘、利用社區內的教育資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聯合各方面力量優化校園環境和社區育人環境;對于動員社會各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提供財力、物力、智力支持,形成尊重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現代化和終身教育工作的進程,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家庭、社會是學生成長的空間,是德育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教育環節。學校是社區文化的窗口,學校德育應充分利用社區的德育資源,包括社區單位的智力、設施和熱心學校教育的志愿者隊伍,以充實學校德育工作力量;社區應視青少年的德育為己任,更應凸現社區的功能,以優化社區環境,推動學校德育,達到學校與社區的雙向互動。學校與社區的共建活動,是以“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為原則,以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以開展社區活動為載體,共同構建良好的社區教育氛圍,加強社區、家庭、學校教育的一體化,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達成共識,產生互動。為了進一步促進文明社區建設,優化校園環境,培養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雙方決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校區文明共建活動。為保證活動積極有序地開展,經友好協商,就合作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一、共建活動必須有利于學校和社區的文明建設,有利于切實有效地服務社會居民,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明素質。
二、學校學生志愿者發揮自身優勢,以社區服務中心和服務點為基地,以志愿的方式開展多種內容的專業社區服務。
三、學校團委負責學生志愿者的組織、管理,并逐步建立管理機制,以確保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不斷發展和完善。
四、學校學生志愿者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敬老助殘、文體娛樂、社區公益勞動、社會調查活動、精神文明宣傳等等。
五、志愿服務的活動形式:1、以課余時間的分散活動和節假日的集中行動相結合,深入社區開展定點服務;2、對特殊對象開展"一助一"結對服務。
六、社區團組織負責協調社區各單位支持和幫助學校青年志愿者開展活動,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條件。同時,社區努力創造條件,便于學生們在平時及假期更多的接觸居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適應時代,提高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社交能力和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
七、社區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抵制不良文化,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
八、共建期間雙方采取不定期互訪,及時了解對方情況,通報各自的有關信息,不斷總結共建活動中的經驗及問題,以利于推動共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九、為使共建活動能長期開展,雙方應共同努力,爭取得到駐區單位的支持
十、學校組織學生經常性到社內進行擁軍優屬、敬老助殘等公益活動。
十一、學校發揮人才資源的優勢,盡可能為社區提供有關文化、教育、科技等服務;學校的設施(操場等)可適當向社區開放。
十二、社區將支持城頭高級中學開展社區共建的活動列入工作計劃中。
十三、社區的交通和安全部門與城頭高級中學安全保衛人員保持經常性聯系,為學校交通安全和校園治安提供服務。
十四、協議中未盡事宜由雙方協商解決。
十五、協議書一式兩份,由簽約雙方各執一份。
十六、本協議有效期一年,自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止。
學校:城頭高級中學
負責人:(蓋章)
社區:
負責人:(蓋章)
20XX年X月XX日
2、中學共建協議書
甲方:銅山區棠張中學
乙方:銅山區棠張鎮
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思想,以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為目標,按照共處社區、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的要求,大稍直口中心小學與周邊社區結成共建對象,爭取“攜手共建美好家園”主題獲得實效性進展。
學校是本社區文化的窗口,學校文化的建設應充分利用社區的資源,包括社區單位的設施和熱心學校教育的志愿者隊伍,以充實學校的工作力量;社區應視孩子的教育為己任,更應凸現社區的功能,優化社區環境,達到學校與社區的雙向互動。社區教育,對于協調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關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對于充分挖掘、利用社區內的教育資源,培養孩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聯合各方面力量展開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優化社區育人環境;對于動員社會各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提供財力、物力、智力支持,形成尊重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家庭、社會是孩子成長的空間,是缺一不可的教育環節。
