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教學反思
《邊城》一課教學結束后,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
一. 預設與生成
這堂課我預設了三個板塊,第一板塊以時間、地點切入,把握小說節選部分的框架內容。第二板塊設置問題:《邊城》里哪一點最吸引你,促動學生品讀思考,最后引導學生感知風物美、人性美、人情美。第三板塊以“在你眼中是什么樣的翠翠”為問題啟迪學生找出描寫翠翠心理的的句子。
生成:我執教的高二(1)屬文班,高二(9)屬理班。文班女生多,理班女生少,文班對翠翠情竇初開把握得較好,費時不多,而9班則拖沓了。
優點:緊扣目標,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習氣氛融洽,課堂充滿活力。不足這處,學生找心理描寫的句子時找得不準確,生成的枝蔓較多,不能正確地把握翠翠的形象,教師講得多了?磥碓谝院蟮慕虒W中要研究學情,提高應變能力,把預設與生成的比例協調好。
二. 穿插與旁逸
在教學第二板塊時,引導學生了解邊城的人性美,穿插了當今的一些例子和文中進行對比以幫助學生對小說的理解。如前段時間網絡上“小悅悅”的事件來突出《邊城》里人們樂于助人品德的可貴;當今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如商人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唯利是圖來對比碼頭上賣黃紙的小伙子為要多給錢和老船夫推搡;當今人們的愛情觀,如電視上“非誠勿擾”愛情的淺俗直白來對比翠翠愛情的晶瑩剔透;我們學生從影視中了解的當時中國其他地方的勾結、魚肉百姓來對比《邊城》里軍民同樂的魚水之情。
優點:課外大量材料的補充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邊城》里的人性美,激發了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不足:一時興起,尤其是談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占時多了,聯系廣了。
三,品味與探究
沈從文的語言樸素純凈、含蓄雋永,這是引導學生品味探究的好材料。如:
1.“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的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在朗讀時故意丟此二句 “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學生品味其意味,更能顯示掌水碼頭的順順樂于助人的美德。
2,那個賣皮紙的小伙子,此人是小伙子,非老弱病殘;此人系商人不是一般的百姓,非貧困。老人拒收小伙子渡船的錢更能顯示此為一種風尚,顯其普遍性,邊城的人如此輕利重義。
3使這人不得不把錢捏在手里。學生對“捏”字品味非常到位。
類似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整節課堂學生學得輕松,且興趣盎然、意猶未盡。
這篇課文的教學雖結束一月有余,但師生互動融洽的場面仍浮在眼前。我會認真總結這篇課文教學的得失,在以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凸現自己的教學風格,使自己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穩。
【《邊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邊城》的教學反思10-11
邊城的教學反思06-14
邊城教學設計與反思09-23
邊城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邊城》教學反思(7篇)07-12
《邊城》的教學反思(8篇)08-08
《邊城》的教學反思8篇07-01
《邊城》教學反思多篇10-05
《邊城》教學反思7篇11-11
《邊城》的教學反思合集8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