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之渙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張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又名《出塞》。古代所指的涼州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武威市。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①涼州詞:又 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②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⑥何須:何必。
⑦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⑧度:吹到過。
⑨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⑩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3]
譯文:
被風卷起的黃沙,好像與白云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渙之《涼州詞》】相關文章:
《涼州詞》王之渙08-13
涼州詞王之渙10-11
涼州詞 王之渙的譯文08-19
涼州詞王之渙譯文07-27
涼州詞 王之渙譯文07-11
涼州詞的詩意王之渙11-25
王之渙涼州詞的譯文10-09
王之渙的涼州詞譯文08-07
涼州詞唐王之渙08-24
涼州詞王之渙原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