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草原即景》課文內容
《草原即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草原即景》課文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草原即景》課文原文
塔木欽草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兩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沒有隙縫;只有海才這么寂靜,廣袤得望不到邊際,永遠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
風呼嘯起來,像千軍萬馬奔騰而至。于是,穗頭已經發黃的草上掀起一陣波浪,草梗閃出銀白色的光亮。偶爾,天邊也會出現一根細小的像桅桿似的東西,走近了才發現那原來是騎在馬上的牧民手中的桿子,它是用來套馬的。看到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幕之感。
塔木欽草原過去被稱做“旱海”——幾億年以前,它也許就是地道的海。過去,這里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牧人、旅客都視之為畏途。在這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邊偶爾出現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做路標的東西了。那些土丘也許是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頭。從遠處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時常會引起人們的錯覺,以為公路旁邊伺伏著什么野獸,而那些牛群、馬群從遠處望去,斑斑點點,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也許因為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緣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們對云彩的變幻也特別留心。在遼闊無邊的藍天上,云彩有時候團團飛卷著,像一簇狂舞著的雄獅,可是頃刻之間又會化成黑烏烏的一片煤層。這時候,汽車聲嘶力竭地跟云彩賽起跑來。忽然,煤層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點。可是把腦袋從帆布里鉆出來,朝四下里一望,烏云罩不到的地方卻仍然是黃澄澄的一片陽光。驟雨還沒住,太陽又嬉戲著,從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懸在半空的一匹薄紗。
這時候,一個奇麗的景象在我們面前呈現了:一道完整的虹,襯著天空和草原,從地面拱了起來,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門。我說“完整”,是因為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的地方。
不一會兒,風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來,云彩又馴順地變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視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島嶼,上面影影綽綽,似乎還辨得出一些蒼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細長條,好像半透明的銀魚,在藍天里逍遙自在地飄浮。
藍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條疊成無數折的黃色帶子。每逢汽車“嗚嗚”地向上爬行的時候,我們就好像是朝著一條通天的大道開去。不過爬到頂端,就又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原。
《草原即景》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并會規范、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邊讀邊批邊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與遼闊。
3.激發學生對祖國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邊批邊想象草原美景,體會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
1.搜集有關草原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制作課件。了解作家蕭乾的資料。
2.騰格爾《天堂》
3.準備flash《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和伴奏曲。
學生:搜集有關草原的圖片、文字等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引入課題
1.播放歌曲《天堂》。
騰格爾的天堂是哪里?這里呈現了怎樣的景色?讓學生盡情描述。
提到草原,許多人就會想到“一望無際”,想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就會想到蒙古包,想到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作者來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麗、遼闊深深吸引了,他提筆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們將在作者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一碧千里的美麗草原。引入課題《草原即景》。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釋題。
3.關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將你搜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搜集的相關資料,說說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學們,讓我們跟隨作者去訪問內蒙古塔木欽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se欲流。大草原是那樣令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大草原,親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風采!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并勾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1)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
(2)相機對加點字的讀音作指導。
2.學生自由結成伙伴,通過閱讀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1)學生瀏覽課文。
(2)匯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對草原美麗和遼闊的介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朗讀第1段,勾畫出比喻句,體會其作用。
(1)學生自由朗讀第1段,勾畫出比喻句,并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2)匯報交流對比喻句的體會。
①指名讀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導學生批寫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學生的旁批。
塔木欽草原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課件演示)“沒有縫隙”“寂靜”“廣袤”這些詞讓我們知道了塔木欽草原像海一樣遼闊的特點。(相機板書:草原——廣袤)
2.學習第2段。
(1)默讀,并勾畫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組匯報學習所獲。
(3)全班交流,讀中評議。
說說你跟隨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導學生談感受,談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師指導批寫:把呼嘯的風比作奔騰而至的千軍萬馬,可見風聲之大呀!
(5)齊讀第2段。引導學生想象廣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書:牧民——雄姿)
3.學習第3段。
(1)指名讀第3段。思考:塔木欽草原過去為什么被稱作“旱海”?
(2)從這段的描寫中,可以體會到塔木欽草原的什么?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獸,把牛群、馬群比作巨石,從中讓人體會到塔木欽草原之大。
4.讀中體會,學習4~7段。
(1)分小組,用喜歡的方式讀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斷進行理解體會,把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聽。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學習所得。
(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演示):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獅,頃刻間變成煤層,可見云彩的變幻無窮,從而形象地寫出了塔木欽草原的無常氣候。引導學生及時寫好旁批。(板書:云彩——變幻無窮)
②彩云頃刻之間會變成烏云,驟雨之中又透出太陽的亮光。把太陽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紗,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和描寫的細致。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寫好旁批。
③從“完整”和“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門,美麗無比。(板書:彩虹——綺麗)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島嶼、蒼松古柏、銀魚,形象地勾畫出了塔木欽草原上空云的各種形態。注意引導學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黃色帶子,以公路的小更襯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學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變幻無窮,驟雨后又出現綺麗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氣中飄蕩,而藍天下的通天大道,將人們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讓我們了解到塔木欽草原是多么美麗、遼闊呀!(板書:美麗遼闊)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回顧全文內容,配樂朗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寫草原的美麗、遼闊,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假如我們在塔木欽草原上,我們又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
充分運用比喻句這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出草原美麗的景色和草原的遼闊。
五、拓展練習
1.背誦課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精美文段抄寫下來。
3.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大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是蕭乾爺爺幾十年前看到的塔木欽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欽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請根據你查閱的資料,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草原即景》課文內容】相關文章:
蕭乾散文《草原即景》原文07-01
鯨的課文內容10-08
琥珀課文內容06-29
白鵝課文內容06-20
匆匆課文內容08-17
《炮手》的課文內容07-14
雨后課文內容09-12
《西湖》課文內容10-14
泉城的課文內容09-10
坐井觀天課文內容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