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江花月夜歌曲簡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江花月夜歌曲
民族器樂曲,是浩瀚如煙海,燦爛若繁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民族器樂曲,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水光云影奇詭變幻,這一情狀皆可宣之于樂,以傳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樂詩畫,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廣闊胸襟和剛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對其欣賞方法作如下介紹:
(一)樂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簫鼓》,見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吳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國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中,更名為《潯陽琵琶》,這時樂曲已發展為十段,由李芳園分段標以“夕陽簫鼓、花蕊布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干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等十個詞藻華麗的小標題。以后又有人將曲名改為《潯陽月夜》、《潯陽曲》。
樂曲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的詩意“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瑟瑟”相聯系而成曲的。雖然標題與《琵琶行》中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相似。但樂曲情趣已超脫“楓葉蘆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別,而強調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詩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較為典雅、輕快、細膩、流暢,并具有綿延起伏和級進等特點。
(三)箏曲移植
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在繼承發揚古箏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著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調度了古箏的托、擘、抹、挑、連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撮、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使樂曲增加了色彩,豐富了表現力。在曲調的進行中,各種技巧的施展,往往在節奏上形成對比,大有“你簡我繁”, 我簡你繁”和向更高一層,深一層的“由簡入繁,簡中盡是精華點”的藝術情趣發展,聽起來慢得情聯而不絕,緊得意蓄而斷。做到取意干凈利落,絕無客聲,對比流暢而多變,節奏急而不亂,緩而不斷,音質響如金石,輕而不浮,力求圓、潤、甜、脆的美聲,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優選彈點。運用剛柔虛實,脆中之力,明確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著意高潔雄美。在練習過程中百練知其妙趣,千練習得其趣妙,萬練則忘其為古箏之聲。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于悠揚秀美中見氣勢,于優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
揚州天藝民族樂器廠創建于2000年,占地面積達25000平方米,是揚州市最大的民族樂器廠家之一,也是揚州地區古箏產銷量最大的廠家之一。并得民樂界領袖樸東升、張殿英和王中山等先生提攜,“天藝樂器”由此大振!天藝專業二級以上古箏,采用了天藝廠專利技術---五拼面起槽獨音粱結構,使音質更為醇厚、通透而韻味雋永;配合簡潔大方的外形、精湛的工藝,深受專業人士和眾箏家所愛。
【春江花月夜歌曲】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歌曲簡介08-14
蘇幕遮范仲淹歌曲10-08
老人與海歌曲10-25
蘭亭序歌曲09-18
歌曲《春曉》演唱探析05-19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10-30
張若虛的 《春江花月夜》10-11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08-11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09-18
《春江花月夜》練習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