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食品安全手抄報 圖片
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請遠離和杜絕“三無”食品,讓食品安全的警鐘長鳴!
食品安全手抄報 圖片
小學生預防食品中毒方法
1、保持廚房環境和餐用具的清潔衛生。
2、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購買和食用腐敗變質、過期和來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發芽馬鈴薯、野生蘑菇、河豚魚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燙四炒的'順序操作處理。
4、肉及家禽在冷凍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調前充分解凍。
5、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漿等應燒熟煮透。
6、烹調后的食品應在2小時內食用。
7、妥善貯存食品。食品貯存密封容器內,生、熟食品分開存放,新鮮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攝氏度或低于10攝氏度的條件下。
8、經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購的熟肉制品食用前應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須達到70攝氏度,并至少維持2分鐘。
9、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差的飲食店。
10、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食物中毒的處理:
1、立即停止供應、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壓咽部等緊急催吐辦法盡快排出毒物。
3、盡快將病人送附近醫院救治。
4、馬上向所在地的衛生監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注意保護好中毒現場,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轉移、銷毀。
5、配合衛生部門調查,落實衛生部門要求采取的各項措施。
衛生防病飲食安全 主要是腸道、呼吸道。
1.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與預防知識。
傳染病傳染的三個基本環節: ① 傳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 ② 傳播途徑:空氣、食物、土壤、昆蟲 ③ 易感人群:少年兒童是易感人群
2.預防腸道傳染病 ① 注意傳染源,發現病人及時治療,與病人密切接觸的要檢查。 ② 切斷傳染途徑:加強環境衛生、保護水源、廁所清潔。 消滅蒼蠅、老鼠。 飯前便后要洗手。 ③ 預防接種疾苗
3.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發病因素:氣溫低、室內活動人群聚集。 人受涼,抵抗力低,易感染。 預防方法: 病人隔離 不隨地吐痰 教室開窗通風換氣 4.預防蟲媒傳染病 狂犬病 乙型腦炎 由動物傳播 蟲子傳播
5.預防非典 早報告 早隔離 早治療 勤通風 勤打掃 勤洗手 勤鍛煉 勤消毒
如何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
如何有效預防食源性疾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人士介紹,不久前食藥監局曾經發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預警公告。為加強在外就餐和家庭內的餐飲安全,國家食藥監局有關人士和臨床專家建議采取以下預防性措施:
一是清洗原料,清潔雙手
泡發干制原料或培養芽苗類蔬菜,應定期更換用水,避免有害細菌的繁殖。動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產品原料應用流動的潔凈水多次清洗,去除存留在食品原料表面的細菌,避免造成污染菌的存留;同時清洗雙手。
二是食品應燒熟煮透
食品烹飪前應徹底解凍,食品加工時中心溫度應達到70℃。長時間貯存的食品食用前應徹底再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細菌存活。
三是防止交叉污染
應重點防控食品、食品加工人員以及食品制作環境、工具、容器、設備、設施間形成的細菌性交叉污染,特別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與半成品、食品原料間形成的交叉污染。
四是妥善存放食品
當熟制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間的溫度條件時,存放時間應不超過2小時;食品中心溫度保持在10℃以下 (冷藏)的`食品,其保質期應不超過燒熟后24小時。冰箱只是通過降溫的方式抑制細菌的繁殖速度,但存放時間過長,一樣也會變質,吃了有可能會讓人發生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食品安全手抄報 圖片】相關文章: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的10-05
法制手抄報圖片03-25
雷鋒的手抄報圖片07-06
春天的手抄報圖片08-20
關于秋天圖片手抄報10-11
數學手抄報內容圖片08-26
關于法制的手抄報圖片06-19
初中數學手抄報圖片07-15
快樂語文手抄報圖片06-15
關于法制手抄報圖片大全10-27