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余秋雨作品列表
導語:余秋雨,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以下是他主要的作品及人物介紹。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人物評價: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
余秋雨開創了“大散文”的模式。他從宏觀的歷史中去抓取碎片,然后以民族化的視角去進行情感解讀。《文化苦旅》開篇的《道士塔》,便是最好的例子。這種視角一方面非常容易打動人,另一方面卻失去了歷史本身的厚重和殘酷。簡單說,就是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和煽情化。
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國人正在經歷改革開放的價值觀沖擊和重建,一方面國人意識到對于利益的追逐,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余秋雨的恰逢其時地出現,滿足了這種需求,極大地降低了中國人談論文化的門檻。因此他紅極一時。
當時有一個著名笑話,上海掃黃,小姐的包里有避孕套和《文化苦旅》。《文化苦旅》因此被譏諷為“文化避孕套”。
客觀地說,余秋雨傳達了一種簡單濫情的文化視角,回避了歷史本身的苦難,這種歷史回顧方式是有害的,但在彼時彼刻,卻又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
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 | 《山居筆記》 | 《霜冷長河》 | 《千年一嘆》 |
《行者無疆》 | 《尋覓中華》 | 《何謂文化》 | 《摩挲大地》 |
《借我一生》 | 《我等不到了》 |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與其他一些所謂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盡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余秋雨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契合,將歷史寫活、展現,引起讀者反思、追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已滲透了文人的憂患意識和良知,這點也許是最重要的。
余秋雨他的散文追求一種情理交融的雅致語言,并且“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 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余秋雨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復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 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 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余秋雨嫻熟地運用了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還采用了小說筆法、戲劇的筆法、鏡頭特寫 等多種手法,這對于烘托主題,使文章內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理論著作
《戲劇理論史稿》 | 《戲劇審美心理學》 |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
《藝術創造工程》 | 《中國戲劇史》 | 《藝術創造論》 |
余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也備受學術界重視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戲劇理論史稿》,此書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 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后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而另一本于1985年發表中國大陸首部戲劇 美學著作-《戲劇審美心理學》,次年亦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其學術成就可見一二。
【余秋雨作品列表】相關文章:
余秋雨的主要作品08-13
余秋雨作品風格06-27
余秋雨最經典的作品07-08
余秋雨經典作品的語句06-21
余秋雨作品《天涯的故事》賞讀07-19
余秋雨作品千年一嘆賞析07-05
余秋雨《莫高窟》全文06-15
余秋雨經典美麗情話07-19
關于余秋雨的話10-26
余秋雨《莫高窟》原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