為了進一步促進文明社區建設,美化凈化校園周邊環境,雙方決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校區文明共建活動。為保證活動積極有序地開展,經友好協商,就合作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一、共建目標
1、思想工作聯做。以提高社區內的居民的社會公德、文明衛生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各種宣傳形式,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認知意識。
2、環境建設聯建,共創優美環境。校園內外、小區內外的主要街道等前后清潔衛生、綠化優美。
3、科學文化聯教,共同提高素質。充分發揮學校、居委會現有的文化設施的作用,經常開展小型多樣的文藝活動,增進人際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陶冶人們的情操。
二、共建措施與形式
1、共建活動必須有利于學校和社區的文明建設,有利于切實有效地服務社會居民,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文明素質。
2、學校志愿者發揮自身優勢,以社區服務中心和服務點為基地,以志愿的方式開展多種內容的社區援助服務。
3、志愿者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敬老助殘、文體娛樂、社區公益勞動、社會調查活動、精神文明宣傳等等。
4、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
(1)以工作之余時間的分散活動和節假日的集中行動相結合,深入社會開展定點服務;
(2)對特殊對象開展“一對一”結對服務。
5、社區負責協調、支持和幫助學校志愿者開展活動,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條件。同時,社區努力創造條件,便于志愿者更多地接觸居民,提高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社交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社區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抵制不良文化,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優化幼兒成長環境。
7、共建期間雙方采取不定期互訪,及時了解對方情況,通報各自的有關信息,不斷總結共建活動中的.經驗及問題,以利于推動共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8、學校場地、設施向居委會定期開放。
9、居委會將支持學校開展社區共建的活動列入工作計劃中。
10、居委會要確保學校周圍環境的清潔與安靜,學校50米范圍內禁止擺攤設點。
11、協議書一式兩份,由簽約雙方各執一份。
12、本協議有效期五年,自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止。
以上協議,大稍直口中心小學和各村、居委會將共同遵守。
甲方單位(蓋章)
負責人(簽字)
乙方單位(蓋章)
負責人(簽字)
20XX年X月XX日
3、中學共建協議書
甲方:東營市第二中學
乙方:東營區龍居鎮中學
根據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頒發的《關于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城鄉結對共建活動實施意見》(東教發[20XX]46號)文件要求,我校與東營區龍居中學結為城鄉結對共建學校。為確保結對共建工作的實效,達到相互促進、互促雙贏、共同發展的目標,本著雙方自愿的原則,制定本協議。
一、指導思想
以促進結對雙方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為重點,以相互促進、互促雙贏為目標,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共建活動,實現結對的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二、共建內容
(一)學校管理方面
結對共建雙方領導時常約見、座談、交流,相互溝通《結對共建總體計劃》年度落實情況及20XX年共建計劃的可行性和落實情況,實現結對方雙方共贏。
(二)教師隊伍方面
1、課題合作。根據結對共建雙方實際,有針對性的確定教科研課題,由結對雙方抽調教師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協作完成,確保年內至少完成一個課題項目。
2、教師培訓。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為幫扶學校進行教師培訓活動,并將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列入學校總體培訓工作計劃中。
3、送課指導。選派骨干教師、教學能手不定期到結對學校上示范課,同時參加和指導結對學校的備課活動,參與結對學校的聽評課活動,和結對學校多做業務交流和往來。
4、必要時,根據結對雙方工作需要,選派教師到幫扶學校學習交流,或選派中層管理干部到結對學校相應的崗位上掛職學習。
5、結對學習。結對共建雙方的中層管理人員、教學組和學科教師相互“結對”,采取“一對一”的溝通和聯系,進行教育教學、學校管理探討與研究,發揮傳幫帶作用,實現共建雙方的共同提高。
(三)學生發展方面
共建雙方積極組織開展學生“手拉手”、“獻愛心”、“一對一”助學等活動,積極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比賽等多樣活動,積極促進雙方學生相互了解和交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
(四)共建雙方相互誠信,真誠合作,增進友誼,達到共同發展和提高的目標。
三、本協議一式三份,結對學校各執一份,呈送市教育局人事科留存一份。
結對學校負責人(甲):
單位公章
結對學校負責人(乙):
單位公章
簽字時間: 20XX年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