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午后讀《窗外的樹》散文
午后,我的胃,滿滿浸著一顆七塊錢椰子汁。我的旁邊坐著的是小鐘老師,一起奮戰的隊友。讀張抗抗的《窗外的樹》說起來是功利性的閱讀,卻不小心被卷進了無盡的思索。春夏秋冬的洋槐是作者無聲的朋友,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槐樹表達自己人生的態度。做題時的解讀。
槐樹我是不了解的,但對于我來說,陪我度過漫長而又真實歲月的,是正悄然怒放的木棉。或許是基于文科生敏感的神經和這早春時而潮濕,時而放晴,時而大雨,時大霧,忽冷忽熱,忽陰忽暗的天氣,人變得思緒萬千。大學畢業時,我最喜歡的外國文學老師曾對我們說過,文學院的學生最不能缺的就是文學情懷。當時只覺得情懷這種東西,說不清道不明,細膩而感性,現如今,我卻更愿意把它當做一種伴隨生活細細點點的觀察和思索。
高中的木棉,是讓人向往,又讓人畏懼的。現如今,一中學子回想母校總會念起大門口那株與埋頭苦讀奮戰備考的歲月相伴,傲然挺立,灼灼其華的木棉。步入大學,開始漫長而悠閑生活,晃悠地走到嘉庚圖書館,途徑的大木棉飄了那四年的棉絮,飄在整整齊齊的映山紅上,飄在有些青苔的石階上,飄深深淺淺雨后的路上,黏黏膩膩,纏纏綿綿……隨記憶,一直飄到現在。
木棉的花期是長的。它會趁二月乍暖還寒的縫隙,卯足了勁,鼓起花苞,和著風,和著雨,躲在還算濃密的葉子里,在回暖之時,陸陸續續地,一朵兩朵……綻滿枝頭,不帶綠葉。那紅碩的花朵,像英勇的火炬,又帶些許沉重。它的凋落從不纏纏綿綿凄凄切切,他們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頭也不回,墜落,墜落,擲地有聲,而后安然地化成泥,碾做塵,把自己還原給自己。
它仿佛永遠不會停歇著,絢爛之中,又馬不停蹄地涵蘊著棉絮和生機。木棉開到六月算是尾聲了,很快地,小小的綠綠的籽和新芽又冒出來了。葉子綠得非常新鮮,籽慢慢長成橄欖狀。等到葉子大了,整棵木棉滿滿當當,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小橄欖”變成“大橄欖”炸開了,飄下棉絮,飄下籽。彎下腰撿上一個未熟透的籽,曬干夠后,打開,棉絮絲滑柔順。若能做個棉枕頭,怕是連夢也會香甜吧。緊接著,木棉便不帶花,不帶絮,撐著一樹綠開始了它的夏天。
木棉,我是喜歡的。只怕是春季最讓人著迷的風景了。于是乎,也讓班級的孩子們放學回家路上觀察校門口的兩行木棉,尋找春天,尋找屬于他們心中美麗的光景。
遇見木棉的第八年,現在它又再次綻放了,而我再次埋頭讀書了……
【午后讀《窗外的樹》散文】相關文章:
窗外一樹散文11-06
窗外一棵樹 散文08-28
棋友午峰散文06-21
靜午抒情散文08-22
窗外的經典散文08-23
窗外散文05-19
窗外的秋夜散文09-05
梁實秋散文《窗外》11-28
放眼窗外散文09-21
張愛玲的窗外散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