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清照詞兩首》考點練兵
引導語:對于知識點的考查,最好的方法是做練習題了,下面是《李清照詞兩首》的知識考點,大家可以來這里練兵。
1.根據詩詞誦讀節奏的知識,選出下面節奏劃分正確的一組:()
A.①坎坎ㄧ伐檀兮,置之ㄧ河之ㄧ干兮
②山ㄧ峻高ㄧ而ㄧ蔽日兮,下ㄧ幽晦ㄧ以ㄧ多雨
③采菊ㄧ東籬ㄧ下,悠然ㄧ見ㄧ南山
④東臨ㄧ碣石,以觀ㄧ滄海
B.①云ㄧ青青兮ㄧ欲雨,水ㄧ澹澹兮ㄧ生煙
②好雨ㄧ知ㄧ時節,當春ㄧ乃ㄧ發生
③夜久ㄧ語聲ㄧ絕,如聞ㄧ泣幽ㄧ咽
④綠樹ㄧ村西ㄧ合,青山ㄧ郭外ㄧ斜
C.①卻看ㄧ妻子ㄧ愁何ㄧ在,漫卷ㄧ詩書ㄧ喜欲ㄧ狂
②南朝ㄧ四百ㄧ八十ㄧ寺,多少ㄧ樓臺ㄧ煙雨ㄧ中
③銀瓶ㄧ乍破ㄧ水漿ㄧ迸,鐵騎ㄧ突出ㄧ刀槍ㄧ鳴
④蔞蒿ㄧ滿地ㄧ蘆芽ㄧ短,正是ㄧ河豚ㄧ欲上ㄧ時
D.①江山ㄧ如畫,一時ㄧ多少ㄧ豪杰
②元嘉ㄧ草草,封ㄧ鋃居胥
③念去去ㄧ千里ㄧ煙波,暮靄ㄧ沉沉ㄧ楚天闊
④淮左ㄧ名都,竹西ㄧ佳處
2.下面詞牌名、作者名全對的一組是:()
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②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③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④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⑤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A.水調歌頭毛澤東雨霖鈴蘇軾清平樂李清照
揚州慢柳永憶江南張志和西江月范仲淹
B.沁園春柳亞子揚州慢柳永如夢令張志和
雨霖鈴姜夔漁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棄疾
C.念奴嬌郭沫若水調歌頭李清照清平樂辛棄疾
西江月蘇軾漁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張志和
D.沁園春毛澤東雨霖鈴柳永如夢令李清照
揚州慢姜夔漁歌子張志和西江月辛棄疾
3.對“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理解正確的是:()
A.這是詞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寫。她想到詞人此去,將孤獨地乘一葉扁舟漂流在遙遠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讓詞人離去。
B.這是兩人的心理活動。兩人想到詞人離去,將孤獨地漂流在遙遠浩渺江面,更不舍分離。
C.這是詞人的心理活動。詞人想象離別后的廣闊天地,強自解脫離別之苦。
D.這是詞人的心理活動。詞人想象到此去將孤獨地乘一葉扁舟漂流在遙遠江面,更不舍離開情人。
4.《雨霖鈴》中表現主題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
《雨霖鈴》中描寫月色的著名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對李清照《一剪梅》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A.首句以“秋”字領起:“紅藕香殘”,荷花謝了,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臥的席子感到了秋涼,這是室內之秋。在這秋的氛圍中,“獨上蘭舟”,更進一步突出了詞人的形單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涼,孤寂,使詞人更迫切地盼望與親人的團聚。于是她把視線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夠替她傳遞“錦書”,使丈夫早些回來,表達了詞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兩端,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呼應,感傷在夫妻分離中年華的消逝。然后說,這種離愁是雙方都要承受的,這種離愁也是無法排遣的。
D.這首詞結尾三句,“眉頭”與“心頭”相對,“愁”由外露到潛入內心深處,看似消除了,實則更為深重了;“才下”與“卻上”相對,突出了這種感情“潛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劇。
6.對李清照《聲聲慢》一詞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A.前三句用一連串疊詞,寫出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是詞人血和淚的吞吐,也是向蒼天的悲慘呼告,是詞人后期凄涼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B.上闋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的思鄉的惆悵,最后“雁過也”三句在內容上承上,在結構上啟下,自然地把抬頭仰望過渡到地頭俯視。
C.“梧桐更兼細雨”兩句寫桐葉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語戚戚、幽靈啜泣,這就更加令人難看了。這里是從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個“愁”字來概括,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全詞用象征手法,把國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寫之中,表現了詞作者憂國憂民的心理。
參考答案:
1.A2.D3.D
4.“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5.B6.D
【《李清照詞》考點練兵】相關文章:
李清照的詞11-06
李清照詞08-25
李清照的詞精選07-24
李清照的經典詞09-21
李清照詞精選08-31
李清照的詞有哪些-李清照的詞賞析09-02
李清照詞蝶戀花11-05
李清照的詞《憶秦娥》12-04
李清照的詞淺論08-13
李清照詞的意境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