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教案模板1
一、文學常識
1.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二、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隱喻陋室具有“名”、“靈”的性質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統領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環境的句子(室外環境之優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 寫作者生活清閑、高雅脫俗,表現作者不為瑣事縈繞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寫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場的干擾,厭倦世俗生活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文中應用虛實結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其中,實寫的部分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虛寫的部分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從居室環境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9.從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0.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寫陋室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1.作者使用類比手法,與仙人進行比較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簡答題
1.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過描寫陋室環境,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2.將本文分成三層(見原文),并分別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
第一層——點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銘頌是因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層——從陋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寫陋室,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第三層——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說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類比、比興手法,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
4.作者寫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賢者為榜樣的志向及抱負。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徹底否認“陋室之陋”,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強調了“陋室不陋”。
6.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不陋。這個屋子從構造布局來講是簡陋的,但因為室主人品德高尚,這就不顯得簡陋了。
7.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不可取: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系本文內容自選角度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例一:我認為對朋友的選擇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選擇那些可以給予我們幫助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應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便能不斷受到好的影響而不斷提高。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會在賢于自己的朋友的影響下成長一樣。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養之外,朋友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與“善人”、“鴻儒”交往,有助于修身養性。
《陋室銘》教案模板2
【學習目標】
1、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1、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動植物會給我們帶來啟迪。筆直向上的白楊樹讓我們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勞作的小蜜蜂讓我們想到那些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來抒發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這種方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兩篇短文《陋室銘》、《愛蓮說》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2、解釋加點的詞語。
有仙則名 ( ) 往來無白丁( ) 無案牘之勞形( ) 可愛者甚蕃( )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鮮有聞( ) 宜乎眾矣( )
3、“之”有時相當于“他 (她 它) ” “這 那”,有時相當于“的” 有時卻只有表示語氣的作用,沒有實際意義——這后一種用法往往憑語感就可以察覺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陸草本之花,可愛者甚蕃 ( )
(3)無案牘之勞形 ( )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 )
4、翻譯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予獨愛蓮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課堂研討展示
組內交流展示,相互檢查是否都會。
(1)“陋室”的主人是個粗俗低下的人嗎?
(2)從文中看,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為什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3)《愛蓮說》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試根據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當具有哪些品質。
全班展示,突破難點,老師點撥。
文章開頭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這兩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優美,意境深遠,體會兩文各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當堂反饋】
(一)課內語段閱讀《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翻譯文言語句。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人?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語句是,描寫蓮花正直的語句是:
②短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什么?
4.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則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二)課內語段閱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2、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
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的生活情趣。這兩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寫法。
4、完成下面的對偶句創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銘》教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案07-03
陋室銘教案【精】12-12
【精】陋室銘教案12-30
【熱門】《陋室銘》教案01-03
《陋室銘》教案【精】01-11
《陋室銘》教案【推薦】01-12
陋室銘教案【熱】02-16
【精】《陋室銘》教案01-22
陋室銘優秀教案01-08
劉禹錫陋室銘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