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29 背課文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2.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3、了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歷和感受,從中領悟到讀書的方法和背課文的好處。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教學 重點、難點和關鍵 1、了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歷和感受,從中領悟到讀書的方法和背課文的好處。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3、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情感的能力。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小組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三、 合作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說一說課文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歷和感受?
四、 重點品讀、感悟。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生自由讀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2.全班交流。(以下為預設的教學板塊,不分先后順序。)
(1)所背課文雋永有趣。
(2)教師的示范激發了“我”背書的興趣。
扣住“一字不差”體會作者當時的驚奇、佩服。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匆匆》,讓學生認識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導朗讀,突出“一字不差”。
(3)媽媽的激勵。
“媽媽拿著課本,很平靜地說:‘你學的都是白話文,念起來就像說話,不難背啊!”引導學生關注媽媽的語氣,體會到“平靜”的語氣說明媽媽的分析理智客觀,還要體會到媽媽的責備之情。
“媽媽接著說:‘我小時候,學的是古文。還不懂啊,就讓背。’說完,她就背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指導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讀第三部分,想想這部分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歷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點指導理解兩個重點句子。
A“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B“多背一些名篇,儲存在記憶里,在一次次的重溫中,不斷地加深著理解,就好像牛兒吃下草,經過多次反芻,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3.小結:在背課文的過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學的讀書方法,從背書中獲益頗多。
二、你原來對“背課文”持什么態度?學習課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板書設計:
29 背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背課文》教學設計 (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