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老人與海》的故事背景
導語:《老人與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進《老人與海》的故事背景!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一生的創作的結晶,是思想和藝術的總結。他用他的古巴情結,和豐富的人生閱歷,運用象征手法、巧妙的細節描寫、簡練含蓄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編織出一個感人的故事。 作品的主人公圣蒂亞哥的硬漢形象具有濃厚的哲理性和象征意義。這個老而不衰,不幸但不可戰勝的英雄形象,表達作者一貫推崇的勇敢、堅毅、意志力等精神,也讓讀者領略到其中的人生哲理。
一.創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遇難,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于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爺》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通訊《在藍色的海洋上》報道這件事。當時這件事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并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
1950年圣誕節后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哈瓦那郊區的別墅,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贊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而最終這部小說不負眾人的期待,創下了人類出版史上空前絕后的一個紀錄:48小時售出530萬冊!作品在當年就獲得了普利策獎,兩年后又獲得了諾貝爾獎。
二. 海明威的古巴情結
海明威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古巴,這個美麗,多情而有歷經磨難的島國度過的。海明威曾表達他對古巴的深厚友誼:“我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里一樣;一個人的感覺像在家里一樣的地方,除了他出生的故鄉,就是他命運歸宿的地方”。有人問海明威為何會選擇在哈瓦那定居,他說:“這里有清爽、明亮的早晨,有奇異的鳥,有西班牙情調的街道和醇酒,有黑眼珠里蘊滿熱情的古巴女郎,這真是一個好地方。”
曾有幸去古巴參觀過,海明威的故居,博物館,及他經常去的酒館La Terraza, 品嘗過他至愛的Mojito, 這一切的美好才明白他為什么會選擇這里。在他經歷過眾多的戰爭,傷痛之后,只有在這里才能激發他無限的創作熱情。
三.語言特色
《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園詩,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荷馬的手筆:行文又沉著又動人,猶如荷馬的詩。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能散發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美國藝術史家 貝瑞孫
(一)簡潔的語言
無論是敘述事實,鋪陳景物,對話,還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的語言是簡潔的,而所表達的思想又十分深刻,引人深思;表現了藝術的走向——“越少,也就越多”(Less is more);語言的表述方式簡練客觀而節奏迅速。這與海明威的寫作習慣也是有關的,他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寫作。他寫作時,還有一個常人沒有的習慣,就是站著寫。他說:“我站著寫,而且是一只腳站著。我采取這種姿勢,使我處于一種緊張狀態,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此外,《老人與海》簡潔的語言風格還表現在他常用小詞,省略結構,使語言生動活潑,接近現實生活,能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讀完下面的句子,細細咀嚼,更使我們對海明威簡潔的寫作技巧稱口叫絕:
(1)I Can do nothing with him and he can do nothing with me,he thought.Not as long as he keeps themup.(P. 41)
(2)“I should not have gone out so far,fish,”he said.“Neither for you nor for me.I m sorry,fish”.(P.106)
句(1)中的“Not”不僅指前面的并列句,而且以“Not”一詞開頭,明白地告訴讀者老人同大馬林魚的較量是誰也奈何不得,充分表達了老人此刻的內心活動 ,加強了語言表達效果。就句(2)而言,從語法上分析,在“Neither”和“nor”后省略了good一詞 ,這前后的省略表明了老人對這次“遠海”釣到大馬林魚后的復雜心理活動。
(二)冰山理論
關于海明威的創作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冰山通常八分之七都浸沒在水下,作家要再現的是那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其余的應該留給讀者去思考和想象。正因為海明威小說在簡單的表層之下蘊藏著許多內涵。他把這種通過簡單語言表達深刻意義的“冰山原則” 巧妙地運用,潛移默化地揭示出人類偉大的真理。簡練的語言風格使人能從一粒沙中看一個世界,從有限的文字中看到豐富的思想內容,所謂“言猶盡而意無窮”,讓讀者透過表象去追求、理解、咀嚼。因此,簡潔而深蘊的表達和象征手法的運用是海明威“冰山”風格的完整體現,給人們奉獻了一個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永恒的藝術世界。
(三)象征手法
《老人與海》中的象征意蘊應用也極為獨特.他用馬林魚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鯊魚象征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征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跡的象征, 圣蒂亞哥則是勇于與強大勢力搏斗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征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作品中基督教象征主義手法,基督受難這一形象也得到充分的體現。老人在和馬林魚搏斗的過程中, 手掌被魚線勒割得血肉模糊, 雖艱辛, 但說明他甘愿獻身的精神, 傷口卻寓指基督身上的圣傷痕。鯊魚襲來時, 老人立即發出一聲“像是一個人的手被釘子釘穿在木板上時”所發出的慘叫。老人肩上扛著船桅, 艱難地攀爬小山, 向村里走去的情形會使人聯想到基督朝著卡爾加里艱難行進的場面。甚至圣蒂亞哥精疲力竭地撲倒在床上的動作, 他臉朝下、雙臂直伸、手心朝下的姿勢, 都會讓人聯想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慘景。
四. 人生哲理
《老人與海》的主人公圣蒂亞哥不斷承受著不幸命運的挑戰,而正是他的勇敢、倔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戰勝了一次次的厄運。圣蒂亞哥在接連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的困境中,毫不氣餒,再度出海。在遠海上為制服馬林魚,周旋了三天三夜;歸途中又與蠶食自己勞動果實的兇猛鯊魚展開殊死搏斗,魚叉丟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槳,槳把斷了再用舵…… 面對著不斷被鯊魚撕咬的大馬林魚殘骸,老人說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給打敗的,你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透過老人與鯊魚的搏斗,我們再次領悟到“生命英雄”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毀的。老人的那種不可戰勝,遇到困難,不言放棄是值得我們學習,要自己常給自己打氣,給自己信心,加上頑強和自己的智慧,定能更上一層樓,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定能越走越遠。
結語
《老人與海》,由于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因為他精通于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于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對于這一贊譽,海明威是當之無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并蓄中獲得了新的光彩!
文學影響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憑借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利策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該書也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美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書之一;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48小時內賣出530萬本,銷量曾排名第一。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海明威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個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結晶,是20世紀歐洲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對促進歐洲文學的發展有著長足的影響。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衍生作品
1958年,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該片獲得第31屆奧斯卡(1959年)最佳原創音樂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最佳攝影獎(提名)。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又名《太陽照樣升起》[13]),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并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斗爭。1941年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持我國抗日戰爭。后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并多次參加戰斗。戰后客居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斯特羅掌權后,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
【走進《老人與海》的故事背景】相關文章:
走進《再別康橋》的背景故事08-12
走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背景故事09-22
老人與海故事梗概及寫作背景09-11
走進《雨巷》的創作背景04-24
《老人與海》寫作背景09-17
老人與海鷗背景的介紹10-11
老人與海寫作背景11-14
《老人與海》的寫作背景06-16
《老人與海》創作背景及主題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