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畫的“守”與“變”》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畫的“守”與“變”》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遠至傳統山水畫和文人畫的迭變,近至20世紀中國的時代變革,中國畫一直在“守”與“變”中實現著形式更新、審美衍變;無數中國畫大家也在對“守”與“變”的不斷探索中成就獨具個性的繪畫面貌、譜寫時代高峰。新時代的中國畫創作,同樣需要在“守”與“變”中開拓新境、繪就時代新風。
“守”,是要守住文化傳統、精神傳統!爸腥A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國畫也不例外。繼承傳統,一方面要深刻體悟中國畫的文化特質和內在精神。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強調“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宋代郭熙在《山水訓》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個“大”字,便道出山水畫所營造的精神要義,即中國人的世界觀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為終極取向,同時輝映時代氣象。正如北宋國力富強,收復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國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畫也多表現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畫也從“大山大水”變成氣象蕭疏的“邊角山水”。所以,中國畫創作者應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華文化的高度來看待,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國畫自身發展邏輯。中國畫有自身的發展邏輯,其筆墨法度皆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審美意蘊的彰顯。就像中國畫最高的成就是“寫意”,其中既包含“寫”的審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體現出的特定審美意境,二者相輔相成。因此,中國畫創新要守住其筆墨法度與核心內涵,不能僅從形式上追求創新,F在一些畫家為了求變,使用宣紙、毛筆、水墨等中國畫工具,但實際上畫出來的是水彩、素描的樣子。不能展現中國畫真正的魅力。
真正意義上的求“變”,是創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還要面向時代、面向生活。這又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讓“筆墨當隨時代”,表現時代審美和時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視野看世界,取各國藝術精髓并將其化為己有。這都要求創作者要有廣博的學識、獨立的藝術觀而不隨波逐流。林風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張大千的“潑彩”山水,都為中國畫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徑,既有借鑒外來藝術形式和觀念所呈現出的現代性審美,又有立足中國畫傳統的核心要義進行的創新轉化,最終于筆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氣象。中國畫創作者應該在“守”與“變”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剛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現新時代的審美風范。中國畫的“守”與“變”,保持著中國畫特有的軌跡、精神和面貌,也包含著對當代審美的追求,指導著中國畫發展的必由之路。
(摘編自洪潮《中國畫的“守”與“變”》,略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守”主要指守住文化傳統、精神傳統,對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華文化意義重大。
B.中國繪畫貫穿著“守”與“變”,在不斷地探索中造就了獨特的風格,取得了輝煌成就。
C.中國畫有著自身的發展邏輯,即既要表現精神追求,又要在筆墨法度中彰顯審美意蘊。
D.“變”主要指中國繪畫要融入時代精神、借鑒外來藝術,進而進行藝術創新轉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用了例證法,舉反例以突出只有遵循自身發展規律,才能展現中國畫的魅力。
B.文章采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以突出中國畫有著自身的文化特質和內在精神。
C.圍繞“守”與“變”,文章闡發了內涵,提出了做法,探索了新時代中國畫的發展道路。
D.文章論證求“變”時,先從兩方面闡明含義,然后論述兩方面關系,再舉例論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宋山水畫變得氣象蕭疏,境界狹小,折射出南宋國土淪喪、國力衰弱的社會現實。
B.“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構成了中國畫的文化特質。
C.中國畫家只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文化基因,就能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D.當代畫家機械求變,雖然使用中國的畫具,但失去中國畫的神韻,不可能取得成就。
1.C(“表現精神追求”屬于第一方面)
2.D(并未論述兩方面關系)
3.A(B項,“構成”錯誤,以偏概全;C項,應為必要條件;D項,范圍擴大,應為“一些畫家”,“不可能取得成就”過于絕對)
【《中國畫的“守”與“變”》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變 閱讀答案07-29
《守山人》閱讀答案10-16
《守橋》閱讀答案10-31
《狼變》閱讀答案10-20
《守拙求進》閱讀答案07-08
守“拙”求進閱讀答案12-04
垃圾變水泥 閱讀答案09-23
《垃圾變水泥》閱讀答案01-07
論中國畫的荒寒境界閱讀訓練與答案11-04
王守武閱讀真題答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